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体校附属中学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体校附属中学高三化学期
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l~100nm之间高考资源网
B.能透过半透膜高考资源网
C.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高考资源网
D.呈红褐色高考资源网
参考答案:
C
略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π键是由两个p轨道“头碰头”重叠形成的
B.σ键是镜像对称的,而π键是轴对称的
C.乙烷分子中的键全为σ键,而乙烯分子中含σ键和π键
D.H2分子中含σ键,而Cl2分子中含π键
参考答案:
C
略
3. 将pH=11 NaOH溶液和pH=3的甲酸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后,对所得溶液,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c(HCOO-)< c(Na+) B.c(HCOO-)>
c(Na+)
C.c(OH-)< c(HCOO-) D.c(OH-)> c(HCOO-)
参考答案:
BC
4. 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1L0.1mol·L-1CH3COOH溶液中含CH3COO-数为0.1N A...........
B.标准状况下,2.24LNH3和CH4的混合气体,所含电子总数为N A
C.含1mol硅原子的SiO2晶体中Si-O键的个数为N A
D.分解H2O2制O2,每生成1molO2转移4N A个电子
参考答案:
答案:B
5. FeCO3与砂糖混用可以作补血剂,实验室里制备FeCO3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利用KSCN溶液检验FeSO4溶液是否变质
B.沉淀过程中有CO2气体放出
C.过滤搡作的常用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D.产品FeCO3在空气中高温分解可得到纯净的FeO
参考答案:
D
解:FeSO4溶液中加碳酸氢铵生成FeCO3,过滤、洗涤,即可得到FeCO3固体;
A.亚铁离子变质会生成铁离子,则验FeSO4溶液若变质会生成铁离子,可利用KSCN溶液检,故A正确;
B.FeSO4与碳酸氢铵发生的反应为:Fe2++2HCO3﹣=FeCO3↓+H2O+CO2↑,则沉淀过程中有CO2气体放出,故B正确;
C.过滤操作中过滤时用到漏斗,用玻璃棒引流,烧杯盛放溶液,所以过滤搡作的常用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故C正确;
D.二价铁在空气中加热易被氧化为三价铁是,所以FeCO3在空气中高温分解不能得到FeO,故D错误.
故选D.
6.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Ba(OH)2溶液中加NaHSO4溶液至中性:Ba2+ + OH- + H+ + SO42- = BaSO4↓+ H2O
B.NH4HCO3溶液与过量KOH浓溶液共热:NH4++ OH- NH3↑+ H2O
C.稀硝酸和过量的铁屑反应: Fe +4H+ + NO3- = Fe3++ NO↑ + 2 H2O
D.KI溶液与H2SO4酸化的H2O2溶液混合:2 I- + H2O2 + 2 H+ =2 H2O + I2
参考答案:
D
略
7. 用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情况下,5.6L氢气含0.5N A个原子
B、9g水所含质子数为4N A
C、电解AgNO3溶液析出10.8gAg需转移0.1N A个电子
D、2N A个硫酸分子与19.6g磷酸含相同的氧原子数
参考答案:
D
略
8. (2009·宁夏、辽宁卷)3-甲基戊烷的一氯代产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参考答案:
B
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在书写同分异构体时,要注意对称性。
3甲基戊烷的一氯代物有:
,共4种,所以本题选B。
9. 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N2与CO混合气体的质量为28g
B.常温常压下,金属与酸反应生成2gH2,转移电子数为2N A
C.含0.2N A个阴离子的Na2O2和水反应时,转移0.2mol电子
D.1L含N A个NH3·H2O的氨水,其浓度为1mol·L-1
参考答案:
D
10.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1)纯铁比碳素钢易生锈
(2)用氨水除去试管上的银镜
(3)硅是制作光导纤维和制造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料
(4)可用稀盐酸、碳酸钠溶液、硅酸钠溶液设计实验来验证元素的非金属性Cl>C (碳)>Si
(5)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改变反应的热效应
(6)用氢氟酸雕刻玻璃是利用氢氟酸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的性质
(7)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水解程度越大
(8)Al2O3在工业上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也用于电解法治炼铝
(9)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与胶体,云、雾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10)明矾可用于水的消毒、杀菌;碳酸钡可用于钡餐透视.
A.(1)(4)(6)(7)B.(4)(6)(9)(10)
C.(3)(5)(6)(8)D.(5)(6)(8)(9)
参考答案:
D
考点:铁的化学性质;胶体的重要性质;催化剂的作用;氨的化学性质;硅和二氧化硅;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应用.
分析:(1)碳素钢易发生电化学腐蚀;
(2)氨水与银镜不反应;
(3)硅可制造太阳能电池;
(4)可用高氯酸、碳酸钠溶液、硅酸钠溶液设计实验来验证元素的非金属性Cl>C (碳)>Si;
(5)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改变反应的起始和最终状态;
(6)氢氟酸能与二氧化硅反应,性质决定用途;
(7)还原性与水解程度无关;
(8)Al2O3的熔点高,Al为活泼金属,电解法治炼铝;
(9)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
(10)明矾不具有强氧化性;碳酸钡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有毒的钡离子.
解答:解:(1)碳素钢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则纯铁不易腐蚀,故错误;
(2)氨水与银镜不反应,应利用稀硝酸清洗,故错误;
(3)硅可制造太阳能电池,二氧化硅制作光导纤维,故错误;
(4)可用高氯酸、碳酸钠溶液、硅酸钠溶液设计实验来验证元素的非金属性Cl>C (碳)>Si,因盐酸挥发与硅酸钠反应,且不能利用无氧酸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故错误;
(5)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改变反应的起始和最终状态,则不能改变反应的热效应,故正确;
(6)氢氟酸能与二氧化硅反应,性质决定用途,则用氢氟酸雕刻玻璃,故正确;
(7)还原性与水解程度无关,如卤素离子中碘离子还原性强,但不发生水解,故错误;(8)Al2O3的熔点高,为离子化合物,Al为活泼金属,电解法治炼铝,Al2O3在工业上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也用于电解法治炼铝,故正确;
(9)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则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与胶体,云、雾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正确;
(10)明矾不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于水的消毒、杀菌;碳酸钡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有毒的钡离子,应选硫酸钡用于钡餐透视,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性质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1. 化学与能源、环保、资源利用、食品安全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液化气、汽油和石蜡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
B.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碘-131、铯-137互称同位素,可使蛋白质变性C.某雨水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pH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水中溶解的CO2增多D.“地沟油”、“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都对健康有害。
参考答案:
A
12. 25℃,有c(CH3COOH)+c(CH3COO-)=0.1mol·L-1的一组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中c(CH3COOH)、c(CH3COO-)与pH值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离子浓度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pH=5.5溶液中:
c(CH3COOH)>c(CH3COO-)>c(H+)>c(OH-)
B.W点表示溶液中:
c(Na+)+c(H+)=c(CH3COO-)
C.pH=3.5溶液中:
c(Na+)+c(H+)-c(OH-)+c(CH3COOH)=0.1mol·L-1
D.向W点所表示溶液中通入0.05molHCl气体
(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c(H+)=c(CH3COOH)+c(OH-)
参考答案:
C
略
13. 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 Al3+离子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3N A
B.25℃,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 A
C.1mol Cl2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
D.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mol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 A
参考答案:
D
略
14.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反应①的其余产物为H2O和O2
B.反应②中Cl2与FeBr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反应③中生成1 mol Cl2,转移电子2 mol
D.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2>MnO4﹣>Br2
参考答案:
D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A.根据元素守恒和电子守恒判断;
B.②中溴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即Cl2只将Fe2+氧化,根据化合价变化判断;
C.③中MnO4﹣被还原成Mn2+,则Cl﹣被氧化为Cl2,据此判断;
D.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判断.
解答:解:A.Mn元素被还原,故H2O2被氧化,生成O2,则发生的反应为反应为KMnO4+H2O2+H2SO4→K2SO4+MnSO4+O2↑+H2O,故A正确;
B.②中溴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即Cl2只将Fe2+氧化,则发生的反应为:
3Cl2+6FeBr2=2FeCl3+4FeBr3,则Cl2与FeBr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B正确;
C.③中MnO4﹣被还原成Mn2+,则Cl﹣被氧化为Cl2,Cl元素从﹣1价升高到0价,转移的电子数为1,则生成1 mol Cl2,转移电子2 mol,故C正确;
D.③中MnO4﹣被还原成Mn2+,Cl﹣被氧化为Cl2,则氧化性MnO4﹣>Cl2,所以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MnO4﹣>Cl2>Br2,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和化合价升降之间的关系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5. 下列图示不能说明某反应(或某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的是( )
参考答案:
C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可以说明该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B. 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可以说明该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C. 由图可知,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但不知道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故不能说明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D. 由图可知,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可判断温度T1>T2,升温后,反应物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升温使平衡向逆向移动,即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可以说明该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故答案选C。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6分)氯气和二氧化硫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
(1)某活动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图(图中夹持和加热装置略去),分别研究氯气和二氧化硫的性质。
①从左端分别通入氯气或二氧化硫时,装置A中观察到相同的现象,其原理是否相同?
(填“相同”或“不同”)。
②装置E中盛放的物质可以为;若装置D装是铁丝,通入氯气与铁丝充分反应时现象为。
③当通入足量氯气完全反应后,向B中滴加淀粉溶液,无明显现象。
若B中原有
10.0mL 1.0mo1·的碘水,反应中共转移了0.1mo1电子,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无需配平)。
(2)为了探究同时通入氯气和二氧化硫时发生的反应,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则气体发生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是,F 装置的作用是。
(3)Na2SO3是抗氧剂,向烧碱和Na2S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少许溴水,振荡后溶液变为无色。
碱性条件下Br2与Na2S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不需配平)。
(4)为了探究NO参与的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在烧瓶中充入含有少量NO的SO2气体,慢慢通O2,该过程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再喷射适量蒸馏水即得硫酸型酸雨,NO的作用
为。
参考答案: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请将5种物质:N2O、FeSO4、Fe (NO3)3、HNO3和Fe2(SO4)3分别填入下面对应的横线上,组成一个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O
(2)反应物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__________,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_。
(3)反应中1mol氧化剂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________mol电子。
(4)请将反应物的化学式及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相应的位置中:
__________ +__________ →
(共12分)
(1)FeSO4+HNO3→N2O+Fe(NO3)3+Fe2(SO4)3+H2O (2分)
(2)FeSO4 N (各2分)
(3)得到 4 (各2分)
(4)24 FeSO4+30HNO3→(或4 FeSO4+5HNO3→)(2分)
略
18. (7分)地球表面约70%以上是海洋,全球约95%的生物物种在海洋中,由此可见海洋拥有极其丰富的天然资源,是有待开发的天然宝库。
从某种海洋微生物中分离得到具有生理活性的有机化合物A,用质谱法和元素分析法测得A的化学式为C15H28O4。
在苯溶液中,A可与等物质的量的Pb (OAc)4反应,生成物经酸水解得乙醛酸和另一化合物B。
B遇热失去一分子水得化合物C。
将C与KMnO4溶液共热得草酸和十一酸。
1.请写出化合物A、B和C的结构式。
2.A可能存在多少种光学异构体?
3.已测得化合物B为S一构型,请写出化合物A最稳定的构象式。
4.写出A的3-羟基与D-甘露糖形成的α-单糖苷的构象式。
D-甘露糖的结构式如下:
每个1分
2.存在23=8个光学异构体(1分)
3.最稳定的构象式:(1分)
以椅式表示,3个取代基均应处于平伏键(e键),其中2位烃基为S-构型,3位烃基为R-构型。
4.
19. 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用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反应制得: SiO2 + C + N2 Si3N4 + CO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1)配平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
SiO2 + C + N2 Si3N4 + CO
(2)为了保证石英和焦炭尽可能的转化,氮气要适当过量。
某次反应用了30mol氮气,反应生成了5mol一氧化碳,则此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
(3)氮化硅陶瓷的机械强度高,硬度接近于刚玉(A12O3),热稳定性好,化学性质稳定。
以下用途正确的是。
A.可以在冶金工业上制成坩埚、铝电解槽衬里等设备
B.在电子工业上制成耐高温的电的良导体
C.研发氮化硅的全陶发动机替代同类型金属发动机
D.氮化硅陶瓷的开发受到资源的限制,没有发展前途
参考答案:
(1)3 6 2 1 6 (2分)
(2)28 g/mol (2分)
(3) AC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