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料:建筑知识之建筑师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建建筑知识之建筑师介绍
一、李诫(1035年~1110年),北宋郑州
管城县(今河南省新郑县)人。

大约只活了40多
岁。

李诫出身于官吏家庭,父亲李南公曾经做过
户部尚书。

公元1092年,李诫开始在北宋主管土木建筑工程的机构中作监供职,前后共达13年,主持营建了不少有名的城门、宫殿、府邸、寺庙等大型土木建筑工程。

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宋哲宗下旨任命李诫主持编修《营造法式》(左上图《营造法式》)。

李诫是个博学多能的人。

他精通书法,善于绘画,喜欢著书立说,除了《营造法式》外,他还著有《续山海经》10卷,《续同姓名录》2卷,《琵琶录》3卷,《马经》3卷,《六博经》3卷,《古篆说文》10卷。

在书法上,篆、草、隶,无所不能。

据说他家藏的几万卷书中有几千卷是他亲手抄成的。

他的绘画颇得古代名画家笔法,曾绘《五马图》进呈给宋徽宗,可惜这些都已逸失了,流传下来的只有《营造法式》一种。

二、伯拉孟特是将唯理主义古代精神推向极致的人,
他竭尽所能地推敲每一个建筑比例,从中你可以看到这种
被推敲到近乎完美的比例。

而往后的很多公共、宗教建筑,
比如巴黎万神庙,甚至白宫都有伯拉孟特建筑风格的影子。

文艺复兴时期他参与设计的规模最宏大的作品可以说是圣
彼得教堂,这个教堂的修建历史超过了一个世纪。

(右图圣
彼得大教堂)
三、刘敦桢(1897年9月19日~1968年5月10
日),字士能,号大壮室主人。

湖南新宁人。

他是中国
的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建筑史学
的开拓者、中国古建筑研究领域的先驱者、中国现代建
筑学的重要奠基人、中国建筑学教育的重要开创者。


敦桢所创办的华海建筑师事务所,在上海等地做了多
项设计。

后来他又在长沙设计了湖南大学教学楼和市内名胜天心阁,在南京设计了一批民用建筑以及中山陵前的光化亭、中央大学学
生宿舍、食堂和中央图书馆阅览楼等。

1960~1966年,对南京瞻园的改建,是他最成功也是最后的建筑制作,也是他对园林研究的具体实践。

四、梁思成是我国近代史上“戊戌变法”的主要倡
导人之一梁启超的长子,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

解放以
前,他就在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研究传统建筑的学术团体
“中国营造学社”任职,从事中国古建筑的科学研究工作。

全国解放以后,他参加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设计。


有,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就是他和他的夫人林徽因
共同设计的。

梁思成夫妇根据周总理和国徽评选委员会的
意见,组织清华国徽小组用两天时间重新绘制了大幅国徽图案,并在图版下方写了国徽图案说明: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直到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这一段伟大的革命历程。

1972年1月9日梁思成逝世。

五、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1918年其父贝祖贻出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贝氏在香港度过了他的童年。

1927年父亲调职,举家搬至上海。

1935年被父送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

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1940年以优秀的成绩毕业。

1940年,由于战争,贝氏在父亲规劝之下滞留美国,在一家以混凝土见长的工程公司工作。

1942年,至哈佛大学攻读建筑硕士学位。

入学不久即辍学,工作于国际研究委员会,主要工作是摧毁德意志境内的桥梁。

1945年秋,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贝氏开始他未竟的学业。

因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优秀成绩,尚未获得硕士学位就被哈佛设计院聘为讲师。

1958年贝氏成立了个人的建筑事务所,开业以来几乎每有工程竣工,就受到建筑界的注目,获得荣耀。

1978年设计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为他赢得了建筑界的诺贝
尔奖——普利策建筑奖;1982年所设计的香港中国银行
的中银大厦,是贝氏所有设计方案中最高的建筑物,形态
如春笋的中银香港大厦,已经成为香港的象征。

1979年,
香山饭店的设计和建成,引起中国建筑界的强烈震动。

香山饭店是他在中国大陆的第一件作品。

这座350个房间的酒店以中国庭院式风格建成。

它的屋顶采用了
中国传统建筑的轮廓,大堂像一个中国庭院。

在香山饭店,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营造手法巧妙地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

在这个所有的建筑师都在向西方看齐的时代,贝聿铭想通过他的设计提醒人们:中国的传统中还有如此宝贵的建筑风格与技艺,需要得到我们保存和延续。

他希望为新一代的中国建筑师发展一套自己的建筑语言——亭台、屏风、曲折的回廊、掩映的花木,这些中国人擅长的空间处理方式,在贝聿铭看来,与西方的钢铁、混凝土和玻璃同样强。

六、伍重丹麦设计师。

1918年4月9日出生于
丹麦的哥本哈根,原在哥本哈根建筑学院学习,毕业
后到瑞典住了3年,受到建筑师阿斯普伦德的影响。

1946年在芬兰工作。

在设计悉尼歌剧院以前,曾为
丹麦赫尔辛格(1956年)、弗雷登斯堡(1957~1960
年)设计了好几幢住宅,显示他特有的住宅建筑的设计才能。

后来设计的悉尼歌剧院是建筑史上值得骄傲的一座现代化建筑杰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