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学习目标】
一、明白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二、明白得文章的论证方式及论证思路。
3、联系学习实际,培育科学实验精神。
第一课时
【自主预习】
一、朗诵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并说明词义。
丁肇( )中埋没( ) 彷徨( )( )
懦( )家华裔( ) 论( )语中庸( )
借助工具书明白得和把握以下词语。
格物:
致知:
正心:
修身:
齐家:
袖手旁观:
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
二、作者简介。
【合作探讨】
一、默读课文,讨论和编写阅读提纲。
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具部份来列提纲。
二、什么叫“格物”和“致知”?课文中作了说明,请找出来。
3、本文要紧探讨什么问题?
4、本文的题目是中心论点吗?
一、什么缘故要提倡“格物致知”精神?
二、本文的结论是什么?
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式?
【拓展提升】
你想更多了解丁肇中博士吗?(点击进入有关网页,查找有关资料)
【课后检测】
《金牌练习册》有关习题。
第二课时
【自主预习】
一、传统的中国教育并非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缘故是什么?
二、《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3、那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不是一样的?
【合作探讨】
一、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二、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
3、实验的进程应该是如何的?
4、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五、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
六、第12段举“我”个人的体会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
【当堂评判】
一、什么缘故说现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二、既然实验精神如此重要,现今的中国学生是不是很重视它?什么缘故?作者对此是如何论证的?
3、格物致知精神仅仅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吗?
同窗们,学完课文后,相信你对“格物致知”有了深刻的熟悉。
联想一下,咱们是不是也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不是也有通过“格物”来“致知”的生活事例?或有关“格物致知”的名人名言或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