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培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莱州韵母方音辨正
1、读准 o(拢圆唇形,不要变化) 莱州方言中错读成 uo 和 e 2、不要把 e 错读成 uo 或 a
3、读准 iê 或 üê (错读成【iai】)
iê 跟 j x 相拼时(绝 觉 决) 纠正:舌尖抵下齿背上,舌头不要后缩, 开口度不要太大。
莱州韵母方音辨正
4、 注意复韵母的动程(学猫叫) 5、 读准前鼻韵母,不要发成鼻化音 纠正:舌尖抵在上齿龈上 6、 把 ai 读成 ei 把 e 读成 ei 把 I 读成 ei 把 o 读成 ei
声 调
[声调]也叫字调,指的是音节发音时高低升降、曲直 不同的调子。 声调高低升降的变化取决于音高——相对音高 [调类]即声调的种类。如:一声 二声 三声 四声 [调值]是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 是声调的实际读音。
声调的调值与调类
高 5 一声 调值 55 调类 阴平 高平调
半高
中 半低 低
习的是语音标准,不是学习北京的京味儿。 北京话中保留有不规范的语音: 例:你这个太(忒tui )好啦! 警察刚逮(dei)着一个小偷。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是指词汇。普通话的词汇来源 于北方话,73%的中国人讲北方方言。当然并不是 说所有的北方话词汇都是普通话词汇,要选择,要辩 证。 例:吝啬(抠门儿)傍晚(晚半晌)立刻(立马儿) 鸽子(布嘎) 玉米(苞米) 知了(借柳猴) 发霉(依麻) 菠萝盖 (膝盖) 蹲下(古蹲)
而在词语、句子中的音节与音节相连时,
有些音节的调值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变调。
上声的变调
上声的调值为214,一般情况下,单念或在词末句 尾时读原调,其他位置时要发生变调。 【规律】 1 、上声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前,前 上 声字的调值 214→21(半上) 例: 北京 语言 美丽 2、两个上声相连,前上声字的调值 214→35(阳平) 例: 古典 美好 海水
去声变调
当两个去声字相连,前面的去声字不读重音 时,调值由全降变为半降。即由51变为53。 • 去声+去声(前轻后重) • 例:注意 戏剧 电话 • 去声+去声(前重后轻) 例:快乐 运动 迅速
“一”“不”的变调
“一”、“不”单念、用在词末句尾,“一”做序数, “不”在非去声前读原调。(一:55;不:51) 例:不听 不来 不好 1、“一”、 “不”在去声前变阳平,调值35。 例:一定 一切 一致 一律 不会 不必 不去 不错 2、“一” 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变去声,调 值51。 例:一般 一直 一起 3、“一”、 “不”夹在词语中间,做词嵌时念轻声。 例:走一走 看一看 差不多 好不好 数不清
快跑啊,警察来啦! 美丽的鸟啊!
3、读 na——哪
前一音节的收尾音素是前鼻辅音“n”时,读“哪”。
例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看啊,他多灵敏啊!
4、读 nga 前一音节的收尾音素是后鼻辅音“ng”时,读 “nga” 。 例如: 这样做可不行啊!
我们在一起尽情的唱啊!
你这个人有什么用啊!
5、读 za
2、 j q x
(普通话不分尖团,介于之间才正确)
纠正:舌尖抵在下齿背上,舌面上抬。
莱州声母方音辨正
3、 r(翘舌)
(1)方言中读成零声母字 (2)少部分读成 l声母或 S声母
4、 n (例:年
女 娘 牛……)
纠正:舌尖抵在上齿龈上 5、 z c s 错发成齿间音 纠正:舌尖顶在上齿背或下齿背上
韵 母 (39个)
4
3 2 1
二声
三声
35
214
阳平
上声
中升调
降升调
四声
51
去声
全降调
(五度标记法 图示)
声调辨正
1、提高总体高度(高昂跌宕、抑扬顿挫) 莱州说普通话易出现问题是: 阴平——不够高 阳平——升不上去 上声—— 尾音低 去声——起音低 (1)莱州方言虽有高平调,但没那么高。 如:美 好 五 (2)虽有降调,但不是从最高音降到最低音。 如:去 不 人 林
重叠形容词的变调
* AA 式 一般不变调 1、AA儿 式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儿化时,第 二个叠字不论本调是什么,一律读阴平55。 例:好好儿 慢慢儿 快快儿 2 、 ABB 式 叠字可读原调或阴平,倾向于原 调。例:绿油油 3、AABB 式 第二个音节读轻声,第三、四个 音节读阴平或原调。 例:漂漂亮亮 明明白白 整整齐齐
1、结构助词“的、地、得”等 例:银的 慢慢地 学得好 2、动态助词“着、了、过” 等 例:说着 走了 经历过 3、语气词“吧、吗、呢、啊、呀、哇”等 例:走吧 是吗 人呢 来啊 快呀 好哇 4、重叠式的名词或动词,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例:爸爸 星星 看看 试试
5 、名词、代词的后缀“子、头、们、巴、么” 等 例:椅子 木头 我们 嘴巴 什么 6、名词或代词后面表方位的词或语素 例:外边 前面 墙上 家里 7、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的词 例:坐下 留下 站起来 躺下去 8 、疑问代词“哪”和指示代词“这”“那”后 的“个” 例:哪个 这个 那个
3 、【鼻韵母】由元音音素和鼻辅音因素做韵尾 构成的韵母。(16个) 前鼻韵母: an en in ü n
ian 后鼻韵母: ang iang
uan eng iong
uen(un) ü an ong ing uang ueng
发音特点: ♫发音时由元音向鼻辅音滑动,有 “动程”。 ♫鼻辅音韵尾归音一定要到位。
9、有一批口语中常用的双音节词语习惯上读轻声 例:萝卜 商量 明白 别扭 胳膊 暖和 钥匙 凉快 10、夹在词语中的“一”、“不”读轻声 例:看一看 好不好 11、有区分词性和词义的轻声词 例:大意 12、习惯上必读轻声的双音节词 例化】在普通话里,卷舌元音er与它前一音节的 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 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叫做儿化。 wá nr 例: 玩儿 pé nr 盆儿 huār 花儿 māor 猫儿
前一音节的收尾音素是 - i前(平舌音音节)时,
读“za” 。 例如: 人生会有多少回第一次啊! 你不能死啊! 这是你的亲儿子啊!
6、读 ra
前一音节的收尾音素是 - i后(翘舌音音节) 、er、
ar(儿化韵)时,读 “ra”。 例如: 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啊! 不要忘记你可是她的儿啊! 怎么这么多的盆儿啊!
* “er”不作为一个独立的音节,而是作为一个卷舌动作 附加在前一个音节的末尾。韵母除了 er 、ê(包括iê和 üê)之外,都可以儿化。有些代词、副词、动词和重叠形 容词也有儿化现象。如:这儿 顺便儿 玩儿 慢慢儿
【儿化的作用】
1、区别词义
例:头—头儿
2、区别词性 例:画—画儿 例:一会儿 例:好玩儿
上声的变调
3、上声+轻声
(1)前上声字多变为半上,调值 214→21。
例: 比方 尾巴 耳朵 讲究 马虎 斧子 (2)前上声字变为阳平,调值 214→35。 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 例:想想 走走 找找
少数非重叠词语
例:小姐 老鼠 哪里
上声的变调
4 、三个上声相连,前两个上声根据词语的结构 变调。 双单格——35 35 214 例:展览馆 水彩笔 单双格——21 35 214 例:海产品 小雨伞 5 、三个以上的上声相连,先根据语义或气息分 节,然后再按照以上的变调规律变调。 例:永远/友好 古朴/典雅 我有/两把/小雨伞。
汉字音节结构
声 母 (21个)
【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 【特征】声母的主要发音特征是气流在通过咽喉、 口腔时会受到相关发音器官的阻碍。 【界定】声母的发音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 定的。 【发音部位】发音时发音器官阻碍气流的位置。
【声母按发音部位分类】
1、双唇音 ——上唇和下唇 b p t k q ch m n h x sh r l
语 流 音 变
【语流音变】 说话时,某一音节受相邻音节 的影响,声调或音素发生变化的现象就叫做语 流音变。 语流音变包括声调和音素的变化。
上声变调
去声变调 声调 “一”“不”的变调 重叠形容词的变调 轻声 “啊”的音变 音素 儿化
变调
【变调】普通话里的四个声调是单独念一
个音节时的调子,所以又称为“字调”,
2、【复韵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音素构成的韵母。 (13个) 前响: ai ei ao ou 后响: ia iê ua uo ü ê 中响: iao iou uai uei
省写:iu 省写: ui
发音特点: ♣复韵母发音时必须要有“动程”(舌位、唇形有一个 滑动的过程。) ♣其中只有一个元音开口度最大,发音最响亮。(韵腹)
2、唇齿音
4、舌根音 5、舌面音
——上齿和下唇
——舌根和软腭 ——舌面前和硬腭前
f
d g j zh
3、舌尖中音——舌尖和上齿龈
6、舌尖后音——舌尖和硬腭前
7、舌尖前音——舌尖和下齿背
z
c
s
莱州声母方音辨正
1、 zh ch sh (翘舌音 舌尖——硬腭) (1)错读成 z c s (平舌音)
(2)错读成 舌叶音(舌叶贴在上齿龈后)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指以现代
著名作家的优秀白话文作品中一般用例作为语法。
“典范”指有广泛代表性的著作。如鲁迅,郭沫若,
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著名作家名作。 例:难免要犯错误——难免不犯错误
你吃了吗?——吃了吗?你
我看他一下——我看一下他
音 节
音节是最自然的语音单位,是听觉上能 够自然分辨得出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由 一个或几个音素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的。 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 儿化音节除外,两个字念一个音节。 如:花儿(huār)
眼—眼儿
尖—尖儿 细丝儿 小孩儿 破烂—破烂儿 没事儿 小嘴儿 门缝儿 脸蛋儿
3、形容细小、轻微的状态和性质
4、表示亲密、喜爱的感情色彩
“啊”的音变
【定义】 句尾语气词“啊”,常受到前一 个音节末尾音素的舌位、唇形的影响而
发生语音上的变化,这就是“啊”的音
变。
【“啊”的音变规律】
1、读 ya——“呀”
【韵母】
韵母是指一个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构成】
韵母可以由一个元音构成,也可以由两个或 三个元音构成,也可以由元音带上鼻辅音 n 或 ng 构成。
【韵母按结构分类】
1、【单韵母】由单个元音构成的韵母。(10个) 舌面单韵母: a o e ê欸 i u ü 分类 舌尖单韵母: -i(前)与 z c s 相拼 -i(后)与 zh ch sh 相拼 卷舌单韵母: er 决定舌面元音发音的因素:舌位的前后、高低, 唇形的圆展。 发音特点:舌位、唇形始终不变。
例如: 我们的学校真大啊!
多好听的歌啊! 雨啊,下吧! 大海啊,故乡!
当前一音节的收尾音素是 a o e ê i ü时,读“呀”。
天上的星星真多啊!
你快点写啊! 爱的就是你啊!
2、读 wa——哇
前一音节的收尾音素是 u ao iao 时读 “哇”。
例如:这可真叫“有情人终成眷属”啊!
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啊!
轻 声
【轻声】在语流中,某些音节的声调因弱化而 失去其原有的调值,重新构成了自身特有的音 高形式,听感上显得轻短模糊的语音现象。 例:桌子 石头 耳朵 萝卜 【作用】轻声具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 例:地道 (名词,地下的隧道) 地道 (形容词,纯正的) 东西 大意 东西 大意
【轻声的音变规律】
莱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周 枫
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
普通话的概念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
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
民族共同语。(语音、词汇、语法)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京语音并不是指北京话,
而是指北京语音系统。是采取学习北京语音系统,
并不是吸取北京语音中的土音,换句话说,我们学
莱州韵母方音辨正
7、 方言中有丢失介音u 的现象 (1)d t z c s 与 uei 相拼时 (2)d t n l z c s 与 uan 相拼时 (3)d t l z c s 与 uen 相拼时 8、 读准 ueng 韵母 ( weng ) 错读成 ong 纠正:先圆唇,再展唇。不要上齿咬下唇。
声调辨正
2、下力练好阳平(导引法) 起音太高——纠正:去声字+阳平字 例:树林 地图 菜园 尾音升不上去——纠正:阳平字+阴平字 例:明天 常规 成功 ——纠正:阳平字+去声字 例:陪伴 平定 独特
声调辨正
3、突出降升特点,练好上声 起音太高——纠正:去声字+上声字
例:地理
历史
特写
4、读准全降调 (1)降到底 (2)去声字+去声字 例:错误 介绍 照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