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宾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1.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黑格尔说,“真正有价值的悲剧不是出现在善恶之间,而是出现在两难之间。
”眼下,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就是这样一种关系。
没有什么比谈论人工智能更酷炫的了。
但问题在于,许多科幻电影、电视剧都设想了最终机器人终将取代人类的悲惨结局。
最近霍金就再次表示了这种担忧。
其实,无论是科幻电影中的桥段,或是霍金的担心,某种意义上,更像是对于人类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
这种不确定,既源于对人工智能理解上存在的不确定性,也在于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制度可能造成冲击的不确定性。
其实,现在所有的人工智能技术,都是基于对人类智能的简单、粗糙的模仿。
即使像所谓的“神经网络”这样的名称,听着特别玄,但它与人类神经系统的真实情况,还是要差上很多级别,它们仍然只是建立在神经元连接机理的粗浅抽象上的数学模型。
并且,目前所有的人工智能产品,都局限于某个极窄的范围之内,不要说超级智能,即使是简单的跨界,也要做出很大的调整,才能实现。
当然,你可以说,还是存在某个时刻,人工智能就是变得比人类聪明了。
我们假设真的存在这种可能,那意味着人工智能需要具备某种意识,不管这种意识是否跟人类相同。
如果没有这种意识,人工智能为什么要来消灭人类呢?为什么一定要与人类为敌呢?
更何况,人类现在对于自身的意识、伦理、思想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又是什么,尚不清楚。
如果机器真能自主产生意识,那也只能说,这是宿命。
相较于这种可能性非常微小的威胁,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制度产生的冲击。
这种冲击,并非人工智能的主动行为,而是当其改变目前的生产行为方式后,人类社会自身适应、调整自身制度的努力所带来的改变。
虽然人工智能带来的自动化潮,可能消灭近半数的工作岗位,但失去收入的只是普通的劳动者而已,企业却可能因此受益,甚至获取更多利润。
那么这些利润、财富该如何分配呢?很大可能是这个社会的财富将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正如英国乐施会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报告所言,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的八个人,拥有财富是人类总体财富的一半。
想象一下,如果机器人革命加剧这种趋势,结果又会如何?
社会的不公平将会是极大的问题。
正如上一次工业革命,使得劳动与资本关系发生了变化,进而产生了福利制度和福利国家。
现在,我们更紧迫的事情,恐怕不是去想,人工智能有了自主意识后,会如何消灭人类,而是在面对新的劳动关系、新的生产方式时,人类社会的制度究竟应该怎么调整。
所以,如果人工智能能够摧毁人类,那一定不是因为人工智能觉醒,而是人类在这一波的社会关系变化中,自己失控了,放任极端化的社会制度出现,破坏了其自身生存的基础。
这与其说是人工智能带来的,还不如说是人类自身的不可靠所导致的。
(摘编自南方时报网)
(1)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人工智能技术是对人类智能简单、粗糙的模仿,它只是建立在粗浅抽象上的数学模型。
B . 人工智能中即使能够建立所谓的“神经网络”,与人类神经系统的真实情况相差甚远。
C .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制度产生的冲击可能会大于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的威胁。
D . 人工智能带来的自动化潮可能使企业获取更多利润,还改变了目前的生产行为方式。
(2)下列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由于太多科幻作品设想了机器人终将取代人类的悲惨结局,连霍金这样的科学家都因此表示了担忧。
B . 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担忧可能源于对人工智能理解的不确定以及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制度的冲击。
C . 随着技术的发展,即使人工智能有可能变得比人类聪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就一定会与人类为敌。
D . 人工智能如果能摧毁人类,更可能是人类在适应新的一波社会关系变化中,自身失控而导致的。
(3)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目前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存在一种两难境地,人工智能虽然给人类带来了便利,但其发展也有诸多不确定性。
B . 目前的人工智能产品在应用上局限于极窄的范围之内,想实现产品简单的跨界更加是不可能的事情。
C . 人类对于自身的了解尚且有限,人工智能能否自主产生与人类相同的意识对于人类来说更是不能确定之事。
D . 与其担心人工智能的觉醒,不如更关注人类如何解决由于自身的不可靠而导致的一系列失控问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
2. (16分) (2017高二下·东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
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
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
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愿君留意臣之计。
否,必为二子所禽矣。
”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
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
”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军望见而大笑。
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
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
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去国远斗:离国远征
B .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不得方轨:不能并列前行
C . 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走水上军:让水军逃跑
D . 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空壁:全军离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①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 . ①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②若教淮阴侯反乎
C . ①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②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D . ①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②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当韩信探知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纳,赵军主帅陈余有轻敌情绪和希图速决的情况后,立即指挥部队进到离井陉口三十里远的地方扎下营来。
B . 半夜时分,韩信选拔了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的红旗,乘天黑悄悄从山间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侧后方埋伏。
C . 等到赵军倾巢出动去追逐战利品的时候,两千轻骑兵就火速冲进赵军空虚的营垒,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竖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
D . 鏖战中的赵军突然发现背后营垒插满汉旗,队形立时大乱。
韩信趁势反击,将二十万赵军杀得大败,斩杀赵军统帅陈余和赵王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②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5)阅读文章,请概括韩信击败赵军的原因。
3. (10分) (2016高二上·长安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松江独宿
唐•刘长卿①
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
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
一官成白首,万里寄沧洲②。
久被浮名系,能无愧海鸥。
【注】①刘长卿的主要创作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
刘长卿早年生活困顿,又屡试不第,长期功名无成。
直到四十多岁方才中第,授长洲县尉。
入仕后,他的遭遇反而更不幸,曾两遭贬谪。
这首诗应作于第二次被贬谪后。
②沧州: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1)诗歌的前两联写景,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诗歌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 (2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
________,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定风波》)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8分)
5. (18分) (2016高一下·大名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
朱自清的一生,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
他的一生,极其认真。
朱自清写作时,往往要先细心斟酌后才会动笔,往往写完无须修改。
但因为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
所以,他的清贫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写得太慢。
《荷塘月色》中提到了蝉鸣。
有人写信给朱自清,说蝉夜晚是不叫的。
朱自清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
后来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
为此,朱自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他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语言学家王力、诗词专家黄节、俞平伯等人请教。
平时,他也坚持用中、英、日三种文字书写日记,以此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
在教学上,朱自清也是极其认真。
比如,他开设的选修课“文辞研究”只有王瑶一个学生。
尽管这样,朱自清仍然如平常一样地讲授、考试。
在工作上,朱自清做事原则性很强。
他在辞去图书馆馆长职务准备办理移交时,特地将一个不称职的馆员辞退。
朱自清说:“我不能把确实无法胜任图书馆工作的人留给继任的图书馆馆长,让我充好人而继任馆长当恶人。
”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
如今,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为这个理工大学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人,应该怎么样度过这一生?1916年,刚刚成年的北京大学预科学生朱自华在思索这个问题。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处于关键阶段,战事正隆。
当时的中国,因为袁世凯去世,进入了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这样的时代,称之为乱世并不过分。
在父亲的勉力张罗下,朱自华举办了一场体面的婚礼。
妻子武钟谦是名医之女,温柔贤惠,善
于持家。
作为结婚礼物,父亲为朱自清置办了一件紫貂皮大衣——《背影》里的紫毛大衣即是。
然而,在大学期间,为了买一本《韦伯斯特大字典》,他将这件紫貂皮大衣当掉了。
为了明志。
朱自华改名“自清”,以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
朱自清顺便把表字也一并解决了,他以“佩弦”为字,时刻警策自己。
为了达到自清的目的,便于自我反省,朱自清每天都写日记。
但后人从他的日记里,感受最深的却是清贫。
他的日记,几乎就是一部民国知识分子贫困史。
朱自清从1924年7月28日开始记日记。
翻开日记第一页,就是两条借贷记录:1924年7月29日,晚与房东借米四升。
旧历年关亦有相似情形: 30日,午后向张益三借五元,甚忸怩!
“七七事变”后,朱自清先后在长沙临时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昆明时期,物价奇高,他不得不开源节流。
吃,靠和青年助教合住一室搭伙、包饭,或到朋友家蹭饭,因饭菜粗硬、食无规律,胃病长期不愈,日记中常常看到胃病发作的文字;穿,则常年不添新衣,一度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成为联大一景。
至于开源,则是拼命写文章、做兼职。
因为经常借不到钱,朱自清不得不和当铺打交道。
在1942到1943年间,他隔三岔五地跑寄卖行,先后拿去寄售的物件有:网球拍、字典、灯泡、行军床、被单、橡皮管、墨盒、皮外衣、窗帘。
为此,朱自清没少受奸商的气。
1945年夏天,抗战临近胜利,据友人回忆,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
当时,法币急速贬值,到1948年的时候,买一包纸烟都要几万块钱。
朱自清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
国民党政府为了平息高级知识分子的怨气,向他们派发一种配购证,可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美国支援的面粉”。
清华大学学生吴晗和其他人为了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号召大家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
声明写好了,要征集签名。
朱自清第一个在声明上签了字,并愤然地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1948年8月,朱自清的体重仅有38.8公斤。
1948年8月12日,弥留之际的朱自清对第二任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地说:“我……已拒绝美援,不要去买配售的美国面粉……”这成了他的遗言。
朱自清去世时,钱包里仅有6万元,这点儿钱在当时连一个包子都买不到……
一代散文大师,匆匆而去,背影长留。
朱自清去世后,清华园第一次为一位老师去世降半旗志哀。
友人是这么评价他的——“纯粹的君子”(沈从文)、“最完整的人格”(李广田)、“完美的人格”(叶圣陶)。
相关链接:
《声明》原文:“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
买的或给予的。
下列同仁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配购证,特此声明。
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表现了朱自清一生认真的一面,也表现了他生活中机械刻板的一面。
B . 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他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为清华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C . 据友人回忆,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友人对其外貌的回忆,从一个侧面烘托出朱自清备尝艰辛、极其贫困的生活。
D . 朱自清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一方面说明他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在穿着上“节流”,一方面说明他乐观豁达。
E . 朱自清退回配购证,弥留之际留下遗言,拒绝美国的救济粮,没有向贫困低头,也没有向权贵低头,可见其“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操。
(2)朱自清“认真”的秉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文中画线处作者引用传主自己的话以及他人对传主的评价,有什么作用?
(4)文章题目是“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可以说朱先生的人格因“生不逢时”而显得更加完美。
请结合文本的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理解。
四、语言文字应用 (共5题;共13分)
6. (2分) (2019高二下·丽水期中)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越来越多的民众渐渐习惯于通过屏幕进行社会交往,一些传统的、面对面的文化礼仪逐渐淡化,并且退出了历史舞台。
B . 数百名作家及大小出版商准备向苹果公司发起大规模诉讼,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表示支持,而苹果公司在四面楚歌中却依然闲庭信步。
C . 今年一季度我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同比增长12.7%,总收入同比增长19.9%,增长数据令人侧目,显示出我国旅游业良好发展势头。
D . 浙江喝到了“单独二孩”政策的“头口水”,今后将呈现一个怎样的人口结构?在两会期间多位代表、政
协委员广开言路,对于这些问题,他们谈了自己的看法。
7.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南水北调工程由于尚未全线贯通,因此今年奥运期间北京人喝到的并不是真正的“南水”,而是由河北的4座水库供应给北京的3亿多立方米“应急水”。
B .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红色文化日益深入人心。
近几年来,井冈山商人开始意识到红色品牌的价值,纷纷抢注“同志哥”“红伢子”“黄洋界”“五指峰”以及与红色文化有关的商标,成为红色旅游景区一个独特的现象。
C . 2009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打破以往假唱的潜规则,上台的歌手均现场真唱。
从音响效果上看,这种本色演出虽然不如事先录制好的假唱那样十全十美,但更让大家看得过瘾、看得舒坦。
D . 有专家认为,以标榜草根创新精神为幌子的山寨文化泛滥的原因,是由于中国知识产权意识严重缺位所致。
8. (2分) (2020高二上·吉林期末)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农村的道路像一些遗弃的绳子,,永远不会有人想起来把它弄直;河流始终妄图躲开人类,;树林是淡青的,它们已由自然繁殖生长改为人工种植,。
①被随便地扔在田野上
②把它随便地扔在田野上
③村庄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踩住它
④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被村庄踩住
⑤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不再能藏匿住任何一个童话了
⑥任何一个童话也不能藏匿在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中了
A . ②④⑥
B . ①④⑤
C . ②③⑥
D . ①③⑥
9. (2分)根据所给材料,按要求作答。
①仲夏,芭蕉那高及屋檐、软阔碧绿的如盖仙扇,总能营造出一片清与静。
②这静,是叫人无法不心安神逸、去除烦躁的静。
③这清,是不带任何杂质的清,犹如井水的清,秋之溪水的清。
④何况这清与静,还附着绿叶的冷,这冷与清、静,是如此的________,⑤才叫你尘心内敛,清凉入静,自怡自适,了无他念。
从上下文衔接来看,材料中有两句顺序颠倒一下会更好,这两句是________(只填序号)。
请在横线处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
10. (5分) (2019高一下·白山期末) 请参照下面的例子,以“松树”为话题仿写两个句子。
要求句式相同,字数大致相同。
示例:
菊花选择了秋天,就选择了秋天的霜,一千年一万年洁白;菊花选择了秋天,就选择了秋天的露,一千年一万年晶莹。
五、写作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7高三上·南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年轻人拜船工为师学划船,船工要求他先学会游泳。
年轻人问为什么,船工说:“如果你不会游泳,那么你在划船时就会担心自己失足落水,而一旦有了这个担忧,就难于专心致志地划船了。
”
年轻人说:“我不会游泳,学划船时就会心怀忧虑,小心翼翼,不敢犯错,这样不是会学得更认真更快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
2-1、
2-2、
2-3、
2-4、
2-5、
3-1、
3-2、
4-1、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8分)
5-1、
5-2、
5-3、
5-4、
四、语言文字应用 (共5题;共13分)
6-1、
7-1、
8-1、
9-1、
10-1、
五、写作 (共1题;共5分)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