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生学业适应性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生学业适应性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与原文一致的句子有()
A . 窈窕叔女,寤寐求她。
B . 蒹葭采采,白露末已。
C . 所谓伊人,在水之俟。
D .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2. (1分)(2019·吉林) “不过那天我还是整天无精打彩,因为我还有点晕船”中有一字书写错误,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笛福《鲁滨孙漂流记》)
三、情景默写 (共1题;共1分)
3. (1分) (2017八上·深圳期中)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________。
(《答谢中书书》)
(2) 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3) 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________,________。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5) ________,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
(6) ________,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7)两岸连山,________。
(《三峡》)
(8)写景抒情是古诗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唐代诗人们也喜欢用“美景”来渲染“思乡”这个永恒的主题。
如崔颢在《黄鹤楼》中以登楼所见的明丽的江景“________,________”,引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再如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描摹的江上月景“________,________”,宛若仙境,却又平添乡愁。
四、名著阅读 (共2题;共15分)
4. (10分) (2019八下·赵县期中) 名著阅读。
(1)回顾初中的语文学习经历,阅读名著让我们获益良多,请你将《傅雷家书》的内容简要介绍给刚刚升入初中的同学。
(2)《苏菲的世界》的价值和意义在何处?
5. (5分) (2018九下·肥城开学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没半碗饭时,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唱上冈子来,唱道: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
众军看见了,便问那汉子道:“你桶里是甚么东西?”那汉子应道:“是白酒。
”众军道:“挑往哪里去?”那汉子道:“挑出村里卖。
”众军道:“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五贯足钱。
”众军商量道:“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暑气。
”正在那里凑钱,杨志见了,喝道:“你们又做甚么?”众军道:“买碗酒吃。
”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大胆!”众军道:“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也来打人!”杨志道:“你理会得什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
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
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那七个客人说道:“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说一声也不打紧。
我们正想酒来解渴,既是他们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
”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这七个客人道:“你这鸟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
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
”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又没碗瓢舀吃。
”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便说了一声,打甚么不紧?我们自有椰瓢在这里。
”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
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
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
”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
”那汉道:“饶不的,做定的价钱。
”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
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那对过众军汉见了,心内痒起来,都待要吃,数中一个看着老都管道:“老爷爷与我们说一声,那卖枣子的客人买他一桶吃了,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润一润喉也好。
其实热渴了,没奈何。
这里冈子上又没讨水吃处,老爷方便。
”老都管见众军所说,自心里也要吃得些,竟来对杨志说:“那贩枣子客人已买了他一桶酒吃,只有这一桶,胡乱教他们买吃些避暑气,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
”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
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
”杨志道:“既然老都管说了,教这厮们买吃了,便起身。
”众军健听了这话,凑了五贯足钱,来买酒吃。
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众军陪着笑说道:“大哥直得便还言语!”那汉道:“不卖了!休缠!”这贩枣子的客人劝道:“你这个鸟汉子,他也说得差了,你也忒认真!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
须不关他众人之事,胡乱卖与他众人吃些。
”那汉道:“没事讨别人疑心做甚么?”这贩枣子客人把那卖酒的汉子推开一边,只顾将这桶酒提与众军去吃。
那军汉开了桶盖,无甚舀吃,陪个小心,问客人借这椰瓢用一用。
众客人道:“就送这几个枣子与你们过酒。
”众军谢道:“甚么道理。
”客人道:“休要相谢,都是一般客人,何争在这百十个枣子上。
”众军谢了,先兜两瓢,叫老都管吃一瓢,杨提辖吃一瓢,杨志那里肯吃。
老都管自先吃了一瓢,两个虞候各吃一瓢。
众军汉一发上,那桶酒
登时吃尽了。
杨志见众人吃了无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气甚热,二乃口渴难熬,拿起来只吃了一半,枣子分几个吃了。
那卖酒的汉子说道:“这桶酒被那客人饶一瓢吃了,少了你些酒,我今饶了你众人半贯钱罢。
”众军汉凑出钱来还他。
那汉子收了钱,挑了空桶,依然唱着山歌,自下冈子去了。
(1)选文中最先出场的买酒人的名字是()
A . 白胜
B . 吴用
C . 刘唐
D . 公孙胜
(2)选文中最终打消了杨志的疑虑,让他同意军汉们买酒的一处情节是()
A . 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
B . 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
C . 那汉赶将去。
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
D . 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3)对下列人物的语言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卖酒人听杨志说自己酒里有蒙汗药,内心惊诧,但还是故意表现出、委屈和不满的情绪。
)
B . 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卖酒人赌气说酒中有蒙汗药,拒绝卖酒,实际是欲擒故纵,让杨志彻底消除疑虑。
)
C . 这贩枣子的客人劝道:“你这个鸟汉子,他也说得差了,你也忒认真!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
”(贩枣的客人看似从中说和,实际是借机推波助澜,扰乱杨志判断。
)
D . 那汉道:“没事讨别人疑心做甚么?”(卖酒人因为先前受到杨志怀疑心存不满,虽经贩枣人从中说和有所消减,但仍耿耿于怀。
)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
6. (20分)阅读《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伽利略)选段,回答相关问题。
①基于长期的经验,我似乎发现,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处于这种境地: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想夸夸其谈;相反知识丰富倒使人在判断某些事物时,变得非常优柔寡断。
②……可当他后来观察到,黄蜂、蚊子与苍蝇不是象鸟雀那样,靠气息发出断断续续的啼叫声,而是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出一种不间断的嗡嗡声时,与其说他的好奇心越发强烈了,毋宁说他在如何产生声音的学问方面变得茫昧了,因为他的全部阅历俱不足以使他理解和相信:蟋蟀尽管不会飞,但它却用翅膀而非气息发出那般和谐且
响亮的声音。
嗣后,当以为除了上述声音方式之外,几乎已不可能另有他法时,他又知悉了各式各样的风琴、喇叭、笛子和弦乐器,种类繁多,直到那种含在嘴里,以口腔作为共鸣体,以气息用为声音媒介物的奇特方式而吹奏的铁簧片。
这时他以为无所不晓了,可他捉到一只蝉后却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之中:无论睹住蝉口还是按住蝉翅,他都甚至无法减弱那极其尖锐的鸣叫声,而不见蝉振动躯壳或其它什么部位。
他把蝉体翻转过来,看见胸部下方有几片硬而薄的软骨,以为响声发自软骨的振动,便将它折断,要止住蝉鸣。
但是一切终归徒然;乃至他用针刺透了蝉壳,也没有将蝉连同其它声音一道窒息。
最后,他依然未能断定,那鸣声是否发自软骨。
从此,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问他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他坦率的说知道某些方法,但它笃信还有上百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象的方法。
③我还可以试举另外许多例子,来阐释大自然在生成事物中的丰富性,其方式在感觉与经验尚未向我们启示之时,都是我们无法设想的。
故此,倘若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当受到某种宽宥的,况且我从未声言能够做到这点,因为我懂得它会以某种不同于我们任何臆度的方法形成。
对于握在我们手心的蝉儿,都难以弄明白其鸣声生自何处,因而对于处在遥远天际的彗星,不了解它的成因何在,更应当予以谅解了。
(1)选文选自《智慧的灵光》,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表达的最重要的智慧经验。
(2)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把第②段中划线句的意思说得更直白些。
(3)作为一个著名的天文学家,他为何说“倘若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当受到某种宽宥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4)选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试结合具体内容探究选文在说明事理上的两个主要特色。
7. (13分) (2017九上·上海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小题。
藤萝花饼
①街口新开了家小店,店主是小汪夫妇。
我傍晚散步有时拐到他们店里,就给他们搭搭手。
我去了,他们总要请我吃冷饮,我总是拒绝。
可是,任我不吃,每回见我去了,仿佛条件反射,小汪头一句总是:“刘叔,来份什么?”倘若桂珍也在,她会更加热情。
有一回就拿出一种江米红枣粽的雪糕,打开包装,直伸到我面前,说:“这个你一定喜欢!”我退后半步,依然没伸手。
她就自己吃了。
②前两天我又散步到他们小店,那天奇热,傍晚时还觉得鼻息如蒸。
我们相处得跟往常一样融洽。
但当我告辞,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心里却滋生出一种失落感,那感觉还挺迅速地在我胸臆里膨胀。
这一回,他们两个谁都没有了请我吃冷食的话。
我在小店呆了至少有四十分钟,而且这回我口干喉燥,很想用冷饮润一润。
我身边就是装满冷饮的冰柜,但我与那些美味之间却隔着一道无形而坚rèn的屏障,看来他们也终于接受了那道屏障。
③这时我才深刻地意识到,每回小汪与桂珍那真心请我品尝冷饮的举动,我的心灵在默默地领受中习惯了,麻木了,甚至转而轻视了。
现在他们“知趣”,自动中止了那一份虽然极为世俗却也极为真挚的友情表达,我却一下子承受不住了!
④我常常沉浸在自我肯定的情绪中,总觉得自己即使不能自诩高尚,也总算是个雅人吧。
我还有些超功利的人际交往,不是吗?那天,我给很久没有联络的退休的朋友,去了个电话,说想找他“神聊”一通,他热情地欢迎我
去,我去了,我们聊得欢天喜地。
他留饭,我也不客气,吃了他老伴做的极可口的打卤面以后,他老伴又搬来一个“黑森林”蛋糕,我不禁脱口问道:“咦,今天谁的生日?”我那问话竟如雷击一般,使他和他老伴悚然相视,随即好几分钟默然。
告辞离去后,我在街头迎风闷走。
朋友以为我记得他的生日,才在那天去他那里叙旧,而我,不过是为了给忙中偷闲的自己,临时寻觅一个温馨静谧的港湾,小作休憩。
⑤昨天傍晚忽然门铃响,原来是住杂院时的一个街坊。
“母亲让我一定要给您送两个来……”他母亲,我唤作高大娘的,九十三岁了,现在住进医院,恐怕是难以回家了。
高大娘家门前,有一架紫藤,每到夏初,紫藤盛开时,她就会捋下一些紫藤花,精心制作出一批藤萝花饼,分送院内邻居。
当年我是最馋那饼的,高大娘在小厨房里烘制时,我会久久地守在一旁,头一锅饼出来,她便会立即取出一个,放在碟子里给我,笑咪咪地说:“先吹吹,别烫了嘴!”现在高大娘在人生最后一段旅程里,提出想吃藤萝花饼,晚辈给她送去以后,她非常高兴,回光返照中,脸颊像玫瑰般红艳,尝了几口以后,她便想起了我,立刻嘱咐她老二把一些藤萝花饼给我送来。
说实在的,对高大娘,我已经多年连声问候都没有,然而,她却还记得我,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仍要与我分享那藤萝花制品的美味……送走了高家老二,我独自坐在餐桌边,望着那些“藤萝花饼”,心中旋动着难以名状的感动。
生在这个世界,活在这样的世道,有一种更高更美,属于永恒的境界,需要我不懈地去修理、提升自己的灵魂!
(1)根据拼音写汉字:
rèn
坚________
(2)文章写了三件事,叙述朋友待我以及朋友的不同,请加概括:友待我以及朋的不同,请加概括:
①________
②老友以为我记得他的生日热情欢迎,却不。
③________
④另外,朋友们表达情意的共同点是:“________ ”(用文中语句回答)
(3)第①段中“有一回就拿出种江米红枣粽的雪糕,打开包装直伸到我面前,说:“这个你一定喜欢!”我退后半步,依然没伸手。
”划线处的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是: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4)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
(5)对于以“藤萝花饼”为题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藤萝花饼”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以此为脉,展开故事情节。
B . “藤萝花饼”是我曾经最爱的美味,勾起了我对过往的美好生活的回忆。
C . “藤萝花饼”象征着人们间最真挚朴素的情感,启发了我对人生境界的思考。
D . “藤萝花饼”反映出我和高大娘的和谐邻里关系及高大娘为人真诚、善良。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 (10分)(2016·三明)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是一首抒写________的五言律诗。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 . 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 . 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 . 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七、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1分)
9. (21分) (2019七下·湖南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仲淹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①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②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适:嫁。
②昃(zè):太阳偏西。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 . 昼夜苦学/才须学也
B . 日昃始食/意与日去
C . 五年未尝解B衣就寝/废寝食者
D . 辄以水沃面/投以骨
(2)下列各句中画线虚词“之”的用法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遂大通六经之旨。
A . 夫君子之行
B .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C . 两狼之并驱如故
D . 又数刀毙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4)一个人的成才与青少年时期的磨练和努力有密切关联,从选文看,范仲淹为什么日后能成为一代名臣?
八、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7八下·临泽期中) 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著。
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九、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7八上·乐清期中) 在印度新德里的一条穷人街上,穷人街的孩子没有钱,不能进学校读书,整天在街上游逛。
试验者为了探明穷人孩子是否有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便在墙上开了一个小洞,洞的大小正好能嵌进一台电脑,洞的高度和孩子的身高差不多。
孩子只要触摸,就可以上网,但必须用英文。
这一装置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新奇感,大家围拢在一起讨论起来,有的还动起了手。
一个星期过去了,有少数几个人触摸到了门道。
两个星期过去了,不少孩子初步学会了用英文上网。
三个星期过去了,穷人街上的孩子,你帮我,我帮你,几乎都会用英文上网了。
请你从上述材料中,提取观点,结合自身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1、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2-1、
三、情景默写 (共1题;共1分)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四、名著阅读 (共2题;共15分)
4-1、
4-2、
5-1、
5-2、
5-3、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
6-1、
6-2、
6-3、
6-4、
7-1、
7-2、
7-3、
7-4、
7-5、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1、
8-2、
七、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1分)
9-1、
9-2、
9-3、
9-4、
八、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10-1、
九、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