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纳溪区竹产业发展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推进纳溪区竹产业发展的思考
摘要: 纳溪区竹资源丰富,现有竹林面积93.6万亩,竹林面积和竹产量居全省各
县(区)前列,是“中国特色竹乡”“四川省造纸原料林基地县”之一,竹产业发展
潜力巨大。

在对纳溪竹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竹产业发展存在
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纳溪竹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纳溪竹产业;现状;问题;发展措施
纳溪区幅员面积1150.6平方公里,现有林地面积110万亩,林木覆盖率57%。

纳溪区竹资源十分丰富,竹类有4属39种,以西凤竹、慈竹、绵竹(凉山慈竹)、黄竹、苦竹、毛竹为优势竹种,竹林面积达93.6万亩。

全区丛生竹林面积78.11万亩,株数149984万株,重量597万吨。

此外,散生15.49万亩,其中:
毛竹面积12万亩,株数3661万株,重量548398吨,占竹林面积的12.82%;四
旁竹2757万株。

通过多次到周边竹产业发展比较好的青神县等实地考察学习,
结合对纳溪竹产业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加快推进纳溪区竹产业发展的思考。

1 竹产业发展现状
1.1 纳溪区竹产业发展现状纳溪区是四川主要竹子分布区之一,自然条件优越,栽竹、用竹历史悠久。

在竹资源十分丰富的背景下,近年来,纳溪区委、区
政府把竹资源的发展建设和开发利用,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培育竹
资源,发展竹经济,做强竹产业,着力培育“绿色经济”。

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有
规模以上林业企业10家,个体私营企业130余家,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7年,纳溪区林业产值达50亿元,其中竹业产值达34.56亿元,竹来助农增
收2400元。

2.2 国内竹产业发展态势
2.2.1楠竹和笋用竹成为发展方向从效益看。

楠竹年亩产值可达700元以上,比杂竹高75%;苦竹、雷竹、方竹等笋用竹年亩产值最少可达800元(浙江“错季雷竹笋”最高亩产值可达2万余元),比杂竹高lOO%以上。

从发展方向看。

楠竹
因品质高被广泛用于竹型材、竹纤维、竹家具、高活性竹炭等工业生产原料,而
且朝着部分代替木材、钢材的方向发展,供不应求促进了楠竹种植量的不断增加。

专家预测,未来10年楠竹需求量将比现在增加2—4倍。

2.2.2 高附加值竹产品成为发展方向从利润贡献看。

七大类主要竹工业品中,生产竹型材、纸张、竹纤维、商品竹笋四类产品的毛利率都不足30%,而技术和
艺术含量高的竹家俱、竹编(雕)艺术品、竹活性炭及其衍生品三类产,其毛利
润可达70%以上。

从产品前景看。

精制竹家具、竹艺术品、竹炭及其衍生品品种
不断增多,市场需求呈持续增长态势。

中国炭研院认为,竹炭及其衍生品因具有
长久发出远红外线和负氧离子的功能,除被广泛用于环保、养身等方面的工业品
和日用品的生产外,在工业、农业等诸多领域的市场开发前景也十分广阔,未来10年内其消费量将增加3—5倍。

2.2.3特色竹旅游开发成为发展方向以竹文化挖掘和打造、竹艺术品展示为
基础的竹旅游开发,已成为竹资源丰富区域地方政府十分重视的工作。

2 纳溪区竹产业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第一产业竹林结构不合理
2.1.1低产林比重较大纳溪区竹林面积虽高达9
3.6万亩,但低质低效杂竹占
竹林总面积的81%左右,缺乏原材料品质优势;全区范围内包括零星种植在内,
毛竹总面积有12万亩,但成片规模发展的楠竹面积不足10万亩,规模较小。

2.1.2竹农积极性不高纳溪区9
3.6万亩竹林60%左右处于陡峭山坡,加上林
区公路不完善,导致采伐和运输成本较高、售价低,竹农基本无利可图。

因此,
怨气大,对竹林管理粗放,杂竹采伐率不足50%,种植和管理竹林的积极性受到
严重影响。

当前,纳溪区竹资源总量已落后于周边的长宁、江安、叙永、赤水和
沐川、青神等地。

2.2 第二产业龙头企业引领不足
2.2.1龙头企业少目前,纳溪区大型的竹产业加工龙头企业仅有“中国竹产业
龙头企业”——四川银鸽竹浆纸业有限责任公司1家,竹工业主产品仅纸张和竹纤
维2个,年产值约8亿元,且竹纤维还处于试生产阶段。

处于第二批次生产规模
的企业有:生产精制竹家具和竹工艺品的泸州纳溪竹韵贸易公司、生产生态酒的
四川活之酿酿酒公社有限公司、生产竹活性炭的泸州德森碳业有限公司、生产商
品竹笋的泸州兴乐食品有限公司,虽然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市场前景非常好,但
因规模小,发挥的龙头引领作用力量微小。

除此之外,其余个体私营企业几乎都
是手工作坊的粗加工,甚至于卖原料,根本无法发挥企业引领作用。

2.2.2发展能力弱纳溪区竹产业发展的产品市场建设滞后,缺乏园区引领和“产、学、研”一体化的机制。

林区还没有竹原料自由交易市场,竹原料销售缺乏
现场比较的竞争机制,不利于调动竹农的积极性。

缺乏竹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制
约了竹产品形象塑造和销售。

竹企业抱团做市场的格局没有形成,导致竹产品在
市场上的知名度低,且缺乏竞争力;竹产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创新
驱动发展力弱;从现有竹产业的加工企业来看,竹产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大量竹叶、老料、边角余料、竹根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3 第三产业竹林旅游开发滞后
天仙硐后山和大旺片区的竹林旅游虽已经起步,但因知名度低、缺乏特色竹
文化。

最主要的是招商引资不成功,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对竹资源丰富的生
态旅游景区、景点缺乏系统而完备的规划,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更缺乏对旅游
产业发展“吃、住、行、游、购、娱”的开发、打造,竹林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

2.4 竹产业发展机制不健全
2.4.1没有专门的竹产业发展领导机构近年来,纳溪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
竹产业的发展,有分管领导在抓。

但由于没有成立专门的竹产业发展领导机构,
导致领导分管工作太多,分心了对竹产业发展的领导。

2.4.2 没有专家聚集的竹产业发展平台竹产业的发展需要科技作支撑,才能
持久、长远。

纳溪区暂未建立“竹产业老教授工作站”等专家聚集的竹产业发展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科技、高附加值竹产品的竹产业发展。

现有的竹产业
发展,多数是粗加工,科技含量不高,制约了纳溪竹产业发展的高度和长度。

2.4.3 支持竹产业发展的政策不完善纳溪区委、区政府对竹产业发展信心十足,也想了不少了办法,出台的部分政策措施。

比如:区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
竹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此文件重在如何扶持竹产业基地的建设上予以政策、资金支持。

在基地建设发展起来的基础上,还必须要出台鼓励扶持加工业发展的
政策才行。

3 对纳溪竹产业发展措施的思考
3.1 围绕“链”字科学产业布局
3.1.1产业规划着眼“原料利用链”根据本区和周边县(区)竹品种结构、竹原料年可采伐量,以及当前竹工业企业现状和今后竹工业和竹林旅游发展对竹原料
的需求,分析研究纳溪区造纸、竹纤维、竹型材、竹编、竹炭、竹叶黄酮等主要
竹工业品生产的容纳能力及增速、竹林旅游景区打造和竹品种结构调整的方向,形成完整、合理、具有前瞻性的《竹原材料种植和利用总体规划》,通过低产低效林改造等技术手段,改造和调整不合理的竹林结构,从而从源头引领产业科学发展。

3.1.2企业招引注重“产品延伸链”根据《规划》,既注意招引和培育与现有竹工业企业正常生产和发展不相矛盾的、原料利用互利用的企业,更要注意招引和培育竹产品深加工企业,如引导竹炭生产企业开发竹炭牙膏、竹炭面膜、竹炭油漆、竹炭床垫、竹醋药品等系列深加工产品,在竹家具生产中融入“青神精致工艺竹编”形成高档竹产品等,从而形成我纳溪区竹产品“链条完整、有主有次、百花盛开”的局面。

3.2 围绕“高”字培育龙头企业
3.2.1 引进“高科技竹工业企业”“竹叶黄酮”具有比黄金还高的价值,而纳溪区大量的竹叶当前处于废弃状态,可借鉴浙江安吉等地的经验,招引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竹叶黄酮”生产企业入驻,从而通过科技的手段变废为宝。

3.2.2 培育“高附加值的龙头企业”纳溪区“竹韵公司”工艺竹家具的生产,可使毛竹原材料增值30倍以上,该产品在北京等地十分畅销,通过扶持,3—5年可培育成亿元级的龙头企业;“德森炭业公司”竹活性炭生产成本一般在每吨7000元左右,但批量出厂价每吨1.2万元左右,同时,该公司拥有较为成熟的市场销售网络作后盾,通过扶持,短期内可发展成为新的竹产业龙头。

“活之酿公司”用鲜竹粒代替糠壳作辅料酿造的生态白酒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已获国家多项专利。

产品发展潜力大,通过技改等措施能够提高竹产品附加值的现有企业,应着力通过政策、资金等扶持其做强做大。

3.3 围绕“特”字发展竹林旅游
3.3.1 打造“中国最大小径竹海” “纳溪到大旺”的公路两旁多数地方竹林密布,新建或将现有公路改造成双向四车道的二级路,并在公路两旁成片种植(补植)适宜生长的上百种小径竹,在每个品种竹林区域修建停车休憩场所,销售各种旅游商品,详细介绍该小径竹的相关知识,方便游客观赏、照相、休息、购物,从而形品种丰富、全国独有的“最大小径竹海”景观。

3.3.2 挖掘展现特色竹文化收集挖掘整理与“竹”相关的民歌、民俗文化,在大旺竹海景区定期或者不定期展演;收集国内外从古至今的精制竹编、竹雕、竹家具,形成竹艺术品展览馆;布置竹农具展馆,设置竹龙骨车抽水、竹渔具猎渔等体验场地;设置竹炭及其衍生品、竹纤维制品、竹黄酮产品、竹醋液产品等现代高科技产品展览馆。

在“听觉和视觉”上吸引游客,让游客大开眼界。

3.3.3 打造特色竹林景区环境在大旺竹海等以竹为主要资源旅游景区,将集中和分散的房子全部装修成以竹为题材、古色古香、色彩和外观形态协调、精致美丽的“竹屋”;景区服务人员和常住人口身着古老“中式”服装;加强竹林景区道路和餐饮、食宿、休憩等场所“含竹、古老”的基础设施建设,给游客“返古”的环境感受,在“返古”上吸引游客。

3.4 围绕“专”字健全发展机制
3.4.1 成立竹产业“专干其事”班子借鉴福建永安市、四川青神县等地的做法,设立由1名区级领导、1名能力较强的科级领导、适当数量懂行精悍的工作人员组成的“竹产业管委会”,专门研究纳溪区竹产业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集中精力专抓竹产业园区建设、竹龙头企业的招引和培育、市场和品牌建设、目标任务的督办、向上争取项目等工作,确保竹产业时时有人抓、事事有落实。

3.4.2 建立园区“专家集聚”平台借鉴浙江安吉等先进地方的做法,建立竹产业园区,并在园区建立“老教授工作坫”、“研究生流动工作站”、“竹产品研发中心”,想方设法使纳溪区成为林业类高校和国家、省级林业科研机构的实验基地、科技
成果推广转化基地,形成与科研单位的紧密联合和“产、学、研”一体化格局。


力培育和引进竹产业专业人才,增强竹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能力。

3.4.3 完善竹产业“专注动力”政策完善竹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竹产业达标认证、品牌创建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奖励办法,通过完善“企业发展要素保障”吸引高技术
含量和高附加值企业入驻,对企业将“本地人”培养成为竹产业技术工人给予奖励,制定竹工业企业建设竹基地和规模流转竹基地的鼓励措施,在残次林改造中鼓励
种植竹工业企业需求的竹材,在竹原料集中区建立交易市场,保障企业的原料需求。

4 结论
基于对纳溪区竹产业现状和国内竹产业发展态势、前景的分析,纳溪区竹产
业快速、健康的发展,应从以下4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专业”的发展机制;
二是紧紧围绕“链条”进行产业布局;
三是坚持以“科技”引领加工业发展;
四是围绕“特色”大力发展竹林旅游;
参考文献
[1]江泽慧.加速推进我国竹产业发展[J].林业经济,2002(1):9-12.
[2]杨冬生.论加快四川竹产业的发展[J].四川林业科技,2004,25(3):1-6.
[3]王戈.浅谈以科技进步促进中国竹产业发展[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2011(4):8-11.
[4]余茂杰.创新为动力项目为载体——着力推进全市竹产业转型升级[J].绿色天
府,2017(2):16-17.
[5]余泽华,陈兴平,马光良,等.泸州市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C]//中
国竹业学术大会.2008.
[6]张健张宏亮易秀琴王琴顾明军章程沈诗音.经济新常态下竹产业发展对策思考——以安吉为例.《世界竹藤通讯》2016年第5期.
作者简介
刘吉勇(1973--),男,四川泸州人,大学本科,主要从事林业产业发展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