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科心脑肺复苏抢救辅助设备发明专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急诊科心脑肺复苏抢救辅助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急诊科心脑肺复苏抢救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抢救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时,医护人员一方面要对病人徒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并且需要多名医护人员轮流进行按压,由于各人体力不同,造成按压的频率、幅度有所不同,不利于病人的心肺复苏;另一方面要对病人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而有些病人患有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疾病,使得医护人员有致发感染的可能;同时,整个抢救过程时间紧张,工作强度大,医护人员易疲劳。
心肺复苏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减少心脏按压暂停时间来保证心肺脑等重要脏器能够得到不间断的血液供给,满足器官最低氧供。
但是在实际抢救过程中往往需要数次暂停心脏按压来观察患者心电活动情况来决定下一步救治手段,暂停次数增加严重影响救治成功率。
自动识别室颤波形和窦性心律波形从而能够自发除颤或终止按压,避免发生循环中断的情况,能够有效保证重要脏器氧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工心肺复苏工作强度大、效果不好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急诊科心脑肺复苏抢救辅助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急诊科心脑肺复苏抢救辅助设备,包括底座、支撑板和架体,所述底座的顶端设置有所述支撑板,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架体,所述架体水平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杠固定,所述丝杠竖直设置,且该丝杠与螺母副连接,所述螺母副的一侧水平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腔体,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置于所述腔体腔体内部的半齿轮固定,所述半齿轮与齿条啮合,该齿条置于滑动块的中部,且竖直对称设置,所述滑动块的底端竖直设置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底端穿过所述壳体并与按压端固定。
优选的,还包括主机、呼吸机和自动除颤设备,且所述主机分别与所述呼吸机和所述自动除颤设备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架体水平设置有第一导轨,且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壁竖直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与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滑动块固定。
优选的,所述滑动块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缓冲垫。
优选的,所述按压端为中空结构,所述按压端的顶端设置有充气口,且该充气口设置有阀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患者平躺在支撑板上,医护人员水平滑动第一滑块,同时适当转动连接杆,使得按压端位于心肺复苏胸腔的正确位置,手扶按压端,启动第一电机,通过丝杠和螺母副的传动,调整连接杆以及按压端的位置后,启动第二电机,通过半齿轮和对称设置的齿条,使得滑动块通过移动杆带动按压端做竖
直往复运动,实现心肺复苏按压胸腔的功能,减少了人工施救的工作强度,且效果更好。
2、本发明滑动块的中部设置有连接通孔,连接通孔的两侧设置设置有与半齿轮啮合的齿条,利用半齿轮与一侧的齿条啮合实现滑动块的往复上下移动,传动性能更好,可以有效保证按压端的按压范围在5厘米至6厘米。
综上,本发明结构简单,减少了人工施救的工作强度,且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急诊科心脑肺复苏抢救辅助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急诊科心脑肺复苏抢救辅助设备的第一电机与丝杠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急诊科心脑肺复苏抢救辅助设备的图1的部分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急诊科心脑肺复苏抢救辅助设备的壳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急诊科心脑肺复苏抢救辅助设备的壳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急诊科心脑肺复苏抢救辅助设备的壳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中:1底座、2支撑板、3按压端、4移动杆、5壳体、6连接杆、7架体、8第一电机、9呼吸机、10主机、11自动除颤设备、12丝杠、13螺母副、14第一滑块、15第二电机、16滑动块、17 半齿轮、18第二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6,一种急诊科心脑肺复苏抢救辅助设备,包括底座1、支撑板2和架体7,所述底座1的顶端设置有所述支撑板2,所述底座1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架体7,所述架体7水平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4,所述第一滑块14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电机8,所述第一电机8的输出端与丝杠12固定,所述丝杠12竖直设置,且该丝杠12与螺母副13连接,所述螺母副13的一侧水平固定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底端固定有壳体5,所述壳体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电机15,所述壳体5的内部设置有腔体,所述第二电机15的输出端与置于所述腔体腔体内部的半齿轮17固定,所述半齿轮17与齿条啮合,该齿条置于滑动块16的中部,且竖直对称设置,所述滑动块16的底端竖直设置有移动杆4,所述移动杆4的底端穿过所述壳体5并与按压端3固定。
进一步的,还包括主机10、呼吸机9和自动除颤设备11,且所述主机10分别与所述呼吸机9和所述自动除颤设备11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架体7水平设置有第一导轨,且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一滑块14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5的内壁竖直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与第二滑块18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滑块18与所述滑动块16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块16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缓冲垫。
进一步的,所述按压端3为中空结构,所述按压端3的顶端设置有充气口,且该充气口设置有阀门,打开阀门,通过充气口对按压端3的内腔进行充气,减少按压端3对患者胸腔按压的过程中对其造成的伤害。
本实施例中,患者平躺在支撑板上,医护人员水平滑动第一滑块,同时适当转动连接杆,使得按压端位于心肺复苏胸腔的正确位置,手扶按压端,启动第一电机,通过丝杠和螺母副的传动,调整连接杆以及按压端的位置后,启动第二电机,通过半齿轮和对称设置的齿条,使得滑动块通过移动杆带动按压端做竖直往复运动,实现心肺复苏按压胸腔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