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
《诗经·小雅·鹿鸣》

《诗经·小雅·鹿鸣》
《小雅·鹿鸣》是《诗经·小雅》的首篇,是一首宴饮诗。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体现了殿堂上嘉宾的琴瑟歌咏以及宾主之间的互敬互融之情状。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诗经·小雅·鹿鸣
徐健顺教授青岛大学讲座吟诵《鹿鸣》
鹿鸣来自齊風吟誦00:0001:51
https:///voice/getvoice?mediaid=MzU4OTcw NjY1OV8yMjQ3NDgzNzQ2
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五中提到:“古诗皆诸之,然后以声依咏以成曲,谓之协律”。
经过吟诵,我们能更好的将《鹿鸣》中饱满的欢乐情感表达出来,通过字声,强调感情和意义,身临其境的感受古代宴会之上的欢乐氛围。
诗经小雅鹿鸣原文与解析

诗经小雅鹿鸣原文与解析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历史传说和人民的生活哲学。
其中,小雅是《诗经》的一部分,包含了许多富有哲理和意境的诗歌作品。
本文将重点解析《小雅·鹿鸣》这首诗的原文和诗意。
《小雅·鹿鸣》的原文为:鹿鸣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鹿鸣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莫远。
这首诗通过描绘鹿鸣的场景,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向往。
下面,让我们一起对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进行解析。
首先,诗中的“鹿鸣”被运用称之为意象,意味着一种自由、和谐、宁静的生活状态。
鹿作为古代文人墨客心中喜爱的动物,象征着高贵和纯洁。
它的鸣叫声在这首诗中起到了象征自由和平静的作用。
其次,诗中的“食野之苹”和“食野之蒿”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愿。
苹和蒿都是野外的植物,与鹿食植物的场景相呼应,同时也暗示了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渴望。
接着,诗中的“我有嘉宾”揭示了诗人对友谊和人际关系的强烈渴望。
这里的“嘉宾”指的是亲近的朋友或知己,他们共同聚餐、欢乐娱乐,象征着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友善。
而“鼓瑟吹笙”和“德音莫远”则是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人际关系的期许。
最后,本诗通过鹿鸣、野植物、嘉宾之间的群聚、共享食物,表达了和谐、平静、友善的社会理想和人际关系的追求。
综上所述,《小雅·鹿鸣》这首诗通过描绘鹿鸣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和谐、友善人际关系的向往。
同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亲友之间的共享,展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和谐共处的追求和珍视。
这首诗保留了古代社会人民的情感和追求,也为后人留下了深思和感悟的空间。
诗经作为文化的瑰宝,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哲学。
同时,也提醒着我们尊重自然、珍视友谊与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诗经小雅鹿鸣原文

诗经小雅鹿鸣原文《小雅;鹿鸣》是《诗经;小雅》的首篇,是一首宴饮诗。
接下来由给大家带来诗经小雅鹿鸣原文,希望大家喜欢!诗经小雅鹿鸣原文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诗经小雅鹿鸣的译文及注释译文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
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心中乐陶陶。
注释⑴呦(yōu)呦:鹿的叫声。
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⑵苹:藾蒿。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⑶簧:笙上的簧片。
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⑷承筐:指奉上礼品。
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
”将:送,献。
⑸周行(háng):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⑹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⑺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
孔:很。
⑻视:同“示”。
恌:同“佻”。
⑼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⑽旨:甘美。
⑾式:语助词。
燕:同“宴”。
敖:同“遨”,嬉游。
⑿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⒀湛(dān):深厚。
《毛传》:“湛,乐之久。
”诗经小雅鹿鸣的赏析《小雅;鹿鸣》是《诗经》的“四始”诗之一,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
据朱熹《诗集传》的说法,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
诗经《鹿鸣》

这首诗共用了三种艺术手法:引用、 比喻和用典。
这首诗的第二联主要引用了《诗经》 中《郑风•子衿》和《小雅•鹿鸣》两 诗中的诗句。我们已经学习了《诗经》, 所以主要讲一下这种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诗经•子衿》
•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 不嗣音? •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 来? • 挑兮达tà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 月兮。
一吹笙管振簧片, 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 指示大道乐遵照。
第一章,热烈欢快的音乐声中有人 “承筐是将”献上竹筐所盛的礼物。 写主人热情好客,谦和有礼,不仅 琴瑟和鸣,营造出一个非常热烈、友好、 欢快的气氛,还拿出满筐的礼物献给客 人。而主人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虚心向 嘉宾求教,请他们贡献有关治国之道的 意见。
印度文学中有鹿王“九色鹿”。
在佛教故事中,鹿也经常以正义、善良、 吉祥的化身出现。在《九色鹿》故事中,救 人于溺反而恩遭仇报的九色鹿是菩萨的化身; 九色鹿以自己的善行,感化了因误听谗言而 差一点杀死九色鹿的国王,责令“自今已往, 若驱逐此鹿者,吾当诛其九族。于是众鹿数 千为群,皆来依附。饮食水草,不侵禾稼。 风雨时节,五谷丰熟。人无疾病,灾害不生。 其世太平运命化去”(常任侠《佛经文学故 事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2010年5月,法国,第63届戛纳电影节
汉服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 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 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 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zā,何枝可依?山不 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bǔ,天下归心。
国学宝典《诗经》:鹿鸣原文赏析

国学宝典《诗经》:鹿鸣原文赏析《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注释】①呦呦you):鹿的叫声。
②苹:草名,即皤蒿。
③簧: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这里指乐器。
④承:捧着。
将:献上。
⑤好:关爱。
(6)周行:大路。
(7)德音:美德。
孔:很,十分。
昭:鲜明。
(8)视:示,昭示。
恌(tiao):轻怫。
(9)则:榜样。
效:模仿。
(10)旨酒:美酒。
(11)式;语气助词,无实义。
燕:同“宴”。
敖:同“遨”,意思是游玩。
(12)芩(qin):草名,属蒿类植物。
(13)湛(dan):快活得长久。
【译文】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青苹。
我有高贵的宾客,相邀弹瑟又吹笙。
吹笙鼓簧悦宾客,礼品成筐送上来。
众位宾客关爱我,为我指路多广阔。
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青蒿。
我有高贵的宾客,品德高尚声名好。
教人忠厚不轻伙,君子循规要仿效。
我备美酒和佳肴,宾客宴饮乐陶陶。
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芩草。
我有高贵的宾客,弹瑟奏琴勤相邀。
弹瑟奏琴勤相邀,融洽欢欣乐尽兴。
我备美酒和佳肴,宴乐宾客心愉悦。
【赏析】宴饮是一种仪式。
无论是交往、酬谢、庆贺,还是狂欢、丧事,纯粹满足生理需求的吃喝已不十分重要,而十分突出的是吃喝这种特定形式所表达的意义。
换句话说,在宴饮之中,精神性的内容压倒了生理性的内容。
也许,宴欢这种仪式最能典型地说明我们生存中两种生存层面的结合:生物性层面和精神性层面的结合。
饥饿是生命的自然现象和欲求。
饥肠镇键的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饱餐一顿,是为了满足生理上的需求。
人同饮食对象之间是一种实际的功利关系,没有多少精神性的内容能够言说。
当一个人不是为了单纯满足生理欲求而宴饮时,他同饮食对象之间便主要是一种非功利的关系,这时,精神性的内容乃至审美因素(比如饮食样式、色泽、香味等)便突现了出来。
诗经·小雅——《鹿鸣》

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注释】:大宴群臣宾客的诗篇。
《雅》是周秦旧都的乐歌,地域就在西周王朝的国都“镐京”,“丰京”,约相当于现在陕西的长安县一带。
“雅”,古文字写作“疋”,有记录书写的意思,古时发间又与“乌”相同,这正是秦地音乐的“乌乌”的特点,因为这是王朝故都,代表中原华夏的正统音乐,所以又被称为“夏”。
“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与楚、越地区不同,音乐也与楚、越有别,这是久来的传统。
谈政治的反映它引入国家政事,说是“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一共有105篇,分为《小雅》和《大雅》。
《小雅》与《大雅》相对而言,划分的标准有种种说法。
《小雅》本来有八十篇,分为八组,每组十篇,但是其中有六篇佚诗,有题目,无歌词。
现在实存七十四篇,每组以第一篇命名。
《小雅》音乐的风格,古人的评价是“思而不贰,怨言不言,”反映了“周德之衰”,但还有“遣民之风”的特征。
呦呦:音优,鹿鸣声。
苹:皤蒿,俗名艾蒿。
一说萍。
簧: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
承筐是将:古代用筐盛币帛送宾客。
示我周行:指我路途。
视:示也。
民:奴隶。
一说自由民。
恌:音挑,佻,偷。
燕:一说通宴。
式:发语词。
敖:游逛。
芩:音琴,蒿类植物。
湛:音耽,过度逸乐。
燕:安也。
【赏析】:《鹿鸣》描写宴会以美酒、音乐款待宾客,表现了待客的热情和礼仪。
唐以后常用于举行招待乡试的考官和举子的宴会。
诗以鹿鸣食苹起兴,不过正是表现适得其所的意思,客人得主人的礼遇。
《鹿鸣》标准课件

主要内容和结构
篇目简介
《鹿鸣》的篇章共有十篇,内容 丰富,形式多样,功能巧妙,涉 及哲学、文学等各个领域。
结构设计
以十篇诗歌为基础,同时穿插传 统诗歌形式,将其串联成一整个 完整的脉络。
流程展示
在结构布局上将10篇文章划分为 三个板块,清晰明了地呈现诗篇 的流程和脉络。
重要要点和知识点
1 文学的表现形式
《鹿鸣》标准PPT课件
本课件是关于《鹿鸣》的全面介绍,通过精彩的多媒体展示,帮助大家了解 这部杰出的文化遗产。
创作背景
历史沿革
《鹿鸣》是一部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学作品,其诞生时间可追溯到汉代。
文学价值
它作为文化名片,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一笔。
主题精髓
诗篇所反映出的一种超越现实,转向心灵的精神追求,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1
明确主题
确定《鹿鸣》标准课件的主题和学习目的。
2
选择布局
选取合适的版式和布局方案,让课件更具设计感和美学价值。
3
处理素材
设计美观的配色方案,使用优美的图片和视频,制作引人入胜的多媒体课件。
课件中使用的多媒体素材和动画效果
书法艺术
通过展示篇章中的书法艺术,强 调文化内涵和传统文化的恢复。
建筑文化
展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营造浓 郁的学习氛围,让观众领略中华 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绘画艺术
用优美的绘画作品,增加课件的 艺术感和趣味性。
总结和问答互动
总结
总结《鹿鸣》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结构,以及 关键要点和知识点,让学生对该篇经典作品有一个 全面深入的了解。
问答互动
通过提问、抢答、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 思考能力,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 养。
《鹿鸣》古诗

《鹿鸣》古诗《鹿鸣》古诗1《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鹿鸣》译文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蒿草。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芩草。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弹瑟弹琴奏乐调。
弹瑟奏琴勤相邀,融洽欢欣乐尽兴。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心中乐陶陶。
《鹿鸣》注释呦(yōu)呦:鹿的叫声。
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苹:藾蒿。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簧:笙上的簧片。
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承筐:指奉上礼品。
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
”将:送,献。
周行(háng):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
孔:很。
视:同“示”。
恌:同“佻”。
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旨:甘美。
式:语助词。
燕:同“宴”。
敖:同“遨”,嬉游。
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湛(dān):深厚。
《毛传》:“湛,乐之久。
”《鹿鸣》赏析《小雅·鹿鸣》是《诗经》的“四始”诗之一,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
据朱熹《诗集传》的说法,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
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响。
诗经·鹿鸣全文

诗经·鹿鸣全文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注释①呦呦you):鹿的叫声。
②苹:草名,即皤蒿。
③簧: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这里指乐器。
④承:捧着。
将:献上。
⑤好:关爱。
(6)周行:大路。
(7)德音:美德。
孔:很,十分。
昭:鲜明。
(8)视:示,昭示。
恌(tiao):轻怫。
(9)则:榜样。
效:模仿。
(10)旨酒:美酒。
(11)式;语气助词,无实义。
燕:同宴。
敖:同遨,意思是游玩。
(12)芩(qin):草名,属蒿类植物。
(13)湛(dan):快活得长久。
译文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青苹。
我有高贵的宾客,相邀弹瑟又吹笙。
吹笙鼓簧悦宾客,礼品成筐送上来。
众位宾客关爱我,为我指路多广阔。
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青蒿。
我有高贵的宾客,品德高尚声名好。
教人忠厚不轻伙,君子循规要仿效。
我备美酒和佳肴,宾客宴饮乐陶陶。
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芩草。
我有高贵的宾客,弹瑟奏琴勤相邀。
弹瑟奏琴勤相邀,融洽欢欣乐尽兴。
我备美酒和佳肴,宴乐宾客心愉悦。
古诗鹿鸣翻译赏析

古诗鹿鸣翻译赏析《鹿鸣》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前言】《小雅·鹿鸣》,《诗经·小雅》第一篇。
先秦时代华夏族宫廷乐歌。
此诗主题,历来有争论,大致有美诗和刺诗两种意见。
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体现了殿堂上嘉宾的琴瑟歌咏以及宾主之间的互敬互融之情状。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注释】⑴呦呦:鹿的叫声。
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⑵苹:藾蒿。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⑶簧:笙上的簧片。
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⑷承筐:指奉上礼品。
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
”将:送,献。
⑸周行: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⑹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⑺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
孔:很。
⑻视:同“示”。
恌:同“佻”。
⑼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⑽旨:甘美。
⑾式:语助词。
燕:同“宴”。
敖:同“遨”,嬉游。
⑿芩:草名,蒿类植物。
⒀湛:深厚。
《毛传》:“湛,乐之久。
”【翻译】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
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心中乐陶陶。
鹿鸣诗经注音版

鹿鸣诗经注音版《小雅·鹿鸣》xiǎo yǎlùmíngYōu yōu lùmíng, shíyězhīpíng.wǒyǒu jiābīn,gǔsèchuīshēng.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chuīshēnggǔhuáng,chéng kuāng shìjiāng.rén zhīhǎo wǒ,shǐwǒzhōu háng.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yōu yōu lùmíng, shíyězhīhāo。
wǒyǒu jiābīn,déyīn kǒng zhāo.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shìmín bùtiāo,jūn zhǐshìzéshìxiào.wǒyǒu zhǐjiǔ,jiābīn shìyàn yǐáo.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yōu yōu lùmíng, shíyězhīqín。
wǒyǒu jiābīn,gǔsègǔqín.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gǔsègǔqín. hélèqiědān.wǒyǒu zhǐjiǔ,yǐyàn lèjiābīn zhīxīn.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译文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诗经·小雅《鹿鸣》赏析

诗经·小雅《鹿鸣》赏析诗经·小雅《鹿鸣》赏析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雅》是周秦旧都的乐歌,地域就在西周王朝的国都“镐京”,“丰京”,约相当于现在陕西的长安县一带。
“雅”,古文字写作“”,有记录书写的意思,古时发间又与“乌”相同,这正是秦地音乐的“乌乌”的.特点,因为这是王朝故都,代表中原华夏的正统音乐,所以又被称为“夏”。
“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与楚、越地区不同,音乐也与楚、越有别,这是久来的传统。
谈政治的反映它引入国家政事,说是“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一共有105篇,分为《小雅》和《大雅》。
《小雅》与《大雅》相对而言,划分的标准有种种说法。
《小雅》本来有八十篇,分为八组,每组十篇,但是其中有六篇佚诗,有题目,无歌词。
现在实存七十四篇,每组以第一篇命名。
《小雅》音乐的风格,古人的评价是“思而不贰,怨言不言,”反映了“周德之衰”,但还有“遣民之风”的特征。
【注释】:呦呦:音优,鹿鸣声。
苹:蒿,俗名艾蒿。
一说萍。
簧: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
承筐是将:古代用筐盛币帛送宾客。
示我周行:指我路途。
视:示也。
民:奴隶。
一说自由民。
:音挑,,偷。
燕:一说通宴。
式:发语词。
敖:游逛。
:音琴,蒿类植物。
湛:音耽,过度逸乐。
燕:安也。
【赏】:《鹿鸣》描写宴会以美酒、音乐款待宾客,表现了待客的热情和礼仪。
唐以后常用于举行招待乡试的考官和举子的宴会。
诗以鹿鸣食苹起兴,不过正是表现适得其所的意思,客人得主人的礼遇。
形容鹿鸣的诗句

形容鹿鸣的诗句鹿鸣
一、鹿鸣晨曦
晨曦微霞染红天,
鹿鸣声声透绿田。
早起人们听其歌,
芳草青青又一年。
二、鹿鸣深林
深林幽韵悠长在,
鹿鸣声声知有间。
枝叶摇曳响空谷,
古道遗迹见秋山。
三、鹿鸣山水
山水交融画卷中,
鹿鸣声声袅惹风。
泉流声中石潭韵,长虹影里绿萝红。
四、鹿鸣野外
野外望去无垠天,鹿鸣声声传万远。
鸟鸣欢快麦收里,田野丰收喜新篇。
五、鹿鸣秋林
秋林萧飒月弯钩,鹿鸣声声耳畔流。
枝叶霜垂光熠耀,翠林蕴蓄万物收。
六、鹿鸣夜林
夜幕低垂潜藏光,鹿鸣声声入幽林。
白花芬芳来隐秀,繁星连尽宛如银。
七、鹿鸣春田
春田如锦鹿泛浪,鹿鸣声声耳边响。
山青水绿花离秀,神韵非凡出画境。
八、鹿鸣夏林
夏林寂静夜里临,鹿鸣声声将人深。
流电杯盘藏古韵,摇曳风中舞娇菱。
九、鹿鸣冬岭
冬岭苍凉停白雪,鹿鸣声声透幽匿。
岩峦挺拔芒鞋过,枝梢倚薛繁指示。
十、鹿鸣荒野
荒野梦里见鹿鸣,声声如诉留长鸣。
大漠狂沙人寂寂,逛野忘忧领鹤翎。
诗经鹿鸣的文化内涵

诗经鹿鸣的文化内涵
《诗经》中的《鹿鸣》是一首描写山中鹿叫的诗歌,其文化内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1. 自然与季节:《鹿鸣》描绘出鹿在山林中的叫声,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描绘山中的鹿叫声,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季节变迁的感受。
这一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关注和对环境的敏感,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态度及对四季循环的感叹。
2. 和谐共生:诗中描绘了鹿叫声扩散在山林之中,给人一种和谐共生的感觉。
鹿和山林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山中的自然景观,通过鹿的呼唤声,又使得山林更加生动。
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近关系。
3. 寓意与情感:《鹿鸣》的主题并不是鹿叫声本身,而是通过对鹿叫声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人情世故的感受。
诗中描绘了鹿叫声扩散的宏大场面,可理解为对人们喧嚣、浮躁世界的反思和对纯真、真实之声的向往。
这里寓意着诗人对于纯真、真实感情的渴望和对于虚假与浮夸的厌恶。
总之,《鹿鸣》通过自然景观和鹿的叫声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对四季循环的感叹以及对纯真真实的追求与渴望。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自然景观和动物的声音,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和人情世故的思考和情感。
小雅鹿鸣原文及翻译注释

小雅鹿鸣原文及翻译注释《小雅·鹿鸣》原文: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小雅·鹿鸣》翻译: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
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心中乐陶陶。
注释:呦(yōu)呦:鹿的叫声。
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苹:藾蒿。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簧:笙上的簧片。
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承筐:指奉上礼品。
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
”将:送,献。
周行(háng):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
孔:很。
视:同“示”。
恌:同“佻”。
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旨:甘美。
式:语助词。
燕:同“宴”。
敖:同“遨”,嬉游。
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湛(dān):通“耽”,深厚。
形容鹿鸣的诗句

形容鹿鸣的诗句引言鹿是一种美丽的动物,鸣声悠扬动听。
形容鹿鸣的诗句可以通过描绘鹿的外貌和鸣声来传达出鹿的宁静、优雅和神秘之美。
在古代文学中,有许多优美的诗句形容鹿的鸣声,其中蕴含了对自然的倾诉和对生命的讴歌。
本文将探讨一些形容鹿鸣的诗句,并解读这些诗句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形容鹿鸣的诗句以下是一些形容鹿鸣的诗句,它们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鹿的鸣声和它们所处的自然环境。
1. “独听远山鹿鸣声,漫回暮色野田中。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出塞》。
鹿在山野间鸣叫的声音回荡在暮色中,带来一种深远、凄美的氛围。
这句诗描绘了鹿的鸣声在田野间回响的景象,使人联想到远古时代的草原边塞,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恢弘。
2. “川上有云封不得见,鹿鸣湖上群山青。
”这句诗取自南宋文人陆游的《秋泽》。
诗人以描绘秋天湖泽景色为背景,表达了鹿的鸣声在湖上的群山间回荡,被云雾所掩盖,增加了神秘感和诗意。
3. “野鹿鸣时山青青,山青青,野鹿鸣时。
”这是明代文学家陈维崧的《野鹿鸣时山青青》中的一句。
鹿的鸣声和山的青翠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寂静而壮美的意境。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感悟,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解读形容鹿鸣的诗句这些形容鹿鸣的诗句通过对鹿鸣声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仰。
诗句中的鹿鸣声可以被理解为大自然的音乐,是山野间一种独特、悠扬的乐章。
这种乐章饱含着自然的力量和美好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放松。
鹿鸣的美与宁静形容鹿鸣的诗句中常常出现山青青、湖光山色等自然景象,传递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这种宁静与和谐感引发了人们对鹿鸣的好奇和探索欲。
同时,鹿的形象也被赋予了神秘和庄重的特质,使鹿鸣成为了一种具有精神境界的象征。
鹿鸣的秘境和诗意形容鹿鸣的诗句中,鹿的鸣音往往出现在山川湖泽之间,配以远山云雾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和诗意。
这种背景的设置使人们想象鹿的生存环境,进而联想到自然的壮丽和生命的奥秘。
含有鹿鸣的诗句

含有鹿鸣的诗句引言诗歌是文字的艺术,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丰富多样的意象和情感。
鹿鸣作为自然界的一种声音,往往被诗人们用来表达动人的景象和深情的情感。
本文将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分享一些含有鹿鸣的诗句,带领读者体验诗歌之美。
诗句下面是一些含有鹿鸣的诗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感受:1.忽闻鹿鸣林,时入远山时又离。
–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之一》2.飘风不绕芳草地,鹿鸣何限月明中。
–杨万里《登庐山》3.聚敛无人采薇草,鹿鸣百丈凛犹烟。
–杨万里《闻鹿鸣》4.楚帐张残蝴蝶妆,圆草间蛙鸣水田。
–陆游《除夜有怀州县》5.四壁无言草自知,岸边鹿鸣人谁知。
–戴森《平更》这些诗句中,鹿鸣的出现往往象征着寂静与宁静的自然之音。
诗人们用鹿鸣来描绘自然景色,或让读者沉浸在宁静的山林之中,或让读者感受到人间繁华与自然之间的对比。
鹿鸣的意象鹿鸣常常被用来表达一种恬静的意象。
鹿是山林中的灵动之物,其鸣声清脆悦耳,让人耳目一新。
在诗歌中,鹿鸣往往象征着宁静、自然和美好。
它代表着远离尘嚣的山林,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当我们听到鹿鸣的声音,心灵似乎也随之变得安静。
在这个纷繁喧嚣的世界中,鹿鸣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品味美好生活的思考。
它提醒人们“听风者无限,高枕鸳鸯梦”。
当我们在雅致的环境中聆听鹿鸣声时,我们也能纯净我们的内心,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鹿鸣与诗意鹿鸣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景物描写之一。
它有时伴随着诗人的思念之情,有时伴随着山野田园的景色。
诗人们用鹿鸣描绘出美好的自然景色,借其来丰富诗歌情感的表达。
无论是在秋夜的凉风中,还是在山林之间,鹿鸣都给人以深情的震撼。
它是生活中的细节,也是诗歌中的点睛之笔。
鹿鸣与诗意合二为一,让诗歌变得更加细腻、凝练。
它在诗歌中构成了一个个小小的插曲,让读者能够深入其中,感受到一种幽静、优美的氛围。
结语本文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分享了一些含有鹿鸣的诗句。
这些诗句中,鹿鸣作为一种自然之音,能够带领读者体验到宁静、幽美的山林情趣。
《小雅·鹿鸣》原文及翻译

《小雅·鹿鸣》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小雅·鹿鸣》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一、《小雅·鹿鸣》原文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二、《小雅·鹿鸣》原文翻译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
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心中乐陶陶。
三、诗经由来《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
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那野外吃芩草。 弹瑟奏琴勤相邀。 融洽欢欣乐尽兴。 宴乐宾客心愉悦。
提问:《鹿鸣》第三章主要内容?
第三章大部与首章重复,唯最后几句将 欢乐气氛推向高潮,主人再次敬酒。经过反 复渲染,宴饮气氛达到极致,使人不禁深受 感染。末句“燕乐嘉宾之心”,则是卒章见 志,将诗之主题深化。也就是说这次宴会, “非止养其体、娱其外而已”,它不是一般 的吃吃喝喝,满足口腹的需要,而是为了 “安乐其心”,使得参与宴会的群臣心悦诚 服,自觉地为君王的统治服务。
提问: 《诗经》有哪三种体例? 《鹿鸣》属于哪种?
《静女》选自《邶风》 属于“国风”。 《诗经》中除了“风”这种体例的诗歌,还 有“雅”和“颂”,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 选自《诗经》“小雅”中的一篇作品。
《鹿鸣》
齐声朗诵 全文
课文讲解
呦呦yōu鹿鸣[1],食野之苹[2]。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1] 呦(yōu)呦:鹿的叫声。朱熹《诗集传》: “呦呦,声之和也。” [2] 苹:藾蒿hao。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 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 生香,可生食。” 瑟:se 古代乐器,像琴。
吹笙鼓簧[1],承筐是将[2]。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háng[3]。
如何翻译?
【译文朗诵】
野鹿呦呦不停叫, 我有高贵的宾客, 教人忠厚不轻怫, 我备美酒和佳肴, 在那野外吃青蒿。 品德高尚声名好。 君子循规要仿效。 宾客宴饮乐陶陶。
提问:《鹿鸣》第二章主要内容?
第二章,着重赞美嘉宾德行的卓越, 主人敬以美酒,嘉宾兴致盎然,场面 气氛颇为热烈。
诗之二章,则由主人(主要是君王)进一 步表示祝辞,其大意则如《诗集传》所云: “言嘉宾之德音甚明,足以示民使不偷薄, 而君子所当则效。”为什么祝酒之际要说出 这样的话?分明是君主要求臣下做一个清正廉 明的好官,以矫正偷薄的民风。如此看来, 这样的宴会不徒为乐而已,它也带有一定的 政治色彩。
课文讲解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hao[1]。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2]。
[1] 蒿:hao 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2] 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 孔:很。
视民不恌tiāo[1],君子是则是效[2]。 我有旨酒[3],嘉宾式燕以敖[4]。
[1] 视:同“示”。 恌:同“佻”。恌(tiāo):轻怫。 [2] 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效:模仿。 [3] 旨:甘美。 [4] 式:语助词,燕:同“宴”。敖:同 “遨”,嬉游。提问:《鹿鸣》第二章
宴饮中的仪式,体现了礼的规则和人的内 在道德风范。燕飨诗赞美守礼有序, 宾主融 洽的关系;而对不能循礼自制,纵洒失德的 宴饮,则是否定的。礼乐文化 是周代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诗经》在很大程度上是周 代礼乐文化的载体。燕 飨诗以文学的形式, 表现了周代礼乐文化的一些侧面。不仅祭祀、 燕飨等诗中直 接反映了周代礼乐之盛,而且 在其他诗作中,也洋溢着礼乐文化的精神。
拓展演绎:齐声朗读
曹操《短歌行》(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 簧:笙上的簧片。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 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2] 承筐:指奉上礼品。承:捧着。毛传: “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 将:送,献。好:关爱。 [3] 周行(háng):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提问:《鹿鸣》第一章如何翻译?
【译文朗诵】
野鹿呦呦不停叫, 我有高贵的宾客, 吹笙鼓簧悦宾客, 众位宾客关爱我,
《诗集传》云:“瑟笙,燕礼所用之乐 也。”按照当时的礼仪,整个宴会上必须奏 乐。
诗之首章写热烈欢快的音乐声中有人“承 筐是将”,献上竹筐所盛的礼物。献礼的人, 在乡间宴会上是主人自己;在朝廷宴会上则 为宰夫,《礼记· 燕义》云:“设宾主饮酒之 礼也,使宰夫为献。”足可为证。 酒宴上献礼馈赠的古风,即使到了今天, 在大宾馆的宴会上仍可见到。然后主人又向 嘉宾致辞:“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也就 是“承蒙诸位光临,示我以大道”一类的客 气话。主人若是君王的话,那这两句的意思 则是表示愿意听取群臣的忠告。
在那野外吃青苹。 相邀弹瑟又吹笙。 礼品成筐送上来。 为我指路多广阔。
提问:《鹿鸣》第一章主要内容?
第一章:写主人热情好客,谦和有礼, 不仅琴瑟和鸣,营造出一个非常热烈、友好、 欢快的气氛,还拿出满筐的礼物献给客人。 而主人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虚心向嘉宾求教, 请他们贡献有关治国之道的意见。
课文讲解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qí n[1]。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1] 芩(qí n):草名,蒿类植物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zhan[1]。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1] 湛:zhan 深厚,毛传:“湛,乐之久。”
提问:《鹿鸣》第三章如何翻译?
【译文朗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野鹿呦呦不停叫, 我有高贵的宾客, 弹瑟奏琴勤相邀, 我备美酒和佳肴,
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 的是其中的第一首。这一篇也似乎是用于宴会的歌 辞,属怀念朋友,叹息时光消逝。 本篇通过宴会的歌唱来表达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 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分为四节,首八句为 第一节,写人生有限,诗人苦于得不到众多贤才来 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立功业。次八句为第二 节,诗人两次引用《鹿鸣》成句来表现求贤思想: 一则求之不得而沉吟忧思,再则求之既得而以笙瑟 酒宴加以款待。再次八句为第三节,前四句写愁苦, 后四句设想贤才到来,分别照应前两节。最后八句 为第四节,先以情景启发贤才,要他们择善而栖; 后则披肝沥胆,表白自己能容纳贤才,使天下归心 统一。
具体到周,便是群臣赞美周王,并进谏 有益的治国方策。周代上层社会,很多场合 都有宴饮,燕飨诗正是这种社会生活的真实 反映。周代是农业宗法制社会,宗族间相亲 相爱的关系是维系社会的重要纽带。周之国 君、诸侯、群臣大都是同姓子弟或姻亲,周 统治者十分重视血缘亲族关系,利用这种宗 法关系来加强统治。燕飨不是单纯为了享乐, 而有政治目的。在这些宴饮中,发挥的是亲 亲之道,宗法之义。《诗经》中许多其他题 材的作品也都表现出浓厚的宗法观念和亲族 间的脉脉温情。
课文导入
有一个成语叫作“知书达礼”,意为熟悉诗书, 懂得礼仪。这个成语对于中国人的意义非同一般, 它成为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标准之一,自出现之日便 沿用至今。那么,这里这个“礼”指的是什么?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设计:“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最重要的一项就 是习“礼”。 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主张“明德慎罚”, 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以礼乐文明为标志的理性文明社 会。先秦的政治、军事、社会生活、外交政策等都 受到这个大文化背景影响。 通过对礼乐文化的感性认识,使先秦文学的学 习形成浓厚的文化和历史氛围。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 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 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 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 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 “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 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 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 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 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 发的政令。
归纳总结
《鹿鸣》宴饮诗表现的礼乐文明。 表现天子宴请群臣嘉宾的盛况,后来也用 于贵族宴请宾客。宴饮中的仪式体现了“礼” 的原则和人的内在道德规范,赞美春秋初期 守礼有序、宾主融洽的脉脉温情。周代是以 分封制为标志的农业、宗法制社会,宗族间 的亲情是维系这种社会制度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