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小结PPT课件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Ⅰ卷•40]康有为对儒学的认识
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2)学习对象:以西方为师——以俄为师 走自己的路(国情) 面对这一冲击,中国作出的反应是逐渐引入“永久性变化”的要素的同时,背弃传统的“周期性变化”模式,走上现代化道路。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专题小结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一、考情梳理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Ⅱ卷·29]三民 主义与国民革 命
[Ⅱ卷•29]戊戌 变法康有为托 古改制
[Ⅲ卷•28]梁启超 的“诗界革命” 救亡思想
本专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通常

择 从思想解放的过程、特点、影响, 题 或思想解放与政治、经济的相关性
等角度切入,“中体西用”、维新
3、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现现代化
洋务派、维新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
——摘编自杨凯:《中国梦的方位》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以西方为师——以俄为师 走自己的路(国情)
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摘编自杨凯:《中国梦的方位》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的特点?
(二)特点
归纳某个历史事件的整体特点
一般可以从原因目的(为什么)、发展历程(是什么)、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用(怎么样)三个角度展开综合思考
归纳某个历史事件的整体特点
1、主题有爱国性: 救亡图存——独立、富强、民主 归纳某个历史事件的整体特点
谢谢指导! 洋有务人运 据动此(图实示践中)国近代前期历史变迁(见下图)。
[BⅡ.卷洋·务29运]三动民—主戊义戌与变国法民—革辛命亥革命 3材、料影“响冲有击进—步反性应—”—曾推是动国近内代外中史国学社界会解转释型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以1、西社方会为存师在—决—定以社俄会为意师识走,自社己会的意路识(具国有情反)作用 救沙亡场图 练存兵,1【民1族7年资新产课阶标级1,卷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 一留般日可 学以生从总现数实的因78素%,(直经隶济亦、有政1治72、人其,他山)西、、历陕史西因等素其、他外十部几因个素省三区个仅角有度35展1人开。综合思考 归——纳摘影编响自思冯想天文瑜化:的《因中素华文化史》 洋B.务洋派务、运维动新—派戊、戌立变宪法派—、辛国亥民革党命、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 归4、纳对某待个不历同史文事化件要的有整理体性特、点包容的心态,博采众长、扬弃创新 推为动中近 国代共中产国党的社成会立转奠型定(了从思手想工基劳础动走向机器生产,
——摘编自王龙:《天朝向左 世界向右》
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有哪些 因素影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三)原因
归纳影响思想文化的因素
一般可以从现实因素(经济、政治、其他)、历史因素、外部
因素三个角度展开综合思考 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有哪些因素影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有哪些因素影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世界全球化,近代化潮流
2、历程有广泛性、渐进性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摘编自杨凯:《中国梦的方位》
(1)学习成员: 地主阶级、农民阶级、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
新旧交替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4)学习方法: 从照搬到走向中国化
3、影响有进步性——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材料三:近代文化思想启蒙由潜流到洪涛,需要二方 面的转化条件。其一是政治局势的逼迫,其二是民族 文化心理壁垒的松动,其三是强有力的宣传鼓动队伍 的组成。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四:孙中山和华盛顿均是中美两国于君主政体转 变为共和政体的关键转折点上,被推上历史舞台。然 而,华盛顿取得了成功……相反,孙中山创建的资产 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
变法 实行君主立宪制
发展资本主义
维新变法 思想启蒙运动
三民主义 民主和科学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指导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动摇了封建专制思想的 统治地位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 定了思想基础
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 得胜利,走向社会主义 道路
特点 器物 以西固中
制度 以西改中
思想 以西弃中
思想 中西结合 以中为主
近代工业的发展 (1)经济因素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影响思想 文化的因素
现实因素 (2)政治因素
(3)其他因素
救亡图存,民族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的壮大
民族危机,传统保守势 力强大 先进中国人的不断探索
阶级属性、立场
历史因素 外部因素
(三)原因
归纳影响思想文化的因素 一般可以从现实因素(经济、政治、其他)、历史因素、外部 因素三个角度展开综合思考
影响思想 文化的因素
现实因素
历史因素 外部因素
传统文化博采众长,与时俱进的特质 纲常名教观念根深蒂固 世界全球化,近代化潮流 列强侵华
沙场练兵1【17年新课标1卷29】1904年,湖南、四川、 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 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 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的“内涵”是怎样不断拓展的?
二、走近历史 (一)历程
所属阶级
地主阶级 19世纪 中后期
派别或代表
抵抗派
民林族、危魏机 统洋治务危派机 …曾…、李
民族 资产阶级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早期维新派
王、郑
—C.—知梁识启分超子:《在五政十治年上中极国为进保化守概论》(1923年) C民.族知资识产分阶子级在、政无治产上阶极级为保守 然一而般, 可华以盛从顿原取因得目了的成(功为什……么相)反、,发孙展中历山程创(建是的什资么产)阶、级影民响主作共用和(政怎体么却样如)昙三花个一角现度,展很开快综夭合折思。考 3洋、务从派国、情维出新发派,、与立时宪俱派进、、国不民断党创、新共,产实党现…现…一代路化走到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 [传Ⅰ统卷文•4化0]博康采有众为长对,儒与学时的俱认进识的特质 ——摘编自王龙:《天朝向左 世界向右》 最早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理论)
A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沙场练兵2【14年新课标1卷29】1898年,梁启超等联 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 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

西方文明对中
国的冲击与社
会转型
2018年
[Ⅰ卷•29]五四 运动后马克思 主义的传播 [Ⅱ卷•29]孙中 山的新三民主 义 [Ⅲ卷•28]严复 的《天演论》 与维新思想 [Ⅲ卷•29]五四 运动后马克思 主义的传播
二、走近历史
材料一: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 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民族危机 民族维新工派业 发展康、梁 ……
革命派 孙、黄
激进派
陈、胡
无产阶级 20世纪初
以来
社李会大危钊机 阶级结构 的…周 毛刘变…恩 泽少动来 东奇
思想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要作用
最早提出了“向西方学 习”(理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实行君主立宪制
洋务运动(实践)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起步
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 要求,是康、梁维新思 想的理论来源
思想、三民主义思想及近代学习西
方的阶段特点等都是高频考点。
2017年
[Ⅰ卷•29]晚清 留日学生区域 分布的影响因 素 [Ⅱ卷•29]民国 初年追求新思 想成为社会时 尚
主 观
[Ⅰ卷•40]康有 为对儒学的认 识
[Ⅰ卷•40]康有为 与严复关于缓解人 口压力的思想
[Ⅰ卷41]孙中山 新三民主义的 民族主义思想 [Ⅲ卷•41]近代
结果
阶 级 和 时 代 的 局 限 没 有 使 中 国 独 立 富 强
民主 革命 胜利
材料二:中国人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不掸以 矫枉过正的姿态否定传统、学习西方。万水千山佂程, 一茬一茬赶路。洋务派、维新派、立宪派、国民党、 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中 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
——摘编自李帆:《韦伯学说与美国的中国研究》
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四)影响 推动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从手工劳动走向机器生产, 从专制走向民主,社会生活走向文明化城市化…… )
沙场练兵3【13年新课标1卷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
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B 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材料五:西方的冲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注入 了引起现代化并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力量;面对这一冲 击,中国作出的反应是逐渐引入“永久性变化”的要 素的同时,背弃传统的“周期性变化”模式,走上现 代化道路。
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新旧交替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3、影响有进步性——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世界全球化,近代化潮流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Ⅱ卷•29]戊戌变法康有为托古改制
外部因素
(三)原因
归纳影响思想文化的因素 一般可以从现实因素(经济、政治、其他)、历史因素、外部 因素三个角度展开综合思考
四、学以致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 模式之一。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前期历史变迁(见下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期各时期中国思想变化的背景 。
思路点拨: 1.近代前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制 度—思想”的历程。 2.近代前期的思想变化受到国际、国内等因素的综 合影响。 3.国际因素可从西方经济、政治、思想变革等角度 考虑,国内因素可从……
——摘编自王龙:《天朝向左 世界向右》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一般可以从原因目的(为什么)、发展历程(是什么)、影响作用(怎么样)三个角度展开综合思考
2B、.认洋识务(新运事动3物—)戊、戌变学变革法旧习—事辛物内亥是革一容命个渐:进的器过程物——制度——思想文化
[Ⅱ卷·29]三民主义与国民革命
B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三、感悟历史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2、认识新事物、变革旧事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3、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现现代化 4、对待不同文化要有理性、包容的心态,博采众长、 扬弃创新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C反.映鸦了片民战族争资—产中阶法级战的争要—求甲,午是战康争、梁维新思想的理论来源 根近据代材 中料国二思并想结解合放所潮学流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
推——动摘近编代自中王国龙的:社《会天转朝型向(左从世手界工向劳右动》走向机器生产,
[Ⅱ卷·29]三民主义与国民革命 [Ⅰ卷•40]康有为对儒学的认识
现实因素
归纳某个历史事件的整体特点
一般可以从现实因素(经济、政治、其他)、历史因素、外部因素三个角度展开综合思考
归纳影响思想文化的因素
影响思想 传统文化博采众长,与时俱进的特质 文化的因素 历史因素 沙场练兵1【17年新课标1卷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