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师范大学考试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答案
概念同化
学习者利用原有概念来理解一个新概念的定义,从而明确一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这一过程叫概念同化。
归因:
归因,即归结行为的原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头脑风暴法(脑激励法)
脑激励法又称头脑风暴法,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
其基本做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法,不必考虑方案的正确与否,教师也不对所提出的想法做评伦,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方案都被提出来为止。
然后,学生和教师开始对这些想法进行讨论、评价、修改、合并某些想法,形成一个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可以看出其基本思路就是把想法的产生和对想法的评价分开,在产生想法的阶段,不管一个想法起初看起来如何片面和荒谬,都不要妄加评伦,以防止因为怕受批评而缩回可能的创造性的想法。
在这种开放的、相互支持的讨论中,一种想法可以启迪、引发另一种想法,从而不断地扩展思路,激发灵感。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当个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如果能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这就是同化;如果不能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接受和解释它时,其认知结构由于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就是顺应。
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其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建,按不变顺序相继经历了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标志着这一阶段的行为特征。
影响发展的因素包括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区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知识建构
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之间充分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学习者不是在记忆别人的知识,而是在作为一个思考者建构自己的知识。
认知冲突
在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个体常常会遇到已有经验无法解释的新现象、新观点,而对新旧经验的不一致,个体会体验到一种冲突,这就是认知冲突。
认知表征
人类会通过知觉将外在事物、事件转换成内在的心理事件,布鲁纳将这一过程称为认知表征。
操作性条件反射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通过对动物行为的实验研究,发现了一种由学习所形成的反应形式--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是将实验动物放入斯金纳实验箱中,箱内安装一根杠动物按此杆就能得到食物强化。
开始时,动物在实验箱中盲目地活动,偶尔有几次脚踩在杠杆上,就获得强化物。
由于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操作的过程,故这种条件反射称操作性条件反射。
前摄抑制
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前撮抑制随前行学习材料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也随保持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需要层次说
马斯洛提出的人类需要层次,依其发展顺序与层次高低分为五个层次,当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以后才会进一步满足高层次需要。
人类需要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它们一个比一个层次更高。
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又称为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打腹稿等技能。
学生在观察、记忆和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策略,也是心智技能的不同形式。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原理等的描述;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比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分类常常是与学习者所达到的学习水平相联系的。
学习常常从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开始,而后进一步加工消化,成为可以灵活、熟练应用的知识。
在实际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相互联系的。
在学习中,陈述性知识常常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反过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也会促进陈述性知识的深化。
反应定势
反应定势即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
表征系统(布鲁纳)
人类会通过知觉将外在事物、事件转换成内在的心理事件,布鲁纳将这一过程称为认知表征(cognitive representation)。
他认为,认知生长(或者说智慧生长)的过程就是形成认知表征系统的过程,认知表征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动作性表征(enactive representation)、映象性表征(iconic representation)、符号性表征(symbolic representation)。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