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物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精选

物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精选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学史。

2.知道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1.学习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学习物理学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科学家们对知识敢于质疑的勇气。

2.学习科学家们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

3.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4.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了解,认识到科学的探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学习重点与难点:1.伽利略对落体问题的逻辑推理。

2.伽利略的验证性实验的设计。

3.伽利略的理想外推。

教学准备:让学生预习,搜集关于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认识两位科学家老师提出:哪位同学乐意给大家讲一讲自己所查到的关于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资料,先说说伽利略吧。

学生可能的回答:①伽利略全名伽利略·伽利莱,他是文艺复兴后期近代实验科学的创始人。

1564年伽利略生于意大利的比萨城,1611年,伽利略应邀来到罗马,在罗马期间,伽利略为了确立新的自然研究法—实验法的地位,又同教会的唯心论世界观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这就更加激怒了教会。

1632年,他的名着《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出版,但立即被教会列为禁书。

1633年6月22日,伽利略受到宗教法庭审判,并被判终身软禁,成了“宗教裁判判所”的囚徒。

1638年,伽利略在荷兰出版了《关于两门新学科与数学证明的谈话》一书,对自己多年来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②他的父亲是一位才华出众的音乐家和教育家。

他在科学上的创造才能,在青年时代就显示出来了。

当他还是比萨大学医科学生时,就发明了能测量脉搏速率的摆式计时装置。

后来他的兴趣转向了数学和物理学。

③1581年,17岁的伽利略对古希腊的物理学及亚里士多德、埃夫克利德和阿基米德的着作着迷。

伽利略在数学、天文学,特别是力学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学术上成果累累。

他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总结出了惯性定律、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和相对性原理;发现了单摆振动的等时性原理;用自制的33倍望远镜观察天象,发现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天文现象。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五、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蒋旭东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 回顾,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了解伽利略的实验研究过程,认识伽利略有关实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科学研究过程中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培养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帮助学生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让学生了解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教学策略:再现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不同认识,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了解并学习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巧妙的实验构思,从而体会“观察现象→实验探索→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索方式。

三、设计思路1.实验器材:小石子若干,形状相同的纸片若干,羽毛,小金属片若干,牛顿管,抽气机。

2.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自由落体运动习题课【教学目的】1、进一步掌握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

2、与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类比,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自由落体运动中部分与全部的关系。

2、平动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选取特殊点进行具体研究的问题。

【教学难点】相对运动的理解与判断。

【教学方法】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启发学生深入理解。

【教学过程和内容】1、复习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由落体运动,它的特点是只受重力作用,并且v0=0,a=g。

接下来,我们看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与匀变速直线运动一样,分别有缺s,vt,a,t的4个基本公式(见板书),这些公式要不要记忆?(不要,我们只要记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4个基本公式,再将v0=0,a=g代入,便能推导出黑板上的这些公式。

)2、提纲第16题(知s求t)师:大家看提纲第16题。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2.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2.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案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六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术1.认识物理学史。

2.知道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1.学习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2.培育学生自学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科学家们对知识敢于怀疑的勇气。

2.学习科学家们科学研究的执著精神。

3.经过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认识,认识到科学的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二、学习要点 :让学生认识逻辑推理和科学实验相联合的科学方法.三、学习难点使学生领会“察看现象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说→逻辑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的科学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木块、海绵块,形状相同的纸片若干、米尺、小球、秒表、机械节拍器、自制长轨道。

教课过程故事导入:传说三国期间,周仓是关羽的贴身跟从,周仓欲与关羽比力气,关羽说:“你能把一根稻草丢过河吗?”周仓多次试丢未成,反问关羽 . 关羽顺手将一捆稻草轻易丢过了河,令周仓信服 . 。

这个故事真能说明关羽臂力过人吗?为何?周仓犯了什么样的错误?新课学习一、连绵两千年的错误人们平时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重的物体着落老是比较快 . 在 16 世纪从前,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学者以为物体着落的快慢由物体的重力决定,物体越重着落越快 . 为何 2019 年里没有人提出怀疑?剖析原由有三个:第一、是因为他的这个论断切合人们的知识;第二、因为亚里士多德在各方面的突出成就,人们将他的看法奉为经典;第三:运动的问题含糊不清,人们不知道怎么去研究或许根本不想去研究。

二、逻辑的力量伽利略是怎么颠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的呢?学生回答我们能够举什么其余例子,来辩驳亚里士多德的看法呢?让学生利用三张完整相同的纸片设计实验来颠覆。

这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堕入了窘境. 为了挣脱这类窘境,伽利略以为只有一种可能性:重物与轻物应当着落得相同快。

观看视频:比萨斜塔实验评论:经过叙述以上内容使学生理解1, 从生活经验直接获得的结论不必定就是科学的实情。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设计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设计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

2.领会伽利略的科学思想。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初步体会抽象思维、提出假说、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思路和方法.2.通过史实了解佃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规律的过程,体会其推理方法的奥妙,同时了解猜想的必要性,感曼探究规律的几个必要过程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了解体会一些科学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2.通过了解史实能培养同学们的意志和科学的方法观,避免盲目和急功近利思想,提高自己的认识观.3.经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体验数学在研究物理间题中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对客观世界发现之旅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观念现象一试验探索一提出问题一讨论问题一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方式。

教学方法:话剧表演、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具准备:小石子,纸片,铅笔,书,多媒体课件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学生表演话剧:穿越20个世纪的时空对话学生甲:“我是亚里士多德,大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

用手拿一个小球和一张纸片,放开后,小球和纸片从静止开始下落.我们可以看到,小球先落地,纸片后落地。

所以重的物体先落地……”学生乙:“你好,亚里士多德先生,我是伽利略,我不赞同你的观点……”学生乙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

全体学生鼓掌……师: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estotle)根据与我们类似的观察,直接得出结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亚里士多德的论断流传了近2 000年,直到16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传说他还做了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两个轻重不同的小球同时落地的声音,是那样的清脆美妙,又是那样的发聋振聩!它动摇了人们头脑中的旧观念,开创了实验和科学推理之先河,将近代物理学以至近代科学推上了历史的舞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经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领悟这位大师的科学精神,物理思想、研究方法,得其精髓,有所借鉴。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优秀3篇)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优秀3篇)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优秀3篇)《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篇一教材分析落体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自古以来许多人都研究过,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意义巨大。

本节教材通过演示、实验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对于物体的运动快慢,教材通过演示牛顿管实验进行证实,进而最后抽象出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运动模型。

这样的编写层次分明,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只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学生不难建立自由落体运动这一模型。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是否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教材中通过实验方法:利用打点计时器分析纸带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通过探究,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 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知道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不一样。

3.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 掌握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的科学方法。

2. 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思路和方法,学习其科学探索精神。

2.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实际问题中分析规律。

回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公式)v t= v 0+ats= v 0 t+ at2vt 2- v 02 =2as新课导入:实验一:一手拿小纸片,另一手拿粉笔,双手举高相同的高度,然后同时松手,看看纸片与粉笔,谁先落地?实验二:把实验一中的纸片捏成团,结果又如何呢?实验三:毛钱管中的纸片和粉笔的下落情况。

那么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得到一条结论:受空气阻力的影响,我们实验一中的纸片比粉笔晚着地。

在没有空气的阻力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得一样快(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重量无关)。

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条件:只受重力作用,初速度为零。

3.特点: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案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案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案《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伽利略的实验方法和推理过程。

难点: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过东西掉下来呀?比如说,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今天呀,我们就来讲讲伽利略和自由落体运动的故事。

(二)讲解
话说有一次,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他就看着那些东西往下掉。

他发现呀,不管是重的铁球还是轻的木球,它们掉下来的速度好像差不多呢!这可和当时大家认为的重的东西掉得快不一样哦。

他就开始琢磨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然后呢,伽利略就开始做实验啦。

他弄了好多不同的东西,一遍又一遍地让它们掉下来,仔细地观察和记录。

他发现呀,原来自由落体运动是有规律的呢!
(三)总结
通过伽利略的研究,我们知道了自由落体运动的一些特点。

同学们,科学就是这样,需要我们去观察、去思考、去实验。

(四)作业
让同学们回家观察一些物体的下落,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通过讲述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的观察这一具体事例,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希望同学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以后也能像伽利略一样去探索世界。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案设计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案设计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理解其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

2.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了解伽利略的“等加速度”理论。

3. 通过对伽利略研究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伽利略的生平简介及其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背景。

2. 伽利略的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3. 伽利略对实验结果的数学分析。

4. 伽利略的“等加速度”理论及其对后世物理学的影响。

5. 现代物理学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进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伽利略的生平、实验过程、理论分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伽利略的研究方法与现代物理学的关系。

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自由落体实验,体会伽利略的实验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伽利略的生平及其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伽利略的实验过程、观察结果和数学分析。

3. 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对现代物理学的影响。

4. 实践:分组进行自由落体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伽利略的实验精神。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伽利略的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2. 学生能理解伽利略的“等加速度”理论及其对后世物理学的影响。

3. 学生能分析伽利略的研究方法与现代物理学的关系。

4. 学生能在实验中正确操作,观察并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

2. 伽利略的“等加速度”理论。

3. 伽利略研究方法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物理学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伽利略实验的数学分析。

2. 理解伽利略的“等加速度”理论与现代物理学的关系。

七、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相关内容。

2. 实验器材:自由落体实验装置(如尺子、小球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伽利略的实验过程和理论分析。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教案.doc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教案.doc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教案《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教案武安十中籍莉贤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1)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力和运动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2)伽利略通过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创立了科学研究方法2、教材地位和作用:从过去阅读材料,到现在作为独立一节,看出新教材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育目标重视,切不可以过去轻过程重结论思想来对待本节课教学。

3、教材特点本节课突出特点是重视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例如用反证法使亚里士多德观点自相矛盾,用猜想与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科学方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历史知识,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了解伽利略实验研究过程,认识伽利略有关实验科学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科学研究过程中体验探索自然规律艰辛和喜悦,培养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科学态度。

5、教材重点和难点:重点: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实验和方法难点:验证速度与时间成正比二、教法分析:采用自学点拨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方法,充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利用大屏幕给出自学提纲(15分钟)问题主要包括:1、物体下落快慢由什么因素决定。

2、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探究过程。

3、科学研究过程基本要素。

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沿着伽利略研究思路,推翻亚里士多德错误观点,得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体会着伽利略科学研究困难和非凡研究思想。

(二)师生共同探究(10分钟)在学生完成以上自学问题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与讨论:1、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观点,采用是什么推理方法?从而引出一种常见推理方法——反证法。

2、伽利略巧妙利用了数学推理和“冲淡重力”斜面实验,转换角度间接证明他假设,这种方法非常重要,他打破了传统以思辩性论战来决定是非古板方法,具有划时代意义,他研究思想对我们今后学习和研究会有很大帮助。

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人教版必修1教案

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人教版必修1教案

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课程背景自由落体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力学、天文学和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伽利略是十七世纪欧洲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为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讲述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和相关实验。

二、知识目标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

3.掌握伽利略自由落体实验的方法和结果。

4.理解伽利略的科学成就及其对现代物理学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伽利略自由落体实验的方法和结果。

3.伽利略的科学成就及其对现代物理学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4.1 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特点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无阻力情况下沿竖直方向自由下落的运动。

自由落体的特点是:速度逐渐增加,加速度恒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4.2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伽利略在16岁时已开始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研究。

他在研究中发现,物体自由落体时,其加速度不受物体的质量和种类的影响。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伽利略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4.3 伽利略自由落体实验的方法和结果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采用的是斜面实验法。

具体的实验步骤是:将两个小球从斜面上同时释放,两球同时落地,表明两个小球的下落速率相等。

随后,伽利略又进行了多次实验,证明了物体的下落时间与初速度无关,只与下落的路程有关。

4.4 伽利略的科学成就及其对现代物理学的影响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不仅是他在物理学领域的重大贡献,同时也为科学实验的方法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和思想,对后来的科学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课堂练习1.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有哪些?2.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采用了什么实验方法?其结果是什么?3.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和思想对科学有何影响?六、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和相关实验。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了伽利略自由落体实验的方法和结果,以及了解了伽利略的科学成就及其对现代物理学的影响。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设计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设计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

2.学习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伽利略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2.难点:理解伽利略的逻辑推理。

三、教学方法
故事讲述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讲述伽利略的生平故事,引出他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2.伽利略的研究过程
(1)介绍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质疑和思考。

(2)讲解他的实验设计和逻辑推理过程。

3.科学研究方法学习
(1)分析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如实验观察、逻辑推理、数学分析等。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4.讨论交流
(1)组织学生讨论伽利略的研究对现代科学的影响。

(2)分享自己对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和体会。

5.课堂小结
总结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6.作业布置
(1)查阅资料,了解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方法。

(2)思考如何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设计人教版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设计人教版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科学原理、实验设计和可能的改进方向。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伽利略研究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科学原理、实验设计和改进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2)关注科普文章,及时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拓宽知识视野。
(3)观看现代自由落体实验视频,学习实验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对实验科学的兴趣。
(4)学习科学家传记,从中汲取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5)开展小组讨论,分享拓展学习的心得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反思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伽利略的理论对科学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研究:通过分析现代自由落体实验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问题分析能力。
(4)项目导向学习:设计相关项目,让学生自主探究伽利略的实验方法和理论,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其次,我在课程中加入了现代自由落体实验的视频,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然而,我发现在播放视频时,学生的注意力并未完全集中在实验本身,而是被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所吸引。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下次课程中提前预告视频中的关键部分,引导学生关注重点,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表现积极,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想法。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成员之间的交流并不充分,导致讨论成果不够深入。为了提高小组讨论的效率,我计划在下次课程中加强引导,鼓励学生多进行互动,分享各自的见解。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案设计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案设计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1. 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1.2 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背景。

2.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背景。

2. 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1.4 教学评估1. 提问:让学生回答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背景。

2. 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伽利略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理解。

第二章:伽利略的实验方法2.1 教学目标1. 了解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方法。

2. 掌握伽利略实验方法的特点和意义。

2.2 教学内容1.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方法。

2. 伽利略实验方法的特点和意义。

2.3 教学方法1. 演示法:展示伽利略的实验过程。

2. 讲授法:讲解伽利略实验方法的特点和意义。

2.4 教学评估1. 观察:评估学生对伽利略实验过程的理解。

2. 提问:让学生回答伽利略实验方法的特点和意义。

第三章:伽利略的逻辑推理3.1 教学目标1. 了解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逻辑推理。

2. 掌握伽利略逻辑推理的方法和特点。

3.2 教学内容1.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逻辑推理。

2. 伽利略逻辑推理的方法和特点。

3.3 教学方法1. 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伽利略的逻辑推理过程。

2. 讲授法:讲解伽利略逻辑推理的方法和特点。

3.4 教学评估1. 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伽利略逻辑推理的理解。

2. 提问:让学生回答伽利略逻辑推理的方法和特点。

第四章:伽利略的数学模型4.1 教学目标1. 了解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数学模型。

2. 掌握伽利略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4.2 教学内容1.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数学模型。

2. 伽利略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4.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伽利略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2. 实践法:让学生实际操作伽利略数学模型。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教案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教案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及其贡献。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

2.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探究方法、伽利略实验的原理及数据分析。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PPT、实验器材、黑板、粉笔。

2.教学资源:伽利略生平简介、自由落体运动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谈论生活中常见的自由落体现象,如苹果落地、雨滴等。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吗?它是如何产生的?2.伽利略简介介绍伽利略的生平和贡献,让学生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强调伽利略敢于质疑权威、勇于创新的精神。

3.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解释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举例说明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如不考虑空气阻力,所有物体在同一地点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相同。

4.伽利略的实验探究介绍伽利略的实验过程:从斜面实验到自由落体实验。

分析伽利略实验的数据,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其他科学家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你们能简要介绍一下吗?2.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探究分析伽利略实验的原理,让学生了解实验设计的重要性。

讨论如何改进实验,提高实验的精度。

3.自由落体运动的应用介绍自由落体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抛物线运动、地球引力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自由落体运动解决实际问题?4.课堂小结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探究,你们能分享一下自己的实验设计吗?2.学生实验分享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设计,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教师点评学生的实验设计,给予鼓励和指导。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必修一2.6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一、教材分析本節內容屬於《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共同必須模組Ⅰ的內容,是以往教材所沒有的。

學生在學習本節課內容之前,已經學習了自由落體運動的定義和利用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來驗證“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新教材專辟這一節,並無重複之嫌。

目的是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在當時實驗設備不精確的條件下伽利略如何提出問題,遇到什麼問題,如何突破困難,使學生身臨其境,領悟其科學精神,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一)教學目標:1、瞭解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思路和方法;2、能夠合理設計實驗,並將實驗資料用圖線法處理。

(二)過程和方法:1、經歷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方法,感悟科學探究的方法;2、分組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完成實驗操作;3、培養學生進行數學推理和圖像處理資料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1、激發了學生學習伽利略敢於向權威挑戰,善於觀察思考,知難而進的優秀品質;2、培養學生耐心細緻的意志品質,創新思想和互相協作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通過重現重大發現的歷史過程,讓學生親臨其境探究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研究的實驗,學習其科學思維方法和巧妙的實驗構思。

2、教學難點:(1)當無法驗證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時,如何引導學生巧妙設計斜面實驗間接驗證;(2)引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怎樣進行合理猜想、數學推理、合理外推等重要方法。

四、學情分析本節課內容通俗易懂,課前可由學生自主學習。

上課時使學生融入伽利略的角色,如何指出亞里斯多德的邏輯錯誤,如何提出自己猜想再利用斜面實驗間接驗證加以外推。

教師以平等地位參與討論,發表意見。

通過這節課的探究,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其科學素養。

五、教學方法教師啟發、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討論、交流。

六、課前準備錄影資料、多媒體課件七、課時安排1課時八、教學過程(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1、教師提問:我們在上一節課已經學習了自由落體運動知道:(1)定義?(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2)實質?(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2、教師指出:紙張比石頭下落得慢是由於空氣阻力的影響,但使人誤以為“重物比輕物下落得快”。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设计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设计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设计教材依据
高中物理必修(一)
教学流程
复习并引入新课(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素材)-----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
论)------展示课件及探究过程(协助学生归纳总结)------启发思考(学生谈探究过程体会)------总结并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伽利略的科学探究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伽利略的推理过程,体会并学习伽利略所采用的科学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经历伽利略的探究过程,感受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问题,积
极探索及实事的精神。

教学设计2: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教学设计2: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2、能够合理设计实验,并将实验数据用图线法处理。

(二)过程和方法:1、经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2、分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完成实验操作;3、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推理和图象处理数据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激发了学生学习伽利略敢于向权威挑战,善于观察思考,知难而进的优秀品质;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意志品质,创新思想和互相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重现重大发现的历史过程,让学生亲临其境探究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实验,学习其科学思维方法和巧妙的实验构思。

教学难点1、当无法验证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如何引导学生巧妙设计斜面实验间接验证;2、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怎样进行合理猜想、数学推理、合理外推等重要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出新课1、教师提问:我们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2)实质?(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教师指出:纸张比石头下落得慢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但使人误以为“重物比轻物下落得快”。

这正是统治了两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教师:大家回忆一下,初中有篇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有谁能描述故事的主要内容?运用上节课知识如何解释同时着地?学生描述并解释。

(由H= gt2t= ,H相同,t相同)教师:但是,当时还不知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不能用此公式。

那伽利略是如何指出亚里士多德的错误,建立自己的观点呢?(二)逻辑推理,提出猜想:先假设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对的。

则设大石头下落的速度为8,小石头下落的速度为4,捆在一起,大石头被小石头拖着会变慢,系统速度应小于8;但总重量比大石头还重,故系统速度应小于8,自相矛盾。

因为只有一种可能:重物和轻物应该下落得一样快,自由运动应该是最简单的运动。

高中物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科学方法和巧妙地构思。

2、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历史。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认识伽利略有关的科学实验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科学研究过程中体验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对“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包括数学)得出推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推广和修正“的科学思想方法三.教学难点伽利略巧妙的实验构思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机、长导轨、自制计时仪器、不同质量的钢球、铁架台、量筒若干五.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式教学、分工合作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设计思想1.教学主线设计本节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会利用规律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运动问题。

学生欠缺之处是对于物理规律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不知道一些简单的物理规律在以前是怎样被总结出来了。

所以在设计中想充分还原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过程。

即按照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包括数学)得出推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推广和修正“的科学思想方法为主线,激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来重新体验一下大师的研究过程和思维方法。

2.实验设计充分还原伽利略的演示实验,难点就是计时仪器,因为当时是使用滴水计时的方法,所以经过查阅很多资料,自制了一个计时仪器,然后让学生积极参与,分工合作,有续进行,让学生自己体会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高尚品质。

七.课时安排一节课八.教学过程课前让学生分小组查阅资料,整理两位科学家的史实。

(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了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这一正确认识却经历了曲折而又漫长的历史过程。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设计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设计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设计
1.伽利略的猜想:
2.伽利略提出的假设:.
3.实验验证
(1)困难1:.
解决办法:.
(2)困难2:.
解决办法:.
(3)还原伽利略的滴水实验:用注射用的瓶子和输液器模拟滴水计时,利用导轨制作一套斜面小球的实验器材,让小球由静止释放,记滴下1、2、3,…滴水时小球的位置.通过改变倾角,重复实验

12345678



4.得出结论:结果表示为,===…=常数,伽利略发现,斜面的倾角不同,上述比例关系,只是这个常数随着θ的增大而.
5.合理外推:如果斜面的倾角增大到90°,小球的运动就是,小球仍会保持运动的性质.
6.伽利略用到的科学方法的基本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6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课标分析
1.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科学方法和巧妙的实验构思;
2.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历史;
3.通过学习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高
尚情操。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介绍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巧妙的实验构思。

学生除了阅读教科书外,还可以阅读一些课外参考书,从网上查阅一些资料,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落体运动的研究历史,了解逻辑推理的特色;
2.了解任何猜想和假说都需要有实验验证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初步体会抽象思维、提出假说、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思路和方法;
2.通过历史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规律的过程,体会其推理方法的奥妙,同时了解猜想
的必要性,感受探究规律的几个必要过程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了解历史,培养学生的意志和科学的方法观,避免盲目和急功近利,提高认识;
3.经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体验数学在探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体会发
现客观世界之旅带来的乐趣。

教学设计
复习提问
一、绵延两千年的错误
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在空气中,石块下落快,纸片下落慢。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与我们类似
的观察,直接得出结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

亚里士多德的论断流传了近2000年,直到16世纪,在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上,
伽利略做了著名的两个球同时落体的实验。

两个轻重不同的小球同时落地的声音,
是那样的清脆美妙,又是那样的振聋发聩!它动摇了人们头脑中的旧观念,开创了
实验和科学推理之先河,将近代物理以致近代科学推上了历史的舞台。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经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领悟这位大师的
科学精神、物理思想、研究方法,的其精髓,有所借鉴。

课件展示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越重,下落越快。

亚里士多德通过对大量的物体自由下落的观察,直接得出结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即“重快轻慢”。

由于他在学术界的崇高地位,且该结论符合生活经验,这种论断流传了近2000年。

课件展示 亚里士多德其人
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

他的全部作品有47部留存。

他的著作包括天文学、动物学、地理学、地质学、物理学、解剖学、生理学、伦理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修辞学、美学。

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同时,他很不赞成自己的老师在数学上的观点。

交流与讨论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错误的认识呢?
——错误认识的根源在于不注重探索事物的本质和当时社会条件的制约,思考肤浅、不求甚解。

二、逻辑的力量
16世纪末,意大利比萨大学的青年学者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论断表示了怀疑。

后来,他在1638年出版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对此做出了评价。

课件展示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一块大石头的下落速度要比一块小石头的下落速度大,假定大石头下落速度为8,小石头的下落速度为4,当我们把两块石头捆在一起时,大石头会被小石头拖着而减慢,结果整个系统的下落速度应该小于8;但两块石头捆在一起,总的重力比大石头还要重,因此整个系统下落的速度比8还要打。

这样,就从“重物比轻物落得快”的前提推断出了相互矛盾的结论,这使得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困境。

为了摆脱困境,伽利略认为只有一种可能性: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

提出问题:入过伽利略的观点是对的,那么,为什么我们会看到纸片比石块落得慢呢?
猜想:或许是空气阻力造成的。

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纸片与石块下落得是否一样快呢?
三、猜想与假说
伽利略认为:自然界是简单的,自然界的规律也是简单的。

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

他考虑了两种可能:随时间均匀变;随位移均匀变。

由于由“速度随位移均匀变化”得到的推论比较复杂,伽利略最终确定猜想: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四、实验验证
课件展示
困难一:瞬时速度在当时没办法测量。

解决方法:由假说出发,经过数学推理,得到推论,用实验验证推论的正确性,进而论证假说的正确性。

由 和 推出 ,然后实验验证推论 的正确性。

困难二:计时设备简单粗糙,不能精确计量时间。

落体运动时间太快,当时的计时设备比较简陋,无法准确测量时间。

摆钟还是由后来的惠更斯根据单摆原理发明的。

2t S ∝t s v =t
V ∝2t S ∝
在当时,测量时间还是比较原始的方法,比如沙漏计时、滴水计时,或者靠人的脉搏计时。

解决办法:利用斜面,“冲淡”重力。

利用斜面,“冲淡”重力,使其加速度减小,来延长运动时间,便于测量。

实验结果表明: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小球做匀加速运动;同一斜面,不同小球,加速度相同,与物体质量无关。

五、合理外推
增大斜面倾角,加速度变大;倾角90°,不同质量的物体下落的加速度也相同。

如果完全排除空气阻力,那么,所有物体下落都将一快。

总结:伽利略科学实验的过程
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猜想——运用逻辑得出推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近行验证——对猜想进行修正——推广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