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实验教学-2019年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实验教学
在数学《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师生平等、相互交流的和谐课堂气氛,使课堂成为师生的共同舞台。

这样,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转变成为一种动力,乐于与老师一道共同探讨新的知识。

当前,农村初中课堂教学大部分存在着教师手把手地教,而学生言听计从跟着学,甚至是老师写一个字,也跟着写一个字,连写一个符号也不放过的这种格局。

这样就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自学的自觉性。

尤其是在数学这一科目中,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图形?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函数图象的性质及规律?我经过调查,相当多的学生说:“老师怎么教就怎么学,按课本一一进行吧!”甚至一部分的同学摇摇头说:“怎么学也学不懂,不知老师在说什么。

”由此来看,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全部依赖老师的讲解及课本上的固有框架进行学习的,从而使学生缺乏了自主探究、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很难学到有用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对数学的学习感到厌倦。

如何提高农村中学数学教学师生互动效率,这关键到农村数学教学能否有一个质的飞跃,一个重大的突破。

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我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作几点见解,不妥之处,敬请广大同仁给以指正。

一、师生之间应建立平等关系,才能使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得以顺利进行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教师的心胸应博大而宽旷,不能高高在上,要有一颗博爱之心,不能让学生敬而远之,甚致讨厌。

我们一定要与学生建立平等互信关系,一定要获得学生的好感,不能辜负了学生对我们的热望。

这样,在课堂中会自然协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活力,让学生对我们从“怕”到“喜欢”的角度转变。

农村初中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比较贫寒的家庭,一部分是一些留守儿童。

他们的性格相对来说比较内向,有自卑感,他们对老师虽有一种崇敬,同
时又带有一些胆怯心理。

因此,要想和这些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应主动地与学生沟通。

特别是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歧视或忽视弱势群体的学生或平时违纪的一些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来说服他们。

同时,教师要信任学生,平时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及课余生活,让学生放下所有的思想包袱,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中来。

二、xx互动的形式要多样化
以往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单调,部分只是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并且提出的没有带实质性的问题。

我听一位老师上八年级一节《因式分解》的公开课教学时,教师边做边问学生:“ab+ac+bm+cm=a(b+c)+m
(b+c),这样对不对呢?”学生回答:“对”,然后老师又写“a(b+c)+m(b+c)=(b+c)(m+a),最后的结果是不是这样呢?”学生又回答:“是!”。

整堂课虽然气氛比较浓,学生回答得比较响亮,但这样只是简单地提问“对或错”“是或不是”,根本不能让学生知道其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转化等,不但使学生不能解开迷团,反而让学生做出机械式无关紧要地回答,使学生陷入更深的误区。

怎样改变xx互动之间的单调性呢?
首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提出学生感兴趣的,并有一定深度的课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在师生互相切磋,共同研究下促进师生、同学之间的情谊,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其次,课堂教学中适当分组,让学生们互相探讨寻求共同的结论。

在活动中,教师要彻底改变师生的课堂角色,变“教”为“导”,变“接受”为“自学”。

其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总结出来的结论,要充分加以肯定,不能因不符合题意或错误,直截了当地否认学生们的参与成果。

其四,科学合理地让学生们进行探讨,让每一个学生个体参与其中,同时在提问或总结中,尽量不用“是不是”“对不对”等语言,应把它演化为“经过…得
出…”或者“为什么…”之类的语言上来,以讲道理的形式,充分让学生学得进去,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

三、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当前,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仍比较落后,特别是数学科的教学用具及各种参考资料缺乏比较严重,只有几幅尺子、圆规等,相对其他的图形模型几乎全无。

加上农村中学班级学生人数多,显得比较拥挤。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期望不能太高,更不能为应付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学生的思考、探究、练习等环节。

另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本的例题有些相对农村地区来讲比较抽象,教师可以灵活处理,把相关的知识转化到当地的实际问题来解决,这样让数学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和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活力。

四、课堂教学中,应遵循“三个原则”和“两要”
数学课堂师生互动中,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学生能够记的老师不说;二是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讲;三是学生能做的老师不做。

如课本中各种建模,学生可以通过探讨,合作交流得出各种结论,从而可以归纳其中的有关性质。

数学课堂教学中做到“两要”:
1.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诱发学生动起来的学习欲望。

学生将自己的思考想象、手、脑、口全部运用起来,能够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点。

2.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

俗话说:“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一丝微笑,学生都领会,而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面部表情的一些变化,老师也能心明如镜,知之甚深。

”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上课,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太顺,而且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个性及自身的潜能。

面对这些情况,作为数学老师,应与学生多沟通,要相互理解,彼此信任,情感相通,配合才会默契。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新教材不断增加“思考”“探究”“归纳”及“数学活动”等内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要转变以往的“一支粉笔,一本教参书”的教学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参与教
学互动交流,自主探究,动手操作。

这样,师生互动的课堂模式获得更大的教学效益,农村的数学教学才有新的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