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第6讲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讲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一、课堂导入
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律诗《清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
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人把标点一改,变成了一首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还有人就《清明》一诗,不增减一字,只加标点,变成了电影的一个镜头,时间、地点、场景、对话皆有:
〔清明时节。
雨纷纷。
)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标点符号的世界。
二、复习预习
标点符号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点号,一类是标号。
点号七种: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
标号九种:引号、括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间隔号、着重号、连接号、专名号。
点号主要是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的,标号主要是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的。
三、知识讲解
知识点1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性质和作用,被誉为文章中的“无声英雄”。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中考考查学生运用常用标点符号能力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深圳中考试卷中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在写作部分也要求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知识点2
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
(一)点号表示词句的停顿和语气。
1.句末点号
句号[。
] 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
例①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
②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
问号[? ] 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
例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可以说明一下吗? ②你知道这朵花的名字吗?
叹号[! ] 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例①我们顶着天啦! ②野豆角花,谁不认识! ③好像出乱子了,长官!
2.句内点号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例: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②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例:①有很多战士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粥吃。
②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分号[;]表示一句话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例:①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②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用来提起下文。
例:①父亲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②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
(二)标号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着重强调,特殊称谓,讽刺否定等的话。
例:①我赶忙回答:“没事儿!没事儿!”②这个报纸就照例把我叫做“蒙大拿的小偷吐温”。
③在“之”字形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
④他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假山石说:“……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
括号[( )]标明行文中注释的话。
例:①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②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 (喂,来吃!)穷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
破折号[——]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等。
例:①“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蹦起来了。
省略号[……]标明行文中省略了的话等。
例:①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②晚报的《古城纵横》栏,里边有一条:“三日,去河南饭庄吃饭,刚吃几口;发现菜里有两个黑东西,竟
是两只死苍蝇!……”③“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书名号[《》]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等。
例:①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
②今天我们学习《〈孟子〉二章》这篇课文。
知识点3
几种特别容易出错的标点符号
(一)引号表文中引用等的标号
1.表直接引用,一般引号冒号都用。
(引号内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
如:毛泽东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转述大意时不用引号,冒号改成逗号。
如: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2.夹引:引文已成为说话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分两种情况。
(1)引文结束前不需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点号。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
(2)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点号应在引号后。
如:黑格尔曾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其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
(3 )引文末了是问号、感叹号的,无论直引、夹引均放在引号内。
如:他看她脸上泪浸浸的便说:“你哭了?”
引号和句末点号的位置要分清:
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引文不完整或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引号外面。
如:a、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
”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
”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
(句中引文已作为引用者自己话的一部分,不是独立引用,所以引号中的句号移到引号外面。
)
b、李老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句中引文是独立引用,应该将句末的句号放在引号之内。
(4)若引文连着好几段,每段开头都应该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
4、表示特定称谓。
例如:“芦柴棒”着急的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
5、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6、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又要用双引号,依此类推。
(二)书名号
主要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
1、书名号之间可用顿号。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书名内还有书名时,外面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
例如:《读<石钟山记>有感》
3、书名与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
例如:《荀子·劝学》
(三)省略号
使用省略号应注意:
1.省略号就表示“等”,“等等”,所以省略号后面不必再用“等”,“等等”。
如:中国新闻史上无法抹去这些名字: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等等,他们伴随着我们走过贫穷,走过幼稚,走过光荣.这句话去掉省略号或去掉“等等”.
2.注意省略号前后标点的使用。
一般来说,在省略号的前面,如果句子的意思已经表达完了,说明这个句子已经是个完整的句子,那么应在句子的末尾加上句末点号。
如:“真是人民的法庭啊!……”她感动地说。
如果省略号前面的句子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原则上不加标点。
如:老汉抓起扁担,提起水桶,走上台阶……
并列的词语三个以上才能用省略号。
如:李白、杜甫……都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本句应去掉省略号或再加一个人名.
(四)顿号
1. 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如:他三十六七岁。
距这里二三里这个小孩有四五岁
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2. 太短的并列成份间(尤其是一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可不用顿号。
如:中小学生省市领导城乡交流工农兵调查研究
3. 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
(顿号不能和“和”“或”同用) 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如: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此句用了“和”,前面的顿号应该删去。
)
4. 较长的并列成份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如: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5. 并列作谓语、作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如:萝卜切得纤细,均匀。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生动。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6. 并列成份间已有问号和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它点号。
如: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 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
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新不水平。
市一中学的校长、主任、第三中学的校长、主任都来开会了。
(此句混淆了并列词语的大小层次。
第二个顿号应改为逗号。
)
8. 并列的成分后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
如: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
9.互相包含的内容之间不能用顿号,也不能用逗号。
如:这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共三省五十六个县(市)。
(五)问号
1.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等的句子,有些并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末尾不能用问号。
如:①你去问问他姓什么。
②甭管他干什么,你别理他。
③他不得不认真思考企业的生产为什么会滑坡,怎样才能扩大产品的销路。
④他昨天曾经问过我今天能不能去一趟。
2.选择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而不应用问号,问号放在全句的末尾。
如:①你说到底是去好呢,还是不去好呢?
②这是临近比赛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3.问号是句未点号,对先说谓语,后说主语的倒装句等中间有停顿的句子,只在末尾用问号,不要在句子中间用问号,中间只能用逗号。
如:①小芳,你吃饭了吗?
②你吃饭了吗,小芳?
③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4.连续问话每句用问号。
如:①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住在哪?
(六)冒号
1.冒号一般管到句末,不能管到句末则不能用冒号。
如: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
(冒号只能管到“作业到深夜”,再后面的不属于它管的范围)
2.转述的不能用冒号。
(人称发生变化)
如:老师说,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
3.如果后文不是引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
如: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
如: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5.冒号不能套用。
如: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有三个重要因素:遗传、环境和教育。
6.“某某说”、“某某想”后不是直接引用,不用冒号;放在所说话中间不能用冒号;放在所说话的后边用句号。
如:①他说,今天不回家了。
②“这个问题,”李明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
③“落后就要挨打。
”邓小平告诫我们说。
7. 冒号还可表总结。
如:他不爱学习,喜欢体育,人缘挺好:我知道的就是这些。
(七)分号
1.在分号与句号之间,分号与分号之间至少有一个逗号。
如: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粗壮雄峻。
2.在某些转折复句“但”前边可用分号。
如:我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财产,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但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者除外。
(用“,”也可)
经验告诉我们: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种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如果是复句形式充当句子的宾语,而宾语前头又用了冒号,那么分句内部也用分号)
(八)括号
括号里的注释应紧挨着正文。
句内括号如果有标点,那么最后一个标点(问号、感叹号除外)应省去。
句外括号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注释若有标点,句末标点可保留(如例②),也可不用(如例③)。
①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②他培育了许多香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
(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条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
③有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得5克铜,求有多少克氢气参加了反应,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氢气的密度是0.09克/升)
四、例题精析
【例题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周梅森用“人民的名义”为篇名,代表两种含义:一是人民必须是为政者的坚实信仰。
二是少数人以“人民”为伪饰,谋取私利,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
B.金承志先生创作了诸如《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感觉身体被掏空》《春节自救指南》等合唱作品,内容贴近当下生活,形式新颖别致,引起了广泛共鸣。
C.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
D.近来,共享经济的概念大热,单车、汽车、充电宝等都打着共享的旗号在运营。
共享设施如何配置?执法部门又该如何管理呢?
【例题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最使我彷徨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B.2017年“中国品牌日”的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新时代”。
C.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的样子。
D.对于校园暴力事件,我们既要反思发生暴力事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还要反思暴力事件发生之前管理者都做了什么?
【例题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如何让古典音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并深入人们的内心?一些老艺术家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的经验和感悟。
B.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生活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
C.原始人类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山峦在蔚蓝的天空下寂静绵延,野鹿在蜿蜒的溪流旁悠闲漫步。
D.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理想色彩。
【例题4】语言运用——在下面句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青翠的山柔情的水和多彩的文化都是遵义市旅游发展的天赐优势。
十五个县、区、市各具特色,地域优势明显,数也数不完:碧波浩荡的赤水竹海,郁郁葱葱_________巍峨挺拔的桐梓娄山,云雾缭绕;水清酒冽的仁怀茅台,酱香四溢
【例题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蓝梦谷太美丽了,”她兴奋地说,“我还会再来!”
B.我按照中学课本里的内容,在科普报刊上寻找公式定理背后的故事,分类剪贴了数学呀、物理呀、化学呀、生物呀等几大本。
C.怎么可能不来?谁决定的?你吗?没搞错吧?
D.“创卫工作”让黔东南州各县城悄然蜕变:社区环境舒适清爽,地面干净整洁,马路上流动摊贩不见了,商铺店面靓丽一新。
【例题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细看这妇女,不过三十二三岁,头发散乱,微长的面孔有些憔悴。
B、谈到怎样教育下一代?这位教育家有独到的见解。
C、吸取父亲的教训后,他自己发明了一种“自动晒收衣架”,其科技含量明显高出父亲一筹,真是“后生可畏啊!”
D、读了拜伦的诗,就想到西班牙去,想看看西班牙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
课程小结
标点符号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初中阶段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
因此,解答此类试题时要做到:①准确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作用;②在正确感知句意、段意的基础上,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以便准确判断、合理使用标点符号;③认真审读题干,准确捕捉有关标点的考查信息,揣摩命题者设计意图和规律;④平时要总结、积累标点符号使用的特点,并运用它们去解
决相关的问题,还要注重在语境中准确把握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课后作业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干什么呀!”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
B.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C.《说文解字》解释“雪”的含义时指出:“雪,凝雨也”。
也就是说,雪是由雨凝结而成的。
D.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喜爱。
2、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
B.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呢
C.麻城的杜鹃花海,织就了大地斑斓的锦嶂,黄梅的戏曲,婉转了世间动人的情感,武穴的酥糖,甜蜜了心头美丽的梦想
D.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昆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
她雍容典雅,仪态万方;她影响深广,美名远扬
B.“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C.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
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人生使命是那样庄重而迫切。
B.孟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
就是说,伐木要择时,不能滥砍、滥伐。
C.家园—这个饱含深情的温暖词汇,其基础全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D.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刚走到村口,他就看见一幅写着“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巨大标语。
B.每次施工的时候,我们都要反复考虑和讨论到底要不要把这棵树移走?
C.老师要求此次作文的题目里含有“秋”字,如“秋风”“中秋”……等。
D.《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
(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问我为什么没有参加这次云南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小学学生‘中国梦”书法赛。
B.群众的好干部陈家顺,以农民工身份应聘到企业打工,被称为“卧底局长”。
C.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D.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为《中学生阅读》题词:阅读不仅改变人的命运,也改变人类的命运。
7、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非也非也。
”李叔同淡淡一笑,“咸,有咸的滋味;淡,有淡的妙处。
在我看来,好坏都是福。
B.人,稍不留意就会被绳子束缚住。
那么,在俗世里,绳子指的是什么?金钱,权力,欲望?是,都是。
C.信赖感靠什么建立?我觉得这里面一定有非常复杂的成分吧:比如诚实、信仰、善良、默契、温情……等
D.雅安地震中李永刚的事迹告诉我们:当你抱着侥幸等待,你很可能受到命运的虐待;当你抱着危机谋划,机遇就不会从你身边走远。
8、下列这段话,填入括号中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A.,:。
“”
B. ,;。
《》
C. 。
:,,
D. 。
:。
《》
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最美司机”吴斌用大爱阐释了生命的价值:76秒,吴斌用生命履行了职责;76秒,吴斌用平凡成就了伟大;76秒吴斌用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
B.在一场暴风雨后,因家庭变故而失学的杜小康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
C.“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把葫芦形容得晶莹可人(不管是山楂还是荸荠)。
D.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骄傲?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B.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C.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D.看到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
1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B.很多市民向记者打听: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有哪些旅游项目?可以品尝到哪些美食?
C.中医认为,荠菜味辛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祛病养生功效。
D.客居在外的梅葆玖先生用“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的诗句,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
答案与解析
五、例题精析
【例题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周梅森用“人民的名义”为篇名,代表两种含义:一是人民必须是为政者的坚实信仰。
二是少数人以“人民”为伪饰,谋取私利,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
B.金承志先生创作了诸如《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感觉身体被掏空》《春节自救指南》等合唱作品,内容贴近当下生活,形式新颖别致,引起了广泛共鸣。
C.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
D.近来,共享经济的概念大热,单车、汽车、充电宝等都打着共享的旗号在运营。
共享设施如何配置?执法部门又该如何管理呢?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标点符号运用的辨识。
A项,篇名“人民的名义”应用书名号,如《人民的名义》。
【例题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最使我彷徨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B.2017年“中国品牌日”的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新时代”。
C.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的样子。
D.对于校园暴力事件,我们既要反思发生暴力事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还要反思暴力事件发生之前管理者都做了什么?
【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标点符号运用的题。
解答此种题型,要注意常用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和特殊用法。
本题,A项“:”应为“——”;C项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不用顿号;D项并非问句,不用问号,第一个改为“,”后一个改为“。
”。
【例题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如何让古典音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并深入人们的内心?一些老艺术家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的经验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