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是一种美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族是以辛勤劳动著称的民族,凭借这种精神,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耀世界的华夏文明。
毛泽东同志就曾说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然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更不能贪图安逸,追求享受。
一定要明确: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我们国家的真正强盛和人民的全面富足,需要全体人民继续辛勤劳动。
大力提倡“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作风,就是要把辛勤劳动当作一种美德去大力倡导,去发扬光大。
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劳动史,是劳动创造了历史,是劳动改变了世界。
因此,我们要让广大干部群众深深懂得,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都离不开辛勤的劳动。
小到个人、家庭,大到民族、国家,坚持辛勤劳动就能兴旺发达;反之,则会走向衰败、灭亡。
只有明荣辱,正是非,与一切贪图安逸,轻视、鄙视劳动的观念和行为决裂,坚持以辛勤劳动为荣,才能逐步形成把劳动当成第一需要的新风尚。
大力提倡“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作风,是实施全民创业,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需要;大力提倡“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作风,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劳动观的需要。
在大学生中深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着力加强大学生的劳动观念教育,使广大青年学生牢固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社会主义劳动观念。
名人名言:
★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意大利)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中华民族推崇的人生理想,是追求有所作为;看重的立身之本,是真才实学;认定的成才之路,是发愤学习。
中国人重视读书、勤奋好学,已成为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
中国民间有许多关于学习的格言,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活到老,学到老”等,也流传着很多古人珍惜时间、发愤苦读的故事。
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到子晚年,他特别喜欢易经。
易经是很难读懂的,学起来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
因为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发明纸张,书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既笨又重。
把许多竹简用皮条编穿在一起,便成为了一册书。
由于孔子刻苦学习,勤展书简,次数太多了,竟使皮条
断了三次。
后来,人们便创造出了“韦编三绝”这句成语,以传诵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
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会被扯醒。
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
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
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
成语“囊萤映雪”和“凿壁偷光”所讲的就是这几个故事。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
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
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童第周小时候的好奇心十分强,看到不懂的问题往往要向父亲问个为什么。
父亲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耐心给他讲解。
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行小坑坑,他觉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去问父亲:"父亲,那屋檐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谁敲出来的?是做什么用的呀?"父亲看到儿子这么好奇,高兴地说:"这不是人凿的,这是檐头水滴下来敲的。
"小童第周更奇怪了,水还能把坚硬的石头敲出坑?父亲耐心地解释说:"一滴水当然敲不出坑,但是天长日久,点点滴滴不断地敲,不但能敲出坑,还能敲出一个洞呢!古人不是常说'滴水穿石'嘛!就是这个道理。
"父亲的一席话,在小童第周的心里激起了一阵阵涟漪,他坐在屋檐下的石阶上,望着父亲,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由于农活比较多,童第周对学习有些失去兴趣,不想读书了。
父亲耐心地开导,童第周说:"你还记得'滴水穿石'的故事吗?小小的檐水只要常年坚持不懈,能把坚硬的石头敲穿。
难道一个人的恒心不如檐水吗?学知识也要靠一点一滴积累,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
"为了更好地鼓励童第周,父亲书写了"滴水穿石"四个大字赠给他,并充满期望地说:"你要把它作为座右铭,永志不忘。
"
从此后童第周就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贯注到他的求学中去。
他决心要考取当时很有名气的宁波效实中学,他一丝不苟地进行备考,一家人也全都动员起来,支持他。
童第周终于考取效实中学,可是他的成绩全班倒数第一。
一天深夜,教数学的级任陈老师办完事情回到学校,发现在昏黄的路灯下有个瘦小的身影在晃动,陈老师想:"深更半夜的,谁还不回寝室就寝呢?"陈老师带着疑问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童第周正在借着路灯光演算习题。
"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寝室休息呢?""陈老师,我要抓紧时间把功课赶上去,我不要倒数第一名。
"陈老师望着童第周瘦小的身躯,关心地劝童第周回去休息,可是走出不远,童第周又站在路灯下捧着书本读了起来。
陈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深深地理解童第周的志气,为自己有这样的学生感到自豪。
期末考试到了,童第周又成了全校关注的对象。
他终于靠自己刻苦的努力,使各科平均成绩都达到了70分,其中几何得了满分,引起了全校的轰动。
颈上套饼
传说古时有个懒丈夫,一切都要他的妻子预备,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
一天,他的妻子要回娘家,住些日子才能回来,怕她丈夫懒惰,不肯作饭,她就预先作好一块大饼,套在丈夫颈项之上,给他吃用。
等到妻子从娘家回来,发现丈夫竟已饿死,再看套在丈夫颈上的饼,仍旧存在,只有靠在嘴边的吃了一点。
他的饿死是因不肯把饼转动一下。
今天神的儿女灵里贫穷,主要是因懒惰,不肯殷勤追求享受主。
主持人:有一首歌叫勤奋,它美妙动听,让我心情愉悦。
有一首诗叫勤奋,它意蕴婉约,让我回味无穷。
从接受教育起,老师的教诲就在身边--勤奋学习,追求永恒。
我们清楚勤奋的内涵,我们收获勤奋的甘甜!<珍惜今天,勤奋学习>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活动开始
1主持人:从中国古代到近代几千年文明历史上,多少仁人志士,因为勤奋学习而成才,并留下许多千古佳话,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
首先,我为大家讲一个《屈原洞中苦读》的故事,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
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2主持人: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而那些同学的成绩如此优异又是因为什么呢?:
接下来让我们听听成绩优秀同学的学习方法吧!
A同学:我觉得学习有目标是很重要的,那才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撞来撞去。
对自己的事情很有目标,玩的时候尽情的玩,学的时候我就能专心的学。
每当我取得成绩的时候,每当我能够站在台上领奖的时候我就心里很高兴,因为我觉得我没有给父母丢脸。
但是爸爸对我说:笑在最后才是笑的最好。
我知道我的成绩还不值一提,我将用最大的力量最大的信心去取得最好的成绩,同学们看我的吧!
B同学: 鲁迅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同学们,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让我们用剩下的时间,勤奋读书,勤思好问,让我们把握手中的时间,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给父母一份满意的答卷!
小结: 没有人天生就会学习,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他们成功的原因吧?我们先请他们自己来说说吧!
4、主持人:是啊,我们在学习中要做到:A 头脑聪明客观存在 B上课专心有目共睹 C作业认真用心思考 D课余勤奋学法自现
主持人:学习要树立好榜样,那么他(她)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呢?展示若干份作业和试卷,分组讨论,进行评价,然后与自己比较、总结、交流
(A字迹:书写工整 B 做题:认真专心,仔细检查 C 质量:速度快,
效率高)
5、主持人:1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同学讨论回答)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A要有明确的目标信念, 这样学习就不会得过且过! B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使学习事半功倍!C勤奋好学是成功的关键,只有学贵有恒才能不断进步! D经挡诱惑,让懒惰远离我们的身边!
2、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念念勤学的格言警句诗句。
三分天才七分学。
笨鸟先飞早入林。
天才在于学习,知识在于积累。
钟不敲不响,人不学不灵。
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了知识不去用,等于耕耘不播种。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三老师寄语
,同学们,虽然大家在学习方面成绩有差异,但并不能说明谁行谁不行,只能说成绩好的同学走在前面了,大家要向他(她)看齐,奋起直追。
暂时落后的,说明学习方法要改进,学习要比以前更用功,向跑在前面的同学学习经验,取长补短,每天进步1%,就是卓越、成功的开始!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肯用心,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
四总结
主持人: 有一本书叫勤奋,它妙趣横生,让我百读不厌,有一叶舟叫勤奋,它载满勇气,让我翅膀丰腴。
让我们从今天做起,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珍惜今天,勤奋学习》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做一个勤劳的人”主题班会
班会目的:
通过此次班会,让学生在如何“做一个勤劳的人”的讨论中自查自醒,领会胡锦涛同志所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项重要内容——“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努力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观念和风尚。
主持人:苏巧艳(文艺委员)
记录人:倪志权(副班长)
程序:
1、开场白:
主持人——苏巧艳: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是胡锦涛同志所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德的精辟概括,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今天我们就以此为方向,开一个主题为“做一个勤劳的人”的班会,希望同学们踊跃参与。
2、系列活动一——班长刘秋玲畅谈自己的看法:
劳动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是每个公民的根。
凡是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人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古猿人之所以能够直立行走,能够最终走出森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劳动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劳动史,是劳动,创造了历史,是劳动,改变了世界。
我国宪法规定,“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
劳动是光荣的,通过劳动人类从盘错交织的古树走向陆地,从愚昧无知的远古走向信息发达、光电闪烁的现代文明,劳动创造了人类语言,劳动拓展了人类思维,劳动改造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3、系列活动二——由一二组的同学代表提出有关“勤劳”的问题,三四组的同学代表进行解答:
(一二组代表)黄闻雯同学:近几年,面对浮躁、喧嚣的社会,个别人急功近利,宣传一些违背基本规律的所谓“学习窍门”、“得高分诀窍”,什么“边玩边学的有大成绩”、“老实勤奋型的没有大出息”,什么“边吃零食边看书记忆效果最好”、什么“边吃喝玩乐,边学习看书是现代学生的标志”、什么“勤奋型的人落伍了”。
我们应怎么来加以理解、辨别呢?
(三四组代表)王正同学:人世间,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作家,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是勤劳的人。
只有个别政客,可以凭着投机取巧,弄到比较大的官帽戴,但那也只是名气大而已,像刘邦、康生什么的,即使弄一顶皇帝帽子、副主席帽子,也谈不上对人类有贡献,任何一位对人类有贡献的人,都认为勤劳是做人的根本。
(三四组代表)孙茜丽同学:另一类人,监狱里的犯人,绝大部分都是妄想不劳而获的人。
追寻他们犯罪的思想根源大都不承认勤劳是做人的根本,而要靠别的方式去获取名利地位,以致走上犯罪道路。
勤劳与否真是判断一个人究竟是人还是“兽”的最要紧的标志。
学生也是这样,聪明而勤奋的学生,会变得更聪明,更爱学习,更正直。
4、系列活动三——关于黄年年同学朗读的文章“勤劳的悲哀”的讨论:
黄年年同学朗读《勤劳的悲哀》:
(学生沉默了一阵子)
摘录一部分同学的发言:
张春旭同学:辛勤劳动没有贵贱之分,每一位劳动者都是平等的。
不管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复杂也好,简单也罢,只要劳动者是在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那么这
种劳动就是光荣的。
郑晓凤同学:从时传祥到袁隆平,从李素丽到杨利伟,作为辛勤劳动者,他们的劳动有着天壤之别,但他们同样伟大而光荣。
因为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社会增添了财富,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彭强同学:如何正确对待工作和劳动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项重要的思想内容,也是每个人如何选择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源于全体社会成员辛勤劳动的积累,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靠每一个人的辛勤劳动创造的。
社会成员只有对社会贡献的总量大于社会的支出,这个社会才能发展,才能进步;反之就会停滞,就会倒退。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如果人人都只想从社会那里索取而不是付出,那么这个社会的存在、发展和进步将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5、系列活动四——副班长黄丽雄同学以一些关于“勤劳”的谚语与同学们共勉。
百花盛开的时候,园丁累弯了腰。
(阿富汉)
要使车子走得快,就得给车子勤上油。
(美国)
最好是说:“我在干活”。
不要说:“我在聊天”。
(非洲)
成功是辛勤劳动的报酬。
(希腊)
没有艰苦劳动,就没有科学创造。
(南斯拉夫)
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美国)
哪怕各种神灵跟你作对,辛勤劳动总会取得代价。
(印度)
只有勤劳的翅膀,才能证明人间并不远离天堂。
(伊朗)
土地的主人,不是在它上面散步的人,而是在它上面辛勤耕耘的人。
(苏联)
在烈日下干过活的人,吃饭才感到香甜。
(非洲)
闲散如酸醋,会软化精神的钙质;勤奋如火酒,能燃烧起智慧的火焰。
(土耳其)
最先起身的牛得到第一滴朝露。
(英国)
黎明即起的人,不怕露水湿脚。
(非洲)
不和太阳同起的人,得不到当日的快乐。
(英国)
起得早就走得远。
(苏联)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意大利)
忙碌的人没有掉眼泪的时间。
(英国)
勤拿斧头的人不缺柴。
(非洲)
勤劳意味着万物不缺,懒惰意味着一无所有。
(尼泊尔)
勤劳是幸福用血汗创造出来的。
(拉丁美洲)
经常有人打水的井不容易干。
(英国)
常转的磨子不会长苔(英国)
常用的钥匙一定是发亮的。
(阿拉伯)
6、班主任小结:这一节班会同学们表现很好,我也就班会主题发表我的一点看法。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指出了一个问题两个方面的道理。
其一,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凡辛勤劳动者都是光荣的,都应当受到大家和社会的尊重;无论是谁,任何轻视劳动、蔑视劳动、贪图享受、不尊重辛勤劳动的人,都是错误的,都是可耻的,都应当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责。
同时还向人们指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不仅辛勤劳动者光荣,而且珍惜辛勤劳动者的成果,尊重辛勤劳动者的成果,也是光荣的。
任何不珍惜和不尊重辛勤劳动者的劳动和成果的行为,都是极为可耻的,同样也应当受到大家和社会的谴责。
7、主持人作结:
伟人的成功更是来源于勤奋。
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5年。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
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0年。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
哥白尼写
《论天体的运动》花了37年。
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
歌德写《浮士德》花了60年。
华罗庚说:“我不否认人有天资的差别,但是根本的问题是勤奋的问题。
我小时侯念书时,家里人说我笨,老师也说我没有学数学的特别才能。
这对我来说,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
我知道自己不行,就更加努力经常反问自己:我努力得够不够?”
是啊,“我努力得够不够?”我们就以此共勉吧。
8、主题班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