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吝啬鬼”贾平凹》阅读答案word版本 (4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吝啬鬼”贾平凹》阅读答案
殷谦
我在《西安晚报》做编辑时,也为贾平凹主编的《美文》写稿。

在我的记忆中,我和平凹仅见过两回面的。

一次是去贾府讨字画,却没遇见他。

第二次终于遇见他,我说明来意,他却说:“我也好久不给人写字了。

”我也没走,便有目的地谈起了文学。

我故意说他
的作品如何的不好,读者有些怨言。

贾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很感兴趣地说:
“这些我没听过,不过你的说法也有点像。

”我说:“怎么叫‘也有点像’呢?如果我们说得不对你可以否认。

”贾说:“那就不好了,就这种是似非似的东
西才有意思,比较真切。

”平凹还是给了我一幅墨宝,收藏至今,小心珍惜,
始终热爱不减。

还有一次是听贾平凹做了西北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因而就去采
访他,写了一大篇幅的报道。

贾平凹的本名为贾李平,父母图口音方便就喊他“平娃”,有盼望他一生平安
顺遂的意思。

大二时,他在1973年8月原《群众文艺》上发表处女作《一双袜子》时,听从了同窗好友冯有源的建议,便囿了文人的心习,玩弄谐音,将“娃”改为“凹”(陕西话中,这两字同音同调),后遂沿用至今。

他自己也认
为“凹则不平”,不平,那么就陷下去,归顺到童真充盈的“娃”字上去。


为文道如人道:“凸在人群,他不敢冒充,山顶一般崛上去招人显眼;凸在文林,他不敢奢望。

倒是凹字稳妥,凹是吃亏,吃亏是福;凹是器皿,盛水不漏,凹是谦下,虚怀若谷。

”于是,贾平凹的许多字画,许多藏书,便都喜欢盖上
一个“凹则不平”的印章。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贾平凹的大学生活极其清苦,全部家当只有一床用旧网
套缝制的被子,一条巴掌大的褥子。

床单也是用旧门帘改制的,他用的唯一时
髦用品是一块二尺宽的用来“装饰”床铺的绿色塑料布。

白天,他将被子叠成
极小的方块,上面用枕巾遮住,再把那块塑料布齐齐地苫在床沿,以掩去铺盖
的寒陋。

造成一种“文明气象”。

有时候,生人来宿舍,还不敢轻易在这张
“雅床”上落坐呢!
那时,他是西大校园里有名的“苦行僧”,读书和写作成为他生活中几乎唯一
的意义。

由于营养不足,本来就羸弱清瘦的他看上去更显得可怜兮兮。

就在这时,他又不幸地染上了疟疾,在校医院就诊时,怀疑患了肝炎,遂被隔离了。

许多好友都替他捏了一把汗。

但贾平凹却闻病大喜,自谓“因祸得福”,因为
他有了一方与世“隔离”的独居空间,可以自由地写作、读书了,高兴时还可
以忘形地吼上一两句秦腔。

谁知,“好景”不长,后经复查,肝炎的怀疑被否定了,他又被“赶”回了集
体宿舍,只好“群居”在喧嚣中,点上九分钱一盒的“羊群”或是七分钱一盒
的“勤俭”,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

同舍有位同学,每闻这种劣质烟
草味就要打喷嚏,这样贾平凹便常免不了要遭人奚落。

一位品学兼优的女同学,她不像有些人那样轻蔑和戏弄这个山里来的“稼娃”,却大姐般地关心和爱护
着他。

平凹从心底敬慕她的学品和人品,视她为知己。

数年后,平凹忆及这段
往事,仍满怀深情地说:她是一位极聪明、善良、贤慧的女子……
如今的贾平凹早已是位超重量级的名人了,大学时代的寒陋自不复再有,但从
小养成的节俭习惯却没有变,有时甚至显得有些吝啬。

孔明先生曾写过一篇
《平凹请吃记》,备述平凹请孔明等四位友人吃羊肉泡馍的经过,其中一个细
节是:大家到贾府为次日南下江苏的平凹送行,相谈甚欢,不觉已到晚饭时分,便嚷着要一同下馆子,但主人却没有掏腰包的意思,最后的解决办法是“抓阄”!结果平凹“在劫难逃”地抓到了那个纸团儿,只好破费了一回。

平凹的“啬气”由此可见一斑。

我还听到过一些别的有关平凹“吝啬”、“一毛不拔”的传闻,如“平凹外出,只需在裤带上别把牙刷便可走遍天下”,“平凹迎送
客人下楼至巷口,貌似热忱、实则是为了让客人去公共厕所‘方便’以节约家
中卫生间的用水”等等。

是否属实,笔者不敢轻易下结论。

这就是贾平凹的“啬气”,一种没有经历过最底层生活的艰辛的人所无法理解
的“啬气”。

不过在很多情况下,传闻中的“平凹啬气轶事”即使事出有据,
也难免被加了“佐料”,我们只能以幽默的态度“姑妄听之”了。

事实上,平
凹自有他慷慨大方的一面。

冯有源先生是贾平凹的同窗挚友,他在文章中写道:“我与平凹同窗三年,深知他是那种最讲友谊,知恩知报的人,而且总是别人“投我以木瓜”,他要“报之以琼琚”的。

而且往往不是拔一根‘毛’,而是
拔一撮‘毛’、一把‘毛’。

平凹为了写一部小说,曾在乡下一位朋友家住过
一个多月,朋友一家人待他可谓关怀备至。

书出了,有了稿费,听朋友说要买
房子需用很多钱,他一次给拿出三万元。

借也好,送也好,反正算是在他身上
拔了一撮‘毛’……平凹挣的钱,除了买书外,就是给了亲人和朋友了。


商州多才子,在商州头号才子贾平凹身上,“鬼气”这种地域文化性格表现得
不仅鲜明,而且更富个人色彩。

平凹逛书肆,在旧书摊上发现自己以前题赠X
君的一本集子也在“处理品”之列,遂灵机一动,购回此书再题一款复赠X君,并著文谓此举“不亦乐乎”。

此事若让你我逢上,恐怕很难保持如此旷达的心态,更难产生化尴尬为幽默的兴致了。

平凹作得一手好字画,上门索讨者络绎不绝,令他穷于应付,不胜其烦,便在
客厅正中悬一偌大镜框,内镶其最新的“书法”作品“润格”标准。

可是,区
区一“润格”能挡得住谁呢?正如平凹自己所说:“该来的仍来,白拿的照拿……”
这就是一个于方格纸上阐发古今幽情,评说世道人心,几乎到随心所欲、无所
不能的地步的贾平凹。

这就是“吝啬鬼”,一个普普通通的男人,一个实实在在的作家贾平凹。

(选自《凤凰网博报》有删改)
17.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
①羸弱()②喷嚏()③褥子()④偌大()
18.在《儒林外史》中严监生至死不肯撒手人寰,执着顽强地竖起两根手指,
让读者记住了他的吝啬。

作者友善地将“道听途说”来的贾平凹吝啬汇集一文,虽八卦而还是让人忍俊不禁。

那么,贾平凹之“吝啬”,你认为最为讨喜的是
哪些事?(答出两件即可)(4分)
19. 中国人的名字(其实也不只是中国人的名字吧)总是要有点说道的,文雅
的有《名二子说》中的“轼”、“辙”,粗俗的有“狗剩子”、“招弟”“来弟”等。

不管是雅是俗,也都寄托了父母们的千般愿望。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
要说说贾平凹自改其名的涵义?(4分)
20.贾平凹大学生活卑微寒酸,难免会使人想到范仲淹的断齑画粥,宋濂的困
境窘迫,尽管还有不尽相同之处。

品读下面的文字,说一说这段文字给你以怎
样的酸楚之感、爱怜之意?
(3分)
点上九分钱一盒的“羊群”或是七分钱一盒的“勤俭”,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
心灵空间。

同舍有位同学,每闻这种劣质烟草味就要打喷嚏,这样贾平凹便常
免不了要遭人奚落。

21. 按国人写文章的路数,只要是讴歌类,不是写反派人物,这显然是并不新
鲜的欲扬先抑手法,营造噱头效果。

那么使贾平凹“吝啬”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而作者极尽其“吝啬”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4分)
22.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看见自己的作品沦落在“处理品”的贱卖行列;尤其
还是“赠”友人后的意外厄运,可想而知这是怎样的尴尬难堪。

贾平凹为什么
要购回、再题、复赠,而且竟然还会是“不亦乐乎”的呢?(4分)
23. “两面”之缘,遂成神交。

如作者所说贾平凹怎样地“评说世道人心……
几乎到随心所欲……”,我们还不够评价的资格,但对“一个普普通通的男人,一个实实在在的作家”,还是尚可领略一二的。

人道也如文道,请结合全文,从这个看似普通、实有分量的评价中是怎样认识贾平凹其人的?(回答两
个层面即可)(4分)
17. ①léi ②tì ③rù ④ruò (共2分,每小题0.5分)
18. ①平凹外出,只需在裤带上别把牙刷便可走遍天下。

②平凹迎送客人下楼至巷口,貌似热忱、实则是为了让客人去公共厕所“方便”以节约家中卫生间的用水。

(每点2分,共4分)
19. 巧妙地改了名,但并未对父母所赐之名扬弃,只是音同而字不同。

取其“凹”表明他的低调、谦下、不张扬、虚怀若谷、名如其人,亦如座右铭般警
示自己。

(共4分)
20. 贾平凹嗜烟,更是自卑孤独和写作时不可替代的伴随物,但拮据的生活只
能享用这种劣质烟草,而每每遭受他人傲慢的奚落。

贫穷是自卑,遭受他人蔑
视的根源。

(意思对即可,共3分)
21. ①出身贫寒,于是养成了节俭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即使发达之后仍保持其
本色。

②贾平凹在坊间、在同道中,给人以吝啬的印象,而大家又善意地夸大、取乐。

先时贫寒,难以阔绰,遂养成节俭习惯,但该大方时很大方大气的。


有波澜张弛,营造一种特殊的效果,也是给贾平凹正其名。

(每点2分,共4分)
22. 自己的作品流落书肆,更何况还有“题赠”,被赠者遗弃该书,这本是对
赠与者的极大不尊。

贾平凹凭其足够的智慧、包容、幽默,巧妙地化解这种尴尬。

但贾平凹也不是没有态度,是对遗弃或不重视人家赠送的被赠者的批评含
在其中。

是对自己处理此事的满意,更是不可多得的文坛趣味。

(4分)
23. ①索字,婉拒,但作者故意说读者对其作品有怨言,贾平凹谦和对待,实
为难得;后赠之字画,表现贾平凹的平和、真性情。

②对大学时如大姐般地关心和爱护着他女同学,时常感念于心,表现贾平凹的重情重义。

③在乡下朋友家写作,当朋友有困难时,慷慨解囊知恩知报。

④贾平凹挣的钱,除了买书外,就是给了亲人和朋友了。

(围绕“谦和”,“重情意”,“知恩知报”等考虑
即可。

前三点相对重要些)(每层2分,共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