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猜猜看: 他是谁? 前 古有一人:他学识广博,多才多艺,散文、诗词、 热 书画无一不苏精; 身 他的散文如轼行云流水, 代表了宋代的最高成就,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与黄庭坚齐名(qímíng);他的词开豪放 派新风;他的书画为“宋四家”之首。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路,过无数穷 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 人间万千(wànqiān)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 是好人。”
我脱下衣服想睡觉,
只见月光照入门内, (景色幽美)我高兴 地动身走到门外。
第十一页,共32页。
怀民亦未寝,相与(xiāngyǔ)步于中 庭。
重点字词:
• 译文:
11.亦:副词,也。 •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
12.寝:睡觉(shuì
觉(shuìjiào),
jiào)。
• 于是,(我们)一
13.相与:一起,共同。 起在庭院中漫步。
第二十四页,共32页。
作者(zuòzhě)思想感 文情中结尾(jiéwěi)句流露出作者怎
样的思想情感?
赏月的欣喜 贬谪(biǎnzhé)的落寞 自 我排遣的达观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人”的含义有哪 几层?
闲人的含义(1)被闲置之人即被 贬官之人。为不得志的自嘲之语。 ( 2)指清闲自在之人,可见其能 自解、自慰,表现了作者旷达胸襟。
第十五页,共32页。
以《记承天寺夜游》例
• 时间(年、月、日、夜),解衣(jiě yī)……,月 色……,欣然……。念……者,遂至……。怀 民……,相与……。
• 庭下……,水中……,盖……也。 • 何夜……?何处……?但少……耳。
第十六页,共32页。
看 谁 能 更 好 地 背 诵 课 文
第十七页,共32页。
第八页,共32页。
放声朗读(lǎngdú)课文,划出朗 读(lǎngdú)节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jiě yī)/欲睡,月色/入 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第二十九页,共32页。
总结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 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 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 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 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
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 (shēnghuó)信条。学习本文,在 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
第三十页,共32页。
背诵(bèi sònɡ)《记承 天寺夜游》
14.于:介词,在。
第十二页,共32页。
庭下如积水(jī shuǐ)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
重点(zhòngdiǎn)字词: 15.空明:清澈透明。
16.交横:交错纵横。
17.盖:表示推测,原 来是。
• 译文:月光照在庭 院中,好像积水那 样(nàyàng)清澈透 明,水中有像藻、 荇似的水草交错纵 横,
第九页,共32页。
第十页,共32页。
讨大结 论意合 。。注
小释 组, 合了 作解 , 交 流
(liǎojiě)
元教丰师(y点uá拨n fē解学nɡ衣生)六欲翻年睡译十,月十二日夜,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重点字词: 1.解:解开,脱下
。 2.欲:想。 3.户:门。 4.欣然(xīnrán):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 二日那天夜晚(yèwǎn),
是,表转折。
•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
• 20.闲人(1)古义:悠 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闲自在的人。(2)今
义:无所事事的人。
第十四页,共32页。
如何(rúhé)高效地背诵文言文
1.背诵文言文的口诀:先理解,后记忆多回 顾,效率高。 2.帮你支一招(yī zhāo)----教你一种背诵文言 文的方法----“三抓”背诵法。 3.“三抓”背诵法:此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抓 “领头字”、“领头句”、“过渡句”,以 达到背诵目的的方法。
• 原来那是竹子和柏 树枝叶的影子。
第十三页,共32页。
何夜无月?何处(hé chǔ)无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耳。
• 重点字词:
• 译文:
• 18.何:疑问代词(dàicí),• 哪个夜晚没有月光
哪。
(yuèguāng)?
• 19.但(1)古义:连词, • 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
只是。(2)今义:但 树呢?
承 天 寺
中庭
“我” 和张 怀民
(yuèsè)
美 夜游月 色 承 优天 寺
第二十二页,共32页。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 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kàn chū)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景
月色—— 积水空明 (kōnɡ mínɡ) 竹柏—— 藻荇交横
修辞 作用
特点
比喻
生动
皎洁、澄清、
•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一同(yītóng)游乐的人。 •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 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
的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 树的影子呀 •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耳。 •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 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第二十页,共32页。
合作(hézuò)读 读懂 意味
1、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记叙(jìxù)、描写、 2、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抒情 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shén
me)修辞方法?有什么(shén me)作用?从中 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shén me)特点?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5、“文何夜中无结月尾?何句处流无竹露柏出?但作少者闲人怎如样吾的两人思耳想。”情感?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
第二十一页,共32页。
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nǎxiē)要素?
时 间 地 点 人 物 事件的 (起因)
元丰
(yuán fēnɡ)六 年十月 十二日 (夜)
第十八页,共32页。
我 能
行 !
一、重点(zhòngdiǎn)字词
欣然
高兴(gāoxìng)的
(xīnrán)—思—样考子、。想到。
念—— 门。
户—— 于是、就。
遂—— 睡。
寝—— 清澈透明
空明—— 原来是。
盖—— 但—— 耳——
只是。 罢了。
第十九页,共32页。
二• 1、、念句无子与为(jù乐者zi)翻译
第二十五页,共32页。
第二十六页,共32页。
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 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 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 和清凉的味道(wèi dao)。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 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 月亮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之一。
第三页,共32页。
• 写作(xiězuò)背景: •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 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 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 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此乃 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 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 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 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 jìlù)了他当 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二人即他和张怀民的深厚友 谊和无限感慨。
第四页,共32页。
解题(jiě t承í)--天--寺
位于今湖北省黄 冈市南,南唐初年 建寺,初名“南禅 寺”。北宋景德四 年(1007年)赐名 承天寺,其规模 (guīmó)仅次于开 元寺因寺宇第一山 门横匾上有金光闪 烁的“月台”两字, 故又名月台寺。
第五页,共32页。
承天寺
一读:读准字音(zì yīn)
要求(yāoqiú):自由朗 读课文,在课文中标注 不认识的字词。
第六页,共32页。
自由(zìyóu)朗读课文, 读准下列字 音。
遂(
jiě
qǐn
y解ǔ ( )至
suì zǎo xìng
)衣
第七页,共32页。
二读:读顺文章 (w要én求z:h全ān班g齐)读课文,
读准字音、节奏 (jiézòu),读出感情, 初步感受月夜美景。
第二十七页,共32页。
第二十八页,共32页。
诗中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轼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gùxiāng)明。——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gùxiāng)。—— 李白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shēngdòng) 透明
形象
如临其境
第二十三页,共32页。
庭句下子如(积jù水zi()赏jī s析huǐ)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赏析:此句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 澈的月光(yuèguāng)比成积水,用交错 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 相映成趣。“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 (yuèguāng)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 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用高 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了一个空明澄澈、 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第三十一页,共32页。
第三十二页,共32页。
第一页,共32页。
苏 轼
第二页,共32页。
走近苏轼
苏轼(1037-110 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世人称其为“苏东
坡”。汉族,眉州人(今四
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词人、诗人,美食家,豪放
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
苏辙(sū zhé)并称为“三
苏” ,为“唐宋八大 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与黄庭坚齐名(qímíng);他的词开豪放 派新风;他的书画为“宋四家”之首。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路,过无数穷 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 人间万千(wànqiān)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 是好人。”
我脱下衣服想睡觉,
只见月光照入门内, (景色幽美)我高兴 地动身走到门外。
第十一页,共32页。
怀民亦未寝,相与(xiāngyǔ)步于中 庭。
重点字词:
• 译文:
11.亦:副词,也。 •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
12.寝:睡觉(shuì
觉(shuìjiào),
jiào)。
• 于是,(我们)一
13.相与:一起,共同。 起在庭院中漫步。
第二十四页,共32页。
作者(zuòzhě)思想感 文情中结尾(jiéwěi)句流露出作者怎
样的思想情感?
赏月的欣喜 贬谪(biǎnzhé)的落寞 自 我排遣的达观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人”的含义有哪 几层?
闲人的含义(1)被闲置之人即被 贬官之人。为不得志的自嘲之语。 ( 2)指清闲自在之人,可见其能 自解、自慰,表现了作者旷达胸襟。
第十五页,共32页。
以《记承天寺夜游》例
• 时间(年、月、日、夜),解衣(jiě yī)……,月 色……,欣然……。念……者,遂至……。怀 民……,相与……。
• 庭下……,水中……,盖……也。 • 何夜……?何处……?但少……耳。
第十六页,共32页。
看 谁 能 更 好 地 背 诵 课 文
第十七页,共32页。
第八页,共32页。
放声朗读(lǎngdú)课文,划出朗 读(lǎngdú)节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jiě yī)/欲睡,月色/入 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第二十九页,共32页。
总结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 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 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 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 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
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 (shēnghuó)信条。学习本文,在 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
第三十页,共32页。
背诵(bèi sònɡ)《记承 天寺夜游》
14.于:介词,在。
第十二页,共32页。
庭下如积水(jī shuǐ)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
重点(zhòngdiǎn)字词: 15.空明:清澈透明。
16.交横:交错纵横。
17.盖:表示推测,原 来是。
• 译文:月光照在庭 院中,好像积水那 样(nàyàng)清澈透 明,水中有像藻、 荇似的水草交错纵 横,
第九页,共32页。
第十页,共32页。
讨大结 论意合 。。注
小释 组, 合了 作解 , 交 流
(liǎojiě)
元教丰师(y点uá拨n fē解学nɡ衣生)六欲翻年睡译十,月十二日夜,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重点字词: 1.解:解开,脱下
。 2.欲:想。 3.户:门。 4.欣然(xīnrán):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 二日那天夜晚(yèwǎn),
是,表转折。
•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
• 20.闲人(1)古义:悠 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闲自在的人。(2)今
义:无所事事的人。
第十四页,共32页。
如何(rúhé)高效地背诵文言文
1.背诵文言文的口诀:先理解,后记忆多回 顾,效率高。 2.帮你支一招(yī zhāo)----教你一种背诵文言 文的方法----“三抓”背诵法。 3.“三抓”背诵法:此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抓 “领头字”、“领头句”、“过渡句”,以 达到背诵目的的方法。
• 原来那是竹子和柏 树枝叶的影子。
第十三页,共32页。
何夜无月?何处(hé chǔ)无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耳。
• 重点字词:
• 译文:
• 18.何:疑问代词(dàicí),• 哪个夜晚没有月光
哪。
(yuèguāng)?
• 19.但(1)古义:连词, • 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
只是。(2)今义:但 树呢?
承 天 寺
中庭
“我” 和张 怀民
(yuèsè)
美 夜游月 色 承 优天 寺
第二十二页,共32页。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 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kàn chū)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景
月色—— 积水空明 (kōnɡ mínɡ) 竹柏—— 藻荇交横
修辞 作用
特点
比喻
生动
皎洁、澄清、
•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一同(yītóng)游乐的人。 •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 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
的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 树的影子呀 •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耳。 •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 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第二十页,共32页。
合作(hézuò)读 读懂 意味
1、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记叙(jìxù)、描写、 2、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抒情 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shén
me)修辞方法?有什么(shén me)作用?从中 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shén me)特点?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5、“文何夜中无结月尾?何句处流无竹露柏出?但作少者闲人怎如样吾的两人思耳想。”情感?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
第二十一页,共32页。
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nǎxiē)要素?
时 间 地 点 人 物 事件的 (起因)
元丰
(yuán fēnɡ)六 年十月 十二日 (夜)
第十八页,共32页。
我 能
行 !
一、重点(zhòngdiǎn)字词
欣然
高兴(gāoxìng)的
(xīnrán)—思—样考子、。想到。
念—— 门。
户—— 于是、就。
遂—— 睡。
寝—— 清澈透明
空明—— 原来是。
盖—— 但—— 耳——
只是。 罢了。
第十九页,共32页。
二• 1、、念句无子与为(jù乐者zi)翻译
第二十五页,共32页。
第二十六页,共32页。
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 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 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 和清凉的味道(wèi dao)。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 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 月亮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之一。
第三页,共32页。
• 写作(xiězuò)背景: •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 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 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 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此乃 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 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 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 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 jìlù)了他当 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二人即他和张怀民的深厚友 谊和无限感慨。
第四页,共32页。
解题(jiě t承í)--天--寺
位于今湖北省黄 冈市南,南唐初年 建寺,初名“南禅 寺”。北宋景德四 年(1007年)赐名 承天寺,其规模 (guīmó)仅次于开 元寺因寺宇第一山 门横匾上有金光闪 烁的“月台”两字, 故又名月台寺。
第五页,共32页。
承天寺
一读:读准字音(zì yīn)
要求(yāoqiú):自由朗 读课文,在课文中标注 不认识的字词。
第六页,共32页。
自由(zìyóu)朗读课文, 读准下列字 音。
遂(
jiě
qǐn
y解ǔ ( )至
suì zǎo xìng
)衣
第七页,共32页。
二读:读顺文章 (w要én求z:h全ān班g齐)读课文,
读准字音、节奏 (jiézòu),读出感情, 初步感受月夜美景。
第二十七页,共32页。
第二十八页,共32页。
诗中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轼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gùxiāng)明。——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gùxiāng)。—— 李白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shēngdòng) 透明
形象
如临其境
第二十三页,共32页。
庭句下子如(积jù水zi()赏jī s析huǐ)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赏析:此句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 澈的月光(yuèguāng)比成积水,用交错 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 相映成趣。“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 (yuèguāng)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 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用高 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了一个空明澄澈、 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第三十一页,共32页。
第三十二页,共32页。
第一页,共32页。
苏 轼
第二页,共32页。
走近苏轼
苏轼(1037-110 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世人称其为“苏东
坡”。汉族,眉州人(今四
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词人、诗人,美食家,豪放
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
苏辙(sū zhé)并称为“三
苏” ,为“唐宋八大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