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指导:场面描写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个场面,典型的概述交代+细节描绘, 是点面结合式样,其中的年轻妇女颇具神韵, 具有代表性。第二个,在自然环境中交织人 与动物的和唱,是一种交融的写法,看似写 鸟,实际还是写“自然环境下”的人与歌。 场面读着非常惬意。
第三个,还是点面结合式样,但场面本身却 具有浓郁的“歌”的气氛,放在结尾,的确 能“压轴”。就这样,三个场面一篇文章, 看着淡淡的天然去雕饰,其实蕴着作者精到 的取舍和安排,是功力深厚的体现。 大家之作,值得细品。
(人很多,场面气氛是“不平常的严肃” 而且“忧愁”。这就渲染了“难忘的最 后一课”的气氛,也与爱国主题深度吻 合。)
同样是渲染气氛,场面描写和环境 描写却是有些差别的,环境描写是“静 态”的环境画面;而场面描写是“动态” 的人物活动画面。二者在“社会环境描 写”这一点上时有交叉,有时也就无需 过度区分(严格来说,场面主要为“叙 事”服务,而“社会环境”主要为塑造 人物服务)。可以比较下面两个片段。
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 城门边挑水洗衣的,此外打铁箍桶的工 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 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 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 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集会表 面说是辟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 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 西,全部传给下一辈。反复唱下去,到 大家熟习为止。因此在场年老人格外兴
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 色美。(体会“赶马女孩”和山鸟歌声 的交错融合,与上一幅场面别有不同— —虽然也有点有面,但总体是人与鸟交 错式的写法。作者好变化!)
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 会”。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 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 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 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
一、什么是场面描写?它与环境描写或 故事梗概的区别在哪里?
在哪个地方发生的事情,当时周围 的情况如何,我们把它描写下来,就是 场面描写。它是对“众多人物活动”的 总体情况的描写,经常在记事文中出现 ,出现的目的,常常是想传达某种特定 的气氛。例如《最后一课》中的选段:
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 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 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 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 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 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 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 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个个看来都很 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 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 副大眼镜。
2、突显气氛很重要。无论什么场面,都会 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 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 的气氛等等。有气氛,才有精彩,才能使 人身临其境。
“王励勤,加油!”随着观众此起彼伏 的呐喊声,世乒赛决赛场内的热浪冲上了天。 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看得也目不转睛。我、 爸爸、哥哥戴着头巾,挥舞着乒乓拍,用 力捶着茶几,当起场外“拉拉队”来。正当
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 本地好听曲子。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 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 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仅是这个 唱法就极其有意思。唱和相续,一连三 天才散场。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 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 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 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 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随后才想起这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 舞早著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 闻。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 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 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交代地 点)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
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比喻, 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 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 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 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交代 歌唱内容)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 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 (交代人物。以上是从“面”上总体叙述歌 会的情况)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 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
二、写好场面要注意的四点。
1、场面背景要交代清楚。如活动场面发生 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知道 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 特定的背景下,出现特定的场面,像“歌 会”这种“特产”,虽然并非只云南有, 但无疑,以云南为“歌会”的背景是非常 合适的;而韩麦尔老师的特殊装扮和大家 的严肃、忧愁气氛,在“最后一课”的背 景下出现,也是再合适不过了。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 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散 学了——你们走吧。” (都德《最后一课》)
B、 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 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 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 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 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 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 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 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 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 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 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 情形。
《黑水手》故事梗概:
逃离黑矿后,丁丁向西而行,继续 寻找当当。途中,丁丁因为饥饿,晕倒 在一条河边,被一个放鱼鹰的爷爷救起。 爷爷收留了丁丁。他一边捕鱼,一边帮 丁丁沿途寻找当当。从此,两人相依为 命,开始了大河上的流浪生涯。(“干 瘦”的主要情节)
对比后面【名家美文】中相同题材 的场面描写,体会差异。
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 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山 歌。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 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 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 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 翅膀掠地飞去。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 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 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 不停。最有意思的是云雀,(“点”)
(紧张的气氛主要从我们一家的动作体现 出来。)
3、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尽量写具体。总 概场面,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但 场面同时也应有重点部分,对这部分要写 详细、写具体,做到有点、有面,才能调 动读者的真感受。
车来了,还没停稳,几个青年人凭着 力大气粗占据了有利位置,直往车内挤。 几个手脚敏捷的小伙子像猴一样左跳右跃, “嗖”的一声蹿上去,霸住了车门。一大 堆人正拼命地拥挤着,只见一只白皙的手、
古铜色的手、粗糙的手、柔软的手,本能 地向前伸,本能地挥舞着,都希望抓住车 门。一位胖大嫂粗而短的右腿刚踏上车阶, 左脚便不停地往外蹬,她使出吃奶的劲儿 用力地扭动着肥胖的身躯,一双臃肿的大 手拼命地抓住车门扶手。任凭她怎么努力, 结果那屁股还是被车门狠狠地挤压了一下, 疼得她只叫“我的妈呀!”挤车可真是一 场不同寻常的战斗呀!(全员挤车是总体 “面”貌,胖大嫂是具体落脚“点”。二 者结合成一幅生动的挤车图。)
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主要作用 既然在照规矩传歌,那么不问唱什么都 不犯忌讳。(“面”)就中最当行出色 是一个吹鼓手,(“点”)年纪已过七 十,牙齿早脱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 整套地唱下去。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 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像是一个 “歌库”(这种人在我们家乡则叫做歌 师傅)。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 “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 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小试身手1】 请你评价一下下面的两个场面。如果有不 太好的地方,请稍作修改。 1、同学们围着篝火,尽情地跳呀,唱呀, 整个操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4、场面顺序要讲究。场面是由人、事、景、 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 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安排好先后 顺序很重要。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 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比如,描写庆祝 教师节的场面,可以先写欢庆活动的总体 气氛,勾勒“面”的情况,然后分别写校 长、老师、同学这些“点”的表现。这样 就能点面结合、条理清楚。例如写运动比 赛,可以像动作描写那样,分解过程,而 后按顺序逐步具体写出来。
王励勤又胜一局,在加油声中一路高歌时,
对方奋起反击,几个短摆,直线,反手对 拉,很快把比分赶上。这可把我们一家急得 直跺脚,索性脱掉外套在手中挥舞。终于, 王励勤不负众望,在掌声与欢呼中尽显他 的王者风范,一声大叫,一个手势,最终 赢得了比赛。霎时间,场内沸腾了!我们一 家也抑制不住兴奋之情,拥抱在一起。
……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 本来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 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 慢吞吞地走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 得原路退回。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 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有大半年开满杂 花的小山坡。(地点是小山坡)马上一 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 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 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
例如:写校运会跳高破记录的场面,可从 动作上分解为:助跑、起跳、翻越、落地, 而后按先后顺序一一描写。
哨声响了,他原地蹦跳了几下,习惯 性地压压左腿,再压压右腿,直起腰,深 呼一口气,才迈出轻快有力的步伐,向跳 高架冲去。(助跑)当快接近跳高杆时, 一个急转身,左脚一蹬,两个动作几乎同 时完成。(起跳)观众还来不及眨一下眼
(沈从文《端午日》)
(A段塑造一个在心中“永垂不朽”的爱 国教师形象,“钟声”“号声”是环境 背景;B段表现的是端午日划龙舟的热烈, 用“梁红玉老鹳河水战”的联想收束场 面。)
那么它与一本书的侧页中的故事梗 概有什么不同呢?写梗概,就是把书、 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 言写下来。它比较“干瘦”,只突出主 要情节;而“场景”的重点是把活动的 过程写完整,写清楚。
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扶摇盘旋 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 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伏在草丛中 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 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 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 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 着起飞。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 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 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
场面描写
“出得了场面”、“撑得住场面”,这样 的人物评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
什么是场面?一般来说,就是“人多的 场合”“聚集了很多人的场合”——可以是 某些“圈子”里的人,也可以是随意聚集的 人,他们都可以组成一个“场”,有“场”, 就有“事”。
写作中,当涉及众多人物时,该怎么 “处理”这些人,才能以点带面,把整个事 件省俭又传神地表述清楚,这是我们常常遇 到的问题。 “场面描写”就专门为解决这个 问题而设。
(这个场面,重在“我”的内心体验— —惊讶,一种潜藏在内心的淡淡的惊 讶——没想到“全民皆歌”,因此,这 个“专业化”的场面最具“压轴”戏的 浓郁气氛。)
◆点评:
写场面,不能不提沈从文,他写的文章, 精彩场面非常多,而且多具民族特色。
这一篇,全文就是三个场面,它们远远 地走来,渐渐清晰,最后直达内心,引发对 “歌”的深度体验。
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 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 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 “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 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 渴去了。(抓住一“点”细描,再现歌 会神韵) (写法是典型的“点面结合”式——先 概述总体情况,再“特写”个体显神韵。 这是一幅经典场面。)
A、 突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 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 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从椅 子上站了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 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 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 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第三个,还是点面结合式样,但场面本身却 具有浓郁的“歌”的气氛,放在结尾,的确 能“压轴”。就这样,三个场面一篇文章, 看着淡淡的天然去雕饰,其实蕴着作者精到 的取舍和安排,是功力深厚的体现。 大家之作,值得细品。
(人很多,场面气氛是“不平常的严肃” 而且“忧愁”。这就渲染了“难忘的最 后一课”的气氛,也与爱国主题深度吻 合。)
同样是渲染气氛,场面描写和环境 描写却是有些差别的,环境描写是“静 态”的环境画面;而场面描写是“动态” 的人物活动画面。二者在“社会环境描 写”这一点上时有交叉,有时也就无需 过度区分(严格来说,场面主要为“叙 事”服务,而“社会环境”主要为塑造 人物服务)。可以比较下面两个片段。
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 城门边挑水洗衣的,此外打铁箍桶的工 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 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 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 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集会表 面说是辟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 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 西,全部传给下一辈。反复唱下去,到 大家熟习为止。因此在场年老人格外兴
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 色美。(体会“赶马女孩”和山鸟歌声 的交错融合,与上一幅场面别有不同— —虽然也有点有面,但总体是人与鸟交 错式的写法。作者好变化!)
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 会”。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 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 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 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
一、什么是场面描写?它与环境描写或 故事梗概的区别在哪里?
在哪个地方发生的事情,当时周围 的情况如何,我们把它描写下来,就是 场面描写。它是对“众多人物活动”的 总体情况的描写,经常在记事文中出现 ,出现的目的,常常是想传达某种特定 的气氛。例如《最后一课》中的选段:
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 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 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 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 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 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 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 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个个看来都很 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 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 副大眼镜。
2、突显气氛很重要。无论什么场面,都会 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 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 的气氛等等。有气氛,才有精彩,才能使 人身临其境。
“王励勤,加油!”随着观众此起彼伏 的呐喊声,世乒赛决赛场内的热浪冲上了天。 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看得也目不转睛。我、 爸爸、哥哥戴着头巾,挥舞着乒乓拍,用 力捶着茶几,当起场外“拉拉队”来。正当
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 本地好听曲子。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 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 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仅是这个 唱法就极其有意思。唱和相续,一连三 天才散场。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 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 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 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 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随后才想起这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 舞早著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 闻。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 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 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交代地 点)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
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比喻, 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 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 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 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交代 歌唱内容)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 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 (交代人物。以上是从“面”上总体叙述歌 会的情况)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 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
二、写好场面要注意的四点。
1、场面背景要交代清楚。如活动场面发生 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知道 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 特定的背景下,出现特定的场面,像“歌 会”这种“特产”,虽然并非只云南有, 但无疑,以云南为“歌会”的背景是非常 合适的;而韩麦尔老师的特殊装扮和大家 的严肃、忧愁气氛,在“最后一课”的背 景下出现,也是再合适不过了。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 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散 学了——你们走吧。” (都德《最后一课》)
B、 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 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 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 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 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 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 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 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 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 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 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 情形。
《黑水手》故事梗概:
逃离黑矿后,丁丁向西而行,继续 寻找当当。途中,丁丁因为饥饿,晕倒 在一条河边,被一个放鱼鹰的爷爷救起。 爷爷收留了丁丁。他一边捕鱼,一边帮 丁丁沿途寻找当当。从此,两人相依为 命,开始了大河上的流浪生涯。(“干 瘦”的主要情节)
对比后面【名家美文】中相同题材 的场面描写,体会差异。
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 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山 歌。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 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 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 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 翅膀掠地飞去。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 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 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 不停。最有意思的是云雀,(“点”)
(紧张的气氛主要从我们一家的动作体现 出来。)
3、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尽量写具体。总 概场面,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但 场面同时也应有重点部分,对这部分要写 详细、写具体,做到有点、有面,才能调 动读者的真感受。
车来了,还没停稳,几个青年人凭着 力大气粗占据了有利位置,直往车内挤。 几个手脚敏捷的小伙子像猴一样左跳右跃, “嗖”的一声蹿上去,霸住了车门。一大 堆人正拼命地拥挤着,只见一只白皙的手、
古铜色的手、粗糙的手、柔软的手,本能 地向前伸,本能地挥舞着,都希望抓住车 门。一位胖大嫂粗而短的右腿刚踏上车阶, 左脚便不停地往外蹬,她使出吃奶的劲儿 用力地扭动着肥胖的身躯,一双臃肿的大 手拼命地抓住车门扶手。任凭她怎么努力, 结果那屁股还是被车门狠狠地挤压了一下, 疼得她只叫“我的妈呀!”挤车可真是一 场不同寻常的战斗呀!(全员挤车是总体 “面”貌,胖大嫂是具体落脚“点”。二 者结合成一幅生动的挤车图。)
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主要作用 既然在照规矩传歌,那么不问唱什么都 不犯忌讳。(“面”)就中最当行出色 是一个吹鼓手,(“点”)年纪已过七 十,牙齿早脱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 整套地唱下去。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 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像是一个 “歌库”(这种人在我们家乡则叫做歌 师傅)。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 “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 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小试身手1】 请你评价一下下面的两个场面。如果有不 太好的地方,请稍作修改。 1、同学们围着篝火,尽情地跳呀,唱呀, 整个操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4、场面顺序要讲究。场面是由人、事、景、 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 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安排好先后 顺序很重要。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 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比如,描写庆祝 教师节的场面,可以先写欢庆活动的总体 气氛,勾勒“面”的情况,然后分别写校 长、老师、同学这些“点”的表现。这样 就能点面结合、条理清楚。例如写运动比 赛,可以像动作描写那样,分解过程,而 后按顺序逐步具体写出来。
王励勤又胜一局,在加油声中一路高歌时,
对方奋起反击,几个短摆,直线,反手对 拉,很快把比分赶上。这可把我们一家急得 直跺脚,索性脱掉外套在手中挥舞。终于, 王励勤不负众望,在掌声与欢呼中尽显他 的王者风范,一声大叫,一个手势,最终 赢得了比赛。霎时间,场内沸腾了!我们一 家也抑制不住兴奋之情,拥抱在一起。
……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 本来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 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 慢吞吞地走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 得原路退回。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 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有大半年开满杂 花的小山坡。(地点是小山坡)马上一 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 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 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
例如:写校运会跳高破记录的场面,可从 动作上分解为:助跑、起跳、翻越、落地, 而后按先后顺序一一描写。
哨声响了,他原地蹦跳了几下,习惯 性地压压左腿,再压压右腿,直起腰,深 呼一口气,才迈出轻快有力的步伐,向跳 高架冲去。(助跑)当快接近跳高杆时, 一个急转身,左脚一蹬,两个动作几乎同 时完成。(起跳)观众还来不及眨一下眼
(沈从文《端午日》)
(A段塑造一个在心中“永垂不朽”的爱 国教师形象,“钟声”“号声”是环境 背景;B段表现的是端午日划龙舟的热烈, 用“梁红玉老鹳河水战”的联想收束场 面。)
那么它与一本书的侧页中的故事梗 概有什么不同呢?写梗概,就是把书、 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 言写下来。它比较“干瘦”,只突出主 要情节;而“场景”的重点是把活动的 过程写完整,写清楚。
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扶摇盘旋 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 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伏在草丛中 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 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 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 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 着起飞。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 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 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
场面描写
“出得了场面”、“撑得住场面”,这样 的人物评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
什么是场面?一般来说,就是“人多的 场合”“聚集了很多人的场合”——可以是 某些“圈子”里的人,也可以是随意聚集的 人,他们都可以组成一个“场”,有“场”, 就有“事”。
写作中,当涉及众多人物时,该怎么 “处理”这些人,才能以点带面,把整个事 件省俭又传神地表述清楚,这是我们常常遇 到的问题。 “场面描写”就专门为解决这个 问题而设。
(这个场面,重在“我”的内心体验— —惊讶,一种潜藏在内心的淡淡的惊 讶——没想到“全民皆歌”,因此,这 个“专业化”的场面最具“压轴”戏的 浓郁气氛。)
◆点评:
写场面,不能不提沈从文,他写的文章, 精彩场面非常多,而且多具民族特色。
这一篇,全文就是三个场面,它们远远 地走来,渐渐清晰,最后直达内心,引发对 “歌”的深度体验。
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 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 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 “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 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 渴去了。(抓住一“点”细描,再现歌 会神韵) (写法是典型的“点面结合”式——先 概述总体情况,再“特写”个体显神韵。 这是一幅经典场面。)
A、 突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 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 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从椅 子上站了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 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 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 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