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二高中政治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高二高中政治期末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从而推动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的眼前。

这一观点主要体现了()
A.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B.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意识的能动作用促进事物不断发展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划分它们的唯一标准是()
A.对思维与存在辩证关系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C.对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D.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决定谁的不同回答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它实现了()
①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4.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应追求“头等智慧”。

在汉语中哲学就是智慧,哲学是爱智之学。

下列对哲学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又指导具体科学研究
④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5.在西方哲学史上记载着这样一件事情:有人说水变成了酒,怎样鉴别其真假呢?大家去请教一位哲学家。

这位哲学家回答:“如果在座的各位都感觉到是酒,并一致地认为是酒,那就不应怀疑酒的存在了。

”下列观点与这位哲学家观点一致的有()
①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②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
③万物皆备于我
④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原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6.有人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这主要是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D.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7.“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这两个成语都强调()
A.物质的决定作用
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实践的重要性
8.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中科院院士、政协委员姚檀栋当着总书记的面背诵几句被大家调侃的《沁园春·霾》:“北国风光,千里雾霾,万里尘飘……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

现场发出一片笑声……《沁园春·霾》形象地描绘了北京的空气状况。

这说明()
A.意识是人的主观想象
B.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C.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9.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是()
A.苹果落地
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作息时间表
D.新陈代谢
10.传说从前有一家农户种出了一只大葫芦。

这么大的葫芦,做什么用呢?用来装酒水,恐怕会胀裂;如果把它锯
成两半,用来做舀水的瓢,又没有这么大的缸。

农户左右为难。

一位哲学家听说这件事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把水放在葫芦的外面,让葫芦放在水上当舟用,这不是很好吗?这位哲学家的话启示我们( )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C.一定的行为方式决定思维方式
D.哲学能给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11.“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通常情况下这句话没有错,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其营养价值越高,味道越好;长期放置,其色香味形等会变差。

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
意味着可能存在导致食品中毒的隐患。

上述情况表明( )
A.真理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C.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D.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2.东江菜系里的盐焗鸡、梅菜扣肉、酿豆腐被称为“惠州三件宝”。

盐焗鸡皮脆、肉滑、骨香、味浓;梅菜扣肉肉
烂味香,咸中略带甜味、肥而不腻;咸鲜味的酿豆腐汤汁香浓、嫩香可口。

这“三件宝”口味各异,但都偏重于“肥、咸、熟、香”。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B.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C.特殊性包含着同类事物的普遍性
D.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13.医生在病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适当地给病人一些不对症的“假药”(如葡萄糖、维生素),却得到了和真药一样
甚至更好的效果。

这种现象在医学和心理学研究中被称作“安慰剂效应”,人类使用安慰剂的历史相当悠久。

早在抗
菌素发明以前,医生们就常常给病人服用一些明知无用的粉末,有些时候病人果真奇迹般地康复了,有的甚至还平安地渡过了诸如鼠疫、猩红热等“鬼门关”。

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
①物质世界总会存在人们无法认知的领域与现象
②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是以具体条件为基本前提的
③发挥主体因素的调适功能是疾病治疗的重要方面
④必然性作为偶然性的累积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4.台湾的诚品书店,打破传统书店的经营模式,除规划阅读空间,展现阅读价值外,更长期举办各项演讲、座谈、表演与展览等延伸阅读活动,满足了现代人生活的多元需求;诚品还主张“连锁不等同于复制”的经营方式……目前,
诚品书店拥有39间分店,每年顾客人数达到9000万人次,创下一个“书店的神话”。

诚品书店创下“神话”的原因在
于()
①不简单复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不断扩大规模,重视量的积累
③打破传统经营模式,分清主流和支流④满足多元需求,坚持联系多样性
A.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④
15.手机已经从简单的通话工具演变为个人信息智能终端设备。

根据中国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3月底,
中国共有11.46亿移动通信服务用户“世界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有人因为使用
手机成瘾,让手机变成了“手雷”,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对此,我们应该()
①重视手机控制社会的事实
②适度使用,防止矛盾的转化
③辩证否定手机功能的拓展
④创新科技,消除人性的弱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6.如图漫画(作者:周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②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
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7.梅兰芳不像绝大多数因媒体包装而走红的明星那样瞬间被人忘却,是因为他在《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汾
河湾》这些传统戏曲表演中,既恪守规矩,又超越前人而成为一代宗师。

这充分说明()
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与旧事物的结合
B.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C.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D.发展的根本内容是矛盾
18.那件让哈利·波特在魔法学校自由穿梭的隐身衣,将不再只出现在虚拟世界中。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根据用坐标变
换方法设计隐身衣的理论,“让光线像溪流绕过石头一样”,用普通玻璃制造出了隐身器具,研制出了六边形玻璃“隐身衣”,使铅笔、金鱼和猫成功隐形。

这说明( )
A.理论的运用就会有现实世界的变化
B.“思维的眼睛”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
C.获得正确认识一定要经历多次反复
D.实践使得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19.一个不文明的出境游客的素质出了问题,往往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形象,让中国游客被列入世界“最差游客”名单。

这说明( )
①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
③要搞好局部,推动整体的发展
④要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

”如果一幅画中适当地留下不着色彩的空白,会收到特别的艺术效果。


列诗句与这种“空白效应”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
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D.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
21.“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这种思维方法蕴含的
哲学智慧有(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预见性
②凡事从坏处准备必然能收获好的结果
③创造条件促使矛盾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变
④把握事物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质变发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2.灰太狼虽然是反面角色,但他勤劳、能干、专一,有“模范丈夫”之称;懒羊羊好吃懒做,见到灰太狼只会逃跑,简直一无是处。

但他淡定、朴实、相信身边的人,不无可爱之处。

不少“粉丝”称“嫁人要嫁灰太狼,做人要做懒羊羊”。

这从哲学上说明()
A.事物总是有优点和缺点的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C.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全面地看问题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3.“时间去哪儿了?能否找到它,带着现在的记忆回到过去,懂点事,听点话,让爸妈的笑容漫上脸颊?时间,或
许就在心里,就是一个渐渐懂得了什么是辛苦,什么是责任,什么才叫一个家……时间哪里都没去,就在原地等待着,等待着看一幕幕花开的芬芳,等待着懂得的人,去做让他都感到幸福的事情。

”这启示我们( )
①只有在时间静止的状态下我们才能感知亲情的可贵
②承认时间处在绝对运动中就会陷入不可知论的泥潭
③要正确把握好时间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④要善于在时间的相对静止中创造和把握当下的幸福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4.“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指头伸直或者略屈”这一手势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含义:中国和世界很多地
方表达的是“0”或“3”;美英表达的是“OK、了不起”;突尼斯表达的是“傻瓜”……这告诉我们认识事物要( )
A.从主观出发
B.善于抓住事物的共性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学会运用归纳的方法
25.《伊索寓言》中的一则故事说,一只愚蠢的驴子有一次驮着一袋盐过河,河水浸在盐袋上,盐化了,驴子一下
觉得很轻。

后来,当为主人驮棉花过河时,它就故意让棉袋往水里浸泡,结果棉花袋越来越重,压得驴子站不起来。

这只驴子错就错在( )
①不懂得事物是联系的,孤立地认识问题
②把个性当成了共性
③把个性与共性对立起来
④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待事物,脱离客观实际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二、综合题
1.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快餐式阅读”日益盛行。

这种阅读方式大多借助电脑、手机等
电子产品,具有方便快捷、生动、轻松等特点,但往往浮光掠影,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

如何从“快餐式阅读”中突围,提升阅读的品位和质量,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该如何克服“快餐性阅读”的局限。

2.我国的探月工程实行“绕、落、回”三步走的战略步骤,每一步都是对前一步的总结和提升。

2017年前后我国将实施探月工程的第三步,即“回”。

深空探测从来就没有康庄大道,探索路上遍布荆棘和未知的挑战。

事实已经证明,
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已经占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3.材料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要坚持走中
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材料二“创客”是一群酷爱科技、热衷实践的人群,是一群具有敏锐思维和创新勇气的追梦人,他们以分享技术、
交流思想为乐,以创客为主体的社区则成了创客文化的载体。

“创客”文化,是DIY文化的延伸,它在其中糅合了技
术元素,它不认同随意消费,乐于在现有的资源下创造性地再利用。

“创客”精神主要表现在:一、不满足现状,坚
守创新;二、勇于和善于持续实践;三、乐于交流、乐于分享。

李克强总理指出,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对于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带动扩大就业,打造经
济发展新的“发动机”,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要培育“创客”文化,发扬“创客”精神,让创业创新蔚然成风。

(1)结合材料一,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我国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的理论依据。

(2)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阐述“鼓励创业的同时也要宽容失败”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4.中国新一届政府上任以后,对外关系活跃而又富有创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勾画“丝绸之路经济带”伟大蓝图,引领欧亚大陆整体合作。

并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提出了以下原则:一是目标不宜定得过高.要充分
考虑到中亚特殊的地缘政治状况,以及各国的不同政治环境,切实理解相关国家的关切,照顾各国的舒适度。

二是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三是要加强战略自觉和统筹规划.加强
对中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规划战略目标,并制订各类细致的工作计划,综合应用投资、贸易、货币、产业等各类经济手段,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更快、更好地实现.
运用所学辩证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这些原则的正确性。

山东高二高中政治期末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从而推动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的眼前。

这一观点主要体现了()
A.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B.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意识的能动作用促进事物不断发展
【答案】C
【解析】朝着预言的方向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把想像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同时也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C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意无关;材料侧重强调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B项
与题意不符;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双重性,既能促进事物不断发展,也能够阻碍事物的发展,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在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二者的辩证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划分它们的唯一标准是()
A.对思维与存在辩证关系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C.对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D.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决定谁的不同回答
【答案】B
【解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划分它们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B项正确;A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C项属于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分标准,与题意不符;D
项属于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的划分标准,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它实现了()
①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它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②④项符合题意;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①项没有回答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的原因,排除;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但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不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亦如是。

③项错误;②④项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的理由,正确;正确选项为D。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2)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4.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应追求“头等智慧”。

在汉语中哲学就是智慧,哲学是爱智之学。

下列对哲学的认识,正确
的是()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又指导具体科学研究
④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答案】D
【解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①项正确;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项说法错误;③项正确表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正确;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5.在西方哲学史上记载着这样一件事情:有人说水变成了酒,怎样鉴别其真假呢?大家去请教一位哲学家。

这位哲
学家回答:“如果在座的各位都感觉到是酒,并一致地认为是酒,那就不应怀疑酒的存在了。

”下列观点与这位哲学
家观点一致的有()
①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②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
③万物皆备于我
④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原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B
【解析】“如果在座的各位都感觉到是酒,并一致地认为是酒,那就不应怀疑酒的存在了。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②③项与其观点一致;①④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唯心主义分为两种,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东西,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如王阳明“心外无物”、贝莱克“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如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6.有人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这主要是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D.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答案】C
【解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所以A、B、D均不符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7.“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这两个成语都强调()
A.物质的决定作用
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实践的重要性
【答案】C
【解析】“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 都非常富有哲理。

这两个成语都强调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C选项正确入选。

A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

B选项错误,意识不一定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D选项强调的是实践,与题意无关。

8.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中科院院士、政协委员姚檀栋当着总书记的面背诵几句被大家调侃的《沁园春·霾》:“北国风光,千里雾霾,万里尘飘……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

现场发出一片笑声……《沁园春·霾》形象地描绘了北京的空气状况。

这说明()
A.意识是人的主观想象
B.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C.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答案】B
【解析】沁园春•霾》形象地描绘了北京的空气状况。

这说明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 项符合题意;意识并非是人的主观想象,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A项错误;意识是物质的的产物,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机能,物质器官,C项错误;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意识才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本质/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所以说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
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9.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是()
A.苹果落地
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作息时间表
D.新陈代谢
【答案】D
【解析】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是现象;B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现象;C是计划;D是生理规律,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规律及其判断。

10.传说从前有一家农户种出了一只大葫芦。

这么大的葫芦,做什么用呢?用来装酒水,恐怕会胀裂;如果把它锯
成两半,用来做舀水的瓢,又没有这么大的缸。

农户左右为难。

一位哲学家听说这件事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把水放在葫芦的外面,让葫芦放在水上当舟用,这不是很好吗?这位哲学家的话启示我们( )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C.一定的行为方式决定思维方式
D.哲学能给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答案】B
【解析】这位哲学家的话启示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大胆创新。

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体现的是思维方式的创新,没有涉及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的关系,C项与题意
不符;哲学不能给人以现成的答案,但可以提供方法论指导,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11.“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通常情况下这句话没有错,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其营养价值越高,味道越好;长期放置,其色香味形等会变差。

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
意味着可能存在导致食品中毒的隐患。

上述情况表明( )
A.真理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C.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D.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项正确;ABC项均与本题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点睛】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

12.东江菜系里的盐焗鸡、梅菜扣肉、酿豆腐被称为“惠州三件宝”。

盐焗鸡皮脆、肉滑、骨香、味浓;梅菜扣肉肉
烂味香,咸中略带甜味、肥而不腻;咸鲜味的酿豆腐汤汁香浓、嫩香可口。

这“三件宝”口味各异,但都偏重于“肥、咸、熟、香”。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B.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C.特殊性包含着同类事物的普遍性
D.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答案】C
【解析】这“三件宝”口味各异,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但都偏重于“肥、咸、熟、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说明特
殊性包含着同类事物的普遍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故C正确;A不符合题意;BD表述错误。

本题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3.医生在病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适当地给病人一些不对症的“假药”(如葡萄糖、维生素),却得到了和真药一样
甚至更好的效果。

这种现象在医学和心理学研究中被称作“安慰剂效应”,人类使用安慰剂的历史相当悠久。

早在抗
菌素发明以前,医生们就常常给病人服用一些明知无用的粉末,有些时候病人果真奇迹般地康复了,有的甚至还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