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_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1)明确人体废物的排出途径及排泄与排遗的区别。

2. 能力目标:(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身体,关爱自身的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1、代谢废物指哪些;
2、排泄的途径;
3、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
1、区分排泄和排遗;
2、排泄的主要途径。

四、教学过程:
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
学情分析
本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学校地处市中心,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教育的条件;生物课程资源城市化;学生较易于开展对相关知识信息的收集。

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城市,有一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的能力,能将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与现代先进的学习方式相结合;经过近一
年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科感兴趣,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学习了前面三章关于“人体的营养、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人体的能量
供应”的知识后,学生对“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这部分知识就能够理解,特别是在学习了“人体的营养”这部分知识后,很容易导出关于“代谢废物”的相关知识。

学生测评效果评价设计
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教材分析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1. 知识目标:(1)明确人体废物的排出途径及排泄与排遗的区别。

2. 能力目标:(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身体,关爱自身的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采用发现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发展学生探索思维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主动去探索、领悟和发现,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和思考,从而得出结论。

在这一过程中,包含有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探索和发现,以及师生的共同讨论三要素。

在处理教材时,首先注意以系统完整的观点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铺设梯度,以旧带新,利用旧知识作为铺垫引出新知识(如排泄的概念、途径),使新知识自然而然被学生接受。

对于重点知识采用分步突破,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利用嗅觉、视觉、味觉等多种感官来认识代谢废物,通过本节的教学活动,学生了解什么是代谢废物,同时了解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以及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学习目标】
1.描述肾的结构、肾单位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知道排尿的意义。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习重、难点】
重点:1.肾脏的结构 2.尿液形成的过程
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学习过程】:
预习案
一、【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自主预习教材72-75页,并完成以下题目,时间10分钟。

(存在疑惑的问题,
可以小组内交流。


【知识点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叫排泄。

2、排泄的主要途径有:、、。

【知识点二】尿的形成和排出
3、人体的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4、每个肾有个肾单
位组成,肾单位是肾的和的基本单位。

5、每个肾单位由、和组成。

6、肾小球是一个球,由分出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在另一端汇集成。

7、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
可以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

8、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全部的和大部分的和部分的、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血液。

9、尿的形成包括和两个过程。

【知识点三】排尿的意义:
10、尿的排出的路径:
11、排尿的意义是:人体排尿不仅起到了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
的和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探究案
1、人体的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学法指导:对照73页的图主要看输尿管和哪些结构相连)
2、尿液是怎样排出体外的?.为什么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
尿的排出是间歇的?
3、请一个同学标出1-8的结构名称,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
述5、6的形成过程。

4、结合课本74页表格分析与讨论,如何区别血浆、原尿和尿液。

原尿与血浆相比成分上的不同是;尿与原尿相比成分上的不同是。

二、知识总结
测评案【智勇大冲关】
1、尿液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在()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集合管
2、原尿与血浆相比,最大区别在于原尿中()
A.不含葡萄糖
B.含代谢终产物
C.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D.含较多无机盐
3、血液从心脏流出,流经肾脏后血浆成分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氧、尿酸、尿素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不变
B.氧、尿酸、尿素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氧、尿酸、尿素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D.氧、尿酸、尿素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也减少
4、下表为取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
成分
血浆中
(克/100毫升)
肾小囊中
(克/100毫升)
尿液中
(克/100毫升)
水909995
蛋白质7.000.000.00
葡萄糖0.100.100.00
无机盐0.720.72 1.50
尿素0.030.03 2.00
(2)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
作用有什么特点?
(3)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尿液中没有,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
用?
5、根据右图完成有关问题:
(1)填写各部分名称:①②③④
(2)图中形成尿的主要器官是[ ] ;排尿的通道是[ ] 、[ ] 和;其中[ ] 能够暂时贮存尿液。

(3)肾脏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每个肾脏内有这样的单位个。

六、学习反思
人途内代谢废物的排出教学反思
本节课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在下列几个方面比较成功:
1.教学目标体现较好
通过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人体代谢废物及其排出的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教学设计思路较好
通过教学能够较好地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使学生通过讨论、观察、思考学习代谢废物排出的途径、排泄的意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但也有一些不足:
1.应更好利用教学课件,课件制作中应加入一些动画等,更形象地说明尿液的排出;
2.应进一步加强评价的激励作用。

对课标的研究
一、课标解读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是十大主题中的第五个一级主题,也是标准确立的“人与生物圈”课程主线中两个最大的主题之一。

设立和重视这一主题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人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产生的废物也需要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人的各种活动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人体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对学生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关系,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具有重要作用,该主题包括: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等五个二级主题。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就是本章的二级主题,具体内容要求是:描述人
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描述其他排出途径。

二、第五章知识编排体系
本章就一节节,侧重于从尿液形成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的角度来安排教学内容;本章的这种安排注意体现本教材突出人与生物圈关系的编写思路,将人体内废物的产生和排出放在环境和生物圈的背景中,这有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和渗透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