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学教材品味《老马》的语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味?老马?的语言
一、平易朴实,口语化
诗人认为:“把一句诗写得叫人人懂,懂了还觉得好,这难,把一句诗雕得自己懂,这很容易。

〞所以他写诗力求平易、朴实,然而又认真严谨,追求艺术的锤炼,形成了自己凝重的诗风。

因此,他被誉为新诗中的“苦吟派〞。

他说:“我力求谨严,苦心地推敲、追求,希望把每个字放在最恰当的地方,螺丝钉似的把它扭得紧紧的。

〞〔?〈臧克家诗选〉后记?〕?老马?一诗,极为平易,流溢着朴素的美,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像诗中“总得〞“横竖〞“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有泪只往心里咽〞,简直就像农民倾诉自己的亲身感受,分不出是农民的语言,还是诗人的语言了。

二、认真推敲,酝酿意象
臧克家的诗十分重视语言的精练和形象化,往往为了一句诗甚至一个字呕心沥血。

例如诗中的“扣〞这个动词可谓形象、传神。

不仅使人想得出马背上的重压,还使人看得出这种重压的力度和慢慢压下去的进度。

假设换一个别的字,就不会这样自然、恰当、精妙了。

再举一个更典型的例子,在臧克家的另一首诗?难民?中,有一句开始写做“黄昏里煽动着归鸦的翅膀〞,后来又改成“黄昏里还辨得出归鸦的翅膀〞,最后定稿时才改成“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

关于这个“溶〞字的好处,他说:“请闭上眼睛想一想这样一个景象:黄昏朦胧,归鸦满天。

黄昏的颜色一霎一霎的浓,乌鸦的翅膀一霎一霎的淡,最后两者渐不可分,好似乌鸦的黑色被黄昏溶化了。

〞〔?学诗断想?〕这个“溶〞字传神地写出了黄昏颜色渐浓、溶化万物的情景。

三、重视节奏,强调韵脚
臧克家反对诗歌创作追求形式上整齐,又反对完全散文化,他的诗在自然写作的根底上讲究节奏感,把诗的韵脚看做“是感情的站口,节奏回归的强有
力的记号〞。

他的诗反映了格律诗走向自然的境界。

这在?老马?诗中有很好的表达。

?老马?每段四句,一、三句押韵,二、四句也押韵,极其工整,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但诗句每行的字数并不相同,也没有闻一多诗歌那种每句皆相同的“字尺〞,根据感情的变化不断调整诗句的结构和字数,突破了闻一多诗作拘泥于形式的板滞感,使格律诗走向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