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章末整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必修3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把好加工输出答案关——规范用语,全面作答。 前面两个过程完成以后,还要形成文字的答案。完美的答案是 连贯的,富有逻辑关系的,是把“概念”、“术语”、“条目” 等内容用一定的关联介词进行联系的句子。特别要注意“因果 联系”、“前后联系”、“空间联系”等,避免出现答案上的 自我矛盾。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302022/1/302022/1/301/30/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302022/1/30January 30,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302022/1/302022/1/302022/1/30
材料三 西藏交通简图。
1.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பைடு நூலகம்环境的差异。 2.考查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 影响。
阅读以上热点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和平解放60年来,西藏的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产业结构已由原来的“一二三”变为了目前的“三二一”, 下列地理事项对目前的产业结构“三二一”特点的形成起直接 推动作用的是( ) A.60年来,西藏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尤其是青藏铁路的修 建 B.农业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农耕条件的改善 C.矿产资源的大力开发,尤其是能源资源的开发 D.自然环境的巨大变迁,尤其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并解释原因。
(4)该区域东南部地区绿树成荫,草木茂盛。近年来广泛种植果 树,支持与反对的呼声都很强烈。对于该问题,阐明你的观点 并说明理由。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分析的相关内容。第(1) 题,阅读山东半岛区域示意图,从等高线分布的差异可以看出 图示区域的东南部与西北部的地形差异,并结合该处的气候特 征推导出水文条件的差异;第(2)题,观察图中等高线的弯曲状 况和数值,找出图中山脉的最高处既可找到分水岭;第(3)题, 判断出河流的流向,从EG两城市所在的位置上分析,位于河流 大坝下游的城市受洪水威胁明显减轻;第(4)题,可选支持或反 对两种态度之一,但回答理由时,必须要能自圆其说。
【答案】 (1)A (2)因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太阳能资源丰富;另外,西藏地广人 稀,具有建设占地广的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场地条件,对人类生 产活动影响较小。
(3)西藏的人口及城市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因为青藏高原地势 高,气候高寒,而河谷地带地势相对较低,气温、降水相对适 宜。
③解释“某城市地带出现雨雾现象多于郊区地带的原因” 城 市与郊区之间的热量差异是什么?雨雾如何产生?城郊之间的 大气环流如何?
(2)把好调动和运用知识关——回顾教材,准确扣点。 这一过程主要是回顾课本的一些总结性知识,如自然环境的组 成要素、河流特征的方面、水循环的环节、产业的空间转移过 程、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旅游活动的意义等等。在把 这些知识进行迅速回顾再现以后,结合题目的要求分项做答, 基本上就像是“盖章”一样。要准确地进行“解释”“说明”, 除了要准确快速地再现课本知识,尤其是主干知识外,还要强 调构建知识的联系,恰当地理解和使用“概念”和“地理术 语”。
【典题例证】 (2012·济南模拟)下图为山东半岛某区域示意 图及该地区月平均气温、降水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形、水文角度说明该区域的东南部与西北部自然环境的 差异。
(2)河流HL属于不同的流域,在图上画出两河的分水岭。 (3)在F处修建大坝,判断EG两城市中洪水威胁明显减轻的城市,
(4)西藏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交通不便,科教 落后,经济基础薄弱,这一切都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今后的发展中,应首先发展科教事业,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 设,改善交通,加强与我国内地的经济文化交往,保护生态环 境,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特色旅游,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特色经济,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章末整合提升
材料一 2011年7月17日,西藏第一条高速公路——拉萨至贡 嘎机场高速公路通车。7月19日,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大 会在拉萨举行,60年来西藏的社会经济产生了质的飞跃。 材料二 西藏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100兆瓦大型光伏并 网发电站工程加紧建设,和平解放60年来,西藏高网光伏发电 累计安装量已达到9兆瓦,约占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 的13%,将成为中国太阳能发电量最大省区。
反对 该地属于山地丘陵,降水丰富且集中夏季,种植果树降 低了植被覆盖度,易造成水土流失。
(2)西藏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试分析其原因?
(3)西藏的人口及城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4)制约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应如何促进其社 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 本题以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为背景,主要考查区域 的地理环境特征分析等相关知识,第(1)题,目前西藏的产业结 构为典型的“三二一”,说明其第三产业—服务业所占比重最 大,这主要得益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其旅游业的快速 发展。第(2)题,西藏的太阳能资源丰富,可从其地形、气候等 方面分析。第(3)题,西藏为高寒地区,故人口城市多分布于高 原上地势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区,主要是考虑影响人口分布的因 素。第(4)题,结合西藏的自然环境特征,历史发展等方面,分 析制约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解题指导 答好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相关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 原理等,同时还需要把握好以下环节: (1)把好审题关——明确要“解释”或要“说明”的对象。 这类问题,审题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对于概念性问题的表述, 必须要求在时间上保证,心理上稳定,信息的获取要全面。 比如: ①说明“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什么是农业地域类型, “该”是指谁,它是如何分布的? ②说明“该地区的河流特征”——河流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该地区”怎样?
解释说明型综合题 1.题型分析 解释说明型综合题是近年高考中的常见题型。 (1)“解释”和“说明”是地理综合题命题设问中常用的行为动 词,解释说明型综合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 律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是高考试题中最基本的题型,出现 的概率特别大,几乎每年都有。
(2)地理原理和规律主要包括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成因、发 展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以此解释地理事物或现象的 分布规律与特点、形成原因与地理意义、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 等,诸如“试应用*****原理解释*****现象。”,“请解释促 使*****发展变化的原因。”,“说明*****发展变化的过 程。”,“说明*****对*****产生的影响。”等是此类综合题 的常见类型。
【答案】 (1)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河流流量小、流速快 西北部以平原为主,河流流量大,水流平缓。 (2)画图(略) (3)G城市 位于大坝下游,修建大坝形成的水库对其下游流量 的变化具有调节作用。
(4)支持 山地丘陵区,适宜林果业发展,种植果树,可以提高 经济效益(经济收入),解决劳动就业(吸收农村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