新式微型连接器的应用及接线装配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连接器连接技术应用

连接器连接技术应用

连接器连接技术应用1. 引言本文档将探讨连接器连接技术的应用。

连接器是一种用于连接电路或设备的装置,具有重要的功能和应用。

文档将介绍连接器的基本原理、不同类型的连接器以及它们在各个行业领域中的应用。

2. 连接器的基本原理连接器是通过电气或机械方式将电路或设备连接在一起的装置。

它们通常包括两个或多个连接点,用来传输电信号、电力或数据。

连接器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接触和导线连接来建立可靠的连接。

3. 不同类型的连接器连接器根据其形状、材料和用途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一些常见的连接器类型包括:- 插头连接器:常用于电力线、电话线和音频设备的连接。

- 头针连接器:用于电子设备或计算机内部组件之间的连接。

- 端子连接器:常用于电路板上,用于将电线端子连接到电路板上。

4. 连接器的应用领域连接器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包括电子、汽车、航空航天、通信等。

以下是连接器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示例:- 电子领域:连接器在电子设备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如电脑、手机、电视等。

- 汽车领域:汽车中使用大量的连接器,用于连接各个电子设备和传感器。

- 航空航天领域:连接器在飞机和宇宙航天器中用于传输电力和数据,确保正常运行。

- 通信领域:连接器在通信设备中起到关键作用,如网络交换机、光纤传输设备等。

5. 总结连接器连接技术在各个行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建立可靠的电气或机械连接,实现电力、信号和数据的传输。

不同类型的连接器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

掌握连接器的应用技术,对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创新具有关键意义。

以上是对连接器连接技术应用的简要介绍,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电子封装和组装中的微连接技术

电子封装和组装中的微连接技术

电子封装和组装中的微连接技术Microjoining Technology in Electronics Packaging and Assembly王春青田艳红孔令超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微连接研究室,150001李明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518055摘要材料的连接在微电子器件封装和组装制造中是关键工艺之一,由于材料尺寸非常微细,连接过程要求很高的能量控制精度、尺寸位置控制精度,在连接过程上体现出许多的特殊性,其研究已经成为一门较为独立的方向:微连接。

本文介绍了在微电子封装和组装的连接技术上近年来的研究结果。

0 前言连接是电子设备制造中的关键工艺技术,印制电路板上许多集成电路器件、阻容器件以及接插件等按照原理电路要求通过软钎焊(Soldering)等方法连接构成完整的电路;在集成电路器件制造中,芯片上大量的元件之间通过薄膜互连工艺连接成电路,通过丝球键合(Wire/Ball Bonding)、倒扣焊(Flip Chip)等方式将信号端与引线框架或芯片载体上的引出线端相互连接,实现封装。

连接同时起到电气互连和机械固定连接的作用,绝大多数采用钎焊、固相焊、精密熔化焊等冶金连接方法,也有导电胶粘接、记忆合金机械连接等方法。

如图0-1是一个集成电路中可能的互连焊点的示意图。

-图0-1 电子封装和组装中的连接技术连接又是决定电子产品质量的关键一环。

在一个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少则有几十个焊点、多则有上千个焊点,而在印制电路板上则可能有上万个焊点。

这些焊点虽然只起到简单的电气连接作用和机械固定作用,但其影响却非常重要,甚至只要有一个焊点失效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元器件或者整机停止工作。

而另一方面,焊接又是电子生产工艺中研究最为薄弱之处,在电子器件或电子整机的所有故障原因中,约70%以上为焊点失效所造成。

因此,随着电子工业的大规模发展和对电子产品可靠性的更高要求,电子产品焊接技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重视,已经在开展系统的研究:从事微电子生产工艺的科技工作者称之为微电子焊接,而在焊接领域被称为微连接。

连接器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连接器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连接器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连接器是将电子设备之间的电气信号和传输介质连接在一起的关键部件。

在通信系统中,连接器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们在数据传输、信号传递和电源供应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数据传输方面,连接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设备。

在计算机网络中,连接器用于连接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等设备之间,它们能够实现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

在以太网中常用的连接器有RJ45,它是一种用于传输数据的典型连接器。

连接器也在无线网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Wi-Fi系统中,连接器用于连接天线和无线设备之间,确保信号的良好传输。

在信号传递方面,连接器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通信设备中,经常会使用各种传感器来采集信号,并将其发送到其他设备进行分析和处理。

这些传感器与其他设备之间的连接通常依赖于连接器。

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连接器常常用于连接传感器和控制器,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连接器也用于连接天线和基站之间,以保证手机信号的稳定性和强度。

连接器在电源供应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电源的稳定供应是至关重要的。

连接器常常用于连接电源和各种通信设备,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电信基站中,在机柜内的设备通常需要适当的电源连接器来连接电源线,以确保设备能够稳定工作。

连接器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且关键。

无论是数据传输、信号传递还是电源供应,连接器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连接器的性能和功能不断提升,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

连接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对通信系统的运行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连接器的研究和应用将继续在通信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们提供更快、更稳定和更安全的通信服务。

J30J系列微型矩形连接器装接线缆工艺技术研究

J30J系列微型矩形连接器装接线缆工艺技术研究
2.2.2线缆.护套下料
50 n瑚.选择截面积为007—0.15mi,n2的线
考虑为线缆后续返修留有长度余地和线缆加装护 套后,导线存在的回缩现象.线缆及线缆护套下料长度 应放2%左右的余量。同时,在下料过程中,应选用专用下 料设备保证线缆、线缆护套、焊点护套和标识套管端而
的平齐。
2.2

圄j亩福∞址接戤血盅相显做l国军辐』
要和迫切。
l结构特点
1.1
J30J系列微型矩形连接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J30J微型连接器是一种超小型矩形连接器,其内部 接触件分插针和插孔两大种类。为适应不同的安装方式, 其配有多种锬紧组件;具有多种端接形式.包括直式印 制板焊接、弯式印制板焊接、线缆压接、焊接等。笔者所 在研究所选用的J30J系列微型连接器接触件尾端与线缆
lnln2
代表的线缆组件使用最为广泛。J30J系列微型矩形连接 器具有接触可靠、接点密度高、质量轻、体积小、抗冲击 以及耐振动等优点,在军用领域具有很好的使用和推广 价值。据不完全统计,笔者所在研究所每年J30J系列微型
矩形线缆组件的需求量达万根。 因此,加强J30J系列微型矩形连接器装接线缆工艺
的线缆,此种连接器插针、插孔只能采取灌封的形式进
使用(见图2)。
后进行尾夹处理.应将尾夹压紧,且保证屏蔽层_]己松动。
2.2.9绝缘耐压测试、通断测试 用绝缘耐压测试仪对电缆组件绝缘电阻值测试。正 常情况下,绝缘电阻值应』(于500Mn。耐电压为800 v, 在1 min内无击穿、飞弧现象。
田2台格的线氆剥头l国军标1
用线束测试仪对线缆组件两端连接器内相应连接 的接触件.进行通断性能测试。
损伤和断股现象。常用的剥头处理方式有冷剥法和热剥

介绍一种新一代航天用纳小型连接器

介绍一种新一代航天用纳小型连接器
D小 型 连 接 器 ( 下) 外 观对 比
小型连 接 器 , 其插 针 和插 孔 采 用 的 间距 为 0 . 0 2 5英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0 8—1 3
机 电 元 件
从外形上看 , 纳 小 型 连接 器 ( 0 . 0 2 5英 寸 中 心 距) 与微小 型 ( 即传统 的 D小 型 ) 连 接器 ( 0 . 0 5英 寸
场 的亲 睐 。 由此 可见 , D小 型 连 接器 正 在 逐 步 让 位 于纳 小 型互 连器 件 。实 践证 明 , 纳小 型连 接 器 在 许 多航 天应 用 领 域 已 经 以 其 优 越 的性 能 逐 渐 巩 固其
突 出的优 势地 位 。
地降到 0 . 3 9 克。这一外形尺寸和重量上的大幅减小
X射线 图、横截 面图和产 品图片方式介绍 了连接 器结构 ,并介 绍 纳米连接 器的一 些应 用领 域如 太空机 器人 、运 动控制 系统 、传感 器和监 测器以及航 天级导线和柔性互连 电路 。用 于带有 超微 型 同轴和 E MI 保 护功 能的甚 高速 电子产品的更先进 的连接 器也将在 文 中有所 涉猎 。
摘 要 :随着复杂 的电路芯 片在 印制板和模 块 中的 集成度越 来越 高,航 天航 空 电子 系统在设 备性 能方面 的作 用也越 来越 大。 而新型数 字电子 系统越 来越要 求传输信 号的 导线和连接 器的体积 可以 大幅 度减 小。这 也导致其
密 度 的 大 幅 增 加 , 以及 所 占用体 积 和 重 量 的进 一 步 减 小 。 于 是 ,一 种 体 积 和 重 量 比 传 统 的微 型 连 接 器 小 1 0倍 的 新 一代 纳 小 型航 天 连 接 器便 应 运 而 生 了 ,并 由此推 动 着航 天航 空 工 业 的 发 展 。 本 文 将 介 绍 这 种 新 一 代 0 .0 2 5英 寸 间距 的 纳 米 连 接 器 , 简单 介 绍 其 尺 寸 、 重 量 和 互 连 方 法 , 包括 插 针 、 插 孔 设 计 以及 热 震 、振 动 方 面 的 技 术 要 求 。 试 验 数 据 表 明 ,这 种 连 接 器 已 经通 过 了高 达 2 2 0 0 0 g的 冲 击 试 验 ,并 满 足航 天 释 气 和 热 偏 移 要 求 。 本 文 通 过

小型电路连接装置的设计与制造研究

小型电路连接装置的设计与制造研究

小型电路连接装置的设计与制造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小型电路连接装置的设计与制造。

首先介绍了电路连接装置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小型电路连接装置的设计要求,包括尺寸、连接方式、输入输出接口等。

接着,论述了通过3D建模软件设计连接装置的步骤和方法,并介绍了常用的连接器和接头类型。

然后,阐述了小型电路连接装置的制造工艺,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加工工具的使用和制造流程的安排。

最后,总结了小型电路连接装置设计与制造的关键要点,并探讨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小型电路连接装置、设计要求、制造工艺、发展方向1. 引言小型电路连接装置作为一种电子设备部件,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移动通信、汽车电子等领域。

随着微型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对小型电路连接装置的设计和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旨在研究小型电路连接装置的设计与制造技术,为其优化和发展提供参考。

2. 小型电路连接装置的设计要求小型电路连接装置是一种连接线路的器件,其设计要求主要包括尺寸、连接方式、输入输出接口、电气性能等方面。

首先,小型电路连接装置应具有小巧轻便的特点,以适应当前设备微型化的趋势。

其次,连接方式应简单可靠,方便用户使用和维护。

此外,小型电路连接装置应提供多种输入输出接口,以满足不同设备的需求。

最后,小型电路连接装置的电气性能应稳定可靠,确保信号传输的质量。

3. 通过3D建模软件设计连接装置的步骤和方法为了提高小型电路连接装置的设计效率和准确性,可以利用3D建模软件进行设计。

设计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收集电路连接装置的尺寸和外观要求,确定设计的基础。

然后,使用3D建模软件进行模型的创建和编辑,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使用自动排布功能提高设计效率。

完成设计后,进行模拟和测试,检查设计的合理性。

最后,导出设计文件以供制造使用。

4. 常用的连接器和接头类型小型电路连接装置常用的连接器和接头类型有很多种,包括直插式连接器、电线连接器、FPC连接器等。

航天电子系统中新型纳小型连接器探析

航天电子系统中新型纳小型连接器探析
连接和数据传输。
与传统连接器的对比分析
01
尺寸与重量
相比传统连接器,新型纳小型连接器具有更小的尺寸和更轻的重量,有
利于航天器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02
传输性能
新型纳小型连接器采用先进的传输技术,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
信号衰减,满足了航天电子系统对高速、稳定传输的需求。
03
可靠性
由于航天电子系统对连接器的可靠性要求极高,新型纳小型连接器在设
03
新型纳小型连接器设计
设计理念和目标
01
02
03
04
轻量化
通过优化设计和材料选择,降 低连接器的重量,满足航天器 对轻量化的要求。
小型化
减小连接器的体积和占用空间 ,提高航天器的空间利用率。
高可靠性
确保连接器在恶劣的航天环境 下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易于维护
简化连接器的结构和连接方式 ,方便在航天器上进行维护和 更换。
结构设计和优化
01
02
03
插针和插孔设计
采用高精度、高稳定性的 插针和插孔结构,确保良 好的电气连接性能。
锁紧机构设计
采用可靠的锁紧机构,确 保连接器在振动和冲击环 境下不会松动或脱落。
密封设计
采用有效的密封结构,防 止外部气体、液体或尘埃 进入连接器内部,保证连 接器的正常工作。
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
新型纳小型连接器的优势
新型纳小型连接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高可靠性 、高频率传输等显著优势,能够满足航天电子系统 的特殊需求。
研究意义
开展新型纳小型连接器的研究,对于推动航天电子 系统的发展,提高我国航天技术的竞争力具有重要 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实用型电线对接装置的设计推广和应用

浅谈实用型电线对接装置的设计推广和应用

浅谈实用型电线对接装置的设计推广和应用摘要:目前两根多股导线对接时所采用的方法是,将两导线的端部的外皮扒掉,然后用钳子再将两根多股导线相互拧接在一起,实现两根导线连接并达到输送电能的目的。

此方法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在连接当中由于接触不良等问题,会导线连接点发热,从而烧断连接点,为以后的安全带来一定隐患。

关键词:新型,电线对接装置,设计、推广和应用。

1.技术领先领域新型实用电线对接装置是种新多投导线对接产品,能实现多股导线端头的快速对接。

特别是当导线因故断连时,为快速联接实现送电,将断连的多股导线两端直接插入该电线对接装置中,用该装置即可实现电线的迅速连接。

2.实际工作中的状况各种导线在野外施工或室内工地施工当中,两股或多股电线的端头与另外的联通线路对接时,大多使用扒皮钳子将两股或多股电线的端部外皮扒掉,然后利用钳子将连接电线拧紧,使其实现联通并达到输送电能的目的;由于很多工位不适合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作业,所以必须由单人作业,一个人同时抓住两股或多股电线进行对接非常不便,而且对接的电线紧固度并不高,容易遗留事故隐患。

特别是在处理电线因故断联的停电事故中,采用正常的接线方法,往往需要较长的操作时间,延误了送电恢复时间。

3.具体设想技术方案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实用新型电线接线装置,采用机械辅助旋拧电线的方式,可使电线的铰接较为均匀和牢固,保证了缠绕部分的电线不会出现打火现象。

3.1一种电线接线装置,包括转动套管、拧紧转盘、旋转轴及拧线套管,在拧紧转盘外缘的一侧面固接转轴的一端,输送转动套管活动套接在转轴上;拧紧转盘的下部中心固定连接旋转轴的上端,旋转轴上部外缘设有螺纹,拧线套管内侧上部窄处设有螺纹,旋转轴上部的螺纹与拧线套管内侧上部窄处设置的螺纹吻配;在旋转轴的下端面设有电线插孔;拧线套管的下部设有开口槽;电线插孔与开口槽的数量相同。

3.2电线对接装置,在转轴的另一端设有锁定转动套管的轴端帽,拧线套管内侧下部直径大于旋转轴直径或拧线套管内侧下部与旋转轴间隙配合,旋转轴下端面设置的电线插孔为至少两个,拧线套管下部设置的开口槽为至少两个。

新式接续线夹的研发与应用

新式接续线夹的研发与应用

新式接续线夹的研发与应用摘要:近些年来,架空线路时有发生导线接触不良发热、抽签,甚至断线等现象,针对现有接续线夹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研发出一种新型接续性线夹,此线夹具有安装方便、工艺先进及连接牢固可靠等特点,并且通过了拉力、振动等形式试验,经过在现场实际应用,有效减少了导线接触不良发热、抽签,甚至断线等现象,提高了电网供电可靠性,并且提高工作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接续线夹;管体;螺母;拉力试验0 引言为了便于输电线路的各种作业,在输电线路的耐张杆塔上一般采取跳线引流经接续线夹方式连接,虽然结构简单,却是承载负荷电流的关键部位,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发生故障,轻者会使接续电阻过高而在连接处产生大量焦耳热,损失大量能源,重者会引起电弧烧断导线而造成输电线路的停运。

现在输电线路上使用的接续线夹,基本上都是采用并沟线夹和快速线夹,并以螺栓连接,尤其是使用中小截面导线的输电线路,耐张杆塔引流都是采用螺栓型铝质快速线夹连接。

快速线夹使用虽然方便,也同时给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由于螺栓应力松驰造成接触压力下降,导线长期晃动使得接触面松动,环境污染严重使得引流接头接触电阻迅速升高,以及其它如线路负载波动大,引流接头施工不当等原因,很容易发生故障。

造成导线接触不良发热、抽签,甚至断线等现象[1-5]。

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或单相断线故障后,系统中性点电压会产生偏移并且造成用户侧缺相、低电压等问题,对电能质量和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危害严重,影响对用户的可靠供电,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对可靠而性能优良的新型接续式线夹的研究对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线夹的设计方案与制作针对上述情况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了新型线夹的设计方案如下:该套线夹主要由铝合金接续管体和连接螺母构成,线夹设计为采用两侧导线插入方式。

该线夹具有装拆方便、安全可靠、结构合理简单、便于加工和安装、工艺先进的特点,在满足规定的机械强度和电气强度等要求的同时,达到免维护的目的。

微纳连接技术研究进展

微纳连接技术研究进展

微纳连接技术研究进展随着微纳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人们对于微纳连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关注。

微纳连接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将微纳元器件(如集成电路、微机械系统等)进行机械、电子、光学和热学等方面的连接的技术。

本文将从微纳连接技术的发展历程,其特点,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微纳连接技术的发展历程随着微纳电子技术日益成熟和普及,微纳元器件的种类和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微纳连接技术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早期的微纳连接技术主要是通过手工微操纵或者纳米光刻等手段,实现微纳元器件之间的连接。

但由于精度和效率等方面的限制,这种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而随着微纳加工技术和自组装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微纳连接技术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

例如,微纳搭接技术、微纳焊接技术、微纳穿透技术、微纳焊点法等等,这些方法使得微纳连接技术的高精度和高效率得以保证。

二、微纳连接技术的特点1. 高精度微纳连接技术的应用要求高精度的加工制作和连接操作技术。

这是因为微纳元器件的尺寸很小,要求连接精度高,而且连接过程中需要避免污染和损伤等情况。

2. 高效率微纳连接技术的应用还要求高效率的制作和连接操作。

这是因为微纳元器件通常是大量制作和大批量连接的,要求连接速度快、制作周期短、工效高。

3. 非常规连接技术微纳连接技术的应用是一种非常规的连接技术,要求操作技术高超,需要掌握一些非常规的操作技巧和连接方法。

三、微纳连接技术的应用领域1. 微纳电子领域微纳连接技术在微纳电子领域的应用比较广泛,主要包括芯片封装、晶体管连接、微加工连通等等。

这些应用对于实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高密度集成电路等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微纳机械系统领域微纳连接技术在微纳机械系统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微纳机械结构连接、微纳机械系统组装等等。

这些应用对于实现微纳机械系统结构的精细化、高效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生物医学领域微纳连接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纳米片段修复手术、人工眼等等。

2021航天电子系统中新型纳小型连接器探析范文2

2021航天电子系统中新型纳小型连接器探析范文2

2021航天电子系统中新型纳小型连接器探析范文 1引言 随着小型卫星、深空探索和高数值电子仪器装置新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航天飞行器上更为复杂的集成电路、电子数据采集系统和大容量处理器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美国航天局(NASA)逐渐将接触件密度向微型模块化方向推进。

数字式电子元件随着模块 - 模块之间互连数量的增大而逐渐受到市场的亲睐。

由此可见,D 小型连接器正在逐步让位于纳小型互连器件。

实践证明,纳小型连接器在许多航天应用领域已经以其优越的性能逐渐巩固其突出的优势地位。

2纳小型互连器件 纳米连接器(Nano - miniature Connector)又称纳小型连接器,其插针和插孔采用的间距为 0. 025 英寸,而传统 D 小型连接器则采用 0. 05 英寸间距。

这使得纳米连接器插针和壳体的长度大大缩短,形成了一个体积为 0. 014 英寸 3 的标准型25 位纳米连接器。

它比传统D 小型连接器体积小了10 倍。

我们发现,将两个标准的纳小型连接器和传统 D 小型连接器25 位的插座进行比较,其重量也由 3. 2 克大幅度地降到0.39 克。

这一外形尺寸和重量上的大幅减小也为印制板设计和满足其重量目标上提供了许多优势条件,反过来也降低了航天器的发射成本。

从外形上看,纳小型连接器(0. 025 英寸中心距)与微小型(即传统的 D 小型)连接器( 0. 05 英寸中心矩)系统的尺寸差别相当之大,从表 1 的对比可以看得出来。

3纳小型连接器的结构 铍铜镀金无缝插针和插孔用作纳小型连接器的接触件,而插孔实际上是接触件的有源元件。

位于管状插孔一端的微凹则提供了必要的弹性作用,以保证插头中的插针在插入插座时可以形成一个较大的接触面积。

45密耳的触点超程可以使镀金插孔管状内侧的接触电阻保持在 0. 003Ω ~0. 008Ω范围以内。

镀金插针直径为0. 0125 英寸,采用无缝管状结构,其一端为实心。

管状插针和插孔元件的性能超过了标准的航天振动要求,而且没有出现采用过去裂口式插针连接器时所常见的正弦波共振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 u n d : c me tCo e A
Aril D : 0 1—3 7 2 0 0 t eI 10 c 4 4( 0 8) 6—0 4 3 0—0 4
随着科 学技术 的不 断发 展 , 电子 产 品越来 越小 型化 , 内部 连接 器 也 越来 越 趋 于微 型 J0 其 3 J微 型 连接 器凭着 其接触 可靠 , 触点多 , 质量轻 , 积小 , 体 尤 其抗 冲击 、 离心 、 振 动 等优 点 , 来 越被 人 们所 抗 耐 越
要 : 式 JO 微 型连接 器是 一种超 小型 矩型插 头座且 为压接 形 式 。其 插 头座 的接 线装 配 新 3J
困难 、 复杂 , 致 了接 线装 配工 艺复杂 , 导 生产周期 长 , 作 困难等 :通过 分析 该连 接 器的特 点 , 断 操 不 的摸 索和试验 , 制定 出新式微 型连接 器的接 线 装配 工 艺规 范和路 线 。很好 地 解 决 了复杂 电缆 中微 型连接 器 的生产瓶 颈 , 为各类产 品应 用 J0 微 型连接 器提供 有益 的帮助 。 3J
关 键词 : 型连接 器 ; 花针 ; 微 麻 压接 ; 线 ; 导 屏蔽 线 ; 灌封
中图分 类号 : N 0 T 6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1 3 7 (0 8 0 0 4 0 1 0 — 4 4 20 )6— 3 0— 4
Re e r h a d Ap l a i n o h w s a c n p i to f t e Ne c
Ab ta tT e n w JO n —c n e tri o etp fs p r—s l c n e tr T ec n e tmeh sr c : h e 3 Jmii o n co s n y eo u e mal o n co. h o n c t—
o so h sc n e tri r s u e we d n . e t h o lx a d d f c l i o n co se l te wie d ft i o n co sp e s r l i g Du o t e c mp e n i u t n c n e t ra s mb y,h r i
应用 尤其 在航 空航天 、 电子 、 兵器等 军用领 域 以及 民用 领域 得 到 广 泛 的 应 用 , 有 良好 的推 广 价 值。 具
因此 , 为了更好地 应 用 以 及有效 地 保 证 产 品 的质 量


种超小 型矩形 插 头座 且有 压 接 或焊 接 . 图 1所 如
示 。这里 只 讨 论 压 接 。它 相 当 于 美 国 的 M M 系 D 列 。这种 连接器 的 插针 接 点 为绞 线式 弹 性插 针 , 是
由 7根金 属丝利 用 特殊 工 艺进 行 绞合 后 , 利用 特 再 种焊接工 艺在 7根 金属 丝 的 端头 进行 焊 接 , 成灯 形
a s mb y tc n lg e o s mo e c mp e t e p o u to y l e o s ln e , n h p r t n b — se l e h oo y b c me r o lx,h r d cin c ce b c me o g r a d t e o e a i e o
b te n c fmii o n eo n c mpe lcr a l ss te . h au be h l sgv n frJ O ot e k o n —c n e tri o lx ee t c c be i et d T e v la l ep i ie o 3 J l i l
c me oe dfiu t Th h r ce’ fte c n e tri n lz d, o tn o se p o ain a d e p rme ti o sm r i c l. e c a a t ro h o n co sa ay e c n i u u x lr to n x e i n s f p ti t fe t a n w t o f mi i— c nn co t n a d o s e l e h oo y i 1( e i n d. e u n o efc . e meh d o n o e tr sa d r fa s mby tc n lg s a )d sg e Th
电 子 工 艺 技 术
El crnis Prc s c oo y e to c o e s Te hn lg
第2 9卷第 6期
20 0 8年 1 月 1
新 式微 型连 接 器 的应 用及 接 线装 配技 术研 究
赵 惠萍
( 国空 空导弹研 究 院 , 南 洛 阳 中 河 摘 4 10 ) 7 0 9
M i i — o n c o n t s m b y n — c n e t r a d Is As e l
ZHAO i— p ng Hu — i
( hn ib meMi i c d my L o a g 4 0 , hn ) C iaA r o s l A a e , u y n 7 9 C ia se 1 0
mi i — o n co s d i t e r d c in . n — c n e tr u e n o h rp o u to s Ke y wor : i i—c n e t r Twit—p n; r s u e wed n W ie; h ed d wie; o rn ds M n o n co ; s i P e s r l i g; r S il e r P u i g— p c a e a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