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型教师教育理论的实践典范——美国伊利诺大学的教育实习安排及启示
反思性教学理论

反思性教学理论反思性教学理论是一种以教师的自我反思为核心,旨在提高教学实践质量的教育理论。
它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思考和持续改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
以下是对反思性教学理论的详细阐述。
一、反思性教学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反思性教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教育学者唐纳德·舍恩(Donald Schön)提出。
舍恩在其著作《反思的实践者》中,首次系统阐述了反思性实践的概念。
他认为,专业实践者在面对复杂、不确定的实践情境时,需要通过反思来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行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反思性教学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许多教育学者如约翰·艾略特(John Elliott)和斯蒂芬·布鲁克菲尔德(Stephen Brookfield)等,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使之更加系统和完善。
二、反思性教学的核心要素1. 自我意识: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理念和教学效果有清晰的认识。
2. 批判性思维:教师应具备批判性地分析教学实践的能力,识别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3. 持续学习:教师应将教学视为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4. 行动研究:教师通过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改进教学的方法。
三、反思性教学的过程1. 计划:在教学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
2. 行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计划执行教学活动。
3. 观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情况。
4. 反思:教学结束后,教师回顾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效果,识别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 调整:基于反思的结果,教师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反思性教学的实践策略1. 日记记录:教师通过写教学日记来记录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2. 同行评议:教师之间相互观察教学并提供反馈。
3. 学生反馈:教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了解教学效果。
4. 案例研究:教师研究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策略和学生反应。
教师实践教学反思(3篇)

第1篇作为一名教师,实践教学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然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以下是我对实践教学的一些反思。
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实践教学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二、实践教学中的问题1. 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
部分课程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难以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这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从而降低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2.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设备和场地支持。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校经费有限,实践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这限制了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3. 学生实践能力不足部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为: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能力较弱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4. 教师实践指导能力不足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指导能力。
然而,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有效指导,从而影响了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实践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1. 优化教学内容,增强实践性针对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的问题,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结合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实践能力。
(3)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2. 丰富实践教学资源为解决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1)积极争取学校支持,增加实践教学经费投入。
(2)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
(3)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提高实践资源的利用率。
教师教学反思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在执教三年级下册《燕子》一课时,遇到了一些教学上的挑战。
这节课旨在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我以“春天来了,你们看到了哪些春天的景象?”为话题导入,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接着,我提问:“同学们,课文里提到了哪些关于燕子的特点?”3. 细读课文:我引导学生细读课文,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我提问:“课文里是怎么描写燕子的外形的?你们觉得燕子外形美吗?为什么?”4. 拓展延伸: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安排了一个拓展活动,让学生用画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燕子,并简要说明原因。
三、教学反思1.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不够感兴趣,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不高。
这可能是由于我对课堂氛围的营造不够,或者教学方式不够吸引学生。
2. 教学方法单一:我主要采用了传统的讲授法,缺乏互动和启发,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思考和探究的机会。
3. 教学目标不明确:在备课过程中,我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教学过程中偏离了教学目标。
4.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我主要依靠课堂提问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四、改进措施1. 丰富课堂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成长。
2. 创新教学方法:我计划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明确教学目标:在备课过程中,我将更加注重对教学目标的理解,确保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4. 多元化教学评价:我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观察、访谈、作品分析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教学实践活动教案及反思(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童话故事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童话故事的主要内容。
2. 教学难点:通过角色扮演,深入体会童话故事中人物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童话故事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童话故事。
2. 提问: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童话故事?(二)新课导入1. 教师出示课题《走进童话世界》,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走进童话世界?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通过阅读、想象、体验等方式,我们可以走进童话世界。
(三)课文朗读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纠正发音和语调。
(四)课文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篇童话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勇敢的王子救出了美丽的公主的故事。
(五)角色扮演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色情感。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童话故事的奇妙之处。
2. 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分享自己在角色扮演中的感受。
四、教学反思(一)教学效果本次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深入体会了童话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提高了阅读兴趣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不足1. 在导入环节,教师展示的童话故事图片较少,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在课文分析环节,教师对童话故事主题的挖掘不够深入,未能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故事。
(三)改进措施1. 在导入环节,增加童话故事图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
2. 在课文分析环节,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故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育教学理论及实践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教育教学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理论不断丰富,实践也在不断创新。
本文将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以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教育教学理论概述1. 新课程改革理论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旨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
(2)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走向生活教育的理论走向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贴近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其主要观点包括:(1)教育内容: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2)教育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3)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生活品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教学实践反思1. 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内容应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反思如下:(1)教学内容与生活脱节: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不够深入,未能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2)教学资源匮乏:部分学校缺乏丰富的教学资源,限制了教学内容改革的实施。
2. 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新课程改革倡导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反思如下:(1)教学方式单一:部分教师对新型教学方式掌握不足,未能有效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2)师生互动不足: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3. 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新课程改革强调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读《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有感[5篇模版]
![读《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有感[5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82a6b055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4.png)
读《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有感[5篇模版]第一篇:读《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有感读《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有感在参加嵊州市领雁工程培训期间,我得到了一本很好的书——《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莱文撰写的堪称优秀的代表作。
该书描述的是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心理学,但其中所论及的基本理念、规律与方法等对目前中国的教育改革极具参考价值。
斯莱文教授在美国长期从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并置身于教育实践。
他在合作学习、预防和救助学业困难、多元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我作为身处教育变革浪潮中的一名教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有意识的教学”,需要对教育心理学原理更为清醒、透彻的认识,进而明智地运用于实践,改善教学。
通过通读斯莱文教授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让我对教育有了进一步的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合作学习这一章节的论述让我受益匪浅。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
它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的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
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据此,我将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所做的一些尝试和感受和大家聊聊。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赖以开展的前提。
因此,教师在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时,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
所谓“组内异质”,即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性别,个性特点,思维活动程度都要均衡,建立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组间同质”即小组间的水平要基本一致,每个小组都应是全班的缩影或截面,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争的开展。
实习生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感悟

实习生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感悟•相关推荐实习生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感悟(精选10篇)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
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习生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感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习生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感悟篇1这是我第一次上课,我准备了很多资料,包括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的基本特征,五个逻辑部件的实体,计算机硬件体系的总线结构及分类,微型计算机的基本配置能正确识别微型计算机的基本配置。
开始上课后,首先让学生了解冯诺依曼体系,然后拿出五大部件的实体让学生观摩,增加印象,学生开始有点悄悄话,并不断游离于课堂之外,我费了很大力气整顿课堂纪律,然后才开始上课,讲解计算机硬件体系的总线结构及分类,布置作业后下课,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在大学课堂里无法学到的知识,让我懂得课堂上老师的重要作用,真正体会到为人师表四个字的真实含义。
如何提高教学技能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每一节课内容该如何如何安排,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以及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不断思考等等,都需要老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认真的反思,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慢慢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教学方法。
实习生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感悟篇2一、初始状态教学反思,我们每周都需要写一篇教学反思,直到老师给我们教学反思指导之后,我才知道自己的反思不算反思,顶多算一个总结。
我自己的教学反思就是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上课过程中的优点,也就是我自己认为我在这堂课上,对于知识点的概括讲述的完整性,在对于一个知识点讲解的时候我所用的方法的以及这个方法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是否能很好的接受;一个是上课过程中的缺点,也就是在这堂课上,我自己认为在哪些方面是没有准备好的,准备好了没有在上课的时候表现出来以及在课堂上突发的一些问题我没有去及时的解决好。
这两个方面总结完之后,也算是我个人的一个教学反思了。
幼儿园小班教师读书笔记(精选7篇)

幼儿园小班教师读书笔记(精选7篇)我们幼师在教育幼儿的时候也需要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师读书笔记(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小班教师读书笔记篇1在这学期,我们组织看一本书《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当我翻开《与幼儿教师对话》这本书时,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字就很反感,可是在细细品读时,却意犹未尽,与我们的教育密切相关,而且让我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反思、质疑。
作者在第二章《自尊VS自恋》中写到:“培养幼儿的自尊”通常都会被列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幼儿教育中各种不同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并存,虽然他们主张不同的目标与教学方法,但是大家似乎都认同,协助幼儿对自己感觉良好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对幼小的儿童而言,自尊可能不是从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外在的标准而来,而是可能来自于是否深深地感觉到被有特殊意义的人所爱、所接受、所重视。
当幼儿脱离了幼儿阶段,外在社会开始对爱与接受加入一些新的标准与条件。
如果儿童早期所建立大胆被爱与被接受的感觉足够稳定,那么当他面对严厉的拒绝或责骂时,便不会过度的沮丧或自我贬低。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逐渐内化社会所外加的标准,使之成为评价个人自尊的标准。
我现在在教小班,班中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小皇帝,在家里父母对孩子表现的标准较低,看到孩子能吃能睡,健健康康就很满足了。
可到幼儿园里,有那么多孩子在一起,再加上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和家中不同,使得以前在家一直让父母认为乖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并不是表现出色。
如我班中烁涵小朋友,在一次画桃花的美术活动中,我要求孩子们用一个手指蘸颜料,而且不要蘸太多,但我发现烁涵一只手上的五个手指都蘸有颜料,当我要教她时,只见烁涵一个劲的踹大气,然后就开始眼泪汪汪了,像这样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可能在家父母认为她很能干,时常表扬她,然而当她遇到批评时就承受不了。
反思性教学理论

反思性教学理论反思性教学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考》一书中首次对反思进行界定。
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反思性教学才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教育界迅速蓬勃兴起,之后迅速波及并影响到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界。
其兴起的原因简而言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反思性文化的出现强化了教学主体的反思意识,为反思性教学的面世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②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化与发展,为人们揭示反思性教学的机制和设计反思性教学模型等提供了理论工具。
③对教学“合理性”的追求,成为教师反思自身行为的动力,加速了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进程。
④教师专业化运动要求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使得教师把反思性教学作为自身发展和争取自主权的手段。
自20世纪90年代引进反思性教学,我国教育界许多学者也出现了探讨反思性教学的趋势,并对这一理论与实践研究日渐深入,且注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
反思性教学已成为教育心理学一个很有影响的研究领域。
第一节反思性教学的历史发展要理解反思性教学,必须先对反思性教学的历史发展做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初始阶段反思的意识古已有之,《论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劝学》有云:“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国外较早研究反思的有洛克(英国)、斯宾诺莎(荷兰)等人。
杜威可以被看作是较早的反思性教学的倡导者。
作为一个20世纪早期的教育哲学家,杜威是第一个把教师看作是反思性实践者,把教师看作在课程建设和教育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专业人员的美国教育理论家。
杜威认为反思既是内隐的思维活动,又是外显的探究行为。
当反思外显为探究活动意味着反思进入了实践领域。
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确保其进步性与合理性的理论渊源。
这些观点被后来者发扬,成为当今反思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同时,杜威率先强调了教学要有反思性,不要完全信赖“经验”。
杜威对人的常规行为和反思行为做了区分。
在杜威看来,常规行为基本上是由传统权威和冲动所决定的。
反思性教学文献综述之二——怎样进行反思

反思性教学文献综述之二——怎样进行反思2010-05-24一、实现途径及模式1、埃拜模型:(详见文图)反思性计划(考虑备选策略,思忖计划怎样实现,将计划付诸行动)—反思性教学(教师观察课堂情况,提出问题)—反思性评价(收集资料,分析资料,作出判断)。
埃拜的模式中每一个阶段都互相衔接,各为过程的相对起点,这与常规教学的一般模式起点终点较为明晰是不同的。
这正说明了反思性教学将教学主体的主动反思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彭小础,1999)(陈向阳,1999)2、考尔德希德模型(即拉博斯凯模型,boskey):由动力环节、行动环节和结果环节构成。
即:反思动力(内部的,外部的)—反思行动(情境、过程、态度、内容)—反思结果(新的理解力,解决实践问题)—反思动力…(详见文图)(陈向阳,1999)3、布鲁巴切尔模型。
由前反思(实践反思)、中反思(实践过程中反思)、后反思(对实践反思)三大环节构成,以中反思为关键环节。
(详见文图)(陈向阳,1999)三个模型都把反思性教学实施的进程划分为三个大段落,各大段落的时限含义基本相似,运作的先后秩序基本对应,只是具体环节的涵义和职能要求的思维角度不同。
(陈向阳,1999)4、埃拜模型(见上)爱德华兹-布朗托模型。
分为ABCD四个象限,各象限的主要任务任务依次是:“确定目的:反思各种可能性”——“改造:在实践中反思”——“内化:对实践反思”——“显示规范:对实践和各种可能性反思”。
(熊川武,2000)拉博斯凯模型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动力(动机形成阶段),二是行动(进行反思阶段),三是结果(解决问题阶段)。
(熊川武,2000)以上三个模型各有独到之处9理论基础不同,表达方式有别,)但在实质上,它们是一致的:通过反思“提出问题——探讨研究——解决问题”是其灵魂。
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提高。
(熊川武,2000,2002) 5、科顿和斯巴克斯-兰格(A.B.Colton&G.M.Sparks-Langer,1993)提出了一个教师的反思框架,描述了反思的过程:1)教师选择特定问题加以关注,搜集关于这一问题的资料;2)教师开始分析收集来的资料,形成对问题的表征,以理解这一问题;3)一旦对问题情景形成了明确的表征,教师就开始建立假设以解释情景和指挥行动,并且还在内心对行动的短期和长期效果加以考虑;4)考虑每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实施行动计划。
反思型教师教育探微_任学印

习惯, 那么教师本身就必须具有反思型思维能力, 教师教育计划从一开始就应强调这一点。因此, 多
% 6789)!""!?";?>" >A=@? ) , 男, 河北临漳人, 河北省教育厅教育干部培训中心干部,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 : ;<=>) 任学印(
! "#$%&
(] ’ 北京: ! ] 约 翰・杜 威 ’ 人 们 怎 样 思 维・经 验 与 教 育 [ [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林崇德, 申继亮, 辛涛 ’ 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 [ +] ’中小学教师培训( !))* , !) ’ [ 中学版) , ( # ] ,-. /+- ,-012’ [ 3456788.5109 :7;795<=71> ?@45-2@
・ "& ・
外国教育研究
"LL# 年
回顾教学过程中, 对教学进行加工而使之系统化, 即“ 重新构建他们的实践世界” , 那么这种思维则 是批判性反思思维, 其结果, 就像舒尔曼描述的那 样, 将产生复杂而动态的教学世界中的“ 实践的智 慧” 。起初, 教师可能不习惯对他们自己或他们的 实践进行认真地、 有目的的反思, 这一过程需要付 出努力, 并要求在反思实践中得到锻炼, 从而实现 由“ 一般感受性思维者” 向“ 反思型思维者” 的转变 ( 见表 !) 。
,"#$%&’&(-#$$./01
在反思型教师教育中,培养教师反思思维是 其关键所在。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 依据两个 <,=,>) 特点把反思思维与其思维形式区别开来:一是一 种怀疑或犹豫不决的状态,思维就来自于这种实 践状态; 二是发现素材的探索行动, 这种行动将解 决怀疑和困惑。按照戴维的观点, 作为一名教师, 要有目的地培养这种反思思维能力。 反思不仅表现为一种能力,而且是一个检验 教学目的、 手段和内容之间关系的过程。美国教育 家舒尔曼( 就认为反思就是一种教育推理 ?’0)5+2) 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回顾他们的教学, 这种“ 回顾” , 如果只是描述教学中发生了什么, 那 么这种思维只是一种“ 一般感受性思维” ; 如果在
教育心理学实践教学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在我国,教育心理学课程已成为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实践教学是教育心理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心理学实践教学进行反思。
二、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我发现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教育心理学原理,如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认知发展等。
这使我认识到,教育心理学并非空洞的理论,而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学。
2. 教学技能的提升实践教学让我有机会亲身体验教师的角色,通过模拟教学、课堂观摩、教学反思等活动,我对教学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在教学设计方面,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在课堂管理方面,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评价方面,我学会了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教育理念的转变通过实践教学,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不足1. 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理论知识方面存在不足。
有时在处理教学问题时,无法迅速找到相应的理论依据。
这说明我在学习过程中还需加强对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掌握。
2. 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自己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问答法等。
这导致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今后,我需要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
3. 课堂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课堂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有时无法有效应对学生的课堂问题,导致教学秩序受到影响。
为了提高课堂管理能力,我需要学习更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技巧。
从一位国际著名学前教育专家的反思说起

从一位国际著名学前教育专家的反思说起——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反思之一大约四年前.笔者曾听过著名学前教育家斯波代克题为“寻找儿童发展与幼儿园课程之间的桥梁”的学术报告。
当时笔者对斯波代克的观点不以为然。
四年后的今天,笔者重温这个报告,品味这位学前教育家对其50年学术生涯的反思,不由得从内心感悟到这个报告的深刻含义。
斯波代克恳请人们检验的一个假设波纳德·斯波代克(Bernard Spodek)是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教授。
世界著名学前教育家,主要研究早期教育课程、教学和教师教育。
1976年至1978年斯波代克曾担任全美幼教协会(NA EYC)主席,1981年至1983年曾担任美国教育研究会早期教育和儿童发展组织负责人,现任环太平洋地区学前教育研究会(PECERA)主席。
斯波代克热衷于研究亚太地区的学前教育。
他曾出版过多种关于学前教育的重要著作,主要有《早期教育研究手册》《当代早期教育研究丛书》等。
二十多年前。
当斯波代克初次访问华东师范大学时,笔者就开始与他紧密接触。
此后,斯波代克七次访问华东师范大学。
笔者也曾应斯波代克邀请访问过伊利诺斯大学。
自1999年起,每年环太平洋地区学前教育研究会召开学术研讨会,笔者都与他见面并作交流。
在题为“寻找儿童发展与幼儿园课程之间的桥梁”的学术报告中,斯波代克对其50年的学术生涯(1952-2002年)作了反思。
斯波代克回顾了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教育实践。
那时,教育实践并不是以儿童能学什么或能做什么为依据的。
那时的口号是:“能,并不意味着应该。
”到了上世纪60年代,美国开展了课程改革运动,学者们参与了课程内容的编制.他们当时依据的理论假设是儿童的经验与课程内容之间并不存在鸿沟,结果,课程改革失败了。
作为老资格的早期教育专家,斯波代克认为,“其实,我们根本不清楚我们为儿童所提供的教育活动与儿童发展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却总是从儿童发展理论中去寻找课程的来源。
”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课程“只考虑儿童发展是不够的”。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理念及实践案例分析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理念及实践案例分析摘要:近年来,无论是美国政府、商业团体,还是各委员会签发的报告,都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生要学好,必须对教师进行持续的、高质量的专业发展,传统专业发展的模式必须改变。
教师不再被动地坐在那儿,接受“专家”的新思想或新实践,对专业发展的评价也不再仅仅通过教师的满意度,或是对这些新方法的用途进行评价。
学校教育改革呼唤新的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美国教师;专业发展;新理念;实践案例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both the U.S. government, business groups, or the issuance of the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emphasized the role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There is growing recognition that students should learn, teachers must be sustained,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model must be changed. Teachers no longer passively sitting there with the "expert" new ideas or new practice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is no longer satisfied simply by teachers, orfor the use of these new methods to evaluate. School education reform calls for a new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Key words: America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w ideas; practice case一、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看法安・莱伯曼(Lieberman,A.)、达琳哈曼德(Darling-Hammond, D.)和米尔布雷·麦克拉芬(McLaughlin, M.)都是著名的教师专业发展改革者。
舍恩“反思性实践”思想

舍恩“反思性实践”思想一、反思性实践的提出唐纳德·舍恩在批判美国以“技术理性”为主的专业学位教育基础上,基于对建筑师、心理治疗师、工程师、城镇规划师等实践工作者的长期追踪与观察,提出了重新审视与评估学术与实践之间关系的新的实践认识论——“反思性实践”,试图弥合专业知识与来自真实实践世界的需求之间存在的鸿沟。
二、反思性实践认识论反思性实践的基本观点是:“在行动中认识”和“在行动中反思”。
“在行动中认识”是反思性实践的前提,是关于在实践中“知道如何做”的内隐认识,这种内隐认识具有三个特征:①有些行动、认识和判断是我们知道如何自发性地执行的,而无需在事先或当时进行思考。
②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学会了做这些事,我们仅仅是发现自己正在做这些事。
③有时我们一度意识到某种认识,这种认识随后便内化到对行动的相关事物的感觉当中。
又有时,我们也许从未意识过它们。
无论如何,我们通常都无法描述出行动中所揭示的内隐认识。
“在行动中反思”是反思性实践的核心,是实践者在行动过程中表现出的思考,是一个持续框定问题情境、应用先验知识和经验获得令人满意之结果的过程。
这个过程始于一个自发的行为表现被出其不意地打断之时,这种“出其不意”触发了对令人惊奇之结果和导致这个结果的“在行动中认识”的反思。
“在行动中反思”强调的是反思发生在当下的行动中而不中断行动,即我们正在行动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可以重塑我们正在进行的行动,具有即时性,这也是“在行动中反思”与其他类型的反思的关键区别。
当实践者“在行动中反思”时,他便成为实践情境以自身所从事之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者,能够产生新发现,构筑新理论。
“在行动中反思”的过程中,行动与思考是互补的。
在实验性行动的测试、施行、探查当中,行动拓展了思考,而且反思将回馈到行动与行动的结果。
反思与行动彼此互相回馈,互相设定界限,是行动的意外结果引发了反思,是令人满意的行动的发生将反思的历程暂时画上句号。
三、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舍恩的“反思性实践”思想主张包括教师在内的实践者要从技术理性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实践中反思和探究,树立“反思性实践者”的专业形象。
唐纳德的反思性实践理论

唐纳德·舍恩的反思性实践理论唐纳德·舍恩(Donald Schon,1930-1997)美国当代教育家、哲学家、美国“反思性教学”思想的重要倡导人。
他的反思实践和反思实践者的思想对这一思潮或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纳德·舍恩主要学术研究成就舍恩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一位,早在1983年,舍恩就认为在行动中进行反思可以使从业者在实践中变成研究者,并从固定的理论和技巧中解脱出来,构建一种新的适用特定情境的理论。
1987年,舍恩给出了反思性实践的定义,主张以“活动中的反思”为原理的“反思性实践”去替代以技术理性为原理的“技术性实践”。
反思实践的特征在于:立足于特定的教育情境,解决特定情景中的问题,在行动中进行反思,获取实践性学识。
行动中对行动的反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对行动的反思”,二是“在行动中反思”。
舍恩与阿吉里斯在学术研究上的合作从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他与克里斯·阿吉里斯(ChrisArgyris)合作,提出了个人与组织学习的理论。
与阿吉里斯指出行动理论的存在。
舍恩和阿吉里斯认为,人们总是在设计自己的行动,在任何相互作用中,无论是作为一个领导者、追随者还是观察者,人们的头脑中都会形成如何有效行动的计划。
他们把人们的这些计划称作为行动理论。
实际上,这些行动理论就是如何有效行动的因果理论。
因果推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和非常重要的一种推理方法,朔含(Y.Shoham)曾经指出:“如果在科学推理中普遍使用因果推理,那么这种方法就会完全支配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判断力。
”人们会预测估计自己的行动所达成的结果及其意义,并依此来理解外在环境,而这些又会回过头来引导他们的行动。
当上述行动发生时,人们一边检视自己行动的有效性,一边同时检视自己对环境的理解是否恰当。
舍恩和阿吉里斯指出,既然人们不可能在每种情况下都重新设计他们的行动,那么,个人必须掌握一种能在任何情况都有效的行动理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课程实践反思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程实践反思作为一名教学经验尚浅的小学英语教师,这短暂的学习是紧张而忙碌的。
不过,这种紧张而忙碌一点也没有减轻洋溢在我心中的快乐和幸福。
我从实践教学中学到的不但仅是英语口语,教学常识,我们还学到了英语教师有待提升的东西,包括教法,授课方式,以及评价学生等等,都是让我们大开眼界的,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在这次实践课程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感受和成果!通过这次实践课程的学习,看到了同行们隽秀的文笔和独到的教学见解,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别和不足,自己在当老师的各个方面都还有所欠缺。
此次远程研修的确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也让我对远程教育培训之后的进一步学习提升与个人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打算。
一、着重把握课堂常规,注重实效。
我们都追求一个目标——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并使用知识,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不能只搞花样活动,而没有实效。
现在的英语课,老师们增大了语言的输入量,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了,给学生创造了很多的机会说英语。
几年的英语教学的课改的实施,我们很多的英语教师也会用新颖的,独创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来教学新知识,但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还是出现低效的现象,教研组长从备课,上课,反思,作业,考查几方面着手作了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常规给我们指明了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要求以及如何更准确把握课堂,在报告中明显提出备课中要非常的明确每节课的技能目标,课堂中要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课后要实行积极的反思,作业要落实到位,要少而精,真正提升40分钟的效率,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的使用水平。
从教研组长的讲座中让我感受到作为一节实效课,课堂的结尾部分学生的输出信息(学生会做什么,会说什么,会演什么)的多少完全在于课堂中每个环节是否落实到位。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教师基本功的训练不但要教给学生的语言知识,教师自身的行为,有效的教具的创作绝对是吸引学生的有效手段之一。
著名幼儿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

著名幼儿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
著名幼儿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
伊莱恩·格朗迪斯(Elaine Gurian)是美国一位著名的幼儿园专家,她倡导“幼儿园应该是孩子们快乐的地方,但也应该是孩子们思考的地方,孩子们可以通过自由选择和探索来学习和成长,而不是被强制性地教育和指导”。
她的理论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幼儿园的实践中。
一家幼儿园将格朗迪斯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它坚持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和探索,不强制要求孩子们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去做事情。
幼儿园中设置了各种游戏、玩具和教具,让孩子们自由地选择和探索,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
在幼儿园中,教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而是“指导者”,她们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行为和活动,引导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帮助他们发展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这家幼儿园中,教师也非常重视家长的参与和配合,他们通过家长会议、家访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问题,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确保孩子能够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关爱。
该幼儿园实践了格朗迪斯的理论思想,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自由探索,教育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孩子的发展而变化,不断调整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
这样的教育方式充分考虑了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理念。
写一篇关于你的学科教学方面的反思或学生管理方面的反思,大家分享。

3、写一篇关于你的学科教学方面的反思或学生管理方面的反思,大家分享。
英语教学反思回想一下上学期自己在教学,班级管理,以及各项其他日常工作中,还是有一些收获和进步的。
在教学方面,我个人认为从备课,导学案的编制,以及导学案的使用,新课堂模式的操作,各环节,都能按照新课改的理念以及学校的要求进行操作。
这学期带八年级两个班的英语,从教材内容上来看,比七年级的内容要丰富的多,涉及的知识面更广,知识的信息量更大,难度当然也就更大,那么对老师的要求也就相应提高了。
老师需要更加全免详细的备课,预设各种课堂可能出现的环节,各个知识点的质疑补充,以及可能引申到的拓展,都要充分准备。
从整体上来看,我个人认为这学期的授课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在赛课过程中获得优质课。
赛课不仅让老师得到锻炼,提高老师的授课水平,同时也提高了老师的自信心和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赛课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是也不是说优质课就完美了。
我的课在一定成都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比如最大的缺陷,上课的时候讲话速度太快了以至于有些学生听不懂或者听不清楚,这个比较难改,但是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放慢速度,口齿清晰。
还有时间把握的一直不是很好,以后我要严格按照预计时间严格执行导学案,把时间把握的恰到好处。
在班级管理方面,从整体来看,班级纪律表现的还不错,基本上没有犯啥大错误,各方面的工作都能按照学校的指示,按照领导的安排,井然有序的开展。
在学习成绩方面,整体成绩还比较稳定,年级前十名的学生能稳定在三人左右。
对于几名优生的培辅工作做的比较到位,中等生能稳中求进,后进生相对来说也能尽自己所能学习。
在卫生方面,卫生打扫的还不错,只是保持的不是很好。
一方面是学生打扫过后自己班级学生没有保持卫生的习惯,另外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其他班同学不注意保持。
这学期的寝室卫生相对来说有点糟糕,寝室卫生以及铺面弄的都不是很好,杂物有乱摆乱放现象,值日生也有拖拉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 国师范生 的实 习 ( 本文 所 说 的实 习包 括见
习) 存在 一 些 明显 的 弊端 , 如早 在 1 9 9 年 , 于树 岭
伊利诺大学中学师范生 的实习 ( 也被称为临
场 经验 ) 括 三 个 环 节 : 期 临 场 经 验 、 生 教 包 早 学 育、 教师 实 习。教 师 实 习 是指 在 试 用 期 由雇 用 单 位 安排 的实 习 , 由伊 利诺 大 学 负 责 的 实 习仅 包 括 前 两个 环节 , 间安排 是 : 期 临场经 验 约 10小 时 早 0 时, 学生 教 育一般 1 。 4周 伊利 诺 大学 非 常重 视 实 习的 评 估 , 学 生 教 在 育 阶段 , 当一个 实 习 点 ( 所有 实 习生 都要 在 初 中、 高 中两个 实 习点 实 习 ) 的实 习 工作 结 束 时 , 要 都 举 行 由督 察 员 、 作 教 师 和 实 习生 参 加 的 退 出 合
题 。 这些 问题 到 目前 为 止 也 没 有得 到 根 本 的解 决 。相 比较而 言 , 国的师 范生 实 习具 有精 细 、 美 宽
泛 、 间长 的特 点 , 时 对我 们 走 出 困境 有 启 示作 用 。 鉴于 已有 专 家 对 美 国 师 范 生 的实 习 作 了宏 观 介 绍 , 为 了参 考 的方便 , 更 本文 选取 美 国伊利 诺 大学
各教师教育院校都对实习作 了精细、 宽泛的安排。 其中, 伊利 诺 大学 的 中学 师 范生 实 习安 排 具 有 广
泛 的代表 性 。
收 稿 日期 :0 8—0 2 20 3— 1
作者简介 : 官振胜( 9 3 ) 男 , 东即墨人 , 16 一 , 山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思想政 治教 育系副教授 。
维普资讯
l8 l
青 岛 大 学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0 0 8年 6月
以下 条件 : . 良好 的学 术 背 景 。2 有 督 察 的技 1有 . 能 。3 至少有 三年 教学经 验 。4 有硕 士 以上 的学 . . 位( 包括 硕 士 ) 。除 此 外 还应 满 足 各 专 业 的特 殊
第二 、 三周 :. 习 生 和合 作 教 师 联 合 商讨 、 1实 设 计合 作教 师 的角色 。2 实 习生和合 作 教师分 担 .
点, 主要 体现在 时间安排 、 活动安排 、 为和纪律要 求 、 责要 求、 行 职 评估要 求、 问题 处理程序 等方 面。相对而言 , 我 国的师范生实习存在粗 疏、 面窄的不足 。伊 利诺 大学的 实践经验 对解 决我 国的师 范生实 习问题 有 着重要
的参 考 价 值 。 关 键 词 : 育 实 习 ; 细化 ; 场 经 验 ; 作教 师 ; 思 型教 师教 育 理 论 教 精 临 合 反 中 图 分 类 号 :6 9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1 3 20 )2—0 1 0 10 4 3 (0 8 0 17— 5
进行 了翻译 、 整理 、 分析 , 重点 揭 示其精 细 化 、 宽泛
化操 作 的特点 。
一
、
概 述
在美国, 由于教 师 的 专 业 技术 人 员 身份 的确
认, 反思 型教 师教 育模 式 的认 同 , 习被 认为 是教 实 师 教育 的重要 一环 , 至被认 为是 最重 要 的一 环 , 甚
中学 师 范生 的实 习作 微 观 探讨 , 对相 关 网站 材 料
分三等 : 超要求 、 符合要求 、 不符合要求。评估 内 容有 四个 方 面 : 通 、 学 、 沟 教 服务 、 追求 掌握 和有效 利用 教育 技术 。
实 习的 校 内最 高 领 导 机关 是 教 师 教 育 理 事 会 , 体事 务 由 实 习 办公 室 ( 称 临场 经 验 办 公 具 也 室) 负责 。实习生 由一 个 临场 经 验项 目合 作 教 师 ( 简称 合 作 教 师 ) 行 政 人 员 、 校 社 会 工 作 者 或 、 学 语 言指 导教师 指 导 , 由教 师 教 育理 事 会 的 一 名督 察 员 监督 。督 察 员 是 大学 的代 表 , 不 仅在 学 生 他 教 育期 间督 察 实 习 生 , 是 大学 教 师 教 育项 目和 还 合 作 教 师 之 间 的联 络 员 。督 察 员 可 以 是 一 线 教 师 、 场 教员 , 可 以是 研究 生助 理 , 必 须具 备 临 也 但
Vo12 . . 5 No 2
Jn 20 u .0 8
● 育 研 究 教
反思型教 师教育理论 的实践典范
美 国伊 利 诺 大 学 的教 育 实 习安排 及 启 示
宫振 胜
( 岛大学 师范学 院 思想政 治教 育系 ,山东 青 岛 26 7 ) 青 60 1 摘 要 : 为反 思型教 师教 育理论的 实践典 范, 作 关国伊利诺 大学师范 生的 实习具有精 细化 、 宽泛 化的特
维普资讯
第2 5卷第 2期
20 0 8年 6月
青 岛 大 学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E C E SC L E EQ N D O U I E ST O R A FT A H R O L G I G A N V R IY
( 习点 ) 议 , 实 习 生 的表 现 进行 评 估 。结 果 实 会 对
就 提 出了我 国师 范生 教育 实 习活 动 的安 排不 够周
密 、 间短 、 围 窄 的 问题 , 0 1年 申继 亮 、 时 范 …2 0 李
琼又 提 出 了教 育实 习时 间过短 、 目标 简单 、 式 化 形 严 重 、 过 场 的 问题 。220 走 [ 0 3年 郭 英 、 名 春 指 3 谢 出 , 师教 育实 践课 程 在 实 施 过 程 中存在 重 视程 高 度低 、 育 实 践 时 间 普 遍 过 短 、 式 单 一 等 问 教 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