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1教案新人教版
《木兰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_0

《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作用二、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木兰形象;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互文、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的表现作用。
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趣味引读1、播放豫曲《谁说女子不如男》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这熟悉的戏曲里是谁的唱段?(生:花木兰)对,花木兰。
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
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木兰诗》:.2、解题:《木兰诗》《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
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二、诗歌诵读,疏通文意(一)诗歌诵读:1、播放录音,明确听读的要求:①.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把握在预习中遇到的字词障碍。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随时用笔圈点勾画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和重点字词。
)②注意把握诗文的感情基调。
2、学生自由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
(二)疏通文意:1、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同“贴”读作(tie)出门看火伴:“火”同“伙”读作(huo)2、古今异义字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意是只(副词);今意是但是,可是(转折连词)出郭相扶将郭:古意是外城;今意是仅用作姓氏双兔傍地走走:古意是跑;今意是行走3、一词多义东市买骏马集市(名词)愿为市鞍马买(动词)4、词类活用愿为市鞍马市:买名词用如动词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战马动词用如名词策勋十二转策:记下名词用如动词5、数词运用军书十二卷壮士十年归策勋十二转同行十二年(注意:这些数词均不表示具体数目,即表示虚数,言其多。
《木兰诗》教案(精选10篇)

《木兰诗》教案(精选10篇)《木兰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体会本文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1、诵读法: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
2、讨论点拨法: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重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2、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
(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等)老师明确: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板书课题。
二、背景解题《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它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
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竞相开放的两朵鲜花。
三、诗歌诵读,初步感知(疏通大意)1、教师播放朗读音频。
让学生边听边勾划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朗诵时节奏的变化。
2、请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解决生字词。
教师重点强调:(课件展示)“十二转”的“转”读zhuàn 。
古代指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旧时裳”中的“裳”读“cháng ”,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
“可汗”,读ke hán,我国西北古代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
3、学生分组朗读比赛。
四、整体感悟,走近木兰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答: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人教版语文初中木兰诗教案优秀范文

人教版语文初中《木兰诗》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木兰诗》;(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木兰的勇敢、智慧、善良和爱国情怀;(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3)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热爱文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和主题把握;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析;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2.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深入分析;3.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感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木兰诗》;2. 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4. 采用情感教学法,感受木兰的勇敢、智慧、善良和爱国情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木兰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让学生结合注释,自主解决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感受木兰的勇敢、智慧、善良和爱国情怀;(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情感交流。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2)强调诗歌的理解和鉴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课后作业:(1)背诵《木兰诗》;(2)写一篇关于《木兰诗》的读后感。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优秀教案

9 木兰诗【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2.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多媒体播放豫剧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同学们知道这出戏的名字吗?对,是《花木兰》。
木兰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子,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千百年来,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乐府民歌《木兰诗》,进一步了解木兰这一形象。
二、美读诗歌,读准音韵1.检查预习,梳理字词。
2.根据朗读提示,划分朗读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示例】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焦虑,“叹息”拖长)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轻声缓慢)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大声地,焦急地,快速地)军书十二卷,卷一卷一有一爷一名。
(焦虑万分,一字一顿压低声音)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一爷一征。
(坚定地,果决的)可让学生合作朗读。
【明确】第3段,要读出木兰准备军备物资的匆忙,读出行军路上思念家乡亲人的悲苦。
第4段,要读出沙场征战的艰辛、夜晚难寐的痛苦和战争结局的悲壮。
第5段,要读出归来见天子,拒绝奖赏的果断。
第6段,要读出回家后亲人团聚的欢愉,木兰回归女儿身时“火伴”的错愕。
三、再读诗歌,女儿故事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说说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结合注释,理解段意,用一句话简单概括)【明确】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荣归故里的故事。
2.尝试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全诗情节,力求文字简洁、工整。
【明确】(1)停机叹息——略(2)代父从军——详(3)备战出征——详(4)征战沙场——略(5)还朝辞官——详(6)团聚改装——详(7)双兔设喻——略(略写英雄气概,详写女儿情态)教师总结:《木兰诗》说尽了木兰替父从军的全过程,故事情节很完整,充分体现了民歌的叙事性特色。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2)理解《木兰诗》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探讨诗歌中的主题和寓意;(3)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表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主人公花木兰的勇敢、善良、智慧和忠诚;(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内容及其人物形象;2. 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 诗歌深层含义的挖掘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主题和寓意;(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3)解读诗歌的深层含义。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主人公花木兰的勇敢、善良、智慧和忠诚;(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传统美德。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木兰诗》;2. 运用所学,分析其他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传统美德的认识和体会。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利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诗句为例,深入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3.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歌原文、注释、图片等;2. 准备相关古代诗歌,作为拓展阅读材料;3. 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故事、视频等资源。
《木兰诗》新课标》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朗读与感悟:《木兰诗》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通过朗读、感悟,让学生体验古文的音韵魅力和木兰精神的内涵。
举例:《木兰诗》中的“十二年”、“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等句子,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其节奏和韵律。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同学们对《木兰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他们在分享讨论成果时,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这让我深感欣慰,同时也证明了这个教学环节的成功。但在引导讨论时,我也发现自己在提问技巧上还有待提高,今后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更具启发性的问题。
总之,在这次《木兰诗》的教学中,我收获颇丰,但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人物形象分析:木兰形象的塑造,以及作者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表现出的家国情怀和孝道精神。
举例:分析木兰形象,从“女子身份”到“英勇战士”的转变,理解其在家庭和国家责任之间的取舍。
(3)词汇与句式学习:《木兰诗》中的重点词汇、句式,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举例:学习“红颜弃捐”、“策勋十二转”等词汇,理解其在诗中的含义,学会运用到日常写作中。
新课讲授环节中,我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让同学们感受到《木兰诗》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和孝道精神。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开展,使学生们在互动交流中加深了对诗歌内涵的理解。但我也发现,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为此,我将在下一次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木兰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木兰诗》,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学习汉语拼音、笔画以及古诗词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感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理解艺术的美。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让学生从中汲取力量,更好地走向未来。
二、教学重点1. 熟读《木兰诗》的内容,理解其意义和价值。
2. 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字形等技巧朗诵古诗,培养优美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木兰诗》的五言绝句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让学生从诗中感受到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魅力和精神内涵。
四、教学方法1. 听说读写结合的综合教学法。
2. 让学生通过诵读和背诵,熟练掌握古诗的语音语调和字形,并让学生进行表演和创作。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1)播放“《木兰诗》动画片”,激发学生对《木兰诗》的兴趣。
(2)提问:“你们都知道《花木兰》故事吗?你们知道这个故事能引申出哪些文艺作品吗?”(3)让学生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想法。
2. 学习环节(1)阅读《木兰诗》。
(2)经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跟读并掌握其语音语调和字形。
(3)给学生时间背诵《木兰诗》。
(4)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朗诵、表演和创作。
3. 总结环节(1)让学生分享自己背诵的《木兰诗》内容,展示自己的才华。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对古诗的认识和理解。
(3)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做出总结,强调古诗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
六、作业布置1. 背诵《木兰诗》。
2. 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对《木兰诗》的感受和认识。
3. 创作一首古诗或现代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七、教学反思1.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古诗的认识和理解有了很大的提高。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1【学问与技能】1.积存文言学问,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古诗修辞用语的特点。
3.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精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
【过程与方法】1.结合语境理解诗中意象,体会诗中心理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英勇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美妙愿望与高尚情操。
1.朗读背诵。
2.积存文言学问,包括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3.赏析人物形象。
4.理解互文等修辞句的意思。
5.分析文章内容的繁简详略,进而体会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花木兰代父参军的传奇故事千百年来始终广为流传。
时至今日,现代人以它为题材打造了各种版本的文学或影视作品,有少儿版的动画片,有成人版的电视剧,塑造出风格各异的花木兰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去见识见识原版的花木兰形象。
二、资料助读《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消失一种能够配乐唱歌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看风土人情,考察政治得失。
《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壁”。
三、学生通读全文,槪括各段的内容争论沟通后明确:1.第一、二段:写木兰打算代父参军。
2.第三段:写木兰预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3.笫四段:概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
4.笫五段:写木兰成功后还朝辞官。
5.笫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闭聚。
6.第七段:)丨丨比方作结。
四、复述故亊情节要求学生比拟精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检査学生是否从整体上把握了诗歌的内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八课《木兰诗》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八课《木兰诗》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木兰诗》,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忠孝精神。
2.词语解析: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织纴”、“戎机”、“关山”等,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汇的理解能力。
3.句子翻译: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技巧。
4.强化审美鉴赏:感受古文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塑造良好品格:学习花木兰的忠诚、勇敢、智慧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良好的品格。
6.增进团队合作: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汇掌握:《木兰诗》中的文言文词汇,如“织纴”、“戎机”、“关山”等,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理解这些词汇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
2.教学难点
-文言文词汇理解:学生往往对文言文词汇感到陌生,难以理解其含义。例如,“织纴”一词,需要教师通过实物展示或图片辅助,帮助学生理解其指代的是织布的动作。
-句子翻译技巧: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是学生的难点,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中的“百战”和“十年”并非实指,教师需引导学生理解其象征意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背诵的片段。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花木兰品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教案优秀教案xxxx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教案《木兰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二)能力训练点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3.根据想像扩写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美育渗透点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二.学法引导1.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2.能复述,扩写成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好处,找出对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说出运用修辞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会。
2.难点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
这一点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3.疑点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因为不贪图荣华富贵吗?这一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介绍分析。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1.课文录音磁带、《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歌曲磁带及录音机。
2.有条的可转播关于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节目。
3.投影仪及文学常识、名句、重点词语理解的胶片。
4.学生将重点词语、句子制成知识卡片、课堂交流。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

5.分析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了解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战争观念。
6.通过课堂讨论与写作,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7.掌握课文后的Biblioteka 题,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文素养。二、核心素养目标
《木兰诗》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木兰诗》,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底蕴,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木兰诗》中木兰女儿的精神品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木兰女儿精神品质的价值,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践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6.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小组讨论、分享环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木兰诗》的内容及主旨,把握木兰女儿的英勇形象和家国情怀。
举例:《木兰诗》中“十二年归来不知雁字家书,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描绘了木兰归来时家人的喜悦,突显了木兰为家国付出的伟大。
(3)领悟木兰女儿代父从军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难点解析:如何让学生从故事中深入理解木兰女儿的精神品质,需要教师通过情境创设、讨论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
(4)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进行创作和表达。
难点解析:学生在运用重点词汇和句子进行创作时,可能会出现理解偏差或运用不当的情况,教师需提供示例、指导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应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情境创设、小组讨论、示例解析等,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确保教学效果。
《木兰诗》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木兰诗》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木兰诗》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木兰诗》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 教学目标1. 了解《木兰诗》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2. 理解《木兰诗》所表达的爱国精神和女性主义思想。
3. 掌握本诗的基本语言特点与艺术风格。
4. 学会在朗诵中表达出感情,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木兰诗》的作者,故事背景,主要内容,诗歌内容的韵律音韵特点等等。
2. 教学方法2.1 讲解法通过对《木兰诗》主要内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木兰诗》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更好地理解其所表达的爱国精神和女性主义思想。
2.2 阅读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阅读《木兰诗》,并按照自己的感受、体验朗读诗歌,以达到深入领会和理解的目的。
2.3 模仿法教师通过指导,带领学生模仿《木兰诗》的语言特点,如韵律、音律, 以加深学生对诗歌艺术特点的理解。
2.4 点读法让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点读,掌握汉字读音以及诗歌中的语气变化和情感表达,提高口语实践能力。
三.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通过唱一首《赛马》的歌曲,介绍赛马文化的背景,引出本课的教学主题——《木兰诗》。
3.2 意义讲解通过讲解《木兰诗》主要内容、故事背景和诗歌所表达的爱国精神和女性主义思想,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木兰诗》的意义。
3.3 诗歌欣赏教师针对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句子,以韵律、音律为切入点,讲解其含义和表达方式,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和欣赏《木兰诗》的艺术风格和魅力。
同时,要在诗歌欣赏过程中,指导学生体会每句话中的情感表达,让他们了解人物情感变化的表现形式,并指导学生朗诵诗歌。
3.4 语言模仿通过指导,带领学生模仿《木兰诗》的语言特点,如韵律、音律等,加深学生对诗歌艺术特点的理解。
让学生感受汉字美妙的韵律、语言的美感,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汉语。
3.5 诵读练习教师通过点读法,让学生跟随朗读,掌握汉字读音以及诗歌中的语气变化和情感表达,提高口语实践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
(2)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木兰的勤劳、善良、机智和勇敢的品质。
(2)培养学生对家庭、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3)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木兰诗》。
(2)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2)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木兰诗》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对《木兰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木兰诗》,理解诗歌内容。
(2)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解释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解答。
5. 写作练习:(1)让学生根据《木兰诗》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引导学生关注木兰的品质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木兰诗》。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准备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
3.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4. 课后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最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木兰诗》的基本内容、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木兰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木兰诗》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代诗歌的兴趣还是相当高的。通过引导他们分析木兰形象,探讨孝道精神,我觉得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当然,也有一些地方值得我反思和改进。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尝试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但感觉问题设置还可以更贴近他们的生活,使得学生们能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意问题的设置,让课堂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了诗歌内容的讲解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但可能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导致部分学生显得有些被动。今后,我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们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木兰诗》相关的问题,如:木兰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歌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们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新人教版 (41)

木兰诗
二、【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记下战功很多次,(天子)赏赐很多财物。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打开我东厢房的门,坐在我西厢房的床上。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4.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雌雄两只兔子贴着地面一起跑,怎么能辨别哪一只是雄兔,哪一只是雌兔呢?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四、【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速读课文,将诗歌分成四部分,每部分用四个字简单概括内容。
第一部分(1~3):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4):征战沙场。
第三部分(5、6):建功受封。
第四部分(7):辞官还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案(共三个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案(共三个课时)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理解木兰巾帼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责任感。
3、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乐府诗集》的资料,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词并结合文章下面的注释能自己疏通课文。
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在这个传奇的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二、出示活动任务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品简介及其他资料。
1、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
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
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
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
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它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2、展示重点词语的读音倩倩qiàn唧jī机杼zhù可汗kèhán鞯jiān辔pèi头溅jiān胡骑jì啾jiū朔shuò柝tuò转zhuǎn红妆zhuāng霍huò著zhuó裳cháng3、展示重点词语的意思当:对着惟:只思:想忆:思念爷:父亲旦:早晨但:只胡骑:胡人的战马赴:奔赴戎机:战事度:越过若:像朔:北方将:将领策:记强:有余不用:不做驰:赶马快跑郭:外城向:对着著:通“着”,穿裳:衣裙帖:通“贴”火:通“伙”,伙伴行:行军打仗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傍:靠近走:跑安:怎么4、一词多义市:愿为市鞍马动词,买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帖:昨夜见军帖文书对镜帖花黄通“贴”愿:愿为市鞍马愿意愿驰千里足希望将:将军百战死将领出郭相扶将搀扶5、古今异义词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今义:但是策勋十二转古义:量词,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今义:转过赏赐百千强古义:多,有余今义:与“差”相对6、成语(写出成语并解释成语意思)扑朔迷离:后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精品教案

9 木兰诗1.反复朗读诗歌,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3.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代父从军》花木兰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凭借什么魅力打动国人的心,今天我们一起在《木兰诗》中寻找答案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疏通文意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2.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
(1)疏通文意“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明确重点词句:①唧唧(叹息声)②当户织(对着门织布)③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④唯(只)⑤何所思(想什么)⑥忆 (思念)⑦军帖 (军中的文告)⑧可汗大点兵 (可汗大规模地征兵)⑨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⑩爷(指父亲)译文: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门织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膄教学内容
衿木兰诗
袀教材版本膅
蚂教学课时袂共 2 课时第 1 课时罿课型薆讲读课
莄教学目标蚁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聿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羇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螂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莀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腿教学重点膄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薄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腿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艿教学难点
薅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羁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膂教学准备艿多媒体课件
羅教学过程蚃修注栏
羀一、创设情景,导入
荿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莆(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膁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蝿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葿《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 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螇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
袃1、诗歌诵读:
螂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薈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袄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薅2、整体感悟:
薁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蚈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芅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肃明确:第一部分(1—3段)――― 替父从军
芀第二部分(第4段)――― 十年征战
螈第三部分(5—6段)――― 凯旋归来
蚆第四部分(第7段)――― 结尾附文
螅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聿1、人物赏析:
螈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肇例:
膃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勤劳孝顺
肂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袈c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膄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羄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机智、谨慎袁——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羈2、品读探究:
薄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
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莂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
b战事紧迫。
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
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
虿②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肈(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
羅③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肄(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
蚂④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膈(对木兰的赞美。
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
莆⑤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薂(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
蒁3、详略分析:
芇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螇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明确:
芄从军缘由——详写
芀出征前的准备——略写
莇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
羄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
蚂凯旋辞官——详写
家人迎接——详写
木兰改装——详写
作用: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
一般的就略写。
4、语言品味:
请同学们试着找出诗中语言精炼的句子,并感受其特点。
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
四、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里的基础题部分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