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高考历史教师用书:模块3 第14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时代特征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时期艺术风格时代特征
先秦兼容并包、宽
容开放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
秦汉恢弘大度国家统一,生产力发展,民族联系加强,文化迅速发展
隋唐兼容并蓄、全
面繁荣
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中外交流频繁
宋元平民化、世俗
化
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明清承古萌新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时间阶段特征主要表现
1949—1956年深受苏
联影响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扫盲教育成为重中之重
②基本参照苏联模式,对高等教育进行调整
1957—1966年曲折中
前进
①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但是,1957年反右派斗
争扩大化又破坏了“双百”方针
②1964年先后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发射了第一枚中
近程导弹
1966—1976年遭受严
重挫折
①除航天和农业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外,科学研究受到
“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
②高考制度被废止,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
③盛行“阶级斗争”文艺,“样板戏”流行,出现“百
花凋零”局面
改革开全面繁荣①科学技术全面繁荣,在航天、信息技术方面成就突
三、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1.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阶段(15-16世纪)
(1)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中世纪生产经验的积累为技术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
(2)标志:天文学领域的革命。
2.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和发展阶段(17—18世纪中期)
(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2)标志: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
3.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1)原因:随着西方主要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经济的发展对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标志:电磁学的新成就、道尔顿的原子论、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
4.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标志:电的发明与应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四、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发展的历程
1.第一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剧烈动荡中,人们渴望寻求一种时代所需要的理想的英雄主义精神,导致古典主义盛行。
2.第二阶段:19世纪30年代前后,随着法国大革命失败和拿破仑帝国的覆灭,人们不再盲目地相信理性,开始追求人类的内心感情,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产
生。
3.第三阶段: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革命发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弊端日益暴露,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出现了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的现实主义文学艺术。
4.第四阶段:20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影视艺术迅速发展,同时也影响到音乐、美术创作手段的改进。
另一方面,社会也更加动荡: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使世界更加不平静,在西方世界,人们的心灵越来越空虚和迷惘,以反对传统和理性为特征的现代主义流派开始出现并发展。
一、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不同及产生原因
1.不同点
(1)基本内容:西方侧重对事物及其规律探索的理论科学,建立了学科体系;中国则侧重于应用科学。
(2)研究方法:西方科学家注重观察和实验;中国则采取传统的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
2.明清时期影响中西科技发展的因素
因素中国西方
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失去科技发展
的民主氛围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政治
保障
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阻
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科技发
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
物质基础和动力。
工业革命使科
技得到迅速发展
外交
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外文化的
交流
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成为科技
发展的推动力
文化
科举制和文化专制的推行,禁锢了
知识分子的思想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科技发
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二、世界史上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
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中国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直到19世纪60年代,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中国掀起了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但这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而是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
列强经济上对华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掀起了一系列救亡图存运动而无暇顾及发展科技,从而丧失了一次追赶世界科技革命潮流的重要机遇,但是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时,中国正值内战,科技无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左”倾错误的发展,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一度与世界科技革命潮流失之交臂;改革开放后,中国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积极重视引进技术和资金,促进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