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套精选试卷∥2018年青岛市某知名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统考化学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元素符号“Ar”表示的意义不能是
A.氩气B.氩元素
C.一个氩原子D.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D
【解析】A、可以表示宏观物质氩气;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可以表示氩元素;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可以表示一个氩原子;故选项错误,但不符合题意;
D、不能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气体验满B.量筒读数
C.倾倒液体D.加入粉末
【答案】D
【详解】A、气体验满需将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故不符合题意;
B、量筒读数需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不能俯视,故不符合题意;
C、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不符合题意;
D、加入粉末时,试管要平拿,纸槽要深入试管底,然后,慢慢竖起试管,故符合题意。

3.毕节市大方县盛产天麻,天麻主要含有天麻素和很丰富的微量元素,其中天麻素的化学式为C3H18O7。

下列关于天麻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天麻素由28个原子构成
B.天麻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6g
C.天麻素属于氧化物
D.天麻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D
【详解】A. 天麻素是一种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也可以说由大量天麻素分子构成;每个天麻素
分子由28个原子构成,选项说法错误;
B. 天麻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8+16×7=166,应去掉单位“g”;选项错误;
C.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天麻素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选项错误;
D. 天麻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3):18:(16×7),可见其中氧元素占比最大,即天麻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正确。

故选:D。

4.下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X、Y、Z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由X原子构成的物质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D.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原子的种类都没有改变
【答案】B
【分析】由微观粒子反应示意图可知:X+YZ=YX+Z2;
【详解】A、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1:1;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由X原子构成的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是反应物,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C、由微观粒子反应示意图可知:X+YZ=YX+Z2该化学反应符合“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原子的种类都没有改变;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灯泡发光
C.石蜡熔化
D.干冰升华
【答案】A
【分析】变化时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变化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详解】A、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灯泡发光过程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石蜡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时只是二氧化碳由固态变为气态,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变化时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就是物理变化。

6.某同学书写的试剂标签如下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A.B.C.D.
【答案】B
【详解】A、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则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故A正确;
B、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则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故B错误;
C、氯化铵中,铵根显+1价,氯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则氯化铵的化学式为NH4Cl,故C正确;
D、氢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则氢氧化铜的化学式为Cu(OH)2,故D正确。

故选B。

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C.MnO2能加快H2O2分解的速率,则MnO2也一定能加快其他物质分解的速率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则所有的原子核中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答案】B
【详解】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不一定总显负价,如NaNO3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氮元素显+5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MnO2能加快H2O2分解的速率,则MnO2不一定能作其它物质分解的催化剂,不一定能加快其他物质分解的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核中都含有质子和中子,如氢原子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8.炭和碳酸钙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强热后,碳酸钙完全分解,炭被完全氧化,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与
混合物的质量相同,则原混合物中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27.27% B .34.7﹪
C .65.3%
D .72.73%
【答案】A
【分析】炭和碳酸钙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强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2
2C+O CO 点燃

3
2CaCO CaO +CO ↑高温
,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相同,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
质量等于生成氧化钙的质量。

【详解】设参加反应氧气或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为1,根据2
2C+O CO 点燃
中碳与氧气的质量比,则混合
物中碳的质量为
12
32 ;根据32CaCO CaO +CO ↑高温中氧化钙与碳酸钙的质量比,则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0056 ,混合物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00121266
100%+=5610032112⨯⨯ ,则原混合物中的碳元素的
质量分数为
6612100÷(+)100%27.27%1123256
⨯≈ 。

故选A 。

【点睛】
本题难度较大,解决方法是利用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生成的氧化钙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相等这一条件,根据这一条件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

9.乒乓球不小心被挤变形,球内的气体( ) A .分子质量增大 B .分子间隔变小
C .分子体积变小
D .分子个数变少
【答案】B
【详解】乒乓球不小心被挤变形,乒乓球的体积减小,球内的气体分子间隔变小,分子质量、分子体积、分子的个数保持不变,B 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 。

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C .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 .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答案】B
【解析】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错误;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正确;C 、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错误;D 、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错误。

故选B 。

点睛: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1.2017年,哈佛大学科学家将微小的固态氢置于488万个大气压下,使固体中所有的氢气分子破裂为
氢原子,制得具有金属性质的金属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氢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B.金属氢与氢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C.金属氢不能导电D.金属氢形成过程中,氢原子核发生了改变
【答案】A
【详解】A.金属氢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正确;
B.金属氢与氢气的结构不同,因此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错误;
C.金属氢具有金属性质,具有导电性,故错误;
D.微小的固态氢置于488万个大气压下,使固体中所有的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在金属氢形成过程中,氢原子核没有改变,故错误.故选A.
12.下列金属制品最易锈蚀的是()
A.铁制农具擦洗干净后长期存放在室外B.长期放置后表面变暗的铝制品
C.经常在表面涂油的大型钢制机械D.涂上防锈漆后的“辽宁”号航母舰体外壳
【答案】A
【分析】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据此结合钢铁制品的防锈措施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擦洗干净后长期存放在室外的大型铁制农机具,能与氧气、水分接触,防锈效果最差。

B、长期放置后表面变暗的铝制品是因为其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作为氧化膜,能防止生锈。

C、经常在表面涂油的大型钢制机械,表面涂油,可以隔绝氧气和水,能防止锈蚀。

D、涂上防锈漆后的“辽宁”号航母舰体外壳,表面涂上防锈漆,可以隔绝氧气和水,能防止锈蚀。

故选A。

【点睛】
掌握铁制品锈蚀的条件、防止锈蚀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升温过程中,温度和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水在4℃时密度最大
B.在4℃时水分子间的间隔最大
C.水可以用作温度计中的填充液
D.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水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答案】A
【分析】=质量
密度
体积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详解】A、水在4℃时体积最小,水的质量一定,则密度最大,故A正确;
B、在4℃时,水的体积最小,水分子间的间隔最小,故B不正确;
C、温度计中的填充液要符合热胀冷缩,水不符合,水不能用作温度计中的填充液,故C不正确;
D、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水分子运动速度变快,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14.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氯酸钾B.硬水C.黄铜D.臭氧
【答案】A
【详解】A、氯酸钾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B、硬水中有较多量的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黄铜是铜、锌合金,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臭氧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氧化物可简记为:两元素、氧元素、化合物。

15.2019年是元素周期律发现150周年。

如图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g
B.氯的原子序数是17
C.氯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
D.氯属于非金属元素
【答案】A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省略不写,故A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故B 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氯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故C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该元素的名称是氯,属于非金属元素,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16.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待测”数值一定为2 g 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7 D.该反应可能是铜与氧气的反应
【答案】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表中数据可知:甲的质量减少了20g-4g=16g,可确定甲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增加了28g-8g=20g,可确定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少了6g-2g=4g,可确定丁是反应物;该反应是甲+乙→丙.
【详解】A、乙不是反应物或生成物,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所以仍为m,但不一定是2g;
B、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杂质或溶剂等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6g:20g≠1:7 ,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数据分析可知,反应是:甲+乙→丙,是铜与氧气生成氧化铜也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所以可能是铜与氧气的反应;选D
17.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答案】C
【详解】A、这种物质中一定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氧元素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描述错误;
B、该物质中碳元素质量等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该物质中氢元素质量即为水中氢元素质量,故该
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
122
=(8.8g):(5.4g)=4:1
4418
⨯⨯,描述错误;
C、该物质中一定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氧元素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描述正确;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
2.4g0.6g
:=1:3
121
=,描述错误。

故选C。

18.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把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B.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二氧化碳可以使干燥的石蕊小花变红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四氧化三铁
【答案】A
【详解】A、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的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变蓝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白磷在空气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二氧化碳本身不显酸性,只有当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时才显酸性,因此,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石蕊小花变红,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结论,不能写入实验现象中,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19.我国C919大飞机采用的复合材料中使用了陶瓷材料氮化硅(Si3N4),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2 C.+3 D.+4
【答案】A
【详解】解:设氮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4)×3+4x=0,x=-3;
故选:A。

20.第46个世界地球日的活动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提倡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理念
B .推广无纸化办公,使用再生纸且双面打印
C .大力发展新资源,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 .生活垃圾分类 【答案】C
【详解】A 、提倡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理念,正确;
B 、推广无纸化办公,使用再生纸且双面打印,有利于节约资源,正确;
C 、大力发展新资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不是禁止,错误;
D 、生活垃圾分类,有利于节约资源防止污染,正确; 故选C 。

二、填空题
21.有些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如图所示甲与乙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1)若甲为碳酸钙,乙为二氧化碳,写出路线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若此图为氢元素的旅行路线,且甲为水,请写出路线Ⅰ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答案】2232CO Ca(OH)CaCO H O ↓+=+ 2222H O
2H O ↑↑通电

【详解】(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可以生成碳酸钙。

所以乙转化为甲的方程式为:
2232CO Ca(OH)CaCO H O ↓+=+;
(2)水生成一种含有氢元素的物质可以是水通电分解为氧气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2222H O
2H O ↑↑通电

22.江西德兴素有“中国铜都”的美誉,矿产资源丰富,蕴藏有金矿、辉铜矿、黄铜矿等。

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下列带点部分:
(1)黄金中含有金元素:______;
(2)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是硫化亚铜(Cu 2S),硫化亚铜中的阴离子符号:_______;
(3)从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 2)中提取铜,标出其中一种生成物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答案】Au S 2- +2
FeO
【详解】(1)黄金中含有金元素,金元素为:Au ;
(2)硫化亚铜中的阴离子是硫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就是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硫离子表示为:S2-;
(3)氧元素通常为-2价,设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x+(-2)=0,x=+2,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2FeO。

【点睛】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
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

23.今年阅兵式上,急速飞翔的战机在蓝天中划出一道道绚丽的彩烟,彩烟剂中含有高氯酸钾(KClO4)、氯酸钾(KC1O3)、氯化铵(NH4Cl)等物质,这三种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________,由于彩烟分子在不停的运动而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答案】+7、+5、-1 彩烟持续一段时间后消失
【详解】高氯酸钾(KClO4)中钾元素显+1钾,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4=0,得x=+7,同理得氯酸钾(KC1O3)、氯化铵(NH4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和-1价;彩烟持续一段时间长后消失是因为彩烟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故填:+7、+5、-1;彩烟持续一段时间后消失。

24.环境保护势在必行。

要检验偃师市雨水酸碱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答案】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或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雨水,并滴在放在干燥的玻璃皿或白瓷板上的干燥pH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雨水的pH
【详解】测定雨水酸碱度应该用pH试纸,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或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雨水,并滴在放在干燥的玻璃皿或白瓷板上的干燥pH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雨水的pH。

三、实验题
25.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

(1)红磷燃烧时看到的现象是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的气体主要是_____。

(2)实验时小明观察到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原因是_____,若其他操作都正确,最终测量结果会_____
五分之一(填“大于”“等于”“小于”)。

【答案】产生大量白烟 2254P+5O 2P O 点燃 氮气 弹簧夹没有夹紧 大于
【详解】(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白烟,故实验现象是: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白烟;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54P+5O 2P O 点燃;
红磷燃烧,将空气中的氧气耗尽,故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2)实验时小明观察到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有气体进入了烧杯中,应该是弹簧夹没有夹紧; 弹簧夹没有夹紧,实验过程中有气体逸出,最后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会增多,最终测量结果会大于五分之一。

26.酒钢炼铁工艺简介:铁矿石经过选矿厂磁选得到精矿粉,烧结厂将精铁矿粉与焦炭粉充分混合,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_________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炼铁厂将精矿粉与焦炭的混合物以及石灰石按一定比例加入炼铁高炉里,石灰石主成分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产生的氧化钙是造渣原料,它与沙子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在高温下化合生成硅酸钙(CaSi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硅酸钙的密度小于铁水它浮在铁水表面便于分离。

焦炭和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并放出大量的热。

二氧化碳与过量的焦炭反应,这样在炼铁炉里产生了大量的一氧化碳,写出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下图为实验室研究炼铁的化学原理的装置,请回答和该实验有关的问题。

(1)B 装有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C 处酒精灯的作用______。

【答案】接触面积 CaCO 3高温CaO +CO 2↑ CaO +SiO 2高温CaSiO 3 4CO +Fe 3O 4高温3Fe +4CO 2 CO 2+Ca(OH)2=CaCO 3↓+H 2O 点燃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详解】酒钢炼铁工艺简介:铁矿石经过选矿厂磁选得到精矿粉,烧结厂将精铁矿粉与焦炭粉充分混合,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使反应更充分。

石灰石主成分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 3高温CaO +CO 2↑;产生的氧化钙是造渣原料,氧化钙与二氧化硅在高温下化合生成硅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 +
SiO2高温
CaSiO3;硅酸钙的密度小于铁水它浮在铁水表面便于分离。

一氧化碳高温条件下还原四氧化三铁产生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CO+Fe3O4高温
3Fe+
4CO2。

(1)B装有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2)一氧化碳气体有毒,且具有可燃性,C处酒精灯的作用:点燃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四、计算题
2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到化学实验室,用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提示:2Al+2NaOH+2H2O=
2NaAlO2+3H2↑)来制备氢气。

同学们取了3g纯铝片和40g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铝片有剩余,称得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42.7g。

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是_____g;
(2)参加反应的铝片的质量是多少g?_____(要计算过程)
【答案】(1)0.3g(2)2.7g
【详解】(1)制得H2的质量=3g+40g-42.7g=0.3g;
(2)设参加反应的Al的质量为x。

222 2Al+2NaOH+2H O2NaAlO+3H
546
x0.3g ↑

546
X0.3g
=x=2.7g 。

答:(1)生成氢气的质量是0.3g;(2)参加反应的铝片的质量是2.7g。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混合后能够反应,且有明显现象的是
A.向氧化铁粉末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B.向稀硫酸中滴入稀氢氧化钾溶液
C.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D.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入氯化钡溶液
【答案】C
【详解】A、向氧化铁粉末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铁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故A不正确;
B、向稀硫酸中滴入稀氢氧化钾溶液,稀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酸钾和水,无明显现象,故B不正确;
C、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硫酸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氨气和水,氨气由刺激性气味,故C正确;
D、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入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钙和氯化钡不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C。

2.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点燃
CO2+2H2O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
C.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
D.1 g CH4和2 g 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 g CO2和2 g H2O
【答案】C
【详解】A、在反应中“+”读作“和”,该反应可读作:甲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读法错误。

B、该反应不能读作,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从微观上,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故选项读法错误。

C、从微观上,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故选项读法正确。

D、该反应可读作:每16份质量的甲烷和64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和36份质量的水,则1gCH4和4gO2在点燃条件下能充分反应,故选项读法错误。

故选C。

3.在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