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赏析及译文注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赏析及译文注释
《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时雨白朴所创作的,艺术手法主要是采用想象和夸张手法,以一个故事的形式来表现事物,生动活泼,逸趣横生,反映了作者富艳的才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的译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
元朝:白朴
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
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古诗简介
《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支小令。
此曲描摹佳人的情态。
开头以唐朝杨贵妃作比,点出佳人的美貌;后面戏说佳人脸上的黑痣是杨贵妃在为李白赋诗托砚时,不小心被墨点染所致。
全曲以精巧的构思和大胆的想象,将佳人风流的娇态写得生动形象,充满谐趣。
《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翻译/译文
莫不是杨贵妃还在,她是怎样逃脱了马嵬坡的灾难呢?曾经代替唐明皇捧砚,供李白挥毫,美丽的面庞让所有的妇人都失了颜色。
可恨李白,看娇态出了神,竟笔头一歪,把墨点在了桃花般艳丽的脸颊上。
《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注释
⑴仙吕:宫调名。
仙吕宫是元曲常用的十二宫调之一。
醉中天:曲牌名。
入仙吕宫,亦入越调、双调。
定格句式为五五、七五、六四四,七句七韵,平仄混押。
⑵杨妃:即杨贵妃,唐玄宗的宠妃,是古代著名的美人之一。
⑶马嵬(wéi)灾:指唐朝的马嵬驿兵变。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由长安出逃,奔向四川,行至马嵬坡,为平息兵谏,不得不赐白绫令杨贵妃自缢。
⑷捧砚:相传李白为唐玄宗挥毫写新词,杨贵妃为之捧砚,高力士为之脱靴。
⑸杀:用在谓语后面,表示程度深。
⑹叵(pǒ)奈:即叵料,不料,没来由。
犹言可恨。
⑺觑(qù):本意指伺视或窥视,这里是看的意思。
⑻洒松烟:乃作者构想之辞。
松烟,用松木烧成的烟灰,古人多用以制墨。
《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赏析/鉴赏
《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创作背景
此曲创作时间难以确证。
白朴历经宋、金、元政权峙立和嬗变的年代,自七岁以来“生长兵间,流落鼠逸”,游走南北,行踪不定。
世道的变迁、家世的骤落、身世的颠簸,给白朴留以终身的精神创伤。
为此,他看破功名,远避仕途。
白朴三十六岁时,时任宰相之职的史天泽屡想荐他出仕。
他依然谢绝。
晚年位于监察寺的巨源又荐他为政,他又谢绝,并以嵇康与山涛的绝交书为范,写词表达以谢。
他拒绝仕途功名,并非出于对亡金故君的眷恋情结。
追其根由是因为对更朝换代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看破与厌倦。
他生活在离乱逆旅中,把精神寄寓于文墨,借词、曲(散曲、剧曲),抚今感昔,兴叹沧桑,写景抒怀,并借酒浇愁,放怀山水间,以至于产生游戏人生的态度。
这首散曲即是作者游戏笔墨的体现。
《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整体赏析
这支小令的题目在诗词里很少见,此曲也不是名篇,但短短三十九字,有故事,有情节,有悬念,堪称妙绝。
寥寥几笔,悬念迭起,笔落才发现原来之前全部皆是由美人脸上的一颗痣的联想。
此曲体物细微、尖新奇警。
作者在表现“黑痣”时,不是直接介绍它是如何如何样的特征,而是寓形象于比喻。
使用比喻也非开门见山,而是借用故事,迂回深入。
首先用两句惊异语开头,突出这位佳人之美:“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杨贵妃在马嵬坡遭到不幸,是人所共知的历史,作者设想她脱险了,至今犹“在”,这种想象是非常大胆新奇的。
杨贵妃天生丽质,容貌倾国倾城,这又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作者将曲中的女子比作杨妃,题中的“佳人”二字就得到了证实。
这一比喻显示了她的美貌,又是为她脸上黑痣的美中不足寻找开
脱,可见作者对此题的咏写,是以爱怜为前提的。
大诗人李白在唐玄宗天宝初曾入长安宫廷三年,相传受到隆重的宠遇,写文章时,曾由杨贵妃捧砚,内臣高力士脱靴(后者见于史书,前者则出于传说)。
据此,“曾与明皇捧砚来”该作“曾与太白捧砚来”才是,但因李白是奉唐明皇之命写诗的,所以换个说法,其实际意思是曾代唐明皇捧砚,供李白挥毫。
这样就使得皇帝和贵妃世俗化、平民化了,并使得杨贵妃向黑痣靠近了一步。
“美脸风流杀。
”这么一个绝代佳人捧着砚台在旁边伺候着,李白禁不住走了神,饱蘸浓墨,笔头一歪,向她的脸上挥去,“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这才留下了一颗黑痣。
容华绝代的美人的粉面上长着一颗才华横溢的诗人点染而成的黑痣,相互映衬,益增娇态。
作者并不把李白写作好色之徒,却借着他的举动,为佳人的黑痣“增重身价”,同时也婉曲地表现出脸部黑痣的特征。
“叵奈”二字,兼有惋惜与无奈的意味,这再次说明诗人选上这个题目是为了显露新巧的构思,而没有轻薄嘲弄的用意。
白朴此曲,以一个“疑”字引出,悬念,情节,心理,寥寥几笔,全浮于纸上。
其艺术手法主要是采用想象和夸张手法,以一个故事的形式来表现事物,生动活泼,逸趣横生,反映了作者富艳的才情。
《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作者简介
白朴(1226—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
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