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困难群众就业帮扶工作的发言材料(精简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开展困难群众就业帮扶工作的发言材料
关于开展困难群众就业帮扶工作的发言材料
主席、副主席、各位常委: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政协XX市委员会开展困难群众就业帮扶工作做一交流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主要做法(一)加强领导层层明确和落实工作责任。
省政协召开困难群众就业帮扶协商会议后,我们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把开展困难群众就业帮扶活动做为政协组织转变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体现,及时召开市政协主席会议、区县政协主席及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部分政协企业家委员座谈会,传达学习省政协困难群众就业帮扶协商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为切实加强对帮扶活动的组织领导,市政协成立了由主席任组长的困难群众就业帮扶活动协调领导小组,并设立了联系、指导、协调和督查四区三县的七个工作组,由主席、副主席带队,具体协调、指导、督导就业帮扶工作。
按照省政协《关于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开展困难群众就业帮扶活动的实施方案》精神,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制定下发了《政协开展困难群众就业帮扶活动的实施意见》。
各区县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责任分工、工作要求、时间进度,层层分解落实了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工作任务。
(二)积极协作深入细致开展调查摸底工作。
开展困难群众就业帮扶活动需要党委的重视、政府的支持和全社会的参与。
为此,我们积极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省政协困难群众就业帮扶协商会议精神,汇报市政协的贯彻意见,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之后,市政协先后召开了困难群众就业帮扶专题协商会、企业家帮扶困难群众就业活动协商会,安排部署开展困难群众就业帮扶活动,协商和动员企业家、特别是政协委员中的企业家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商合作,充分依托各部门、各渠道的优势和力量,深入实际,进村(社)入户,认真细致开展困难群众就业帮扶调查摸底工作。
对需帮扶的困难群众基本情况进行确认和登记,详细了解掌握就业对象和贫困户的实际状况,建立了就业档案信息。
据统计,截止目前,市区县共召开座谈会89次,走访群众1.2万人,登记造册的困难群众帮扶对象8691人。
(三)强化宣传扎实推动企业与用工的有效对接。
我们把开展
困难群众就业帮扶做为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加强宣传引导工作,多渠道宣传就业援助政策,努力扩大社会影响,使企业、帮扶对象对帮扶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一方面,动员和组织企业家尤其是政协委员中的企业,转变对开展困难群众就业帮扶工作的认识,引导他们适当放宽岗位条件和要求、合理确定工资待遇,量身提供一批符合困难群众特点的就业岗位,积极履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最大限度为困难群众就业帮扶腾岗位、作贡献、办实事;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困难群众调整心态,树立正确就业观,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实现稳定就业。
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有力促进了企业与用工的需求对接。
截止目前,全市共召开用工对接会17次,企业提供就业岗位4305个,已安排就业671人。
(四)协调联动努力营造同心协力的工作氛围。
市、区县政协切实加强与党委政府的汇报沟通、积极争取与部门的协调配合,主动作为、认真履职。
充分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积极协调人社、就业、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相关部门,共同搭建就业供需平台;各个部门充分认识就业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参与调研、宣传、登记、对接等工作;用工企业积极配合,提供用工需求,互通信息,掌握情况,建立企业用工台帐,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咨询;政协组织、各相关部门、用工单位高度协调,全力配合,开展就业政策宣讲,贴心服务群众;通过动员协商、座谈沟通、委员走访等方式,引导鼓励企业提供和安排就业岗位;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供需见面招聘会,促进困难群众就业;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制定切合实际的培训方案等,扎实有效开展困难群众就业帮扶工作。
从而,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牵头、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的就业帮扶工作格局,使就业帮扶活动实现了全覆盖。
二、存在问题从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看,就业难、难就业成为帮扶工作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从就业群体来说,存在就业难。
一是缺乏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观念,相当一部分就业人员对就业岗位、工资待遇期望值过高。
二是缺乏技术专长,达不到企业招工需求。
三是部分就业人员年龄偏大,身体状况较差,限于自身条件和企业用工要求,难以就业。
四是低保人员中,相当一部分愿吃低保不愿就业。
从企业
用工来看,又存在难就业。
一是部分企业招工条件较高,虽有岗位空缺,但还是招不上工。
二是有的企业工作环境较差,工资待遇相对低,就业者不愿去。
三是有的企业只愿招外省劳工,不愿招本省劳工,理由是外省劳工吃苦耐劳,稳定性较强。
四是部分企业只重视生产经营,忽视拴心留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我们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充分发挥政协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做深、做细、做实困难群众就业帮扶工作,务求登记和就业实现最大程度的融合对接。
一要进一步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深入开展就业帮扶政策的宣传和自主创业意识教育,使困难群众充分了解党和政府的就业援助政策和帮扶措施,促进他们尽快就业和创业。
二要进一步做好调查摸底和确认登记工作。
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开展一次回头看,查漏补缺,确保调查摸底深入细致,掌握情况全面准确,挡案资料规范齐全。
三要进一步搭建对接就业平台。
积极协调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利用各种资源,搭建企业用工信息平台和就业对接平台,最大程度促进困难群众就业。
四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合作。
加强同相关部门、社会组织等的协作,加强与区县政协的沟通,联系上下,协调左右,互通情况,共研问题,确保困难群众就业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