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三单元第9课 桃花源记(共25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导练
同“邀”,邀请。 (9)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咸来问讯_______________ 全,都。 妻子儿女。 (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__ (12)乃不知有汉____________________ 竟然,居然。 (13)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说,更不必说。 (14)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_________ 值得。 (15)处处志之_______________ 做记号。 标记。 (16)寻向所志_______________ 高兴的样子。 (17)欣然规往____________________ (18)寻病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即,不久。
(4)欲穷其林__________ 尽。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 类。 交错相通。 (6)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都。 (7)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 详细。 (8)具答之_______________
名师导练
2. 文言词汇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D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天下独绝
B.遂与外人间隔/飞漱其间 C.不复出焉/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停数日,辞去/成礼而去
名师导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C )
A.渔人甚异之/奇山异水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谓从属车骑曰
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帝感其诚 D.未果,寻病终/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名师导练
二、句子翻译题 1.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别的树木,花和草新鲜美好,地上的落花繁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在那里)便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
文
要 素
语文要素
典型例题: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参考答案:妻子——妻子儿女;绝境——与人 世隔绝的地方。 技法点睛:古今异义有以下几种情况。 1. 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如“江”“河”两 字,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现在除了指长 江、黄河外,多用于泛指,指一切江、河。 2. 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如“率妻子邑 人来此绝境”一句中的“妻子”,古代指妻子儿 女,现在则专指男子的配偶。
第三单元
9 桃花源记
语文要素
1. 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了解古今异
义现象。
学 2. 体会本文叙事脉络清晰、描写生动的写 习 作特点。 目 标 3. 理解本文深刻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美
好的社会理想。
语文要素
【要素1】课文链接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作 者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自 己的情感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桃 花源”是记的对象。 【要素2】辨析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变迁,相同的词语在古代汉语中的 意思和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差甚远,这些词 语原先的意思便是古义,现在的意思便是今义 。古代汉语中有大量的古今异义词。对于这类 词语,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多加注意。
语
文 要 素
语文要素
语
文 要
如“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的“无论”就是 两个词语:无,不要;论,说。 习题链接:见“名师导练”第一、二题;“课外延伸 ”第1题。
素
名师导学
1. 背景解读 此文作于宋永初二年(421年),当时陶渊明约57
岁。他拒绝了东晋政府的征召,又拒绝同刘宋政权的
合作,作《桃花源诗并记》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春蚕收长丝, 秋熟靡王税”这样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记”相当于诗的序,记叙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见
语 文
要
素
语文要素
3. 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 另外的事物。如“牺牲”一词,在古代指祭祀用 的牲畜,现在则表示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 己的生命和利益。 4. 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卑鄙”一词,在古代 是中性词,“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短浅 ;而现在则是贬义词,指(语言、行为)恶劣 ,不道德。 5. 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 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 短语,这类词数量不多,但一定要特别重视。
闻,富于小说色彩。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普通百
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名师导学
2. 整体感知
景色优美 风俗淳朴
名师导练
一、字词解释题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沿着,顺着。 (1)缘 溪行 ___________________ 新鲜美好。 (2)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感到惊异。 (3)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师导练
3.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