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上数学《小数百分数互化》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上数学小数、百分数互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百分数与小数互化”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第二小节中的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例1例2,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和规律,即百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百分数,还要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既是百分数与小数之间联系的具体体现、扩展与深化,又是便于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之间的比较,便于百分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的基础。
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就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的计算和应用创造了条件。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互化。
(2)渗透转化思想
3.教学重点:
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较熟练的进行百分数与小数互化
4.教学难点:
推导百分数与小数互化方法,概括百分数与小数互化规律,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方法
二、说教法
1.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百分数与小数之间互化的方法与规律,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乐教学法,动手、动口、动眼以及采用抢答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的直观教学手段,小组讨论探究方式理解掌握新知,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在这节课中,我要注意到利用反馈教学的原理,从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能
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进行如下教学设计:全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在学生自己写出百分数、分数、小数等各种数,并对每组数据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请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我们都知道“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
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造,才会有发展。
在这儿我创设好适宜学生探究的情境,激发求知需要,为促进学生自己探索奠定基础。
我设计的问题是:“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会根据观察各组数据,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我想会包括“怎样将百分数化成小数?小数怎样化成百分数?”这样的问题。
为不影响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我会等学生提问后,挑选出与本课有关的问题,以鼓励的方式将他们带入新课学习。
我会这样说: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好问题,特别是其中的百分数与小数能否互化非常值得研究研究。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问题。
同时板书课题。
第二部分:学习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
首先是学习百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再创造。
数学学习的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收教材内容和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因此,在这里我依据新课标及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样设计的。
在教学中注意给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强化过程意识,以激励学生再创造。
课堂上让学生围绕百分数与小数能否互化?怎样进行互化展开活动,探索脉络清晰,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分步求证—深层发现—举例验证—完善规律”的探索过程。
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想百分数能否化成小数?形成假设,接着验证猜想,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在充分举例的基础上,得出百分数化成小数,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到小数商的初步结论。
然后深层探究百分数化成小数后,百分数发生了什么变化?进行讨论、观察、分析、对比,自主发现规律,即百分数的百分号去掉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出最后结论。
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教师注意把探究的过程作为一个学习方法来教,将学生的思维聚集在探究的方法上。
在猜想、举例、推理、验证等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科学思维方式的熏陶。
接下来学习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了百分数化小数的基础上,可能会有学生很敏感地逆向思维说出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添上百分号,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这时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要紧追一步问为什么这样化,你的依据是什么?教师再一次把学生带入探究的过程中。
学生会开动脑筋想办法,来证明这一结论。
在这里我适时地引进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为实现有效的探究,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合作交流的机会,创设基于师生交流、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在探究活动中,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第三部分:分层训练提高能力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是学生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有效方法,本节课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基本性练习。
巩固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获取反馈信息。
1.填空:
(1)百分数化成小数,去掉(),小数点向()移动两位。
(2)小数化成百分数,添上(),小数点向()移动两位。
第二层:综合性练习。
目的是强化掌握所学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改错
(2)判断
(3)百分数化成小数
(4)小数化成百分数
(5)比较大小百分数与百分数比较
小数与小数比较
百分数与小数比较
第三层:发展性练习。
通过一定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敏捷性和创造性。
以上环节的教学,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利用迁移的认识规律,“转化”的思维方式,“直观”的教学手段变教师的讲为导,变学生的被动听为主动的探索,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