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现场监测上课资料.
环境监测 课程教案

环境监测课程教案第一章:环境监测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让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2 教学内容环境监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环境监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4 教学活动课堂讲授:40分钟案例分析:20分钟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环境监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的理解。
第二章:空气监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监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让学生掌握空气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我国空气监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2 教学内容空气监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空气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国空气监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空气监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空气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空气监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4 教学活动课堂讲授:40分钟案例分析:20分钟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空气监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的理解。
第三章:水质监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质监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让学生掌握水质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质监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3.2 教学内容水质监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水质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国水质监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质监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水质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水质监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3.4 教学活动课堂讲授:40分钟案例分析:20分钟3.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质监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的理解。
第四章:土壤监测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土壤监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让学生掌握土壤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壤监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环境监测》课程教案

《环境监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技能,如采样、分析、数据处理等。
3. 培养学生对环境监测实验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环境监测的基本技能训练3. 环境监测实验操作4. 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演示:展示环境监测实验操作过程。
3. 实践:学生动手进行环境监测实验。
4. 讨论:分组讨论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5. 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环境监测站,了解实际工作。
四、教学资源1. 教室、实验室、实验器材。
2.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
3. 环境监测教材、参考书。
4. 网络资源:环境监测相关网站、论文、报道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环境监测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第3-4周:环境监测的基本技能训练3. 第5-6周:环境监测实验操作4. 第7-8周: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5. 第9-10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每周2课时,共计20课时。
2. 实验操作:每周2课时,共计20课时。
3. 小组讨论:每周1课时,共计10课时。
4. 企业考察:安排1次,共计4课时。
八、教学案例1. 案例一:水质监测实验2. 案例二:空气质量监测实验3. 案例三:土壤污染监测实验4. 案例四:噪音监测实验5. 案例五:环境风险评估案例九、教学实践1. 实验一:水质采样与分析2. 实验二:空气质量采样与分析3. 实验三:土壤采样与分析4. 实验四:噪音监测与分析5. 实验五:环境风险评估十、教学反馈与改进1. 定期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效果。
2024年环境监测实践培训资料

04
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
数据处理流程与方法
数据收集与整理
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和完整性,对数据进行 分类、编码和标准化处
理。
数据清洗
去除异常值、缺失值和 重复值,对数据进行平
滑处理和插值处理。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 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 统计、相关性分析、回
归分析等。
数据可视化
利用图表、图像等方式 将数据呈现出来,便于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要求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包括监测计划制定、样品采集与保存、数据分析与报告等 流程。
加强监测人员培训与考核
确保监测人员具备专业技能和素质,保障监测数据准确性 和可靠性。
强化监测设备管理与维护
建立设备档案,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和准确测量。
06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保 养
领域的交叉研究。
数据共享与公开
环境监测数据将更加开 放和共享,促进不同部 门和机构之间的合作与 交流,推动环境监测事
业的协同发展。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未来环境监测领域需要 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加入 ,因此应加强人才队伍 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 量和水平,为环境监测 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
有力保障。
THANKS
环境监测发展历程
01
02
03
早期阶段
以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为主 ,监测手段较为简单。
发展阶段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环境监测逐渐系统化、 网络化,监测项目增多, 监测技术不断提升。
成熟阶段
环境监测进入自动化、智 能化时代,大数据、遥感 等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得到 广泛应用。
2024年环境监测现状及趋势
环境监测 课程教案

环境监测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环境监测2.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3.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及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4. 适用对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监测概述1.1 环境监测的定义、任务和意义1.2 环境监测的分类和方法1.3 环境监测体系与技术规范2. 环境因子监测与分析2.1 水质监测与分析2.2 空气质量监测与分析2.3 土壤质量监测与分析2.4 噪声监测与分析2.5 辐射监测与分析3. 环境监测方法与技术3.1 采样方法与技术3.2 分析方法与技术3.3 监测仪器与设备4. 环境质量评价4.1 环境质量评价的定义、分类和方法4.2 单一环境因子质量评价4.3 综合环境质量评价4.4 环境质量预测与风险评估5. 环境监测实例分析5.1 我国环境监测案例介绍5.2 国际环境监测案例介绍5.3 环境监测案例分析与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
2.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环境监测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环境监测案例,使学生了解环境监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考核1.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计算题等,考察学生对环境监测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环境质量评价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环境监测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书1. 教材:《环境监测》,作者:,出版社:环保出版社,出版年份:2024年。
2. 参考书:《环境监测技术手册》,作者:,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24年。
环境监测采样安全知识培训ppt课件

● 4、高空作业人员需着便利的工作服,穿软底防滑鞋,系安全绳,戴安全帽。所用设备应摆放平稳, 传递物件时不能抛掷。各作业场所内,凡有坠落可能的任何物料,都要一律先行撤除或者加以固定, 以防跌落伤人。监测过程中若发现高空作业的安全设施有缺陷或隐患,务必及时报告并立即处理解 决。
● 5、加热采样管最好使用36V电压。禁止用电笔试高压电。手上有水或潮湿时, 请勿接触电器或电器设备。在有高压(如使用高压静电除尘)设施的,应注 意高压标识,切匆靠近隔离区,开孔也应尽量避开高压电极处,谨防高压击 打导致人员伤亡。
(三)噪声监测安全防护
●1、进入现场(特别是建筑施工场地)须戴安全帽,以防物体堕 落伤人;测量污染源噪声时要注意现场周围环境,防止触电、碰 伤、机械伤害等安全事故发生,在测量高噪声源时,要配备防噪 耳塞。测量交通噪声时要遵守交通规则与秩序,以防发生交通事 故。
●2、测量夜间噪声时,要做好生物性防护,配备口罩、橡胶手套、 手电、棍棒、消毒药品等物品,以防蛇、虫叮咬。
● (一)水体(底质)现场监测防护
● 1、应避免从不安全的场所,如斜坡等不安全的堤岸采样。如不能避免,则应由二人或二 人以上操作,要使用救生圈并系好救生绳等安全防护措施。要防止不利的气象条件,有 毒的动、植物或爬虫等对人体的伤害。
● 2、采样仪器或设备放置在堤岸上,应避免受到水浸蚀或人为的故意破坏,并采取适当的 保护措施。
《环境监测实验》课件

环境监测设备
1
设备概述
了解不同类型的环境监测设备及其功能,以充分了解环境监测的工具和设备。
2
常见设备介绍
介绍常见的环境监测设备,如气象站、水质检测器等,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3
设备选择要点
了解如何选择适合特定环境监测需求的设备,确保有效、准确和可靠的数据收集 和分析。
环境监测指标
空气质量指标
掌握了解环境空气质 量的关键指标,有助 于评估和改善空气质 量。让我们一起学习 空气质量的相关指标。
水质指标
了解水质监测的重要 性,掌握水质监测的 关键指标,以确保水 源安全和环境保护。
噪声指标
了解噪声污染的危害 和噪声监测的关键指 标,以维护良好的生 活和工作环境。
辐射指标
《环境监测实验》PPT课 件
欢迎来到《环境监测实验》PPT课件!本课程将带领您深入了解环境监测的概 述、技术、指标、设备以及实验步骤。一起探索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和如何进 行实验吧!
环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测概述
什么是环境监测?为什么需要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的分类有哪些?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背 景。
环境监测技术
核心技术介绍
掌握环境监测的核心技术是深入了解和应用环境监测的关键。本节将为您介绍核心技术的重 要性及应用。
传感器技术
了解传感器技术是环境监测的基础。我们将探索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信号处理技术
信号处理是环境监测数据的关键环节,影响着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让我们一起了解信号 处理技术的重要性。
实验步骤
1. 确定实验目的 2. 确定实验环境 3. 环境监测设备准备 4. 实验操作步骤 5. 数据分析和处理 6. 讨论实验结果和结论
环境监测培训资料

环境监测培训资料一、简介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各种因素进行实时、连续、定点的观测、记录和分析,以评估环境质量,并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项工作。
环境监测培训旨在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使其能够有效地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二、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环境监测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环境监测,我们能够了解环境中各种因素的浓度、分布情况以及潜在的危害程度,及时采取措施来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环境监测还能够为环境政策制定、环境规划、环境评估提供科学依据,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健康安全。
三、环境监测的分类根据监测对象和监测目的的不同,环境监测可以分为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
各个领域的环境监测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环境监测培训的内容1. 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培训人员需要了解环境监测的相关法律法规,掌握环境监测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保证监测工作的合法性和科学性。
2. 环境监测技术:培训人员需要学习各种环境监测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包括常用的采样技术、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培训人员需要学习如何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掌握常用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
同时,还需要学习如何编写环境监测报告,包括报告的结构、格式和内容要求等。
五、环境监测培训的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环境监测的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员的基本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实践演练:通过实践操作,让学员亲自参与到环境监测工作中,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和讨论实际环境监测案例,培养学员的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环境监测培训的效果评估为了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学员的学习效果,环境监测培训应当进行效果评估。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学员的考试成绩、操作技能评估、实际工作表现评价等多个方面,以全面评价学员的培训效果。
环境监测技术培训教材(PPT 124页)

14
样品前处理
4、余氯和结合氯的去除
若样品中含有少量余氯,一般在采样后放置1~2h,游离 氯即可消失。
对在短时间内不能消失的余氯,可加入适量亚硫酸钠溶 液去除样品中存在的余氯和结合氯,加入的亚硫酸钠溶液 的量由下述方法确定。取已中和好的水样100ml,加入乙 酸溶液10ml、碘化钾溶液1ml,混匀,暗处静置5min。用 亚硫酸钠溶液滴定析出的碘至淡黄色,加入1ml 淀粉溶液 呈蓝色。再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刚褪去,即为终点,记录所 用亚硫酸钠溶液体积,由亚硫酸钠溶液消耗的体积,计算 出水样中应加亚硫酸钠溶液的体积。
非稀释接种法,每升稀释水中加入与试样中相同量的接种 液作为空白试样。
稀释法测定,空白试样为稀释水。 稀释接种法测定,空白试样为接种稀释水。 需要时每升稀释水中加入2 ml 丙烯基硫脲硝化抑制剂。
25
试样的测定
a、碘量法测定试样中的溶解氧 将试样充满两个溶解氧瓶中,使试样少量溢出,防止试样
7、氢氧化钠溶液:0.5mol/L
8、亚硫酸钠溶液:0.025mol/L(此溶液不稳定, 需现用现配)
10
试剂与材料
9、葡萄糖—谷氨酸标准溶液:将优级纯的葡萄糖 和谷氨酸在130℃干燥1小时,各称取150mg溶于 水中,在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此溶液的 BOD5为210±20mg/L,现用现配。
试样的准备
21
试样的准备
按照确定的稀释倍数,将一定体积的试样或处理后的试样 用虹吸管加入已加部分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的稀释容器中 ,加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至刻度,轻轻混合避免残留气泡 ,待测定。
若稀释倍数超过100倍,可进行两步或多步稀释。若试样 中有微生物毒性物质,应配制几个不同稀释倍数的试样, 选择与稀释倍数无关的结果,并取其平均值。
《环境监测》课程教案

《环境监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技能,如采样、实验分析等。
3. 培养学生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监测概述环境监测的定义、目的和任务环境监测的分类和方法2. 土壤监测土壤污染及其危害土壤采样和预处理方法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3. 水质监测水质污染及其危害水质采样和预处理方法水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4. 空气监测空气污染及其危害空气采样和预处理方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5. 噪声监测噪声污染及其危害噪声测量仪器和方法噪声评价指标和标准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验:进行土壤、水质、空气和噪声的采样和测定实验。
3. 讨论:分析环境监测数据,探讨环境污染问题及解决办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环境监测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环境监测》2. 实验器材:采样工具、分析仪器等3. 课件:环境监测相关图片、视频等4. 网络资源:环境监测相关网站、论文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发言、作业等。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 课程论文:评估学生对环境监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环境监测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包括16课时理论教学和16课时实验教学。
2. 教学计划:环境监测概述(2课时)土壤监测(4课时)水质监测(4课时)空气监测(4课时)噪声监测(4课时)综合案例分析(2课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土壤、水质、空气和噪声的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评价。
2. 教学难点:环境监测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与解析。
实际环境监测问题的解决。
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环境监测概述2. 第二周:土壤监测3. 第三周:水质监测4. 第四周:空气监测5. 第五周:噪声监测6. 第六周:综合案例分析九、教学措施1. 加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环境监测通用课件

航空遥感
利用飞机搭载的遥感器获取地面 信息,进行大范围的环境监测和
调查。
03
环境监测应用领域
大气环境监测
总结词
对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分布和变化进行监测,评估大气环境质量 和预测污染趋势。
详细描述
通过对大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等污染物进行监测,了解 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为制定污染控制措施和环境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详细描述
通过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农药残留量、油类物质等指标进行监测,了解土壤 环境质量状况,为土壤污染治理和土地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声环境监测
总结词
对环境中的噪声源、噪声强度和噪声分布进行监测,评估声 环境质量和预测噪声污染趋势。
详细描述
通过对环境中的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娱乐噪声等进行监测, 了解声环境质量状况,为噪声控制和声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某工业园区土壤环境监测
监测方法
采用网格布点的方式,对土壤 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指标进 行监测。
结论
某工业园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 良好,但仍需加强污染源控制, 降低污染物排放。
THANKS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1 2 3
组织架构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架构,明 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质量管理的 有效实施。
培训与考核 定期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培训和考核,提高监 测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确保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和 标准化。
持续改进 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和流程,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放射性监测
利用放射性探测器监测环 境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评估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 的影响。
环境监测培训内容

环境监测培训内容一、引言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进行连续、系统和定量的观测和分析,以评估环境质量和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培训旨在提高从业人员的监测技能和知识水平,使其能够准确、可靠地进行环境监测工作。
二、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包括采样、分析和数据处理。
采样是指选择合适的采样点、采集样品,并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分析是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确定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和组成。
数据处理是对采样和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以得出环境质量评价和变化趋势分析的结果。
2.环境监测的常用方法环境监测的常用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
现场监测是指在采样点直接对环境因子进行观测和测量,如大气中的气体浓度、水体中的水质参数和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等。
实验室分析是指将采集的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仪器分析或化学分析,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等分析方法。
三、环境监测的技术要点1.样品采集技术样品采集技术是环境监测的基础,采样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采样点、采样容器和采样时间,以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同时,还需要掌握采样工具的使用方法和采样现场的操作规范。
2.分析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环境监测中常用的分析仪器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等,使用前需要对仪器进行正确的操作和校准,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和提高性能。
3.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环境监测的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整理、统计和分析,需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和软件工具。
同时,还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包括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环境监测的应用领域和案例分析1.大气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的浓度监测和气象因子的观测,以评估空气质量和气象条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影响的程度。
案例分析可以以某城市的大气污染监测为例,分析其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环境监测实用培训讲义(ppt 27页)

七、未列入标准的物质最高允许浓度的估算
(一)参考国外标准 (二)从公式估算 (三)直接做毒理试验再估算
常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见附件: 环境保护常用法律法规及标准
本章结束 谢 谢!
(二)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 许浓度标准(GB9137—88)
(三)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01)
六、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 农用粉煤灰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8173—87)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84)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8172—87) 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控制标准(GB5085—85) 建材工业废渣放射性限制标准(GB6763—86)
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控制方式分为 二类: 第一类污染物是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内蓄积, 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 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 物质。
(四)回用水标准
再生水回用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 (CJ/T95—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CJ25.1—89)
三、监测技术概述
(一)化学、物理技术 重量法 、容量分析 、仪器分析
(二)生物技术 (三)监测技术的发展
四、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
环境监测的要求 准确可靠 快速灵敏 选择性好
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简称为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
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 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 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第三节 环境标准
环境检测现场ppt课件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监测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例如,生物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等新型监测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应用和推广。这些新型监测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能够更全面地揭示环境污染的状况和原因。
详细描述
总结词
智能化和自动化监测设备是未来环境监测的重要发展方向。
详细描述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和自动化监测设备正在逐渐成为环境监测的主流。这些设备能够实现自动采样、自动分析、自动数据处理等功能,大大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起源
环境检测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工业发展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检测逐渐环保需求的增加,环境检测将更加注重现场快速检测、便携式检测设备开发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02
CHAPTER
环境检测技术
空气采样
水质采样
土壤采样
噪声采样
01
02
03
04
目的
环境检测能够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问题,为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环境保护
健康保障
资源利用
通过对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预防和减少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通过环境检测,优化资源利用,提高能源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03
02
01
发展历程
从最初的环境污染指标检测,到现在的多污染物、多环境介质检测,以及遥感、GIS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环境检测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
根据监测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指标,包括颗粒物、气态污染物等。
3. 监测指标选择
4. 监测频率和时间
5. 数据处理和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环境监测教材

See you in summer term!第一章绪论 (7)第一节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7)一、环境监测的目的 (7)二、环境监测的分类 (7)第二节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8)一、环境监测的发展 (8)二、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8)三、监测技术概述 (9)四、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 (9)第三节环境标准 (9)一、分类“三级六类”标准体系 (9)二、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 (10)三、水质标准 (10)四、大气标准 (11)五、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12)六、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12)七、噪声标准 (12)八、辐射标准 (13)九、其他标准 (13)十、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13)十一、未列入标准的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14)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14)第一节水体污染与监测 (16)一、水质污染 (16)二、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16)三、水质污染监测项目 (16)四、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17)五、污染物形态分析 (17)六、水域功能区 (18)第二节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18)一、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18)二、地下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21)三、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订 (22)第三节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24)一、水样的类型 (24)二、地表水样的采集 (24)三、地下水样的采集 (29)四、废水样品的采集 (31)五、底质样品的采集 (33)六、排污总量监测 (33)七、应急监测 (34)第四节水样的预处理 (37)一、水样的消解 (37)二、富集和分离 (38)第五节物理指标的检验 (40)一、水温 (40)二、臭和味(水样采集后,最好在6h内完成检验) (40)三、色度 (41)四、浊度: (42)五、透明度:指水样的澄清程度 (42)六、残渣 (43)七、电导率: (43)八、矿化度 (44)九、氧化还原电位 (44)第六节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44)一、铝 (44)二、汞(Hg)(Hg、Cd、Cr、As、Pb)“五毒” (45)三、镉(Cd) (46)四、铅 (47)五、铜 (48)六、锌 (48)七、铬 (48)八、砷 (50)第七节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 (50)一、酸度和碱度(2-5℃,暗处,最好现场测定) (50)二、PH值(PH=-lg[H+]) (52)三、溶解氧(DO)采样现场加MnSO4-KI固定,冷暗处,几小时之内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采样断面:欲了解某水体的质量状况,需 设置三种断面:即:①对照断面(背景断面) :具有判断水体污染程度的参比和对照作 用,或提供本底浓度的断面,对于一条河 流特别是流经城市和工业区的河流,通常 将其设置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之前, 尽可能首先避开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或回 流水影响;尽可能远离农药或化肥施用区 ;尽可能避开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尽可能 避开主要交通线,但交通相对较好方便, 水文条件比较稳定和较平直的河段上。② 控制断面:为及时掌握受污染水体的现状 和变化动态,进而进行污染控制的断面,
1、固定污染源(有组织) 1 )监测前期准备工作
(1)监测仪器的准备 我们接到采样任务单时一般先确认采样的项 目,比如是采苯系物,噪声,废水,锅炉 ,然后准备采样仪器。采锅炉和油烟的仪 器比较复杂,涉及的东西较多,所以仪器 准备工作也相应的比较复杂些。如自动烟 尘仪检查硅胶和双氧水:硅胶是否还具有 吸附水分的能力? 3%的双氧水是否需要配 置?仪器各种传感器的线是否齐全:电源 线﹑含湿量传感器﹑烟温的传感线等
湖泊采样点的确定也需设置对照段面、控 制段面和消减段面,其设置方法与原则除 参照河流运河内容外,还应考虑湖泊的特 殊性,如汇人湖、库的河流数量、径流量 、主流向及季节变化情况,岸边污染源分 布和对湖水水质的影响污染物扩散和水体 自净情况。断面具体位置可设在人出湖汇 合口处;湖沿岸主要排污口,不同功能水 域处,湖中心和水流向及滞流区。
控制段面对控制整个水域(或河段)水质状况 及流域内80%污染负荷和80%水面应能得 到最佳反映,重要排污口上下游的控制段 面应设在距排污口500-1000米处,以反映 废(污)水人河后的污染状况。③消减段面, 其应设在控制段面下游,污染物得到充分 稀释的地方,由于河水与废水(或污水)充分 混合常常延伸到几十公里处而水流速度大 的河段还将更远。对于一个区域,可延伸 至边界水域处,对于水量小的河流削减段 面常设在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 的河段上。
二 废气污染监测
监测方法依据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16157-1996)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GB5468-91) 《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397-2007);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HJ/T3732007) 《烟尘采样器技术条件》(HJ/T48-1999)
• (五)水样的保存方法
1、 冷藏法:水样在2-5℃保存(一般冰箱的冷藏 室可满足此要求),能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减缓物 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的速度,这种方法不会妨碍后 续的分析测定。 2、化学法:a、加杀生物试剂法,在水样中加入 杀生物剂可以阻止生物的作用。常用的试剂有氯 化汞(HgCl2),加入量为每升水样20—60mg。b、 加化学试剂法,为防止水样中某些金属元素或有 机物质在保存期间发生变化,可加入某些化学试 剂,如加硝酸(HN03)调节水样pH值,使其中的金 属元素呈稳定状态,加硫酸可抑制细菌生长和有 机碱(氨和胺类)形成盐,加人NaOH与挥发性化合 物形成盐类等等。
• (二) 采样准备
采样人员应在采样前确定监测目标,落实采样项 目任务,制定采样计划,根据采集样品的难易、 数量、测试项目备足合适的采样器具、容器、试 剂、仪器等。 (三) 采样点的确定 ①生产废水样品采样点的确定 采样人员在采样前应详细了解污染源的排放规律 和废水中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取样点是从排 放口取样,工业废水受工艺操作时间及开工率影 响,其排放量,排放污染物质种类差异很大。取 样时应选择开工率、运转时间及各类设备运转工 况达到75%以上的正常状况时取样,如有多个排 放口应同时取样,监测
•一 •二 •三
废水污染监测 废气污染监测 噪声监测
一 废水污染监测
• (一) 采集依据
依据国家法律、政府法规、地方文件等规定 ,依法对受检单位、接受政府指令对特定 水体、接受客户委托对需测试水体进行水 样采集。样品采集是监测工作开展的前提 和基础。污水厂根据生产工艺、生产管理 需要及评定污水处理效果,对进出污水厂 水质进行采样分析。因此,采样人员应具 有高度的法律意识、相应的职业素养和较 高的职业道德意识。
宾馆餐饮等服务企业结合其排放污染物高 峰期、低峰期分段取样;所有监督取样应 在其总排口处,若没有规范的排放口应选 择其最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评价污水处 理设施(厂、站)要在设施前后都设取样点。 ②地表水样采样点的确定 流过或汇集在地球表面上的水,如海洋、 河流、运河、湖泊、水库、池塘、沟渠中 的水,称为地面水,也叫地表水,重点河 流、运河,一般地遵循以下原则:先确定 采样断面,再确定断面垂线,最后确定采 样点。
(四)样品采集管理 样品采集后,对所使用各种器具加以清洗 ,防止交叉污染,取样时应先对水体的漂 浮物清除,用所采集的废水或污水对盛样 容器润两至三遍,采集同一样品的不同监 测项目样品时应尽量缩短时间。在采样现 场对不同样品加以标识以防混淆。对现场 水质状况及水体基本情况作详细记录。根 据质量控制要求在现场同一个采样点上, 同时采集双份平行样,按密码方式交付实 验室进行分析。
B. 断面垂线:根据河面的宽度:小于50m的 设一条垂线,50-lOOm的设左右岸面两条, 大于lOOm的设左、中、右三条,垂线设置 时若全流域水质均匀,可只设中泓一条垂 线。 C. 采样点的确定:根据河流的深度,小于5m 的距水面0.5m处;5—l0rn的距水面的0. 5m,河床上0.5m设两点,大于l0rn的在 水面下0.5m,1/2水深,河床上0.5m 设三点。
(六)水样的保存技术 优先使用的水样保存技术,它是作为保存水样的 一般性指导,水样的保存条件应符合分析方法的 要求,所加化学试剂不能含有与被测组分相同或 相似物质。如监测总磷和磷酸盐不能加入磷酸。 (七)样品保存范围 样品从实验室外转入实验室内,样品管理员对样 品的状态与采样人员的描述一致性进行检查、验 收、编号登记、流转至分析室,同时对采集样品 进行留样,以备查验。根据监测项目要求,做好 留样的保存管理,所有样品监测前、监测中、监 测后的各种标识状态要清晰、清楚,分析职能部 门负责样品监测中的保存工作。对超过样品保质 期的样品由样品管理人员负责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