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梧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校模拟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省梧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校模拟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为人体肺部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中结构[1]的血管类型和内部流经的血液类型分别是( )
A.动脉、动脉血B.动脉、静脉血C.静脉、动脉血D.静脉、静脉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肺循环是指血液从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最后通过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使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考点: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2.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的是()
A.引起人感冒的病毒B.会弹钢琴的机器人
C.生长在橘子皮上的青霉D.休眠的青蛙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据分析可知,会弹琴的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是生物;引起人感冒的病毒,生长在橘子皮上的青霉,休眠的青蛙具有生物的六大特征或部分特征,属于生物。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明确具备生物的六大特征或部分特征的才是生物。
3.草原中存在着“牧草→兔→狐→狼”的食物链,如果牧草受到DDT污染,那么下列生物中DDT含量最多的是()
A.牧草B.兔C.狐D.狼
【答案】D
【解析】
【分析】
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从而使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中流动。
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因为环境中有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
在食物链:牧草→兔→狐→狼中狼的营养级最高、草的营养级最低,DDT含量最多是狼。
4.图为哺乳动物牙齿的结构,据图可以判断两类动物的食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肉食动物,②为草食动物
B.①、②均为肉食动物
C.①为草食动物,②为肉食动物
D.①、②均为草食动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食草性动物牙齿有臼齿和门齿的分化,无犬齿;食肉性动物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的分化。
【详解】
食草性动物,牙齿有臼齿和门齿的分化,无犬齿;门齿开头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的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犬齿尖锐锋利是肉食性动物的特点,适于撕裂食物。
图①中的牙齿有门齿和臼齿,所以是草食性动物的牙齿;图②中的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所以是肉食性动物的牙齿,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关键知道食草性动物没有犬齿。
5.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某同学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甲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B.丁中叶片滴加碘液后c遮光部分变蓝
C.丙中b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D.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答案】B
【解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
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A、甲所示的为暗处理:实验前应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才能说明检验的淀粉是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而不是原先储存的,A正确;
B、丁中叶片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见光部分变成蓝色,B错误;
C、丙中b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叶绿素能够溶解在酒精中,C正确;
D、淀粉遇碘变蓝,加入碘液后叶片变蓝,可以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掌握情况,对实验每一步的操作的理解。
6.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例证中不正确的是()
A.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适于气体交换
B.毛细血管的管壁非常薄,适于物质交换
C.鼻腔中有鼻毛和鼻黏膜分泌的粘液,可使空气保持清洁、温暖且湿润,适于吸气
D.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适于根吸收水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根尖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用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鼻腔可使空气保持清洁、温暖且湿润。
毛细血管的管壁非常薄,数目多、分布广,血流速度慢,适宜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
【详解】
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网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故A正确;毛细血管的管壁非常薄,数目多、分布广,血流速度慢,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故B正确;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故C错误;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
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根毛细胞的体积大,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增加了根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人体根尖的、毛细血管、肺泡、鼻腔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7.根据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分析,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小狗骑车B.黄蜂筑巢C.蜘蛛结网D.蚂蚁觅食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小狗骑车是通过后天学习训练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黄蜂筑巢、蜘蛛结网、蚂蚁觅食,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8.下列关于生物生殖和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B.鸟卵中的胎盘发育成雏鸟
C.青蛙的受精过程在水中进行D.鳄鱼在体外完成受精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青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变态发育;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
【详解】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通过分裂生殖繁殖后代,属于无性生殖,A错误;
胚盘内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场所,不是胎盘,B错误;
青蛙的精子与卵细胞在水中结合成受精卵,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C正确;
鳄鱼属于爬行动物,在体内完成受精,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几种生物的生殖发育特点。
9.艳丽妖娆的海葵,伸缩蠕动的蚯蚓,缓缓爬行的蜗牛,轻巧机灵的蜻蜓,这些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下列关于动物类群及其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海葵—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身体左右对称
B.蚯蚓——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C.蜗牛——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外面有贝壳
D.蜻蜓——节肢动物—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腔肠动物:结构简单,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如海蜇、海葵、水螅。
(2)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可以使动物的运动更为灵活,称为环节动物。
(3)软体动物:它们身体柔软,具外套膜,一般身体外面有贝壳,如花蛤、河蚌。
(4)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包括甲壳类(如虾、蟹)、多足类(如蜈蚣)等。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详解】
A.海葵属于腔肠动物,结构简单,身体辐射对称,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故A错误。
B.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可以使动物的运动更为灵活。
故B正确。
C.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身体柔软,身体外面有贝壳,故C正确。
D.蜻蜓属于节肢动物,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动物的特征。
10.人体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的生殖器官分别是()
A.前列腺和子宫B.睾丸和子宫C.输精管和输卵管D.睾丸和卵巢
【答案】D
【解析】
【分析】
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详解】
男性的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构成了男性的生殖系统;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内、外生殖器官及其相关组织。
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
其中,
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可见D
符合题意。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人体生殖器官的功能。
1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之间捕食关系的是()
A.蜂巢中的两只蜜蜂
B.狼与羊
C.一片树林中的松树与水杉
D.狗与其身体上的跳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蜜蜂,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属于合作关系;狼和羊,属于捕食关系;同一片林中的松树和水杉属于竞争关系;狗与其身体上的跳蚤没有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甲~丁四项事实中,支持这一观点的共有
甲:20世纪70年代,在南极的企鹅等动物体内检测到DDT
乙:大气在不停地有规律地环流
丙:蒲公英的果实随风飘散
丁:红嘴鸥每年从西伯利亚迁徙到昆明越冬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甲:生物圈中的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这种关联性表现在方方面面。
如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
如黄河作为河流生态系统,源自西部源头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河水奔流东区,滋润着沿途的农田生态系统,养育着亿万人口和其他生物。
它们沿途还形成湖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
最终携带者陆地上的土壤和其他物质,融入海洋生态系统。
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没有使用过DDT的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这说明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DT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已加入全球性的物质循环当中;乙:大气在不停地有规律地环流,说明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丙:蒲公英的果实随风飘散,便于蒲公英的繁殖,不能属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丁:红嘴鸥每年从西伯利亚迁徙到昆明越冬,说明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故C符合题意。
【学科网考点定位】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会通过食物链影响生态系统,我们应该注意
环境保护,不应该随意把有毒物质排放到生态系统中。
13.用新鲜水绵和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制成临时装片,用不同的光束照射水绵。
一段时间后,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由均匀分布变成如图所示分布。
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C.绿光不利于进行光合作用D.光照不同,光合作用强弱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
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3)图中好氧细菌多,表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好氧细菌少,表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少。
【详解】
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图中有好氧细菌,因此表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A正确;图中表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不能表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B错误;绿光处好氧细菌少,表明绿光处氧气少,因此绿光不利于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光照不同处好氧细菌的多少不同,表明光照不同产生的氧气不同,因此不同颜色光的光合作用效率不同,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对照试验的特点。
14.家鸽适应飞行生活,其最发达的肌肉是
A.翼上的肌肉B.胸部的肌肉
C.腿部的肌肉D.躯干部的肌肉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详解】
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
如家鸽前肢变成翼,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
飞行时的阻力;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食量大,直肠很短,粪便可以随时排出体外,能减轻体重;有龙骨突,胸肌发达,能够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同时家鸽有气囊,与肺相通,家鸽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本身并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气囊的功能是贮存空气。
可见与飞行生活相适应,家鸽最发达的肌肉位于胸部,所以B符合题意。
【点睛】
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考试的重点,注意理解和掌握。
15.下列关于果实和种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花生的可食部分由胚珠发育而来
B.菜豆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由胚乳提供
C.发豆芽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芽
D.桃花的雄蕊受损,则无法结出桃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绿色开花植物的雌蕊传粉和受精完成后,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的极核发育成胚乳,珠被发育成种皮,整个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整个子房发育成果实。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或胚乳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最先突出种皮,发育成根,然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
【详解】
A.绿色开花植物的雌蕊传粉和受精完成后,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的极核发育成胚乳,珠被发育成种皮,整个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整个子房发育成果实。
所以,花生的可食部分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故A正确。
B.菜豆种子的结构由种皮和胚组成,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胚根发育为根,胚芽发育为茎和叶,胚轴连接根和茎,子叶储存营养物质,所以菜豆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由子叶提供,故B错误。
C.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或胚乳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最先突出种皮,发育成根,然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
所以,发豆芽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故C错误。
D.花的结构由花冠,花萼,雄蕊和雌蕊等,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雌蕊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子房发育为果实,所以桃花的雌蕊受损,则无法结出桃子,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理解花的结构和功能,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种子的结构和种子萌发的过程。
16.炎热夏天的清晨和大雨来临前,池塘里的鱼会大量浮出水面活动,这是由于()
A.缺少食物B.光线太暗C.水中缺氧D.水温较低
【答案】C
【解析】白天,由于池塘中的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池塘水中氧含量大大增加,这时,鱼可以从水中获得足够的氧,不会出现浮头现象;
在夜晚时,由于缺少阳光的照射,池塘中的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且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到了黎明时池塘水中含氧量最小;这时,鱼为了呼吸,便出现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以便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因此炎热夏天的清晨和大雨来临前,池塘里的鱼会大量浮出水面活动是因为水中缺氧,这种情况严重时可导致鱼群大量死亡。
17.一棵茂盛的桃树要结出好吃的桃,要经过哪些复杂的过程?()
A.开花→受精→传粉→果实的成熟
B.受精→开花→传粉→果实的成熟
C.开花→传粉→受精→果实的成熟
D.传粉→受精→开花→果实的成熟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朵完全花的结构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雌蕊。
花开放以后,要经过传粉和受精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
【详解】
果实和种子是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器官。
花成熟以后开放,花粉从花药里面散出,借助于外力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后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头端破裂,释放出两个精子,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极核细胞融合成受精极核。
受精完成后,花的各部分发生了以下变化:
由此可见一棵茂盛的桃树要结出好吃的桃子过程是:开花→传粉→受精→果实成熟。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白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18.最晚出现的真正陆生无脊椎动物是()
A.环节动物B.节肢动物C.软体动物D.腔肠动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动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种类繁多的原始的无脊柱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劝物等,这几类动物的结构越来越复杂,但是它们大多都需要生活在有水的环境中,后来发展到了原始的节肢动物,它们有外骨骼和分节的足,比如昆虫等,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脱离了水环境,是最晚出的真正陆生无脊椎动物。
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最晚出现的真正陆生无脊椎动物是节肢动物。
19.如图是桃花的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雄蕊和雌蕊是花最主要的结构
B.图中⑤⑥构成花的雄蕊
C.图中①是柱头,可以接受花粉
D.受精完成后,③中的④将发育成果实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朵完整的花由花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和子房)和雄蕊(花药和花丝)组成。
据图可知:①柱头,②花柱,③子房,④胚珠,⑤花药,⑥花丝。
【详解】
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等,雄蕊的花药中有花粉,雌蕊的子房中有胚珠。
花蕊与种子和果实的形成有关,A正确;⑤花药,⑥花丝合成雄蕊,B正确;传粉是指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
①是柱头,可以接受花粉,C正确;受精作用完成后,③子房将发育成果实,④胚珠发育成种子,D错误。
【点睛】
桃花的基本结构可结合图进行理解和记忆。
20.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肾脏时有尿液产生,起过滤作用和起重吸收作用的是()A.肾小管肾小球B.肾小球肾小管
C.毛细血管肾小管D.肾小囊肾小管
【答案】B
【解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
原尿与血浆比较,原尿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其他成分几乎都与血浆相同。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综上所述,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些成分被过滤到肾小囊腔而成为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
其中一成分由肾小管重新吸收,最终形成了尿液。
故选B。
21.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他们在形态、结构和生理上都能适应一定环境.下列关于物类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B的体色与环境相似,有保护作用
B.A、E身体都分节,都属于节肢动物
C.A与B、C、D、E比较,它身体柔软属于软体动物
D.C和E体表的外骨骼能保护和减少内水分的蒸发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动物适应环境的两种最基本方式是本能和学习。
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他们在形态、结构和生理上都能适应一定环境。
A、B青蛙的体色与环境相似,有保护作用,A正确。
B、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A、E身体都分节,但A属于环节动物而E属于节肢动物,B错误。
C、A的体内无脊椎,柔软但属于环节动物,C错误。
D、C蜥蜴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E的体表有外骨骼,能保护和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D错误.
故选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分类,中等题,属于了解层次。
22.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草原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