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外国语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资阳外国语实验学校高2017届高二地理3月月考试卷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四省区中,临海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图中四省区中,陆上与邻国接壤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图中四省区中,纬度最高、位置最偏东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B 2.D 3.D
【解析】1.读图,根据省区轮廓判断,图中四省区中,①是云南,②是广东,③是湖北,④是黑龙江,临海的是②广东,B对.
2.结合前面分析,图中四省区中,①是云南,②是广东,③是湖北,④是黑龙江,陆上与邻国接壤的是云南、黑龙江,①④对,D对. 3.结合前面分析,图中四省区中,①是云南,②是广东,③是湖北,④是黑龙江。

纬度最高、位置最偏东的是黑龙江,④对,D对. 4.从台湾东部海域开始,按逆时针方向,台湾岛濒临的海域分别是A.南海、太平洋、东海、台湾海峡B.太平洋、东海、
台湾海峡、南海
C.太平洋、南海、台湾海峡、东海D.台湾海峡、南海、太平洋、东海
【答案】B
【解析】从台湾东部海域开始,按逆时针方向,台湾岛濒临的海域分别是太平洋、东海、台湾海峡、南海,故B项正确.
下表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人口数据”,其人口密度与我国平均水平相当。

完成5-—6题。

5.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

贵州省 B. 青海省 C.四川省 D. 上海市
6.该省级行政区
①总人口数持续增加②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
③人口流出现象严重④乡村人口迁入城市现象普遍
A。

①②③ B.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答案】5.A 6.B
【解析】5.根据材料知,人口密度与我国平均水平相当,说明该省不可能是青海省,故B项错误;根据城市化水平为40%,可以判读该省不可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故C、D项错误;贵州省位于西南地
区,城市化水平较低,最有可能,故A项正确。

6.据上题可知,该省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发展的潜力较大,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故②正确;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人口流出现象严重,故③正确;城市化处于加速阶段,故乡村人口迁入城市现象普遍,④正确;据图中数据可知,总人口数波动增加,故①错误.综上,B项正确.
下列山脉都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下图回答7-—8题。

7.对图中山脉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是横断山B.③是昆仑山C.④是南岭D.⑥是长白山
8.对图中山脉分界线,描述正确的是
A.②山脉是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分界线的一部分
B.③山脉是内流区与外流区、高原气候区与热带季风气候区分界线的一部分
C.⑤山脉是四川盆地与黄土高原界线,也是等降水量400mm线的
一部分
D.⑥山脉是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界线的一部分
【答案】7.C 8.D
【解析】7.读图,根据经纬度及河流、山脉走向特点判断,图中山脉①是贺兰山,A错.③是冈底斯山脉,B错。

④是南岭,C对。

⑥是大兴安岭,D错。

8.图中山脉分界线,②山脉是阴山,不是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分界线,A错。

③山脉是冈底斯山脉,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不属于高原气候区与热带季风气候区分界线,B错.⑤山脉是秦岭,是四川盆地与黄土高原界线,也是等降水量800mm线的一部分,C错.⑥山脉是大兴安岭,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界线的一部分,D对。

9.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不正确的是
A.季风气候显著B.海洋性强C.气候类型多样D.雨热同期
【答案】B
【解析】我国的气候基本特征是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类型多样、雨热同期,A、C、D正确。

我国气候大陆性强,B不正确,选B。

10.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答案】D
【解析】亚热带最突出特征是最冷月气温在零度以上,气温的年较差小.所以只需考虑影响最冷月气温的冬季风的特点。

由于我国冬季风
势力强,影响范围广,使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偏低,导致亚热带位置偏南.D对.冬季气温南高北低主要是受纬度因素影响,A错。

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夏季南北普遍高温与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无关,B、C错。

11.关于秦岭一淮河一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水田与旱地的大致界限
B.是我国半润地区与半旱地区的分界线
C.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D.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答案】B
【解析】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主要意义有是我国水田与旱地的大致界限、是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故B项错误。

下面是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雨带位置图(阴影部分表示雨带),读图回答12-—13题.
12.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④③②①
D。

③①④②
13.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类型主要是
A。

对流雨
B.地形雨
C。

锋面雨
D.气旋雨
【答案】12.B 13.C
【解析】12.根据我国雨带的移动规律,5月份雨带位于南部沿海地区,对应图②。

6月份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徘徊一个月左右,对应图③。

7、8月份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对应图①.9月份退到长江以南,10月份退出大陆,对应图④。

所以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

13.受锋面雨带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类型主要是锋面雨,C 对。

对流雨是热带雨林气候区的主要降水类型,A错.地形雨主要分布在山地迎风坡,平原地区没有分布,B错。

气旋雨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分布,温带地区很少分布,D错.
读下表数据,回答14-—15题。

14.甲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
A。

黄土高原B。

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5.图中表示乙地年内各月气温的曲线是
A。

① B.②C。

③D。


【答案】14.B 15.C
【解析】14.读图可知,甲地海拔高度较低,在200m以下,应为平原地形,结合经纬度判断位于华北平原,故选B.
15.读图可知,乙地海拔高,结合经纬度应位于云贵高原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纬度低,冬季气温较高,在0°C以上,海拔高夏季凉爽,故选C.
考点:中国区域地理
16.读“我国沿32°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题。

下列关于A、B、C三地说法正确的是()
①A地海拔高气温低,年太阳辐射总量少②“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对A地的写照
③B地阴雨天气多,因此年太阳辐射总量少
④C地由于远离冬季风的源地且海拔低,因此冬季气温比B地高
⑤B地由于海拔比A处低,所以年太阳辐射总量比A处多
⑥B地为盆地地形,该地多夜雨
A.①②④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③⑥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A为青藏高原,B为四川盆地,C为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差,获得的年太阳辐射多,①错;“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对青藏高原地区的写照,②对;四川盆地纬度低,地形封闭,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区,阴雨天气多,因此年太阳辐射总量少,③对,⑤错;长江中下游平原冬季气温比B地处低,因为B处为盆地,四周环山,冷空气不易进入,④错;
B地为盆地地形,夜间盆地气温高,气流上升,坡地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热力环流,故该地多夜雨,⑥对。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图,回答17——21题。

17.斜线部分是
A.青藏高原B。

黄土高原
C。

华北平原D.内蒙古高原
18.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
A.凌汛B.水土流失
C.森林面积减少D.泥石流频发
19.本地区突出的优势自然资源是
A。

水资源 B.生物资源C。

石油资源
D.煤炭资源
20.有关黄河流域和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游河段梯级开发B.中游河段兴修防洪水堤
C.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D.下游注意水土保持
21.关于黄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正确叙述是
A.降水集中在春夏季节B.流域内煤炭、石油和水能等能源资源十分丰富
C.黄土高原由黄河冲积而成D.中游地区植被覆盖率高【答案】17.B 18.B 19.D 20.C 21.B
【解析】17.读图,根据图中河流与山脉位置判断,斜线部分是黄土高原,B对。

图中黄河上游的青海位于青藏高原,A错。

太行山以东是华北平原,C错.内蒙古高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内蒙古自治区,D 错。

18.该地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黄土土质疏松,区域的植被破坏,暴雨集中.区域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B对。

凌汛主要发生在上游和下游河段,A错。

该地森林覆盖率低,森林面积变化不大,C错。

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D错。

19.本地区是我国煤炭资源的主要产地,突出的优势自然资源是煤炭资源,D对。

本区的水资源不足,A错.生物资源、石油资源较少,
B、C错.
20.黄河流域的上游河段地势落差大,适宜开展梯级开发,故A项错误;下游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悬河,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应加固防洪水堤,故B项错误;黄河泥沙含量大,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故C项正确;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应该注意水土保持,故D项错误。

21.黄河流域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故A项错误;黄河流域内煤炭、石油和水能等能源资源十分丰富,故B项正确;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作用而形成的,故C项错误;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低,故D项错误。

读“我国某三条重要地理分界线示意图”,回答22——23题。

22.关于界线①③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为内、外流域界线,③为森林和草原的界线
B.①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③为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
C.①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③为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的界线
D.①为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③为农、牧业界线
23.下列关于界线②的说法,错误的是
A.②线以南地区的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B.②线以南地区的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
C.②线以南地区的一月平均气温大于0℃
D.②线以南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
【答案】22.B 23.D
【解析】22.读图,根据国界及省区轮廓判断,①线经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③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B对。

森林和草原的界线大致是400mm等降水量线,A错。

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的界线大致是黑河—腾冲一线,C错。

③不是农、牧业界线,界线大致接近400mm等降水量线,D错。

23.读图,界线②大致是秦岭—淮河一线及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是一月0°C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所以以南地区的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A正确.②线以南地区的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B正确.②线以南地区的一月平均气温大于0℃,C正确。

②线以南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是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棉花是暖温带作物,D错误,选D。

我国盐业资源主要有湖盐、海盐、矿井盐等,我国四川有一口火井,井的水是冷的,用剥开的长毛竹,去除竹节,用漆布把竹管的缝包好,一头插入井底,另一头的上面把口紧对锅底点着,在锅里倒入盐水,水一会儿就烧开了.打开毛竹查看,竹管内绝没有半点烧焦的样子。

结合我国盐场分布图,回答24--25题.
24.我国湖盐产区集中在西北的主要原因是( )
A.冰川众多,地下水资源丰富B.湖泊众多,各湖泊蓄水量大C.气候干燥,下垫面蒸发量大D.沙漠广布,土壤盐分含量高25.四川火井盐场使用的主要能源是()
A.天然气B.水蒸气C.地热能D.可燃冰
【答案】24.C 25.A
【解析】24.西北地区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多湖盐,C正确。

25.通过材料“另一头的上面把口紧对锅底点着”可知,该能源应是气体且能点燃,只能是天然气,A正确。

一、选择题答题卡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读“我国某地区7月平均气温图”,回答问题。

(26分)
(1)A、B两地所处的地形区分别是_____、_______。

(4分)(2)简述B地形区东西两侧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6分)
(3)分别简述等温线在E、F两地的走向特点及原因.(8分)
(4)分析P地区形成全国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8分)
【答案】(1)南岭(2分) 武夷山脉(2分)
(2)武夷山脉东侧降水量大于西侧降水量(2分) 因为山脉东侧距海近,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2分);山脉西侧距海较远,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2分)
(3)E地等温线向低纬(南)突出(2分),主要受地形影响(2分)F地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2分),主要受海洋影响(2分)
(4)(8分)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大河经过,水源充足;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该区域人口城市集中,消费量大,市场广阔;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4点即可,每点2分)
【解析】(1)直接根据图示的地理位置判断,A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山脉呈东西走向,故判断为南岭;B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山脉基本呈东北-西南走向,判断为武夷山.(2)结合上题分析,B为武夷山,受东南季风影响,其东侧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丰富,而西侧为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少.(3)直接根据图示的等温线分布可判断其走向,并结合地形、海陆分布的因素综合分析对气温分布的影响。

(4)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可从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和农业基础等方面综合分析。

27.读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2分)
(2)图中A地区农业生产潜力高,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商品粮的基地,为什么?(6分)
(3)B、C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但农业生产潜力差异较大,请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
【答案】(1)气候(1分)
(2)A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分);地价上升,劳动力价格上升,粮食生产成本提高(2分);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生产为主,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2分)
(3) B(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较C(位于青藏高原内部)低,热量条件较好;(2分)B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C多(2分);B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灌溉水源充足。(2分)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生产和读图分析能力.(1)图示等值线主要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故反映气温和降水的影响.(2)A地区为珠三
角地区,其商品粮生产地位下降主要从该地区的工业化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等方面分析.(3)图示B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由于地势和气温条件较优越,降水较丰富,故生产潜力较大,而C位于青藏高原面上,地势高,气候寒冷、降水少,土壤贫瘠,故农业生产潜力低.
28.读“中国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每空1分,共10分)
①是山脉,它是我国第一二级阶梯重要分界线之一。

③是山脉,它是我国国界附近的山脉。

A是盆地,它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④是山脉,它是我国最雄伟的山脉。

⑤是(山),它是我国南北方重要分界线之一。

C是平原,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D是平原,塑造它的主力是黄河。

E是高原,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也是我国最大的高原。

H是高原,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G是高原,喀斯特地形广泛分布。

【答案】
昆仑山脉阿尔泰山脉塔里木盆地喜马拉雅秦岭东北华北
青藏黄土云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