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2019年全国I卷作文题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语文一卷答案及详要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语文一卷答案及详要解析1、正确答案B解析A项混淆关系,据材料第②段“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一句可知,“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与“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的另一种说法)是必要条件关系,而A项中的“就能”变成了充分条件关系。
C项强加因果,据第④段“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说明两者并没有因果关系。
D项“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错,过于绝对,歪曲原意,据第⑤段中“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可知。
2、正确答案D解析第①段用设问的形式点明论述话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提出问题)第②段说明当下时代变化超乎艺术家的想象,艺术家难以理解“更深层的东西”;(分析问题)第③段从碑文的角度切入,进一步得出“更深层的东西”指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分析问题)第④段讲作家应与人民建立深切的情感关系,以人民为中心;(分析问题)第⑤段讲作家与艺术家应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
最后解决问题。
所以A项是正确的。
B项,第②段是对当下创作的分析,第④段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所以B项正确。
C项,第③段的碑文内容是为了回答前文的“‘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也是“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论据。
所以C项正确。
D项,第⑤段揭示了“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
”精品就是表现“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凝聚精神上的认同。
而不是简单地“正面人物的塑造”。
“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可见,选项中“正面人物的塑造”缩小了语义的范围。
3、正确答案D解析“少而精”错,无中生有,最后一段讲了应“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但没有讲多与少的问题。
4、正确答案A解析A项为治理工作中的脱水,不属于修复工作;B项为“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属于修复工作;C项“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属于修复工作。
2019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附作文范文)【杨顺国】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语文(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山东等省区使用)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答案及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答案及解析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答案及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艺术创作者面临的问题是为谁创作、为谁立言。
作者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的普遍认识是只有积极与时代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能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
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
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
那么,“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
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A 作家和艺术家应该以精品奉献人民,而不需要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B 作家和艺术家应该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词征程。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答案及详解

人物的坚定、务实和富于远见卓识。
③对比手法。通过大禹和大员们的对比来刻画形象,突出
大禹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和勇于改革的
胆识。
9. 《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 “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 能做表据与B到的”原.以,广文对人选大不人民项人符民为中民。的中作“情心为普感。我通认们劳同认动,识者是现才新实是文、文化理艺运解最动时理以代想来的的很依读多者作”家创作
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 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
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D. 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
B. 贾很谊满热意心”政与事“,任遭命到他权为要自忌己恨钟。爱他的认小为儿汉子朝梁建怀立二十 余年,政王通的人太和傅,”应之当间全因盘果改关变系秦不朝明法显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 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原文第四段:“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 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选项中“无须考 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与原文不符。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
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 文章论原证文兼第顾5段现:实“与我历们史有,责既任有通对过当形下象创的作的分析,
既罢,曰:“吾久不见做贾师生傅,(自1.太没以傅有为)功过绩之。,今不及也。”居 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2.谓怀行王为,失文检帝,之没少有子,礼爱貌,。而 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3.所淮行南丑厉恶王屡无子次善四,状人多。皆次为列侯。 贾连生接谏,,兼以有为患之兴自此逐起渐矣削。45减..罪没贾大有生不事数可实上言;疏状没,。有言根诸据侯或。连数 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
2019年全国高考真题作文汇总(共7套)(含答案与解析)

2019年全国高考真题作文汇总(共7套)1、【2019年(全国卷一)】假定你是李华,暑假在伦敦学习,得知当地美术馆要举办中国画展。
请写一封信申请做志愿者,内容包括:1. 写信目的:2. 个人优势:3. 能做的事情。
注意:1. 词数100左右;2. 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3. 结束语已为你写好。
2、【2019年(全国卷二)】假定你是校排球队队长李华。
请写封邮件告知你的队友Chris球队近期将参加比赛,内容包括:1.比赛信息;2.赛前准备;3.表达期待。
注意:1.词数100左右;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2019年(全国卷三)】假定你是李华,你校将举办音乐节。
请写封邮件邀请你的英国朋友Allen参加,内容包括:1.时间;2.活动安排;3.欢迎他表演节目。
注意:1.词数100左右;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4、【2019年(天津市)】假设你是晨光中学的李津,英国友好校将派教师来你校参加为期一周的暑期交流活动。
活动期间,英方教师Chris 将做一个有关西方艺术的讲座、现就讲座内容征求你校学生的意见。
请根据以下提示给Chris写一封电子邮件:(1)你喜欢的讲座话题(从音乐、美术、舞蹈中任选其一);(2)选择该话题的原因及关于该话题你感兴趣的内容;(3)希望从中有何收获。
注意:(1)词数不少于100;(2)可适当加入细节,使内容充实、行文连贯;(3)开头和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Dear Chris,I'm Li Jin, a student at Chenguang High Schoo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ank you for your time.Yours,Li Jin5、【2019年(浙江卷)】写作(共两节,满分40分)第一节应用文写作(满分15分)假定你是李华,经常帮助你学习英语的朋友Alex即将返回自己的国家。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作文题解析

凸显生活体验的传统特点。
命题充分体现了上海特色。
作为中国的经济大都市,作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窗口,上海历来以海派、国际化著称。
如何保持自己的“味”和中国的“味”是当代人不能不思考的问题。
命题聚焦于此,让考生立足上海去思考和感悟“中国味”就显得很有时代感了。
上海作文试题总是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把握时代脉搏,引领人们走向新时代,所以具有大家风度,是“大气”的作文题。
因为在“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之后,“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这种从“我”的经历和感受中走出来的东西最具说服力,而来自于生活的感受也是最接地气的。
当然,对独具特色的“中国味”用怎样的方式去表达,则完全是个性化的,试题并没有作严格的限制。
这个性化表达的优劣,背后是考生写作应用能力的支撑如何。
从内容上看,引导考生去聚焦时代、思考社会、认识自我、感悟生活,正是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切入点。
这一切入点,全国九套试题似乎是不约而同的。
将考生置于时代的大语境之下,突出考查考生对时代与生活的把握、认识与思考能力,显见这是命题者考查考生对时代、对社会关切程度和对自身命运理解多少、感悟多少的良苦用心。
这一命题思路正说明了培养考生关注、认识与表现时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今后(实际上应该是)写作命题的一个方向。
□◢我们知道,好的作文题,着眼处高,着手处低,同时能兼顾各种差异,平等亲切对待不同考生,不在审题立意上难为考生。
很显然,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作文题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在题目的设置上,全国卷Ⅰ延续了提供作文材料加明确写作任务的作文题型,主要围绕“新时代如何看待劳动,如何弘扬劳动精神”的主题设题。
整个材料正反兼备,表明了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正反对立的材料,很容易为考生创设演讲的语境,有着明确的任务与语境。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其实,看上去越是简单、越是平易的作文题,背后往往都是有“玄机”的,只有细心洞察题目中的每一句话所隐含的信息,才可破解这些“玄机”奥秘。
2019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题解析

2019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题解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限制性1.内容限制。
材料对劳动持正向评价,并且指出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但是材料的重点在“可是”部分,这部分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引导语“请结合材料内容”提醒考生必须以此为基础展开联想和思考,脱离材料基础即为偏题或跑题;若不结合材料只泛泛地谈“劳动”则会被视为落入话题作文的窠臼。
2.立意限制。
题目要求考生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自己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这是题目对立意的限制,考生不得脱离这个大方向。
考生行文时不但要体现对传统劳动思想、劳动文化的肯定,还要体现对不尊重劳动现象的批评。
3.价值取向限制。
对于劳动的意义,材料中连用两则名言给予肯定,并指出“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可是”后的内容是对“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的否定,考生的价值取向不得与此相悖。
4.写作对象限制。
题目要求考生“面向本校同学”演讲,即写作时要有平等交流意识。
演讲对象为“复兴中学”的在校学生,演讲内容可升华出“劳动”对民族、国家复兴的意义。
5.体式限制。
2019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题解析

2019高考语文全国I卷作文题解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限制性1.内容限制。
材料对劳动持正向评价,并且指出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但是材料的重点在“可是”部分,这部分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引导语“请结合材料内容”提醒考生必须以此为基础展开联想和思考,脱离材料基础即为偏题或跑题;若不结合材料只泛泛地谈“劳动”则会被视为落入话题作文的窠臼。
2.立意限制。
题目要求考生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自己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这是题目对立意的限制,考生不得脱离这个大方向。
考生行文时不但要体现对传统劳动思想、劳动文化的肯定,还要体现对不尊重劳动现象的批评。
3.价值取向限制。
对于劳动的意义,材料中连用两则名言给予肯定,并指出“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可是”后的内容是对“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的否定,考生的价值取向不得与此相悖。
4.写作对象限制。
题目要求考生“面向本校同学”演讲,即写作时要有平等交流意识。
演讲对象为“复兴中学”的在校学生,演讲内容可升华出“劳动”对民族、国家复兴的意义。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及答案详细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
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
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
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
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
详解:2019年高考作文全国1卷(附范文)

详解:2019年高考作文全国1卷(附范文)2019年高考作文全国1卷原题再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01总体点评:今年的全国一卷一如既往地有气度,有情怀。
首先,题目材料关涉的主题词是“劳动”,这既是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又是最近主流媒体一直传播的一个声音。
对劳动的重视,对劳动意义的探讨,这是一种大国气度。
从“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饱含感情的话里,我们都能感知到奋斗背后的是汗水、是劳动这个真谛!其次,材料着眼于劳动思想的前世今生,从“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古训讲劳动是财富源泉,到“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的行为讲劳动的传统,再到现实中不重视劳动的现象讲对劳动的反思,这则作文材料可谓用心良苦。
这是一种大国情怀。
其现实意义更是不可小觑。
本题关注社会问题,人工智能的大发展以及学习压力大形成的不重视、不尊重劳动的现象,都不可能以强制和量化的方式去处理。
所以用一份备受关注的试卷来引导青少年对这一现象进行反思以及对劳动本身的深入探讨,对于在全国形成一种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进一步成为劳动者的良好风尚起到一个极好的导向,有心了。
02作文趋势:主题开放,回归语文今年的作文材料,仍然是在近三年作文趋势上的理念延展和内涵深入。
2019高考语文全国卷一作文解析及下水作文《劳以成己,动以兴国》

2019高考语文全国卷一作文解析及下水作文《劳以成己,动以兴国》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评价】2019年高考全国卷一作文题一出炉,就惊艳了四方!不是宏大的爱国主题,不是热议的奋斗、端午、周年纪念等,而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主题——劳动。
语文考试结束的半天时间,与去年一样,全国人民都说自己押到了作文题目。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是劳动者,因此,每个劳动者都押到了作文题目!一、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它与高考立德树人的要求高度契合。
德智体美劳中的“劳”虽然排在最后一位,但并不意味着不重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又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而在实践创新中首先要具备的就是劳动意识,具体表述为:“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
2019年全国1卷作文题分析及例文王玉强

2019年全国1卷作文题分析及例文王玉强2019年全国1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分析:唱响“劳动”最强音——2019年全国1卷作文题分析淄博市教学研究室王玉强2019年全国1卷高考作文的主题是“劳动”,这个主题体现了国家对青年人的一种引领。
“劳动”一词,好长时间被青年人淡忘了。
而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国家又重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劳”又回到了“德智体美”的行列。
大会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这也是全国1卷高考作文“劳动”命题的背景所在。
而我市在高考语文备考中曾反复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在淄博市几次模拟考试中反复考查。
如在一模语文考试中考查过班级“劳动”的倡议书,在三模考试中考查为学校“劳动基地”撰写一副对联。
特别是在高考前曾给高三语文备课组长推荐过一个具体的“劳动”作文题。
这个作文题是:由范成大的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毛泽东与毛岸英的谈话,要他上“劳动大学”,由此写一篇有关“劳动”的作文。
2019年高考全国课标Ⅰ卷作文详细解读+高考改卷感悟

从整体着眼,可以谈对“三不”的看法及思考 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也可抓住材料中的某一种关系或多种关系做辩 证思考,如劳动并不妨碍学习反而能促进学习, 劳动促使科技的发明和创造,科技能帮助人劳动 但并不能取代人劳动等。
四、改卷中问题总结: (一)题目过大,很生硬,无文采可言:如《劳动》《说
劳动》《劳动最光荣》《热爱劳动》《请爱上劳动》等 题目大量出现,甚至出现像《劳动模范》《劳动是个动 词》《复兴中学》等让人啼笑皆非的题目。还有的就是 一个硬邦邦的《演讲稿》三个字,或者根本没有标题。
(四)对原材料中的“内容指令”视而不见,尤 其是对劳动的“不理解、不愿意、不尊重”的现 象没有提及或者只是一笔带过,有提及的大多浮 于表面,或者干脆就是大段地抄袭原材料,然后 说他们这样不对,至于为什么不对就没有下文了。 这都属于典型的“叙而不议”的范例。其实,这 个问题解决并不难,只要稍微地思考一下,就不 难发现这“三不”的背后其实就是违背了劳动的 精神,可以从正反论证和假设论证来驳斥他们, 然后再水到渠成地提出自己对劳动的看法即可。
另外,很多考生也没有关注到材料中的“提出 希望和建议”这一任务指令,而是在结尾的时候 的用空洞无力的口号来代替。
(五)语言不成熟、思维很幼稚,甚至出现一些让人啼 笑皆非的话语:。如“非洲有个地方很贫困,土地荒芜, 他们宁愿将一把的蚊子抓起来煎成一个小饼也不愿意下 地耕作”,“一个人如果不劳动,那跟吃了睡、睡了吃 的猪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你不让我干活,还不如让 我去死”用这些来证明“我们应该热爱劳动”的观点。 还有诸如“邓小平爷爷九十多岁还在研究杂交水 稻”“大庆油田工人焦裕禄”等基本常识错误的笑话也 时有出现。另外叙述的零碎化现象也屡见不鲜。比如全 篇写小时候和奶奶拔萝卜、和同学搞卫生或一起攻克几 道超难的数学题等几个小故事,之后抒发一下“劳动真 光荣,我们应该热爱劳动”之类的感慨就结束全文了。 这些虽是极少数,但也应引起我们注意。
2019高考语文全国卷一作文解析及下水作文《劳以成己,动以兴国》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评价】2019年高考全国卷一作文题一出炉,就惊艳了四方!不是宏大的爱国主题,不是热议的奋斗、端午、周年纪念等,而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主题——劳动。
语文考试结束的半天时间,与去年一样,全国人民都说自己押到了作文题目。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是劳动者,因此,每个劳动者都押到了作文题目!一、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它与高考立德树人的要求高度契合。
德智体美劳中的“劳”虽然排在最后一位,但并不意味着不重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又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而在实践创新中首先要具备的就是劳动意识,具体表述为:“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
”新课标明确提出:“引导学生自主创建各类社团,开展各类语文学习活动,如读书交流、习作分享、论辩演说、诗歌朗诵、戏剧表演等。
高考作文真题解读-)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乙卷)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乙卷)作文题评析(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试题分析1.体现“立德树人”命题材料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引用关于劳动的箴言、警句,阐释劳动的价值和中华民族的勤劳美德,第二部分列举现实中同学对于劳动的误解以及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通过传统文化认知与现实认识误区进行对比,从而引导青少年学生对这一现象及劳动本身进行深入思考,自觉弘扬劳动精神,以期在全国青少年乃至全社会中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参与劳动的良好风气,体现了高考作文题立德树人的导向作用。
2.注重应用写作试题形式上提出两个指令性任务:一是限定了文体“演讲稿”,二是限定写作对象“本校同学”。
演讲稿写作首先要注意写作的对象和格式,开头要有“呼告语”,结尾要有“致谢语”。
与一般的议论文相比,演讲稿更注重针对性、宣传性、鼓动性和感染力。
要求结合具体情境去议论说理,力求做到文体特征鲜明,体现出写作者的理性思考,引发读者思想感情上的共鸣,有感染力。
写演讲稿既考查出考生对内容理解、认识的深浅度,也考查出考生对文体与语言交际能力(对象、目的、表达方式和考虑)的把握度。
3.侧重理性思辩材料中对“勤劳”这一话题既列出了传统文化认知,又给出现实认识误区。
全国2019届高考I卷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高考I卷语文试卷解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
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
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
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
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
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
2019年全国1卷优秀作文亮点解析

【2019高考全国卷1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 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 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 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 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 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 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 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 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第5段,“反观当下”话锋一转,列举当下人们的懒惰状 态,与上文的勤劳形成了对比。接着,又引入谚语论证了
懒惰的危害,同时从反面强调了勤劳的重要性。
倒数第2段,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并再次引用名言论述 劳动的意义。最后1段,“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反问句
点题并呼应篇头,也使文章更加完整。
满分作文的特点:
•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 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
• 先来审题,可以从立意要求、内容要求、 体裁要求、字数要求这几方面入手。很明 显,这篇作文的立意是“热爱劳动,从我 做起”;内容要求体现自己的认知与思考、 并提出希望与建议;体裁要求是演讲稿; 字数要求则不少于800字,不透露个人信息。
• 论据丰富有力、形式多样,有古文、谚语、 名人事例等。
• 多处使用排比句,增强了气势。 • 段落划分清晰,论述有层次,中心突出,
语言简洁。 • 作文应有的主要亮点,作文足够出彩才能
拿高分。
•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篇满分作文是怎么写 的。
2019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一线教师解析

2019年全国I卷作文题一线教师解析【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教师简析】2019年全国I卷回归基本的任务驱动作文形式,主旨和话题范围,文体要求均在材料中明确限定。
作为考生不可不知,不可不严格遵守。
【内容方面】材料部分由两部分构成,第一层引用古诗文,先阐释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第二层结合现实,分析部分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甚至不尊重劳动的表现。
其一,把学习和劳动对立起来看,片面认为劳动不如学习重要,不如学习效率高,误解了劳动和学习之间的源与流关系;其二,狭隘的理解劳动,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取代劳动;不知道人工智能是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其三,认为劳动又苦又累,想花钱让别人去做,这是好逸恶劳的错误心理。
其四,有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从以上材料,可看出观点鲜明,要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倡导大家热爱劳动,尊重劳动。
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原材料中高度概括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是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写作以此立意,才是切合题意。
作文谈到部分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就是写作要完成的任务,帮助这些同学正确认识劳动。
2019全国一卷语文作文解析及范文精选

2019全国I卷作文:“劳动最美,从我做起”解析及范文精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全国I卷涉及到的考生量最大,其正向引导作用是应有之义。
今年的命题在写作主题明确限定为“劳动”,意在重申这一基础概念的重大意义,同时呼应了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的时代呼唤。
命题者不仅明确给出了写演讲稿的文体限制以及本校同学的写作对象,还给出了明确的表达主旨:“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甚至还给出了演讲稿的结构模式,先讲认识与思考,再谈希望与建议。
在这样的框架之下,集中突出的就是考生的认知和表达能力了,题干中给出了一些对劳动的说法,有狭义的理解,将劳动仅限于体力劳动,也有故意将学习和劳动对立起来的观点,甚至将人工智能和劳动并置,这些自然是给考生提供了反面素材,但如何将之厘清则很见思辨功力。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立足于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文化基因,歌颂劳动价值,弘扬劳动精神,展现劳动美好,引导考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这正是强化体美劳教育引导,贯彻全面发展理念,落实劳动育人理念。
同时,在材料选择上既着眼于劳动思想的历史溯源,也关注问题的现实呈现,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劳动的箴言、警句和新时代引路人对新时代劳动精神的深刻阐释作为总领,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与当下社会一些对劳动的偏差认识、错误态度进行对比,引导青年学生对这一现象及劳动本身进行深入思考,自觉弘扬劳动精神,充分发挥高考作文在推动劳动教育方面的导向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全国I卷作文题解析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教师简析】
2019年全国I卷回归基本的任务驱动作文形式,主旨和话题范围,文体要求均在材料中明确限定。
作为考生不可不知,不可不严格遵守。
【内容方面】
材料部分由两部分构成,第一层引用古诗文,先阐释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第二层结合现实,分析部分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甚至不尊重劳动的表现。
其一,把学习和劳动对立起来看,片面认为劳动不如学习重要,不如学习效率高,误解了劳动和学习之间的源与流关系;其二,狭隘的理解劳动,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取代劳动;不知道人工智能是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其三,认为劳动又苦又累,想花钱让别人去做,这是好逸恶劳的错误心理。
其四,有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从以上材料,可看出观点鲜明,要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倡导大家热爱劳动,尊重劳动。
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原材料中高度概括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是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写作以此立意,才是切合题意。
作文谈到部分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就是写作要完成的任务,帮助这些同学正确认识劳动。
这也和下文要求的“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希望和建议”相一致,要求“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互为表里,主题明确突出。
至于主题、角度、立意,笔者认为并没有更多可以选择的余地。
【形式方面】
作文任务另一个要求是写演讲稿,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
内容要求前文已经分析,在此不再重复。
作为一篇演讲稿,首先严格按照任务限定写作。
演讲对象是本校(限定为“复兴中学”)同学,不可是其他身份,也不可以是写给其他对象;“面对同学”限定演讲必须是第一人称。
另外,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写一篇演讲稿,应该遵循演讲稿的一般要求。
题目要观点鲜明,不可兜圈子,不可含蓄,不要为了艺术而成为蛇足;称呼简洁:同学们。
正文部分条理要清晰,不可缺少的内容有,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部分同学的错误认识及原因分析,对同学的建议或号召。
要多用短句,如排比句、设问句、反问句等,体现口语特点,增强感染力。
句式要灵活多变,力求以理服人,也不忘以情感人。
甚至“复兴中学”的校名,也有出题者的暗示哟,青年学生要担负起时代责任,复兴中华的时代使命——复兴中华是干出来的!号召大家为实现中国梦,从我做起,热爱劳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