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二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练习
一、选择题
1.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要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特异性免疫、抗原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D.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或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它包括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组成)和第二道防线(由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白细胞等吞噬细胞组成);而特异性免疫则是机体内的最后一道防线,它是指后天生活中受到外来病原体等物质刺激时,产生抵抗该物质的抗体,从而获得防御功能。
【详解】
将减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蛇毒就是抗原。
蛇毒对于家兔是过去从没有接触过的外源性物质,其产生的抗体只对蛇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因此这种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点睛】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如果一个人的右手被割伤,喷出大量鲜红血液,请判断受伤血管和急救措施()A.静脉,按压捆扎伤口近心端B.静脉,按压捆扎伤口远心端
C.动脉,按压捆扎伤口近心端D.动脉,按压捆扎伤口远心端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三种血管的出血特点和止血方法:
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流较快,或喷射而出,因此“如果一个人的右手被割伤,喷出大量鲜红血液”,表明受伤的血管是动脉;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是按压或捆扎伤口近心端。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动脉出血的特点是:颜色鲜红,血流较快,或喷射而出,以及止血方法。
3.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
A.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B.患病的人或动物以及病原体携带者C.能使人患传染病的病原体D.能散播病原体的各种各样的媒介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传染病的概念,是基础性的题目,思考解答。
【详解】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即传染病患者或携带者;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故选:A。
【点睛】
注意区分传染源和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4.下列有关传染病和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病原体引起的
B.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属于计划免疫
C.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
D.抗体具有特异性,抗体一旦在体内产生即可终生存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3)抗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
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详解】
A.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病原体引起的,A正确。
B.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免疫的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属于计划免疫,B正确。
C.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C正确。
D.抗体在人体内存续时间的长短因抗体的种类不同而不同,有的的抗体可以终身存在如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有的只能存在几天如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传染病、抗体、抗原、计划免疫、免疫的概念。
5.学校明令规定学生不可以吸烟,更不允许吸毒,下列关于吸烟、吸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尼古丁、焦油可以诱发呼吸道疾病B.吸毒严重会影响社会安定
C.吸毒一旦染上很难戒除D.吸烟提神并促进脑发育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首先危害呼吸系统的呼吸道的黏膜,然后侵入肺泡,再通过循环系统继而侵害其它的系统,会引起包括肺癌在内的呼吸系统疾病。
【详解】
A、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可以诱发呼吸道疾病,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A正确;
BC、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BC正确;
D、烟雾中大量的一氧化碳同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大240−300倍,严重地削弱了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因此,吸烟使血液凝结加快,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中风、脑缺氧等心血管疾病。
D错误。
【点睛】
掌握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毒品的危害与拒绝毒品是解题的关键。
6.下列对吸烟的认识,错误的是()
A.吸烟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B.吸烟会影响他人健康
C.吸烟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D.吸烟是人成熟的表现
【答案】D
【解析】
【分析】
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
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
这些物质会使吸烟者和被动吸烟者的呼吸系统受到不良刺激,抑制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上纤毛的运动,使痰液不能及时排出,降低呼吸道的净化作用。
【详解】
长期吸烟易患冠心病、肺气肿、肺癌等,大量吸烟能使人中毒死亡,A正确;吸烟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健康,还会影响被动吸烟人的健康,B正确;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因此,吸烟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C正确;吸烟有害健康,是一种陋习,D错误。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7.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
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
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
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详解】
免疫的功能包括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当免疫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疾病;例如防御感染的功能过强时,对进入人体内的某些药物和食物会发生过敏反应,当自身稳定的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自身免疫
性疾病,当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人体可能会发生肿瘤。
所以题干中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移植的器官被排斥和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都属于免疫的功能,而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不属于免疫的功能。
故选D。
【点睛】
人体的免疫功能指的是:防御、自我稳定、免疫监视.防御是指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
8.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可经按蚊叮咬传播,其感染人的过程如图所示。
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能有效治疗疟疾患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按蚊是引发人体感染疟疾的病原体
B.肝脏和红细胞是散播疟原虫的传染源
C.控制按蚊数量能有效预防该病的传播
D.用青蒿素治疗患者是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C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及时处理等)、切断传播途径(清洁、开窗通风、消毒等)、保护易感人群(加强锻炼、预防接种等)。
【详解】
A、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A错误;
B、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因此,疟疾患者是散播疟原虫的传染源,B错误;
C、按蚊是能够传染病原体的动物,因此按蚊属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中的传播途径生物媒介。
所以控制按蚊数量能有效预防该病的传播,C正确;
D、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用青蒿素治疗患者是控制传染源,D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病原体、传染源及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9.今春,新冠肺炎席卷全球,共有200多个国家70多万人被感染,引起该病的是
()
A.肺炎双球菌B.非典病毒C.新冠病毒D.狂犬病毒
【答案】C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详解】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
今春,新冠肺炎席卷全球,共有200多个国家70多万人被感染,引起该病的是新冠病毒。
故选:C。
【点睛】
掌握传染病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0.移植别人的器官不易成活,从免疫的角度分析,被移植的器官属于
A.抗原B.抗体C.病原体D.疫苗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
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详解】
A、移植到人体内的植入器官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成活。
因此移植他人的器官时,需要进行抗免疫治疗,否则移植不会成功。
所以从免疫的概念分析,移植的器官相当于抗原,正确。
B、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
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错误。
C、病原体是引起某种传染病的细菌、真菌或者寄生虫等,错误。
D、疫苗是用失活的或者减轻毒性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错误。
【点睛】
掌握抗体和抗原的概念是本题解题关键。
11.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与这种免疫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B.皮肤黏膜阻挡和清除异物
C.鱼、虾引起的过敏反应D.器官移植引起的免疫反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免疫依靠的是我们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如鼻毛、气管黏膜上纤毛等有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
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B符合题意。
【学科网考点定位】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
12.给狗注射狂犬疫苗,可以预防狗得狂犬病.其中的疫苗和免疫类型分别属于()A.抗体特异性免疫B.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C.抗原特异性免疫D.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
所以,给狗注射的狂犬疫苗属于抗原.抗体具有特异性,注射狂犬疫苗产生的抗体,只能对狂犬病毒有免疫作用,因此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考点:抗体和抗原。
13.下列急救措施正确的是()
A.静脉血管出血后应在伤口的近心端按压或绑扎止血
B.动脉血管出血后应在伤口的近心端按压并且长期绑压止血
C.发现煤气中毒病人需要就地将病人进行人工呼吸
D.对溺水病人可通过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进行抢救
【答案】D
【解析】
【分析】
动脉出血应该在近心端进行压迫止血,静脉出血应该在近心端进行压迫止血;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
【详解】
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静脉流回心脏。
因此,静脉受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远心端按压或绑扎止血,A错误;
动脉出血应该压迫止血的部位是伤口的近心端,但不能长期绑压止血,B错误;
发现煤气中毒时,立即关闭气源并打开门窗通风,将中毒人员转移到空气清新处,再实施进行人工呼吸抢救,C错误;
发现有人溺水,立即将溺水者救上岸,用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进行抢救,D正确。
【点睛】
出血的初步护理,煤气中毒及其预防,急救的方法。
1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唾液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免疫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免疫能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C.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还需吞噬细胞才能将抗原清除
D.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体,能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已”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详解】
A、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一种消化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初步的消化作用;唾液中含有的溶菌酶能够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因此唾液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免疫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A正确;
B.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免疫能监视、识别和消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这就是免疫监视。
B正确;
C、抗原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促进了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
故C正确。
D、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疫苗进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能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免疫的知识。
15.在日常生活中,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青少年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B.为尽快消除青春痘可以进行挤压
C.感冒发低烧可到药店自购处方药D.被狗咬伤后不去接种狂犬病疫苗
【答案】A
【解析】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根据自己家人的疾病情况,要注意了解一些常用的药物。
【详解】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
青少年正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青少年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A正确;挤压青春痘会造成皮肤二次伤害,青春痘恢复的更慢,B错误;处方药必须有医生的处方才能购买,C错误;狗咬伤后不去接种狂犬病疫苗,极易会患上狂犬病致人死亡,D错误。
【点睛】
本题涉及知识面较高,是综合题,结合题意解答。
16.如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A.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B.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
C.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D.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害虫抗药性的形成。
解答时可以从自然选择和抗药性形成的过程方面来切入。
使用农药时把一部分害虫杀死,害虫群体密度减少;一段时间药效过后,害虫大量繁殖,害虫群体密度增加;再使用农药又把一部分害虫杀死,害虫密度又减少。
【详解】
A、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A正确;
B、、害虫原来就存在着变异,不是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B错误;
C、由分析可知,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C正确。
D、从曲线变化可知,使用农药时不能把全部害虫杀死,表明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农药的使用只是对害虫原有抗药性的变异进行了自然选择。
17.生活中遇到危险或意外伤害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当有人溺水造成呼吸停止时,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
B.将因煤气中毒而昏迷的人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抢救
C.被毒蛇咬伤小腿,应立即扎紧伤口近心端,尽快去医院进行治疗
D.某人因车祸导致动脉大出血,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在远心端止血
【答案】D
【解析】
【分析】
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
【详解】
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用于救助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停止呼吸的病人,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人工呼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A正确;煤气中毒又叫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大得多,血红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这样,就使氧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因此,发现有人煤气中毒,迅速关紧煤气阀,打开门窗通风,降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快速移到通风处,再救治,B正确;被毒蛇咬伤后,蛇毒会随着静脉血管先运回心脏,因此要迅速用绳勒紧伤口上方(近心端),C正确;某人因车祸导致动脉大出血,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应在近心端用指压法或止血带止血法止血,D错误。
【点睛】
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即解决题目,最好又会在必要的时候能用于救助他人。
18.皮肤能防止病菌侵入人体,与这种免疫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青霉素过敏现象 B.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
C.白细胞消除病原体 D.得过麻疹后不再患此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
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和和功能。
【详解】
皮肤能防止病菌侵入人体,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对所有的病原体都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青霉素过敏现象、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得过麻疹后不再患此病都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白细胞消除病原体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正确。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明白计划免疫也属于特异性免疫。
19.为了解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生物小组进行试验探究,得到以下数据,上述数据表明()
A.10%以下浓度的酒精对水蚤没有危害
B.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加快
C.只要酒精浓度不高,对水蚤心率没有影响
D.酒精浓度较低时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用,浓度稍高时有抑制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探究实验主要是对照实验.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试验。
根据表格中酒精浓度不同,即变量是酒精浓度,变量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
不同酒精浓度下,水蚤的心率不同。
【详解】
由图中可知当酒精的体积分数分别是0(清水)、0.25%、1%、10%、20%,对应的水蚤心率分别是35、45、30、23、0(死亡)。
表明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浓度影响,低浓度的酒精能促进水蚤的新陈代谢,一定程度地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低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神经系统起麻醉作用,因此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因此可得出结论低浓度的酒精对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心率有抑制作用。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20.某医院接收一位“非典”病人后,及时隔离并立即开始治疗,这一过程属于() A.控制传染源B.保护易感人群C.切断传播途径D.以上三者都是【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