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家政行业风险隐患摸排工作总结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二〔下〕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一小题4分,总分为40分〕
1.1966年曾在地球的上空完成了以牛顿第二定律为根底的测定质量的实验.实验时,用宇宙飞船〔质量为m〕去接触正在轨道上运行的火箭〔质量为m x,发动机已熄火〕,如下列图.接触以后,开动飞船尾部的推进器,使飞船和火箭共同加速,推进器的平均推力为F,开动时间△t,测出飞船和火箭的速度变化是△v,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火箭质量m x应为
B.宇宙飞船的质量m应为
C.推力F越大,就越大,且与F成正比
D.推力F通过飞船传递给火箭,所以飞船对火箭的弹力大小应为F
2.有一条南北流向的大河,两岸平直,河水均匀流动、流速恒为v,假设驾着小船渡河,先从东岸到西岸,行驶路线始终与河岸垂直,后从西岸回到东岸,船头指向始终与河岸垂直.先、后两次所用时间的比值为n,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A.B.C.D.
3.有一种“傻瓜〞相机的曝光时间〔快门从打开到关闭的时间〕是固定不变的,为了估测相机的曝光时间,有两位同学做了如下实验:他们选择了一面贴了瓷砖的竖直墙面,一位同学从墙面上A点正上方距离A点1.5m处的窗口让一个小石子自由落下,另一位同学在小石子下落通过A点以后按动快门对小石子拍照,由于小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CD,他们测得竖直墙面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6cm,取g=10m/s2,如此该相机的曝光时间约为〔〕
A. 0.01s B. 0.02s C. 0.05s D. 0.1s
4.起重机的钢索将重物由地面吊到空中某个高度,其速度图象如下列图,如此钢索拉力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为〔〕
A.B.C.
D.
5.将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细线相连后,两用细线悬挂于O点,如下列图,用力F 拉小球b,使两个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态,且保持细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如此力F在各种可能的方向中,最小值为〔〕
A.mg B.mg C.mg D.mg
6.如图甲所示,在木箱内粗糙斜面上静止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木箱竖直向上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物体始终相对斜面静止,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分别为F N和F f,如此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在0﹣t1时间内,F N增大,F f减小
B.在0﹣t1时间内,F N减小,F f增大
C.在t1﹣t2时间内,F N增大,F f增大
D.在t1﹣t2时间内,F N减小,F f减小
7.如下列图,两一样小球a,b用轻弹簧A,B连接并悬挂在天花板上保持静止,水平力F 作用在a上并缓慢拉a,当B与竖直方向夹角为60°时,A、B伸长量刚好一样,假设A,B 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如此如下判断正确的答案是〔〕
A.=
B.=
C.撤去F的瞬间,a球的加速度大小为2g
D.撤去F的瞬间,a球的加速度为零
8.如下列图,地球和行星J在同一平面内同向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行星J的公转轨道半径小于地球公转轨道半径,地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和行星的连线所夹的角叫地球对该行星的观察视角〔简称视角〕.当行星处于最大视角时是地球上的天文爱好者观察该行星
的最优时期.地球的轨道半径为R,运转周期为T〔即一年〕,行星J的最大视角为θ〔单位是弧度〕,引力常量为G,如此〔〕
A.行星J的公转周期小于T
B.行星J的公转轨道半径为Rcosθ
C.太阳质量为M=
D.行星J相邻两次处于最大视角的时间间隔可能为△t=
9.2012年7月26日,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借助于智利的甚大望远镜,观测到了一组双星系统,它们绕两者连线上的某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如下列图.此双星系统中体积较小成员能“吸食〞另一颗体积较大星体外表物质,达到质量转移的目的,假设在演变的过程中两者球心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如此在最初演变的过程中〔〕
A.它们做圆周运动的万有引力保持不变
B.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不变
C.体积较大星体圆周运动轨迹半径变大,线速度也变大
D.体积较大星体圆周运动轨迹半径变大,线速度变小
10.如图甲所示,轻杆一端与质量为1kg,可视为质点的小球相连,另一端可绕光滑固定轴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即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经最高点时开始计时,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小球的水平分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A、B、C三点分别是
图线与纵轴、横轴的交点,图线上第一周期内的最低点,该三点的纵坐标分别是1、0、﹣5,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小球经最高点时,杆对它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B.轻杆的长度为1.2m
C.曲线AB段与坐标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为0.6m
D. B点对应时刻小球的速度为3m/s
二、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局部,第11题-第1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应作答,第16题-第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须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区域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1.如下列图为阿特武德机的示意图,它是早期测量重力加速度的装置,由英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阿特武德于1784年制成.他将质量一样的重物用细绳连接后〔用M表示一个重物的质量〕,跨过光滑的轻质滑轮,且重物处于静止状态.再在一个重物上附加一质量为m的小重物,这时,由于小重物的重力而使系统做初速度为零的缓慢加速运动并测出加速度,完成一次实验后,换用不同质量的小重物,重复实验,测出不同m时系统的加速度.
〔1〕假设选定如图甲左侧物块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过程进展测量,如此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A.小重物的质量m
B.绳子的长度
C.重物下落的距离与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2〕经过屡次重复实验,得到多组a、m数据,作出﹣图象〔各物理量均为国际单位制单位〕,如图乙所示,该图象斜率为k,纵轴截距为L,如此可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并可求出重物质量M=.
1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滑块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1所示的装置,另外他们还找到了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假设干导线、电键、复写纸、纸带以与细沙、假设干薄木板,当滑块连接上纸带,用细线通过滑轮挂上空的小沙桶时,释放小桶,滑块处于静止状态,假设你是小组中的一位成员,要完成该项实验,如此:
〔1〕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2〕实验时为了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大小根本相等,沙和沙桶的总质量应满足的实验条件是,实验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
〔3〕在〔2〕的根底上,实验小组用天平移出滑块的质量为M,往沙桶中装入适量的细沙,用天平称出此时沙和沙桶的总质量为m,让沙桶带动滑块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其运动情况,得到如图2的清晰纸带,计时器打点周期为T,在纸带上间距较大处开始每两个间隔取一个计数点,标记为1、2、3、4、5、6,测出相邻两个计数点的间距,分别表示为x1、x2、x3、x4、x5,为了验证此实验从打计数点2到打计数点5的过程中动能定理是否成立,需要根据测量结果打这两点时滑块的速度v2和v3,进而计算出打这两点时的动能,计算表达式为:v2=,v3=〔用题中或图中的字母表示〕本实验最终要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
13.某航空母舰甲板上的飞机跑道是水平的,并装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某型号飞机在该跑道上加速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0m/s2,当飞机的速度达到50m/s时才能离开航空母舰起飞,问:
〔1〕假设航空母舰处于静止状态,要求该飞机加速160m后起飞,弹射系统给飞机提供的初速度至少多大?
〔2〕假设航空母舰处于静止状态且不使用弹射系统,要求该飞机仍能从此舰上安全起飞,用来加速的跑道至少应多长?
〔3〕假设航空母舰甲板上用来加速的跑道长为160m,在不使用弹射系统时,为使飞机仍能从此舰上正常起飞,如此航空母舰沿飞机起飞方向匀速航行的速度至少多大?
14.如下列图,一质量不计的细线跨过无摩擦的轻质小定滑轮O,一端与质量为m的重物相连,圆环套在固定的、光滑的竖直杆上,另一端与质量为4m的重物相连,竖直杆上有A、B、C三点,且B为A、C的中点,AO与竖直杆的夹角θ=53°,B点与滑轮O在同一水平线上,滑轮与竖直杆相距为L,重力加速度为g,设直杆和细线都足够长,圆环和重物运动过程中不会与其他物体相碰,现将圆环从A点无初速释放〔sin53°=0.8,cos53°=0.6〕,求:〔1〕重物下降到最低点时圆环的速度大小v1为多少?
〔2〕圆环下滑到C点时的速度大小v1为多少?
15.如图,小球沿光滑的斜轨道下滑至光滑水平轨道末端时,光电装置被触动,控制电路会使中空圆柱体转筒立刻以某一角速度匀速持续转动起来,轨道末端与转筒左侧的距离为
L=1.6m,且与转筒侧壁上的小孔甲的高度差为h1=0.8m,侧壁上另一小孔乙和甲在同一竖直线上,且甲、乙两孔中心相距h2=1.0m,开始时转筒静止,且甲、乙小孔都正对着轨道方向,现让一小球从斜轨上某处无初速度滑下,正好能进入甲小孔并恰好从乙小孔穿出〔小孔比小球略大,小球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
〔1〕小球从斜轨上释放时的高度H;
〔2〕转筒的底面半径R;
〔3〕转筒的角速度ω.
选考题:共20分,请考生从给出的第16、17、18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咋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如此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三、[选修3-3]
16.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气体扩散现象明确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B.将两个分子由极近移动到相距约10倍分子直径的过程中,它们的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加
C.热量总是自发地从分子平均动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分子平均动能减小的物体
D.机械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也无法全部永爱做功从而转化成机械能
E.液体外表层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内局部子间的距离,所以液体外表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相互吸引,即存在外表张力.
17.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可如下列图的A→B,B→C,C→A三个变化过程,图中p0和V0为,假设气体在状态A的热力学温度为T0,如此气体在状态C的热力学温度为T C=,气体从状态A→B的过程中对外界做功为,从状态B→C的过程中对外界做功为.
18.如下列图,厚度不计,重分别为G1和G2的活塞a和b,将圆柱形气缸内的理想气体分成A、B两局部,平衡时,A、B的体积之比为1:2,气体的总高为H=36cm,此时A、B气体的温度是127℃,当A、B气体的温度同时缓慢降到27℃,系统达到新的平衡时,活塞a、b 移动的距离各多大?
四、[选修3-4]
1015春•武昌区期末〕如图甲所示是一列横波在t=0时刻的波动图象,波动图上P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下述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该列波的振幅是5cm,周期是4s,波长是2m
B.该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C.从t=0到t=3s过程中,平衡位置为x=3m处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30cm
D. P质点咋t=10.5s时刻的加速度为零
E.该波传播过程中假设遇到宽约4m的障碍物,如此能发生明显的折射现象
2015春•武昌区期末〕如下列图,一束白光从顶角为θ的等腰棱镜的左“腰〞以较大的入射角i射入并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可得到彩色光带,如此光带最上端为色;在入射角i 缓慢减小到零的过程中,假设屏上的彩色光带先后全部消失,如此光最先消失,光最后消失.
2015春•武昌区期末〕如下列图,折射率为的上下两图平行的梯形玻璃砖,下外表涂有反射物质,上外表右端垂直于上外表放置一标尺MN,一细光束以入射角i=60°射到玻璃砖上外表的A点,会在标尺上的两个位置出现光点,假设两光点之间的距离为a〔图中未画出〕,如此光通过玻璃砖的时间是多少?〔设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不考虑细光束子啊玻璃砖下外表的第二次反射〕
五、[选修3-5]
2015春•武昌区期末〕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假设使放射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可能变小
B. Th核发生一次α衰变时,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
C.卢瑟福通过α粒子放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入射光的频率如果低于某金属的载止频率,即使增加该入射光的强度,也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E.U经过一系列衰变后变为Pb,如此这个过程要经过8次α衰变,6次β衰变.
2015春•武昌区期末〕氢原子的能如下列图,现让光子能量为12.75eV的一束光照射到大量处于基态〔量子数n=1〕的氢原子上后,这些氢原子能发出种不同频率〔波长〕的光,其中波长最长的光的光子能量为eV,频率最高的光的光子能量为eV
2015•张掖模拟〕如下列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4m、长为L的木板右端紧靠竖直墙壁,与墙壁不粘连.质量为m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速度v0滑上木板左端,滑到木板右端时速度恰好为零.现小滑块以水平速度v滑上木板左端,滑到木板右端时与竖直墙壁发生弹性碰撞,小滑块弹回后,刚好能够滑到木板左端而不从木板上落下,求的值.
2014-201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二〔下〕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一小题4分,总分为40分〕
1.1966年曾在地球的上空完成了以牛顿第二定律为根底的测定质量的实验.实验时,用宇宙飞船〔质量为m〕去接触正在轨道上运行的火箭〔质量为m x,发动机已熄火〕,如下列图.接触以后,开动飞船尾部的推进器,使飞船和火箭共同加速,推进器的平均推力为F,开动时间△t,测出飞船和火箭的速度变化是△v,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火箭质量m x应为
B.宇宙飞船的质量m应为
C.推力F越大,就越大,且与F成正比
D.推力F通过飞船传递给火箭,所以飞船对火箭的弹力大小应为F
考点:动量定理.
专题:动量定理应用专题.
分析:对整体由动量定理可得出速度变化、质量与力之间的关系,分析各项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解答:解:对整体由动量定理可得:F△t=〔m+m x〕△v;
A、火箭的质量.整体的质量为.故A、B错误.
C、由公式可得,F=〔m+m x〕可知,推力F越大,就越大,且与F成正比.故C 正确.
D、隔离对m x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N=<F.故D错误.
应当选C.
点评:此题也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得出正确结果,但很明显动量定理更便捷一些,可以在一些和时间有关的动力学题目中应用动量定理求解.
2.有一条南北流向的大河,两岸平直,河水均匀流动、流速恒为v,假设驾着小船渡河,先从东岸到西岸,行驶路线始终与河岸垂直,后从西岸回到东岸,船头指向始终与河岸垂直.先、后两次所用时间的比值为n,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
A.B.C.D.
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专题: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专题.
分析:根据船头指向始终与河岸垂直,结合运动学公式,可列出河宽与船速的关系式,当路线与河岸垂直时,可求出船过河的合速度,从而列出河宽与船速度的关系,进而即可求解.解答:解:设船渡河时的速度为v c;当从东岸到西岸时,行驶路线与河岸垂直,如此有:t1=;
此时的船的合速度为:v合=;
当从西岸回到东岸时,船头指向始终与河岸垂直,如此有:t2=;
由于先、后两次所用时间的比值为n,
所以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v c=nv合=n;
解得:v c=,故D正确,ABC错误;
应当选:D.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知道分运动与合运动具有等时性,以与知道各分运动具有独立性,互不干扰.
3.有一种“傻瓜〞相机的曝光时间〔快门从打开到关闭的时间〕是固定不变的,为了估测相机的曝光时间,有两位同学做了如下实验:他们选择了一面贴了瓷砖的竖直墙面,一位同学从墙面上A点正上方距离A点1.5m处的窗口让一个小石子自由落下,另一位同学在小石子下落通过A点以后按动快门对小石子拍照,由于小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CD,他们测得竖直墙面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6cm,取g=10m/s2,如此该相机的曝光时间约为〔〕
A. 0.01s B. 0.02s C. 0.05s D. 0.1s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
分析:石子做自由落体运动,它留下径迹CD的对应运动时间即为照相机的曝光时间.由照片可以看出,CD的实际长度为两块砖的厚度.由位移公式分别石子从开始下落到C、D的时间,再求解曝光时间.
解答:解:石子做自由落体运动,它留下径迹CD的对应运动时间即为照相机的曝光时间.设开始下落点为O.由照片可以看出,CD长对应两块砖的厚度,即CD的实际长度为:
CD=6×2cm=0.12m,如此0C=1.5+5×0.06m=1.8m,OD=1.92m,
由OC=知,
从O到C的时间为:t C==0.6s
从O到D的时间为:t D==0.62s
所以曝光时间为:△t=t D﹣t C=0.62﹣0.6=0.02s.
应当选:B.
点评:此题是实际问题,首先要搞清物理情景,明确条件与所求曝光时间的关系,原理不难.
4.起重机的钢索将重物由地面吊到空中某个高度,其速度图象如下列图,如此钢索拉力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为〔〕
A.B.C.
D.
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功率的计算专题.
分析:钢索拉力的功率P=Fv,根据速度图象分析重物的运动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拉力与重力的关系,再由功率公式得出功率与时间的关系式,选择图象.
解答:解:在0﹣t1时间内:重物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大小为a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1,F=mg+ma1,拉力的功率P1=Fv=〔mg+ma1〕a1t,m、a1均一定,如此P1∝t.
在t1﹣t2时间内:重物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mg,如此拉力的功率P2=Fv=mgv,P2不变,根据拉力的大小得到,P2小于t1时刻拉力的功率.
在t2﹣t3时间内:重物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大小为a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2,F=mg﹣ma2,拉力的功率P3=Fv=〔mg﹣ma2〕〔v0﹣a2t〕,m、a2均一定,P3与t是线性关系,随着t延长,P3减小.t3时刻拉力突然减小,功率突然减小.
应当选:B
点评:根据物理规律得到功率与时间的解析式,再选择图象,是经常采用的方法和思路.
5.将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细线相连后,两用细线悬挂于O点,如下列图,用力F 拉小球b,使两个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态,且保持细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如此力F在各种可能的方向中,最小值为〔〕
A.mg B.mg C.mg D.mg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与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以两个小球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当F垂直于Oa线时取得最小值,根据平衡条件求解F的最小值.
解答:解:以两个小球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作出F在三个方向时整体的受力图,根据平衡条件得知:F与T的合力与重力mg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力的合成图可知,当F与绳子oa垂直时,F有最小值,即图中2位置,根据平衡条件得F的最小值为:F=2mgsin37°=1.2mg
应当选:C.
点评:此题是隐含的临界问题,关键运用图解法确定出F的范围,得到F最小的条件,再由平衡条件进展求解.
6.如图甲所示,在木箱内粗糙斜面上静止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木箱竖直向上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物体始终相对斜面静止,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分别为F N和F f,如此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在0﹣t1时间内,F N增大,F f减小
B.在0﹣t1时间内,F N减小,F f增大
C.在t1﹣t2时间内,F N增大,F f增大
D.在t1﹣t2时间内,F N减小,F f减小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根据速度时间图线得出得出加速度的变化,对物块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表达式,通过加速度的变化得出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变化.
解答:解:在0﹣t1时间内,根据速度时间图线知,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逐渐减小,对物块研究,在竖直方向上有:F N cosθ+F f sinθ﹣mg=ma,F N sinθ=F f cosθ,知加速度减小,如此支持力F N和摩擦力减小.
在t1﹣t2时间内,根据速度时间图线知,物体做减速运动,加速度逐渐增大,对物块研究,在竖直方向上有:mg﹣〔F N cosθ+F f sinθ〕=ma,F N sinθ=F f cosθ,加速度逐渐增大,知支持力和摩擦力逐渐减小.故D正确,A、B、C错误.
应当选:D.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切线斜率表示瞬时加速度,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求解,难度中等.
7.如下列图,两一样小球a,b用轻弹簧A,B连接并悬挂在天花板上保持静止,水平力F 作用在a上并缓慢拉a,当B与竖直方向夹角为60°时,A、B伸长量刚好一样,假设A,B 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如此如下判断正确的答案是〔〕
A.=
B.=
C.撤去F的瞬间,a球的加速度大小为2g
D.撤去F的瞬间,a球的加速度为零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先对b球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求解弹簧A的拉力;再对a、b球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求解弹簧B的拉力;最后根据胡克定律判断两个弹簧的劲度系数之比.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撤去拉力后的加速度.
解答:解:A、B、先对b球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拉力,根据平衡条件,有:
F1=mg
再对a、b球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拉力和弹簧的拉力,如下列图:
根据平衡条件,有:
F2==4mg
根据胡克定律,有:
F1=k1x
F2=k2x
故,故A错误,B正确;
C、由图可知,F==2mg;如此a球的加速度为:2g;故C 正确;
D、球a受重力、拉力和两个弹簧的拉力,撤去拉力F瞬间,其余3个力不变,故加速度一定不为零,故D错误;
应当选:BC.
点评:整体法和隔离法的使用技巧
当分析相互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整体的受力情况与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宜用整体法;而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各局部〕间的相互作用时常用隔离法.整体法和隔离法不是独立的,对一些较复杂问题,通常需要屡次选取研究对象,交替使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8.如下列图,地球和行星J在同一平面内同向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行星J的公转轨道半径小于地球公转轨道半径,地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和行星的连线所夹的角叫地球对该行星的观察视角〔简称视角〕.当行星处于最大视角时是地球上的天文爱好者观察该行星的最优时期.地球的轨道半径为R,运转周期为T〔即一年〕,行星J的最大视角为θ〔单位是弧度〕,引力常量为G,如此〔〕
A.行星J的公转周期小于T
B.行星J的公转轨道半径为Rcosθ
C.太阳质量为M=
D.行星J相邻两次处于最大视角的时间间隔可能为△t=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与其应用;向心力.
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
分析:根据题意知道当行星处于最大视角处时,地球和行星的连线应与行星轨道相切,运用几何关系求解轨道半径.地球与某行星围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分别列出等式,解出周期,然后两个周期相比求解.
根据题意知道当行星处于最大视角处时,地球和行星的连线应与行星轨道相切.地球与某行星围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与角速度公式列出等式,表示出周期,然后去进展求解.
解答:解:A、太阳对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mR′
解得:T′=T,故A正确;
B、设行星的轨道半径为R′,视角最大时,太阳与行星的连线和地球与行星的连线互相垂直,
如下列图,如此行星的轨道半径为:R′=Rsinθ,故B错误;
C、太阳对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