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阿赫马托娃
阿赫玛托娃(Akhmatova)诗选

阿赫玛托娃(Akhmatova)诗选阿赫玛托娃(Akhmatova)诗选阿赫玛托娃(1889-1966)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员著名的女诗人之一。
她和前夫古米廖夫同是阿克梅派的杰出代表。
出版的诗集有《黄昏》、《念珠》、《白色的云朵》、《车前草》)、《耶稣纪元》以及长诗《没有主人公的长诗》、组诗《安魂曲》等。
我们俩不会道别我们俩不会道别,--肩并肩走个没完。
已经到了黄昏时分,你沉思,我默默不言。
我们俩走进教条,看见祈祷、洗礼、婚娶,我们俩互不相望,走了出来……为什么我们俩没有此举?我们俩来到坟地,坐在雪地上轻轻叹息,你用木棍画着宫殿,将来我们俩永远住在那里。
1917年乌兰汗译别一我们经常分离--不是几周,不是几个月,而是几年。
终于尝到了真正自由的寒冷,鬓角已出现了白色的花环。
从此再没有外遇、变节,你也不必听我彻夜碎嘴,倾诉我绝对正确的例证--源源不断,如同流水。
1940年二正象平素分离一样,初恋的灵魂又来叩击我们的门扉,银白的柳树拂着枝条冲了进来,显得那么苍老而又那么俊美。
我们伤心,我们傲慢,又有些傻呆,谁也不敢把目光从地上抬起来,这时鸟儿用怡然自得的歌喉对着我们唱出我俩当年是何等的相亲相爱。
1944年9月25日三最后一杯酒为破碎的家园,为自己命运的多难,为二人同时感到的孤单,也为你,我把这杯酒喝干--为眼睛中没有生气的冷焰,为上帝无法拯救的苦难,为残酷而粗野的人寰。
1934年6月27日乌兰汗译诗五首一我仿佛俯在天边的云端,把你讲过的话儿思念,而你听到我的语句,黑夜变得比白昼明丽。
我们,就是这样离开了大地,象星星漫步于高高的天际。
无论是现在、将来,或者当初,都不会与绝望,也不会有耻辱。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你可听见我怎样把活着的你呼唤。
我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关上你虚掩的门板。
1945年11月26日二声音在太空中消逝,霞光变得昏暗。
永远沉默的世界里只有你和我交谈。
如同穿过阵阵的钟鸣,风儿来自无形的拉多加湖畔,彻夜娓娓的倾诉变成了彩虹交叉的微弱的光线。
阿赫玛托娃的诗 [阿赫玛托娃晚年诗十首]
![阿赫玛托娃的诗 [阿赫玛托娃晚年诗十首]](https://img.taocdn.com/s3/m/0b21eaa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b.png)
阿赫玛托娃的诗 [阿赫玛托娃晚年诗十首] 与本文库一起同行,遇见诗歌,下面是阿赫玛托娃晚年诗十首,欢迎阅读。
《如果所有人,想在这尘世之上》如果所有人,想在这尘世之上乞求我精神上的援助,——所有痴呆的和聋哑的,被抛弃的妻子们和残疾者,服苦役的人和自杀者,——他们每个人付给我一个戈比,就像去世的库兹明所说,那样我都会“富得整个埃及无人匹敌”但他们没给我一个戈比,而是和我一起分享了力量,于是,我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力的人,因为,对我来说这也没什么困难。
1961年3月30日,复活节前的礼拜日列宁格勒,红色骑兵军大街《我们真没有白白地一起过穷日子》我们真没有白白地一起过穷日子,甚至没有希望作一次喘息,——我们一起发誓——一起投票表决平静地继续走自己的路。
不是因为,我纯洁地留了下来,如同上帝面前的蜡烛,我和他们都曾跪倒在刽子手的血淋淋的僵偶前哀求。
不,我不是在陌生的穹窿下也不是在陌生羽翼的庇护下,当时我和我的人民在一起,很不幸,我的人民也在那里。
1961年(6月21日)《背弃了所有诺言》背弃了所有诺言,从我的手上摘下戒指,把我忘得一干二净你什么都帮不了我。
在这个夜晚,为什么又派自己的灵魂来探望我?他健美,年轻,红发飘逸,简直像一位妇女,低声说着罗马,引诱我去巴黎,还像个哭丧的女人哀号不已说什么,他不能没有我:情愿受羞辱,甘愿下牢狱没他,我也可以。
1961年8月4日晚科玛罗沃《诗集的面世》那一天总是非同寻常。
隐藏起寂寞,痛苦,恼怒,诗人——成了殷勤的主人,读者——成了赏识的客人。
一位诗人引他们走进木头小屋,另一位——带他们进入窝棚的拱顶,而第三位——直接把他们领进了倦怠的夜晚,我给自己读者的——是漂亮的拷刑架。
为了什么,他们是谁,从哪里来,走在一条死路上,是什么吸引着他们——是怎样的神物,一颗什么样的魔法星辰?但他们所有人都肯定清楚,为此会等到什么样的奖赏,他们知道,留在这里是危险的,此处不是伊甸园。
且等一等!他们会再次汹涌而来,这一时刻不可避免同时——内心会被自己冷漠的怜悯所折磨。
阿赫玛托娃诗歌《爱情》原文及赏析

阿赫玛托娃诗歌《爱情》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阿赫玛托娃诗歌《爱情》原文及赏析【导语】:时而,小蛇似的蜷作一团在心灵深处施展魔法。
外国爱情诗赏析《别把我的信揉搓……》〔俄〕阿赫马托娃

外国爱情诗赏析《别把我的信揉搓……》〔俄〕阿赫马托娃〔俄〕阿赫马托娃别把我的信,亲爱的,揉搓。
还是把它,朋友,读完。
再充当不相识的女人,我已腻味,也不愿在你的路上佯装与你无关。
别这么看我,别气忿地皱起眉头。
我是你心上的人,我属于你。
我不是牧羊姑娘,不是公主,更不是修女——我身上是平常的灰色的衣裙,我脚下是磨损了的旧鞋的鞋底……但,拥抱时,和往日一样火热,硕大的眼睛里还是同样的恐惧。
别把我的信,亲爱的,揉搓,别为藏在心里的虚伪哭泣。
你把信装起来,装进背包,装在可怜的背包的深底。
1912年皇村(乌兰汗译)阿赫马托娃的好友和研究阿赫马托娃诗歌的专家科·伊·楚科夫斯基在谈到女诗人的爱情诗的时候说,“她以一个不为他人所爱的女人的名义说了话,从而创作了一系列受尽折磨的、被单相思弄得心神不宁的、悲痛欲绝的女人形象。
”细细回想读过的女诗人的爱情诗作,觉得此话的确很有道理。
虽然女诗人的爱情诗,每一首都有各不相同的故事和情感内涵,但抒情女主人公几乎都是在爱情的方舟上“受尽折磨”而“心神不宁”者。
这一首《别把我的信揉搓……》写的是女主人公不顾世俗的偏见,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的行为,但结局仍是欲求而不可得,唯一的希望是情人不要把自己写给他的信“揉搓”,一弃了之。
在这首诗里,诗人主张的是一种公开的正常的爱情生活,在写法上,却又与前两首大不相同。
这里没有什么情节、画面,而是借“信”一吐块垒,抒尽一个女性的火热的情怀。
诗一开始,抒情女主人公就告诫自己的情人,她不愿做那种偷偷摸摸的情妇。
我们既然相爱,为什么让我在“路上佯装与你无关”?“我是你心上的人,我属于你”,为什么你见到我时,还“气忿地皱起眉头”? 紧接着稍带一些疑虑的告诫和质问之后,抒情女主人公很坦然地亮明了自己的身份,她说,我说的是神话里的“牧羊姑娘”,也不是高傲富有的“公主”,更不是远离人间烟火的“修女”,“我身上是平常的灰色的衣裙,我脚下是磨损了的旧鞋的鞋底”,与普通的人世间的女子无异。
既然没有爱情和安宁,请给我苦涩的荣誉——阿赫马托娃多难的一生

绝 了深爱 她并 想娶 她 的灰 眼 睛男孩 ( 古米廖 夫 ) 的求 婚 , 她等 待着 自己 意 识觉醒 较 早 的少年 都会 这样 对 着远 方呼 唤 自己 的心 灵密 友吧 ,这 是精 神 世界 永不 可 企及 的一 个偶 像 。 一直 在等 着对 方 , 她 虔诚 地 、 小心 地呵护 着这 块 小小 的净土 。 一个 人 的
心灵 越深 邃 , 他想 象 的对 象就 越 高远 , 世人生 中也就 越难 以遇 合 。 现
10 年 春 。 96 两人 冰释 前嫌 。 整个 冬天她 与古 米廖 夫保持 通信 。 古米廖 夫在 巴黎参 与
出版 《 狼 星》 这份 杂志 上刊登 了安 娜 的第一 首诗 《 手上 戴着 多枚 闪亮 的戒指 》 尽管 天 。 他 。 安娜 不能认 真对 待 古米廖 夫 的爱恋 , 古米廖 夫还 是坠 入 了情 网。1 0 但 9 7年 秋 , 安娜 考入
独 立 , 不屈 服于 永远 游 离在他 之 外 的 、 决 多变 的女 人 。尽 管 对诗 歌 的强 烈爱 好使 古米 廖 夫 和阿 赫马托 娃走 到 一起 , 但他 们谁 也没 有明 白什 么是真 正 的家庭 生 活。 安娜 不 善于 直截 了 当地 表 自爱情 ,古 米廖 夫 也不 明 白两人 为何 要 共 同生活在 同一
旦
既然 没有爱 情和安 宁 s
请 给 我苦 涩 的 荣 誉
阿赫 马托 娃 多难 的一 生
◇ 冯 渊
少 女 时代 : 王子 消 失 了
安娜・ 阿赫 马托 娃 于 1 8 8 9年 6月 1 1日出生 于奥德 萨 市 。 亲是 海军 工程 师 。 娜 父 安
不到 一 岁时 。 家迁 往皇 村 , 希 金 曾在 这 里 度 过 少年 时 代 , 娜 因 此 有机 会 徜 徉 于 普 全 普 安
“俄罗斯的萨福”——论阿赫玛托娃爱情诗的诗艺特征

“俄罗斯的萨福”——论阿赫玛托娃爱情诗的诗艺特征作为一个孜孜不倦的诗歌艺术探索者,阿赫玛托娃在俄罗斯诗坛的成就无疑是卓越的。
1912年,阿赫玛托娃以《黄昏》和其独特的“室内风格”爱情诗登上诗坛,一开始就显示了迥异于他人的光彩和才华。
随后的《念珠》(1914)、《群飞的白鸟》(1917)《车前草》(1921)等作品集,更为其赢得了“俄罗斯的萨福”的诗名。
阿赫玛托娃以她的诗歌开拓了崭新的诗歌表现领域。
阿赫玛托娃的爱情诗成就最高并独具魅力。
她以女性的身份赋予了爱情“女性发言权”,除了爱情诗中抒情主人公角色的转换(普希金、费特、丘特切夫的诗歌所写的爱情之欢愉痛苦都是从男性的角度进行透析的),还有对女性心理广泛而丰富的描写(深度和广度的同时行进,内容和形式的双重拓展)。
在阿赫马托娃的诗中,有对爱情的憧憬期盼,有处于爱情中的甜美心境,有爱情神秘的萌动,有热恋的兴奋、热烈,有对爱情的牵挂不舍,还有对婚姻生活的失落、迷惘,甚至对爱情深切的绝望——焦灼、决绝,充满了断裂和刺痛。
阿赫玛托娃以女性身份“教会了女人说话”,表达了女性对爱情、婚姻的独立思考,展示了女性内心种种隐秘、细微的感受,以及处于爱情中的或激烈动荡或婉转纤细的心理活动,用纤毫入微的笔触写尽了女性情感世界的千姿百态。
阿赫玛托娃的诗歌在狭窄的空间里展现了巨大的心理容量,“室内性”成为了一种诗歌原则和诗歌创作的策略,浓缩和强化了诗歌的感染力。
阿赫玛托娃在诗歌中对种种细微的物象进行剪切拼贴,物象描写丰富生动,心理表现自然和谐,物象与心理的互动若隐若现,含义悠长。
有时,具体的物象描写和隐含的情感体验在诗歌中交替出现、互相辉映;有时则仅仅<WP=38>是单纯的物象描绘和对心理状态的隐喻。
在创作过程中,重视具有表现力的物象对细节的提升,倾心于对美妙的明晰性的追求,这些特征既保持住了诗境的丰厚,又使词语和物象之间获得分寸感和平衡感。
此外,阿赫玛托娃很注意物象的色彩,引入非常罕见的灰和淡黄色调,使用传统的白颜色经常与黑颜色对比,并通过物质和自然现象传达出来,或者衬托、或者隐喻,使诗歌增色不少。
阿赫玛托娃诗

阿赫玛托娃诗安娜·安德列耶夫娜·阿赫玛托娃是20世纪世界诗歌史上少数堪称“大师级”的诗人之一,享有“继萨福之后第二位伟大的抒情女诗人”的美誉,而她的作品则是“俄罗斯的伟大象征之一”。
更有评论家断言,倘若说普希金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的话,那么,阿赫玛托娃就是俄罗斯诗歌的月亮。
俄罗斯当代诗人叶夫图申科认为:“她永远是诗歌的白夜。
”关于她的成就和地位,弗·阿格诺索夫在其主编的《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中有过较中肯的评价:她“不仅在诗歌方面,而且在伦理方面成了自己时代的一面旗帜。
她接受并分担了俄罗斯悲剧的命运,没有向" 黑铁的时代’妥协,没有向道义上的压迫低头。
”而被阿赫玛托娃本人誉为阿克梅主义“第一小提琴手”的大诗人曼杰什塔姆,则将她的创作与俄罗斯19世纪的心理小说联系到了一起:“阿赫玛托娃为俄罗斯的抒情诗带来俄国19世纪长篇小说所有的错综复杂性和丰富的心理描写……她参照心理小说,发展了自己诗歌的形式——尖锐而独特的形式。
”安娜·安德列耶夫娜·阿赫玛托娃是20世纪世界诗歌史上少数堪称“大师级”的诗人之一,享有“继萨福之后第二位伟大的抒情女诗人”的美誉,而她的作品则是“俄罗斯的伟大象征之一”。
更有评论家断言,倘若说普希金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的话,那么,阿赫玛托娃就是俄罗斯诗歌的月亮。
俄罗斯当代诗人叶夫图申科认为:“她永远是诗歌的白夜。
”关于她的成就和地位,弗·阿格诺索夫在其主编的《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中有过较中肯的评价:她“不仅在诗歌方面,而且在伦理方面成了自己时代的一面旗帜。
她接受并分担了俄罗斯悲剧的命运,没有向'黑铁的时代’妥协,没有向道义上的压迫低头。
”而被阿赫玛托娃本人誉为阿克梅主义“第一小提琴手”的大诗人曼杰什塔姆,则将她的创作与俄罗斯19世纪的心理小说联系到了一起:“阿赫玛托娃为俄罗斯的抒情诗带来俄国19世纪长篇小说所有的错综复杂性和丰富的心理描写……她参照心理小说,发展了自己诗歌的形式——尖锐而独特的形式。
阿赫玛托娃,一位母亲

阿"#托%:'罗斯*上重-.矿灯
D
筱敏,原名袁小敏,广东东莞人
赫玛托娃嫁给古米廖夫,!9!7年这两位
(1955—),现居广州,当代诗人和散文
家,主要作品有诗集《米色花》《瓶中
诗人离婚。十月革命后不夂,尽管阿赫 玛托娃选择了与祖国同在,然而命运并
船》、散文集《喑哑群山》《理想的荒凉》
没有给她安排一条顺风的路。1921年:
美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铸成不朽的篇
诗人对故土的吟唱更加深沉而动人。
章。汪剑钊在《阿赫玛托娃传》中写下其
创作《安魂曲》的一个细节,令人感叹,让
人难忘:“当时,为了保存这部作品,诗人
不得已像生活在荷马时代一样,写完某
些片段,
的
,
,在子里'存盘',再毁弃
视 野
手稿。”这是在
的时代,被人
D
存盘的《安魂曲 在这 诗中,阿赫
之下,她也准备了,她准备活下去。她在小纸片上写诗,
,托人,
纸片 )她 说出了
巨物,些吞噬生命的形 。她 了
法。她成了人。
的,
里受一
)
的日子,人 的是 人和亲人
或死亡的)
去 的上,的
面,活,,人惊悚。
一道道在 上
她 的人。一
围困的,人
在无
的上,是人
为的
一
,人
)阿赫玛托娃 站在的严
,
了的母亲,悲 ,她
一
的人。
为我做一做祈吧!一她说。
如今,我不再能够分辨,谁究竟是野兽,谁究竟是人一她说。
让他 黑色的帷幕遮掩吧,干脆 灯也移 吧……一她说。
上帝啊千万不让我发疯一她说。
布罗茨基:阿赫玛托娃-----哀泣的缪斯

布罗茨基:阿赫玛托娃-----哀泣的缪斯写于安娜·阿赫玛托娃诞辰100周年——约瑟夫·布罗茨基这磨难和诗页,这断发和宝剑,这谷物和燧石,这喃喃低语和铮铮有声——上帝拯救了所有的一切——尤其是爱与怜悯的话语,作为他说出的唯一途径。
严酷的脉搏猛击着,血液的激流鞭打着,铁锹均匀地敲打在它们之中,通过温柔的缪斯产生,因为生命如此独特,它们来自凡人的嘴唇声音比草包牧师更清澈。
哦,伟大的灵魂,我正在海外向你鞠躬,你发现了它们,还有那——你暗自燃烧的命运,长眠于祖国大地,她感谢你,至少让她得到了在聋哑的天空海洋中发言的礼物。
(1989)哀泣的缪斯当父亲获悉女儿将在圣彼得堡一家杂志上发表一组诗歌时,他唤她进来并对她说,他虽然没有理由反对她从事诗歌创作,但建议她化名发表,以免“玷污一个受尊敬的好人家的姓氏”。
这样“安娜·阿赫玛托娃”便取代了“安娜·高连柯”的名字载入俄国文学的史册。
她之所以同意不使用原名,不是因为对所选择的事业或自己的天赋有所怀疑,也不是因为她预见到一个拼凑的姓名能够给作家带来方便。
她这么做纯粹是出于“维持体面”的考虑,因为在一般名门贵族——高连柯家便是一个一一看来,文学算不得是崇高的事业,只有出身卑微的人们出于无奈才借此抬高身价。
父亲的要求有些言之过甚,高连柯家终究不是王孙公侯。
话得说回来,这家人可是住在皇村——沙皇一家夏季避暑的地方,父亲或许因此感到非比一般。
对于他17岁的女儿来说,这地方别具一番意义。
它是学园的原址,一个世纪以前,这片花园“无意中吐出”年轻的普希金这朵花蕾。
笔名借用安娜·高连柯外祖父家族的姓氏,这个家族往上可以追溯到中古时代“金色部落”的最后一位可汗:阿赫玛特汗。
他是成吉思汗的子孙,所以安娜曾经不无自豪地说,“我是成吉思汗的后代。
”在俄罗斯人听来,“阿赫玛托娃”带有明显可辨的东方的,或者更精确地说,鞑靼的韵味。
她无心赋给自己的姓氏以异族情调,因为带鞑靼味儿的姓氏在俄国遭遇的不是兴趣,而是偏见。
安娜安德烈耶夫娜 阿赫玛托娃

年轻的阿赫玛托娃 1912年,出版第一部诗集《黄昏》。同年儿子列夫出生。1914年,出版第二部诗集《念 珠》。
1 9 1 5 年 , 写 作 《 在 海 边 》 , 与 弗 拉 基 米 尔 ·希 列 依 科 结 婚 , 后 者 试 图 通 过 焚 烧 诗 稿 来 . . . . . .
就阿赫玛托娃的整个创作生涯来看,她的早期诗作多抒写苦恋、忧愁、背叛、愤怒、悲哀、绝望等主题,因 而具有明显的“室内抒情”特点,抒情主人公往往被放置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传达内心与周围世界的秘密接触 和碰撞。后期创作则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大型建筑式的构建上,从而由自发的写作走进了自觉的写作,非常注意以 个人的苦难来折射民族的灾难和不幸。由是,诗人此前写作中的精致、纤细、典雅,仿佛脱胎换骨似的融入了粗 犷、坚韧、沉着、有力的主导性声调之中,使作品既保持了细部的可感性,又摆脱了早期写作的纤巧与单薄而呈 现了肃穆、庄重的风格。她以其传统而又自出机杼的诗艺,在众多的白银时代女诗人中高出一头,她早年以撷取 生活的戏剧性细节表现恋爱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而见长 。在走过了偃蹇多舛的生活道路之后,诗风变得开阔而苍凉, 形式上也随之转变。
个人生活
阿赫玛托娃和古米廖夫,1913年 14岁时,阿赫玛托娃结识了比她大3岁的诗人尼古拉·古米廖夫,古米廖夫 疯狂地爱上了她,并因求婚被她拒绝而试图自杀过4次。1910年,两人结婚。
1911年,在巴黎邂逅意大利画家阿梅代奥·莫迪利阿,后者曾为其画了不少裸体画,他们的亲密关系可想而 知。
1914年,结识先锋派的艺术家与音乐家阿图尔·卢里耶,艺术史家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普宁。1921年夏天, 第二次婚姻出现问题时,卢里耶邀请阿赫玛托娃去家里与另外一个女人同住。阿赫玛托娃也承认,卢里耶是她的 丈 夫 之 一 。 她 与 另 外 一 个 女 人 共 享 一 个 情 人 。 1 9 2 5 年 11 月 , 阿 赫 玛 托 娃 带 着 自 己 的 孩 子 列 夫 ·古 米 廖 夫 , 搬 进 艺 术史家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普宁的住宅,与后者的妻女生活在一起。
阿赫玛托娃(Akhmatova)诗选

阿赫玛托娃(Akhmatova)诗选阿赫玛托娃(Akhmatova)诗选阿赫玛托娃(1889-1966)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员著名的女诗人之一。
她和前夫古米廖夫同是阿克梅派的杰出代表。
出版的诗集有《黄昏》、《念珠》、《白色的云朵》、《车前草》)、《耶稣纪元》以及长诗《没有主人公的长诗》、组诗《安魂曲》等。
黝黑的少年在林荫道上徘徊在深色的面纱下我活着,像座钟里的布谷鸟我来了,要取代你,姐姐这里,我们全是酒鬼和荡妇我来到诗人家里作客在人们的亲近中存在隐秘的界限就像未婚妻缪斯沿着山道离开了这次相会没有人能吟唱一切被夺走:力量,爱情破晓时分醒来你总是那么神秘和清新一切被侵吞,一切被背叛,一切被出卖今天是司莫棱斯克的命名日恐惧湖对岸的月亮静止不动前所未有的秋天建造了高高的穹顶这儿真美妙为什么你们要污染这清水那晚我们都因对方而疯狂悼亡友声音在空气里燃成灰烬海滨十四行诗故土最后的玫瑰我们俩不会道别别诗五首另一支短歌片断爱情吟唱最后一次会晤我再也不需要自己的双足幻觉我来到这里…… 致缪斯献给亡人的花环(四)安魂曲丢弃国土任敌人蹂躏的人我的命运就那样改变了吗?给一位艺术家迎春哀曲黝黑的少年在林荫道上徘徊黝黑的少年在林荫道上徘徊,漫步湖畔,愁肠百结,一个世纪了,我们还在怀念那窸窸窣窣的脚步声。
刺人的松针绵密地铺满低矮的树墩,这里放过他的三角帽,一卷破旧的帕尔尼诗集。
1911(汪剑钊译)在深色的面纱下在深色的面纱下,握紧双手……"今天你为何如此憔悴?" ――"是因为,我用苦涩的忧愁把他给灌得酩酊大醉。
"我怎能忘记?他踉跄着出门,痛苦地扭曲着嘴唇……我顾不得扶靠护栏,忙不迭地追他到门口。
我气喘吁吁地喊道:"那一切不过是玩笑。
你再走,我就死。
" 他只是平静地一笑,冷冷地对我说:"别站在风口里。
"1911(汪剑钊译)我活着,像座钟里的布谷鸟我活着,像座钟里的布谷鸟,我不羡慕森林中的鸟儿们。
俄罗斯白银时代女作家代表阿赫玛托娃

俄罗斯白银时代女作家代表阿赫玛托娃摘要:阿赫玛托娃是20世纪俄罗斯诗歌创新的领军人物,一生经历了影响整个20世纪的几乎所有历史事件。
而阿赫玛托娃又是这一代人中受难最重者,终其一生,厄运如影相随一般跟随着她,但她始终无怨无悔,矢志不移创作。
她从少年时代开始创作,诗歌创作生涯达60多年,横跨20世纪前60年,写出了数百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
她的作品主要是爱情诗,除此之外,她的诗歌还涉及生活、死亡、忧伤、缪斯等,在她之前俄罗斯从来没有人这样写过。
她的诗可以与萨福的作品及莫扎特的音乐相媲美。
经历坎坷,创作成果颇丰,在人民心中,阿赫玛托娃是俄罗斯诗歌的月亮;在文艺官眼里,她却是“荡妇兼修女”。
然而历史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作为“白银时代”的代表诗人,阿赫玛托娃在逝世后却迎来了世界性的声誉。
关键词:白银时代阿赫玛托娃地位历史影响在俄罗斯文学史上都知道普希金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那么月亮呢?月亮就是美丽的阿赫玛托娃。
在苏联所遗留下来的文化丰碑中,安娜・阿赫玛托娃无疑是其中最醒目的一座,她已成为整个20世纪苦难缪斯的象征。
1966年3月5日那个清晨不属于月亮,阿赫玛托娃因心肌梗塞突然告别了人世,享年77岁,活到这个岁数不容易了。
生于1889年的阿赫玛托娃,在她百年冥诞的1989年迎来了一个巨大的荣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这一年定为“阿赫玛托娃年”,以纪念这位“把人带进一个美好世界”的“诗歌语言的光辉大师”。
阿赫玛托娃是20世纪俄罗斯诗歌创新的领军人物,一生经历了影响整个20世纪的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1914、1917、1937、1941――任何人都懂得,这些数目字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苦难深重的一代人,而阿赫玛托娃又是这一代人中受难最重者,终其一生,厄运如影随行一般跟随着她,但她始终无怨无悔,矢志不移创作,她从少年时代开始创作,诗歌创作生涯达60多年,横跨20世纪前60年,写出了数百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她的作品主要是爱情诗,除此之外,她的诗歌还涉及生活、死亡、忧伤、缪斯等,在她之前俄罗斯从来没有这样写过。
阿赫玛托娃:你独自一人识破了这一切

阿赫玛托娃:你独自一人识破了这一切90年代初,一个朋友送我一本人民文学版的阿赫玛托娃诗集《爱》,并在扉页上命令道:“是女人,就要读一读阿赫玛托娃”。
这是我第一次与阿赫玛托娃相遇。
我这个严厉的朋友要求女人明朗、纯真、抒情意味浓厚。
那时我已经接触了狄金森和普拉斯等女诗人的作品,而这些女诗人更契合我偏爱冷静犀利的口味,所以,阿赫玛托娃并没有成为我的至爱,而是作为一个美好的阅读对象,像一枚书签,夹在了记忆里。
准确地说,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安娜·阿赫玛托娃对于我来说,她的人比她的作品更重要。
她就和茨维塔耶娃一样,是俄罗斯诗歌女神,是集才情、美貌和丰富的爱情生活于一体的传奇故事的主人公。
在这些故事里,人们津津乐道于莫迪利阿尼、古米廖夫、普宁、曼德尔斯塔姆、帕斯捷尔纳克、里尔克等一些光芒四射的名字;从某种程度上讲,阿赫玛托娃和茨维塔耶娃既是这种故事的中心,又是这种故事的背景。
我正是这些津津乐道者中的一员。
但是,在经历了最初的好奇之后,却想越过好奇心,仔细探究一番。
毕竟,传奇只是一种过滤后的东西,是附丽,它并不是文学本身,更不是诗人、作家自己。
自从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作品比较大规模比较成系统地翻译进我国之后,面对那样一个严苛残酷的时代,我再用一种粉红色的眼光去注视像阿赫玛托娃这样非凡的女性,应该说是一种冒犯。
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开始读到了她后期的一些诗和随笔,猛地发现,我一直在误读,一直仅仅把她作为一个闺房诗人;而她,却分明是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耐性和洞察力的代表。
今年很巧,国内有两本关于阿赫玛托娃的传记出版,一本是上海东方出版中心的,一本是我手头上的这本四川人民出版社的。
川人社的这个版本是俄罗斯阿赫玛托娃研究专家帕甫洛夫斯基着的一本评传。
从体例上讲,评传这种形式比较理性而全面,但对于读者来说,它缺乏感性和一种生动的片面。
帕氏的这部学术著作也是这样。
对于阿赫玛托娃的传记,我的阅读期待还是不在她的作品上(对于阅读作品,附了很多作品的评传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它会干扰读者对一个作家最新鲜最直接的感受),我期待能从中稍稍了解到一个奇迹的根源:一个女人,是如何在时代和民族的苦难面前,保持她的信念、尊严和优雅的。
阿赫马托娃的抒情长诗

阿赫马托娃的抒情长诗阿赫马托娃是一位俄罗斯诗人,他写过许多抒情长诗。
下面是其中一首:
阿赫马托娃在森林里散步
看见了蓝色的天空和白云
听到了鸟儿们清脆悦耳的歌声
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心中充满了喜悦与快乐
我走进这片森林
想要探索它的秘密
树木高耸入云
遮挡住了阳光
只有月亮洒下柔和的光芒
照耀着我前行的道路
我来到湖边
静静地坐下来
欣赏眼前的景象
水面平静如镜
倒映出天上的星辰
我沉浸在宁静之中
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我爱这片森林
它让我变得安静、温柔
它给予我无限的灵感与启迪
让我能够更好地思考生活
并且热爱生命。
阿赫玛托娃我知道怎样去爱

阿赫玛托娃我知道怎样去爱1889年6月23日,安娜·阿赫玛托娃生于敖德萨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俄海军舰队的机械工程师,母亲出身贵族,受过上层社会的传统教育。
6岁时父母离异,她随母亲移居耶夫帕托利亚,由母亲辅导在家自修中学高年级课程。
11岁时,阿赫玛托娃随家搬迁到彼得堡近郊皇村,在那读中学,并开始写诗。
她最初的回忆也献给了彼得堡皇村,她在诗中写到“富丽堂皇、翠绿欲滴的花园,奶妈带着我去玩耍的牧场,杂色的马驹驰骋的赛马场,年代久远的火车站……”彼得堡这座城市与她的一生紧密相连,正如诗人自己所说:“在列宁格勒我成为一名诗人,列宁格勒是我的诗歌的空气。
”在这里她度过了16年。
童年的生活环境给了安娜无穷的创作源泉,她的第一首长诗《在海边》描写了自己的童年。
1910年高校毕业后,阿赫玛托娃与著名诗人古米廖夫结婚,并到国外旅行,先后到过法国、瑞士、意大利。
外国的文化艺术开阔了她的视野,给了她更多的灵感源泉。
1911年,她在彼得堡阿克梅派诗人杂志《阿波罗》上首次发表组诗,并逐渐成为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912年,阿赫玛托娃在俄罗斯出版第一本诗集《黄昏》,引起了诗坛的关注。
1914年3月,出版第二本诗集《念珠》。
1917年9月,出版第三本诗集《白色的群鸟》。
三本诗集的出版使阿赫玛托娃跻身于俄罗斯一流诗人行列。
十月革命后阿赫玛托娃频繁遭到苏联当局迫害。
1921年8月,她的丈夫古米廖夫被苏联政权以“反革命阴谋罪”处决。
阿赫玛托娃也被苏联当局认定为“在意识形态上既缺乏思想性又具有很大危害性的”作家,被剥夺发表作品的权利。
1935年至1941年期间,在儿子被捕和无尽的迫害与磨难下,诗人写出了重要的代表作《安魂曲》(又名《挽歌》)。
1962年阿赫玛托娃完成自传体长诗《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Поэма без героя)》,历时22年,为自己的创作生涯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1966年3月5日,阿赫玛托娃因心肌梗塞逝世,享年77岁。
阿赫玛托娃的简介

阿赫玛托娃的简介阿赫玛托娃,前苏联著名女诗人,是20世纪俄罗斯诗坛屈指可数的诗人之一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阿赫玛托娃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阿赫玛托娃的简介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АннаАндреевнаАхматова),原姓戈连科(Горенко)。
俄罗斯女诗人。
1889年6于23日生于敖德萨一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俄海军舰队的机械工程师;母亲出身贵族,受过上层社会的传统教育。
刚满11岁便随家搬迁到彼得堡近郊皇村,在那读中学,并开始写诗。
1966年3月5日,阿赫玛托娃因病在莫斯科逝世。
她死后20余年中,许多遗作被陆续整理出版,其中包括1987年首次公开发表的长诗《安魂曲》,该诗以其深邃的思想性、哲理性和艺术上的新颖引起国内外的广泛注意。
苏联一些著名诗人和批评家高度赞扬她的诗歌创作,公认她是“诗歌语言的光辉大师”,“20世纪俄罗斯诗坛屈指可数的诗人之一”。
除诗歌创作外,她还翻译过许多外国古典文学著作阿赫玛托娃的作品赏析阿赫玛托娃的这两部诗集以短诗见长,每篇都是平中见奇:常景见奇思,常物见奇意,常事见奇情,常语见奇趣。
有初恋少女情怀的描写:我宠爱映在窗上的光,它笔直,纤细,浅淡。
今天我从清早就缄默,而心――分成了两半。
阿赫玛托娃的诗似信手拈来,撷取身边之物借喻内心感受,一切浑然天成。
她很少直接说:我快乐,我忧伤,我赞美,我痛苦之类的话,而是以物开题,借景抒情。
大自然在她的笔下是会说话的精灵,是主人公最亲密的朋友。
阿赫玛托娃所运用的富有寓意的景物有玫瑰(роза)、杨柳(ива)、滨藜(лебеда)、蒲公英(одуванчик)、荨蔴(крапива)、牛蒡(лопух)、野蔷薇(шиповник)、车前草(подорожник)等等。
阿赫玛托娃善于描写人类感情的各各方面,在她的笔下有初恋的少女、有热恋的情人也有被爱抛弃的失意者,其中不乏生活的哲理。
例如:当激情炽热到白热,相互剧烈地诅咒和斥责,我们都还不明白,天地对双方多么狭窄。
俄国女诗人阿赫玛托娃简介

俄国女诗人阿赫玛托娃简介阿赫玛托娃是“俄国诗歌的月亮”,著名的诗人。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俄国女诗人阿赫玛托娃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阿赫玛托娃简介根据书中记载阿赫玛托娃是苏联俄罗斯人。
1889年6月23日出生在敖德萨一个有学识的家庭里,父亲是俄国的机械工程师;母亲是名门贵族的千金,受过一流社会的思想教育。
年仅11岁的阿赫玛托娃随着家人迁居到彼得堡附近的郊皇村,便在这里上的初中,并且开始作诗。
当时的俄罗斯是一个不可能把诗当成诗的,却是能成为罪行的证明。
阿赫玛托娃开始作诗时她的父亲非常反对,为了不玷污父亲的姓阿赫玛托娃选择了用外婆的姓——阿赫玛托娃,就是这个姓氏影响了俄罗斯的全部论坛,并非“戈连科”。
苏联俄罗斯诗人阿赫玛托娃的早年生活就开始出现坎坷不幸,在她六岁的时候父母离婚,致使阿赫玛托娃的童年出现了一道阴影。
阿赫玛托娃记忆中最快乐幸福的生活就是在俄罗斯漂亮的皇村度过的,那时候每到夏季父母都会带她到南方克里米亚别墅来度假,阿赫玛托娃创作的第一首诗《在海边》就是纪念这里的童年生活的。
随着时间推移,阿赫玛托娃相继创作了许多作品。
阿赫玛托娃后来的生活也是在苦难与快乐并存中度过的。
在1993年3月5日,77岁的阿赫玛托娃因得了心肌梗塞在这个广阔的俄罗斯土地上告别了人世。
阿赫玛托娃出生在俄罗斯同样也去世在自己的国土上,在人们的心目中,阿赫玛托娃就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阿赫玛托娃与古米廖夫关系阿赫玛托娃是“俄国诗歌的月亮”,阿赫玛托娃的主要成就是有关文学创作方面的。
阿赫玛托娃出生在名门贵族,童年生活是快乐幸福的,有家人的呵护溺爱,到了幼年时期渐渐地遇到重重坎坷不幸,她的作品都是经历风雨之后存在内心的真实感受。
古米廖夫,出生于1886年4月15日的一个名门贵族的家庭里。
20世纪纪初俄罗斯著名的诗人,阿克梅派阿克梅派的领导人。
古米廖夫八岁就开始作诗,初中毕业后发表了第一本诗集《征服者的道路》。
最有名的诗集是《蔚蓝的星》《蔚蓝的星》。
外国爱情诗赏析《深色披肩下紧抱着双臂……》〔俄〕阿赫马托娃

外国爱情诗赏析《深色披肩下紧抱着双臂……》〔俄〕阿赫马托娃〔俄〕阿赫马托娃深色披肩下紧抱着双臂……“你的脸色今天为何憔悴?”——因为我用苦涩的悲哀把他灌得酩酊大醉。
我怎能忘掉? 他踉跄地走了,痛苦的嘴角已经斜歪……我奔下楼去,连扶手也没有碰,跟在他身后,跑到了门外。
我急喘着高声喊道:“这一切都是玩笑。
你若走了,我会死掉。
”他漠然而又可怕地微微一笑,对我说:“不要站在风口。
”1911年1月8日基辅(乌兰汗译)《深色披肩下紧抱着双臂……》是阿赫马托娃早期的一首爱情诗,深受当时俄国青年的欢迎。
其原因则在于它具有与众不同的思想内涵,以及属于阿赫马托娃本人的特有的表现手法。
诗是写爱情的,但它没有写那种通常爱情诗中常见的花前月下的甜甜蜜蜜,而是把一个青年女性爱恋生活中一段满含苦涩和悲哀的插曲推到了你的面前。
你看她“深色披肩下紧抱着双臂”,显得十分痛苦、紧张,又无可奈何!她心里很清楚,他为什么会如此“憔悴”,为什么会“踉跄地走了,痛苦得嘴角已经斜歪”,那是“因为我用苦涩的悲哀把他灌得酩酊大醉”。
所以她追悔莫及,想把他追回来,甚至追下楼的时候,“连扶手也没有碰”,并且高声地喊着解释:“这一切都是玩笑。
我会死去的,你若一走。
”不过,她究竟说了什么,开了个什么样的玩笑? 她既然会因为失去他而“死去”,又为什么会让他如此伤心不已?诗人没有说,我们也不得而知,可又让你不得不去想,去补充其未言之意。
我想,这大概就是抒情诗所需要的含蓄吧,没有这种颇费琢磨,而又每思必有所得之处,不会是很好的抒情诗。
她的恋人虽然有那“漠然而又可怕地微微一笑”,可依旧十分关切地对她说:“不要站在风口”,生怕冷风会吹坏了她的娇躯。
这段爱情故事会有怎样的下场?是成功的先奏,还是失败的开始?真是令你遐想不已。
特别是那些在文学作品中读多了,或在生活中体验多了爱情的甜蜜的人,看到这带有苦涩的悲哀的爱情插曲,对爱情的理解,不能不从另外一个侧面,得到新的更深一层的启迪。
阿赫马托娃的诗歌

阿赫马托娃的诗歌
阿赫马托娃是乌克兰一位著名的诗人,其主要作品包括:
《辛辛苦苦耕植》
辛辛苦苦耕植,汗水洒在田野里,
收获了一份空洞的情怀,当果实的欢乐开花时,
只有这样的景象,怀揣贵族的精神,踩着今天的脚步,
走向未来的梦想!
《梦》
梦里,有那么一片熟悉的天空,
那里有林子里鸟飞的歌,
也有河里月光如水般温柔,
而那无边的美景,也许只能是梦里的永生。
《家园》
母亲的心,就是家园的四壁,
父亲的无畏,就是家园的窗台,
有了它们,家园有温馨,
有了它们,家园有安宁。
《再见,我的爱》
雨中的飘雪,分不清多少的情绪,
再见吧,我的爱,
NATO的翅膀把你带回,
蓝天白云,分不清多少的奔腾,再见吧,我的爱,
让我把真情留你记忆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时像一条小蛇蜷成一团, 偎在心田上施展法术, 有时在白色的窗台上 像只小 鸽子整天不停地咕咕。 有时在晶莹的霜花里一闪, 有时又沉在紫罗兰的梦 境…… 但它准确而又神秘地 来自喜悦,来自宁静。 在惆怅的琴声的祈祷中, 它善于如此甜蜜的哭诉, 有时候会突然令人心悸: 在陌生的浅笑中把它认出。
有时像一条小蛇蜷成一团, 偎在心田上施展法术, 有时在白色的窗台上 像只小鸽子整天不停地咕咕。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作者简介
俄国诗人,以第一本诗集(1912、1914)而声名大噪。 1917年俄国革命后不久,苏维埃当局批评她的作品专写 狭隘的爱情和上帝题材。1923年她的前夫被处决,就此 在文坛沉寂了一段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被公然抨击, 并被苏联作家协会开除。1953年在斯大林死后的文化解 冻时期,阿赫马托娃的声誉渐渐得到恢复,晚年是俄罗斯 年轻诗人圈里颇具影响力的人物。最长的诗《没有主角的 长诗》被公认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诗作之一。此外,她还是 一个杰出翻译家,亦有自传作品 生于1889年,于1966年去世。
写作背景
此诗献给 М.А. Змунчилла М.А. Змунчилла 后来嫁给诗人的哥哥。 1910年4月诗人和诗人古米廖夫(Гумилѐв)结婚。这组 诗写于该年,:1月、8月、9月和11月,署名还是 Анна Горенко,年底诗人发表诗歌,用笔名,正式成为 Анна Ахматова。 那时候,勃洛克(Блок)在诗坛如日中天,诗人和自己 的 двоюродная сестра М.А. Змунчилла 也沉迷于他 的诗歌。
• 有时爱情象一条会施工巫术的蛇缠住了你 的心,使你在朦朦胧胧的知觉中为之盅惑 麻醉;有时爱情象成天在你窗口咕咕的鸽 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把你不可抗拒的思念扰得更加心焦
+
返回
有时在晶莹的霜花里一闪, 有时又沉在紫罗兰的梦境…… 但它准确而又神秘地 来自喜悦,来自宁静。
• 有时爱情带给你一阵突然的狂喜, 如闪光在耀眼的霜里;有时爱情 托给你美妙的遐想,隐现在紫罗 兰的梦中。诗人通过这四个比喻, 传达了爱情的各种细微色彩,尔 后,用更深入的笔触写道:“但 它准确而又神秘地,来自喜悦, 来自宁静。”诗到此骤然转折, 打断了爱情甜蜜温柔的序曲,奏 出了更复杂更深沉的旋律。 • 返回
在惆怅的琴声的祈祷中, 它善于如此甜蜜的哭诉, 有时候会突然令人心悸: 在陌生的浅笑中把它认出。
在心灵完全屈服于爱情的召唤时,它把而 害怕真情得不到回应,因而在思念的社求 中“它会如此甜蜜地哭泣”,而当心灵感 到一种萦绕心际而又使人心惊肉跳的奇特 战栗时,爱情又把强烈和羞涩统一到了一 体,并逐渐在心灵中排斥了过去的一切, 爱情的未来总难以预卜,但往日的快乐和 安宁却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