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成长变化(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的样子吗?在我们的生命中,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
这些,成为我们的成长足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成长变化。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成长,并不只是生理上的变化。
心理的成长更为重要,通过这些伴随我们成长的杂志、书籍,感受自己心灵的成长。
6. 人的成长变化中幼年、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暮年身体和容貌是怎么样变化的呢?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PPT展示)
深入分析人生各阶段的人的结构、比例、动态。
幼年:三四个头的身高比例;脑袋很大,脑门突出;眼睛又大又圆,在头部的中间偏下的位置。
四肢较短,动作不灵活。
儿童:四五个头的比例,头部依然圆头圆脑,四肢发育,动作比较灵活。
少年:身体比例逐渐成熟,接近于成人。
青年:人生中最灿烂的一段时光,身体健康,身材匀称。
身体比例大约是七个半头左右,肌肉发达,充满活力。
中年:较之青年人,身材不再那样挺拔,开始有些微微发福。
老年:身材更加佝偻,有些人已经开始用拐杖,面部皮肤松弛,产生较多皱纹,尤其是额头、眼角和嘴角。
暮年:垂垂老矣,大多数时候是坐着的了,生活开始不能自理,如夕阳西坠。
(以上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分析)教师根据学生和老师的讲述,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成长过程中的这些节点。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以大量的图片,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各年龄层的面貌、体态、神态的特点。
教师鼓励学生多观察,多阐述自己的意见,对学生取得的心得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二、创作与表现
1. 教师演示,在前一步简单线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注意线条的轻重缓急,以长线条为主。
在处理各年龄段的面部时,注意线条的变化及五官的细节,避免概念化。
幼儿、儿童以柔和的线条为主;中老年人的表现可以多用顿挫的线条。
刻画发型时一定要关注头发的方向感。
教师演示要到位,要细致,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看法,并酌情请学生上黑板前来板演。
2. 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时间3分钟)
设计意图:在正式作业前的最后一次小练笔,通过这次练习,学生对人的成长变化有了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