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杨振宁的《邓稼先》。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七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邓稼先》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杰出人物”,通过学习这些杰出人物的事迹,感受他们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理想的追求。
《邓稼先》是一篇人物传记,作者杨振宁以饱含深情的笔触,介绍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赞颂了他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勇于担当的伟大精神。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人物传记这种文体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邓稼先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可能认识不够深刻。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在理解文本的深度和广度上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
贡献。
(2)学习人物传记的写作方法,体会本文语言平实而富有感染力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邓稼先的伟大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理想的追求。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勇于担当、无私奉献。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感受他的伟大精神品质。
(2)学习人物传记的写作方法,体会本文语言平实而富有感染力的特点。
2. 教学难点
理解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五、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时代背景、人物事迹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探讨文本主题等。
3.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本文语言的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4. 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邓稼先的视频或讲述一个邓稼先的故事,引出课题。
(2)介绍作者杨振宁和邓稼先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讲解“氢弹”“懈怠”“癌症”等词语。
(3)请一位同学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
3. 精读课文
(1)分析人物形象
①邓稼先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明确:邓稼先具有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勇于担当、热爱祖国等优秀品质。
例如,“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这句话体现了邓稼先的忠厚平实、真诚坦白。
②作者是如何刻画邓稼先这个人物形象的?
明确:作者通过对邓稼先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以及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刻画了邓稼先的人物形象。
例如,作者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突出了邓稼先的忠厚平实、真诚坦白。
(2)探讨文本主题
①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本文通过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赞颂了他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勇于担当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理想的追求。
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本文的主题?
明确:从作者对邓稼先的评价、邓稼先的事迹以及文中
的抒情语句等方面可以看出本文的主题。
例如,“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同时也点明了本文的主题。
(3)体会语言特色
①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的语言平实而富有感染力,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文学性。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引用、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②请从文中找出一些你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
学生赏析语句,教师点评。
4. 拓展延伸
(1)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在当代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讨论发言。
(2)请你为邓稼先写一段颁奖词。
学生写作,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
(1)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主题。
(2)回顾教学过程,强调重点知识和学习方法。
6.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推荐阅读杨振宁的其他作品或关于邓稼先的其他
书籍,进一步了解邓稼先的事迹和精神品质。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我也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拓展延伸部分的时间比较紧张;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只注重了学生的回答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态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