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谈劳资产权关系的安排与企业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劳资产权关系的安排与企业和谐
'从劳动力产权与资本产权的对立统一关系出发,必须在企业内部妥善安排劳资双方权利对称的位置,兼顾好双方利益。
这对实现对二者的最优激励与约束,提高企业效率和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先要了解劳动力产权的明确含义。
西方产权理论对产权概念有多种多样,综合起来可归结为:“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因此,对共同体中通行的产权制度可以描述的,它是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
关系”。
①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的比较分析,吴宣恭教授指出,产权是人们(财产主体)围绕或通过财产(客体)而形成的经济权利关系,或责权利关系。
这一定义切中要旨,对此他作了更为具体的分析:(1)产权的直接形式是人对物的关系,实质是产权主体之间的关系;(2)产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权利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属于经济基础范畴,另一方面又是一种法权,属于上层
范畴;(3)是否以财产为客体是产权区别于其他权利(如选举权、人权、生存权等)的关键;(4)产权是一组权利束,包括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以及由权能实施所带来的利益。
②其次,我们必须理解劳动力的特点。
“劳动力是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的主要特点有:(1)劳动力具有创造比其自身价值更大价值的功能;(2)在劳动者具有独立人格以及存在个人产权的条件下,劳动力天然地归劳动者个人所有;(3)劳动力存在于劳动者的身上,与劳动者无法分离;
(4)劳动力无法储存,若不加以利用会随着时间消逝而白白消逝;(5)劳动力的使用受劳动者的主观意志、健康和
条件的影响,同时受社会习俗和道德标准的制约。
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劳动力能够客体化成为人的一种专有财产。
因此,劳动力产权可定义为,它是人们围绕或通过劳动者身体中存在的体力和智力而形成的一定的经济权利关系。
劳动力产权是由一组权利束组成的体系,其几项权能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离和分割。
但是劳动力作为财产客体同其他的客体有着显著的区别,具体说劳动力产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增殖性;即劳动力产权的使用能创造比劳动力价值本身更大的价值,这样劳动力才能客体化成为可买卖的商品;(2)所有权的非可
性;在劳动力交易时,劳动者出卖的仅仅是劳动力的支配权和使用权,而所有权始终归劳动者所有;(3)主观能动性和道德约束性;劳动力产权的行使和作用发挥总是要受到劳动力载体的主观约束和控制,并受社会习俗和道德因素的制约。
认识资本产权要建立在认识资本本质的基础上。
资产阶级经济学最初从借贷关系认识资本,把利息和生息能力归结为资本本身。
亚当·斯密认为资本是为了生产而积累起来的财富。
新古典经济学把资本定义为用来生产产品的要素。
马歇尔把资本定义为一个从他的资产中期望得到的收入。
萨缪尔森把资本理解为“一种被生产出来的要素,一种本身就是由经济过程产出的耐用投入品。
”综观西方经济学的资本概念,其强调资本的物质内容,被视为生产要素以及获利的手段。
马克思批判这样定义无异于“黑奴就是黑种人”,并指出“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黑奴。
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
因此“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
资本是如何增殖,其基础是什么?对此,资产阶级经济学认为资本获得增殖同土地获得地租、劳动获得报酬一样,是靠其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而获得报酬。
而马克思指出:“一切剩余价值,不论它后来在利润、利息、地租等等哪种特殊形式上结晶起来,实质上都是无酬劳动时间的物化。
资本自行
增殖的秘密归结为资本对别人的一定数量的无酬劳动的支配权。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劳动者除了自身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劳动者只能出卖劳动力以维持生活。
在流通领域,“劳动力所有者与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相遇,彼此作为身份平等的商品所有者发生关系… …双方是在法律上平等的人”⑤;而在生产领域,劳动力的支配权和使用权归资本家所有,劳动者只能遵循资本家的旨意,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由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了资本完整的产权关系。
从产权主体来看,所有权主体是资本家;从权能方面来看,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以及劳动力的使用权和支配权;工人作为劳动力只能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从实施权能得到的利益方面来看,资本家获得生产成果的全部价值,包括预付价值、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而工人不能得到全部新价值的任何部分,除非再次出卖劳动力。
这就是资本主义产权的最基本关系。
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内部资本的产权关系就不同。
社会主义资本的收益也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但是它不会侵占工人劳动力价值,也不是扣除劳动力价值以后的全部剩余价值,还需要扣除用以按劳分配的另一部分价值。
而且社会主义国有资本收益归它的所有者即归国家或劳动者集体所有。
因此,从产权主体来看,所有权主体是全体劳动者;从权能方面来看,企业拥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以及劳动力的支配权和使用权;工人以主人翁的身份参加生产过程;从实施权能得到的利益方面来看,生产成果的全部价值归全体劳动者共同所有;国有企业的工人不仅能够获得劳动力价值以及按劳分配的价值,而且还能够享受国有资本收益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