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刘克庄沁园春(寄竹溪)赏析WORD电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寄竹溪)赏析WORD电子版
沁园春(寄竹溪)
刘克庄
宋代
沁园春(寄竹溪)原文:
老子衰颓,晚与亲朋,约法三章。
有谈除目者,勒回车马,谈时事者,麾出门墙。
已挂衣冠,怕言轩冕,犯令先当举罚觞。
书尺里,但平安二字,多少深长。
溪翁苦未相忘。
我今有双鱼烦寄将。
道荒芜羞对,宫中莲烛,昏花难映,阁上藜光。
闻庙瑟音,识关睢乱,诗学专门尽不妨。
百年后,尚庶几申白,不数韦康。
沁园春(寄竹溪)拼音解读:
lǎo zǐ shuāi tuí,wǎn yǔ qīn péng ,yuē fǎ sān zhāng 。
yǒu tán chú mù zhě,lè hu í chē mǎ,tán shí shì zhě,huī chū mén qiáng 。
yǐ guà yī guàn ,pà yán xuān mi ǎn ,fàn lìng xiān dāng jǔ fá shāng 。
shū chǐ lǐ,dàn píng ān èr zì,duō shǎo sh
ēn zhǎng 。
xī wēng kǔ wèi xiàng wàng 。
wǒ jīn yǒu shuāng yú fán jì jiāng 。
dào huāng wú xi ū duì,gōng zhōng lián zhú,hūn huā nán yìng ,gé shàng lí guāng 。
wén miào s è yīn ,shí guān suī luàn ,shī xué zhuān mén jìn bú fáng 。
bǎi nián hòu ,shàng
shù jǐ shēn bái ,bú shù wéi kā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作者生平介绍: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
字潜夫,号后村。
福建莆田人。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
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初名灼,师事真德秀。
宁宗嘉定二年(1209)补将仕郎,调靖安簿,始更今名。
江淮制置使李珏任为沿江制司准遣,随即知建阳县。
因咏《落梅》诗得罪朝廷,闲废十年。
后通判潮州,改吉州。
理宗端平二年(1235)授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郎官,被免。
后出知漳州,改袁州。
淳祐三年(1243)授右侍郎官,再次被免。
六年(1246),理宗以其”文名久著,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
景定三年(1262)授权工部尚书,升兼侍读。
五年(1264)因眼疾离职。
度宗咸淳四年(1268)特授龙图阁学士。
第二年去世,谥文定。
他晚年趋奉贾似道。
谀词谄语,连章累牍,为人所讥。
但他也曾仗义执言,抨击时弊,弹劾权臣。
胡适先生在其所著的《白话文学史》说过,刘“有悲壮的感情,高尚的见解,伟大的才气”。
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说当时人“言诗者宗焉,言文者宗焉,言四六者宗焉”,在南宋后期号称一代文宗。
刘克庄早年与四灵派翁卷、赵师秀等人交往,诗歌创作受他们影响,学晚唐,刻琢精丽。
他与江湖派戴复古、敖陶孙等也有交往,自言”江湖吟人亦或谓余能诗”(《跋赵崇安诗卷》)。
”
江湖社友犹以畴昔虚名相推让”(《刻楮集序》)。
他的《南岳稿》曾被陈起刻入《江湖诗集》。
但他后来不满于永嘉四灵的”寒俭刻削”之态,也厌倦了江湖派的肤廓浮滥,而致力于独辟蹊径,以诗讴歌现实。
所以他的诗终于摆脱了四灵的影响,成就也在其他江湖诗人之上。
他一生”前后四立朝”,但时间都很短暂,多数时间被贬斥出守外郡,这样便扩大了眼界,接触社会面较为广阔,诗歌内容亦随着丰富起来。
南宋后期,政治更加黑暗,国势江河日下,金人占领的淮河以北地区始终不曾收复,又逐渐受到崛起漠北的蒙古的入侵。
作为一个关心祖国命运而又在政治上屡受打击的诗人,他只有”夜窗和泪看舆图”(《感昔二首》),感慨”书生空抱闻鸡志”(《瓜洲城》)。
他有不少诗歌抒发忧时的孤愤:”忧时元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
”(《有感》)他痛心国土沦陷(《冶城》),悼惜大好河山遭受践踏破坏(《扬州作》),同情遗民的悲伤(《书事二首》其二),关怀战士的疾苦(《赠防江卒六首》)而向往于祖国的统一(《破阵曲》)。
对于南宋王朝依靠”岁币”换取苟安的妥协投降路线,他极为愤慨(《戊辰即事》);对于文恬武嬉的腐败现象,他也作了深刻的揭露。
如《绳伎》、《闻城中募兵有感二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有一组以边防为题材的歌行体诗歌,明显地模拟中唐”新乐府”,反映了人民的痛苦辛酸与统治者的奢侈骄横,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其中《卖炭图》叹息:”尽爱炉中兽,谁怜窑下人”,与白居易《卖炭翁》也极其相似。
他对陆游、杨万里很推崇,自述”初余由放翁入,后喜诚斋”(《刻楮集序》)。
他晚年的不少诗活泼跳脱,就深得杨万里”诚斋体”的旨趣。
可是他学陆游不免才力不逮,学诚斋又不免流于质俚浅露,因而其诗瑕瑜互见。
他的《后村诗话》和一些论诗文字提出过一些很有价值的诗歌见解,比如批评当时贵理学而忽视诗歌特性,把诗写成押韵的语录讲义的风气,《后村诗话》论诗较能注意联系史事及作者生平。
但他也有《先儒》一类语录式和《题何秀才诗禅方丈》一类颂偈式的诗歌,而且应酬叠和之作太多,率尔成章,不免疏于辞采,缺乏性情。
“晚节颓唐,诗亦渐趋潦倒”(《四库全书总目》)。
刘克庄生前曾自编文集,嘱林希逸为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其季子山甫汇为《大全集》 200卷。
《四部丛刊》收《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系影印抄本。
词集有《宋六十名家词》本《后村别调》 1卷,《□村丛书》本《后村长短句》 5卷,今人钱仲联有《后村词笺注》4卷。
刘克庄是最早的《千家诗》编选者,他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曾作为《四库全书》未收书编入《宛委别藏》。
然而刘克庄的《千家诗》并非启蒙类读物,,后来广泛流传的《千家诗》,多题为南宋谢枋得选注、清王相增补修订。
作者生平成就:
刘克庄(1187-1269)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
嘉定二年(1209)以郊恩补将仕郎,次年调靖安主簿。
先后为江淮制置使李珏、广西经略安抚使胡槻辟置幕府。
宝庆元年(1225)知建阳县。
以言官笺克庄《落梅诗》,激怒史弥远,卷入江湖诗案,经郑清之力辩得释。
端平初,真德秀帅闽,辟为帅司参议官。
次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
嘉熙间,历知袁州、广东提举,升转运使兼提举市舶使。
淳祐六年(1246),入对,首论右相史嵩之奸,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兼实录院检讨官。
迁御史兼崇政殿说书,暂兼中书舍人。
因拒为史嵩之除观文殿大学士致仕草制,被劾罢。
十一年春,入朝为起居舍人兼侍讲,仅半年又被罢。
景定元年(1260),再入朝,历除秘书监,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权工部尚书兼侍读,出知建宁府。
五年,以焕章阁学士致仕。
咸淳五年卒,年八十三。
谥文定。
林希逸为撰行状,洪天锡为撰墓志铭。
克庄一生四立朝,敷奏剀切,有直声。
诗学晚唐,为江湖派大家,有《后村先生大全集》二百卷,内长短句五卷,别出单行者有汲古阁本《后村别调》一卷,《彊村丛书》本《后村长短句》五卷。
杨慎《词品》卷五:「《后村别调》一卷,大抵直致近俗,效稼轩而不及也。
」陈廷焯《云韶集评》:「潜夫感激豪宕,其词与安国相伯仲,去稼轩虽远,正不必让刘(过)、蒋(捷)。
世人多好推刘、蒋,直以为稼轩后劲,何也·」刘熙载《艺概》卷四:「刘后村词,旨正有语有致。
其《贺新郎·席
上闻歌有感》云:『粗识国风关睢乱,羞学流莺百啭。
总不涉闺情春怨。
』又云:『我有平生离鸾操,颇哀而不愠微而婉。
』意殆寓其词品耶。
」冯煦《蒿庵论词》:「后村词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
其生于南渡,拳拳君国,似放翁。
志在有为,不欲以词人自域,似稼轩。
」刘克庄是南宋后期重要的辛派词人。
词集名《后村长短句》。
刘克庄以独具一格的创作,雄踞南宋词坛。
《后村词》表现了作家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他在词中表现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对北方故土的怀念,以及个人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感慨。
如《玉楼春》中「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等名句,写得爱国情深,苍凉沉郁。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一词谴责南宋统治者不联合北方义军进行抗金斗争,只知苟且偷安。
而自己却壮志难酬。
明人杨慎《词品》中称其「壮语亦可起懦」。
还有一些词表现出关心民生疾苦,并为民请命。
《后村词》不屑于刻红剪翠,但也不乏清切婉丽之作。
有的词作思想较为消极颓丧。
刘克庄和刘过、刘辰翁并称辛派「三刘」。
他继承了辛词爱国主义的传统和豪放雄浑的艺术风格,在「三刘」中成就最高。
《后村词》学习辛弃疾,说理叙事,运用自如,但有时议论过多。
著述宏富,今存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其中有诗5000多首,词200多首,《诗话》4集及许多散文。
作品体裁丰富,题材广泛。
他长期闲赋乡居,对莆田的社会生活、民俗风情有细腻的观察、较深的了解,并将之反映于作品中。
它的不少诗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南宋莆田地区的杂剧、百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作者书法成就:
据宋周密《齐东野语》有载:宋朝蔡襄与陈亚互相友善。
一日,以谑语嘲其名而出对。
蔡出对:“陈亚有心终是恶。
”陈应声对云:“蔡襄无口便成衰。
”又有刘颁曾经戏谑王觌,而云:“公何故见卖?”王觌:“卖公直甚分文。
”此例颇多,纯属巧谑。
南宋时期,莆仙有二位爱国诗人。
一是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
于宋淳祐六年(1246)特赐同进士出身,后兼国史院编修官。
仙游王迈(1184—1248),字贯之,号臞轩,宋嘉定十年(1217)进士,官至知邵武军。
刘与王是诗友,常以诗唱酬,互为调侃。
《齐东野语》有载:宋杨平舟(栋)以枢椽出任莆阳太守。
当时刘克庄与同乡刘希仁,俱以史官身份在故里定居。
一日,群集莆仙诸多才子会宴。
王迈以此借题出对助兴。
出对为:“大编修,小编修,同赴编修之会”。
因杨氏与刘氏同是编修,而等级不同。
刘克庄当即而道:“欲属对不难,不可见怒”。
王迈坦然表示见闻。
刘应对云:“前通判,后通判,但闻通判之名”。
因王迈有五次调升通判正官职未得,仅是副职。
王迈又出对,是将刘克庄之名拆开戏对。
对为:“十兄(克),二十年前何其壮(庄),二十年后何其不壮?”刘克庄遂即对曰:“二画(画),二十年前何其遇(迈),二十年后何其不遇?”联对熨贴善谑,传为美谈。
作者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