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思考
鲁千霞
【摘要】为适应社会人才市场的需要,许多高校非会计专业纷纷开设了会计类课程,但是在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诸多问题。

文章分析了高校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现状,并就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指出了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建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talent market , many non-accounting professional opened ac-counting courses.However, it exists many problems in the accounting teaching for non -accounting majors.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accounting teaching situation in colleges and discusses the solving methods , finally points out the key issues needing solv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ccounting curriculum for non -account-ing majors.
【期刊名称】《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0)001
【总页数】4页(P83-86)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会计信息;案例教学;实践教学
【作者】鲁千霞
【作者单位】湖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黄石435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近年来,为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很多高校经管类非会计专业陆续开设了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会计类课程,有些高校甚至将会计学扩大为大学通识教育的课程。

面对新形势下学科知识体系的变化,高校老师必须重新思考怎样开展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

(一)师资结构不合理
由于高校扩招,经管类的学生规模一年比一年扩大,会计类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严重滞后于招生的增长速度,教师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

很多高校老师一直是在封闭的教学环境中工作,不具备足够的实践能力,不能很好地设计案例教学项目或开展实践教学,课堂上纸上谈兵,讲授的内容干巴巴,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

还有很多高校老师忙于职称晋升和学历的提升,不愿意或无暇将时间花在收集案例、搜集资料上,忽视课堂教学。

而有实际经验的高学历、高职称优秀会计人才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更愿意走向社会,任职于大公司、会计事务所等,这也造成高校里师资结构不合理,缺乏新鲜血液补充。

另外,很多老师还是沿袭着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教学目的并没有脱离传统会计教学的思维模式,不注重会计教学与其专业特点的融合,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吻合,严重制约了会计教学的质量。

(二)会计课程课时太少
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主要是会计学,这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涵盖的内容不仅包括会计专业必备的会计核算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
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而且还包括会计报告
的形成与分析、会计信息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等。

大多数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先是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和程序,进而能够看懂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再去解决一些基本的会计问题。

由此可见,会计学是一门内容较多、理解起来较困难的课程。

而从目前掌握的数据看,很多高校在这门课程上投入的课时少,老师们只能在
有限的时间讲讲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抽不出时间去引导学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管理决策活动等。

(三)缺乏配套的会计实验教材
会计类课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好的实验教材可以弥补枯燥的理论教学,实现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通常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了理论知识后,然后再进行实训,通过现实操作,学生理解透彻;但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总课时少,实训项目开展起来有一定困难,再加上专门针对非会计专业的实验教材很少,导致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不到巩固和强化。

通过调查,现在市场上会计专业的实验教材99%是适用于会计专业的,偏重于会
计核算;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重点不是核算,而是要看懂、读懂会计信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等。

因而,非会计专业的实验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应有别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目前的实验教材,其实践环节太过具体详细,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学生也觉得整天埋头做账,得不偿失,兴趣不大。

长期以来,高校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了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很多学者提出了建议及改革方案,如何调整教学内容使之较好地适应非会计专业的特点也一直是教育界及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有的学者提出,简化会计教学内容,从会计报表入手,先是懂会计报表、到分析报表、再到报表的构成,围绕报表来讲授,简化会计信息的取得过程[1],但这样的后果是会计教学体系不完整;还有学者提出“三
合一”的模式,会计教学在会计原理的基础上增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突出讲授报表结构、讲资源的优化分配,但在执行中往往使本来入门就难的会计学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再加上受课时少的限制,学生会觉得负担重,失去自信心[2];还有的学者提出,通过案例教学,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在执行中教师也是牢骚满腹,因为案例教学要引导学生思考,要有相关经济与管理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对学生要求也比较高,如果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就没办法
实现师生互动[3]。

综合以上学者的建议,笔者认为,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会计知识是他们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高校非会计专业普遍开设会计学,一方面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有部分学生毕业后有创业的念头,在校期间想了解、掌握财务类知识。

基于此,会计教学的目标应通过教学让学生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上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和程序,掌握会计信息的产生,并利用会计信息了解、分析财务报表,做出正确决策。

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将来从事会计这个职业,而是了解会计的方法和技能,掌握现代会计的思想,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以及创业过程中具备分析、解决基本会计问题的能力。

高校各专业要根据各专业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会计教师不仅要对自己的会计专业比较熟悉,对其他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市场需求也要了解,要将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将教学内容和专业特色密切联系在一起。

(一)提高会计教学的重视程度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面对越来越庞大的非会计专业学生群体,学校教务部门要予以充分重视,教研室要组织讨论非会计专业教学与会计专业教学的差异性,必要时要吸纳专业教师参与其中,听取他们的专业意见,将相关内容与专业特色结合起来。

制订相应的教学大纲,大纲中要体现出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的差异性。

在教材的选编、教学内容的编排、实验项目的设计、考核的方式上要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管理制度。

当然,目前专门针对非会计专业、有自己专业特色的教材比较少,有条件的高校可尝试组织会计教师和专业教师联合编写适合本专业的教材,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

(二)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针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选用教材时,要注意突出实用性和可行性,根据特定对象,合理定位。

老师上课时要精选内容,主次分明,重点讲最必要的会计理论、核
算原理等,另外,考虑到非会计专业学生后续的会计课程不多,理解会计理论知识存在困难,教师可针对性地穿插补充涉及到的其他相关联的会计课程知识。

这就需要老师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上课前做好备课工作,自己整理资料,融会贯通,做好知识的衔接工作,提高学生的兴趣。

如会计模拟实验,可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光盘录像、仿真软件等让学生熟悉账务流程,既节省时间,又清晰直观,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选择或自编一些有特色的实验项目来充实、完善实践教学,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

例如,工商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的人才。

在现代管理理论的指导下,会计正在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如制造企业管理方面,为完成经营目标,他们会把目标分解落实到各车间部门,会计方面则要配套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制订预算,并提出职工薪酬方案以及各种激励措施,这些内容在工商管理专业的会计教学中要重点体现出来,引导学生站在一个未来的经营管理者的视角来掌握会计知识。

学生只有结合专业了解基本的会计知识,才能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三)增加课堂吸引力
会计学是会计课程的敲门砖,知识枯燥,内容复杂、抽象,教学中,稍有不慎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此,授课老师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讲授的内容既要全面、概括、综合,又要丰富、形象,可通过联系社会热点财经问题来吸引学生,或设计一些有趣的案例教学项目,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课堂上要多与学生互动,课后多指导其练习与自学。

授课语言尽量通俗易懂,如讲到资产的概念,可抓住三个时间关键词:过去、现在、将来,将其解释为,过去形成、现在拥有或控制、将来能创造经济效益;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说明哪些属于资产的范围,哪些排除在外,引导学生们结
合自己的个人资产参与讨论分析,在讨论中明确资产的定义、资产的分类、资产的确认条件,从而使学生乐学、乐用、乐在其中。

课后老师还要善于归纳总结,提炼本节课的知识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学生专业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老师在课堂上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来教学。

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会计工作,强调的是严格遵循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其他法规,传授知识时要突出规范性;而对于经管类其他专业的学生,制约性不是很强,他们将来从事的领域比较广阔,会计核算方法可以灵活多样。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穿插一些案例,联系与其将来职业生涯关联的部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
针对会计类课程实践性强和课时少的特点,笔者认为,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一支知识全面丰富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针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特点,应设置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实验项目体系,选取、收集、整理一些有特色的实验项目,如选取某一上市公司最新的财务报表资料,分析其盈利能力、财务状况、现金流等,并结合大环境、宏观经济等层面分析其未来发展前景等。

上市公司在选定时,要贴近交易日的股价变动,让学生有一种震撼力和真实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能通过市场来检验自己的分析判断是否正确,从而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能力,使他们真正地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同时,实验资料应根据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及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不断改进、不断累积、不断更新、不断补充,并作为资料库保存,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会计课程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时间不断积累、不断补充完善。

以湖北理工学院为例,我校经过历任教师的不懈努力,为会计课程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8年我校就将《会计学》定为校级精品课,随后建了试题库、案例库,并于2013年全程录入教学视频(覆盖了《会计学》所有的章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
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但随着近年来新增专业及各专业招生人数的扩大以及针对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还应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完善《会计学》精品课程网站建设
学校及教务部门要创造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条件,推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教研室要组织老师编写优质课件上传,内容要丰富,要有专业特色;《会计学》精品课程网站的内容应不局限在传统的课件、课程简介、习题、教学录像和课程大纲等方面,还应结合非会计专业的特点开设专栏,展示学生的实验成果或设计一些经典案例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延伸内容,拓展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高质量的支撑服务。

网站上还可配备一些实验账簿资料,将枯燥的凭证、账簿、报表通过图示案例变得有声有色、容易理解。

网站设计还要丰富多彩,让人耳目一新,让其成为一个图文并茂、视听并用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品课程建设的好坏,需要学校、教师、教学技术手段等方方面面的支撑,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完善。

(二)加强教师队伍师资建设
教师队伍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会计教学质量的高低,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需要教师具备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

需要教师在搜集、加工以及整理教学资料时,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为学生编写出符合实际教学需要的资料。

高校应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工作,采取奖励机制,激励站在教学第一线的优秀骨干教师定期下企业,鼓励教师走出校门进行交流与合作。

同时,教师也要做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随时补充、更新知识,创造实践工作机会,丰富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

(三)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
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考核不能一刀切,要注重多样化,可尝试拿出一部分分值来考核学生会计知识的应用。

如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考核,可设计一个外贸单位的业务进行会计核算,让学生在熟悉的专业业务中,结合专业知识思考问题,
加深业务学习,让会计知识渗透到专业知识中。

通过考核方式的变革,变知识的学习为能力的培养,使考核真正起到强化综合素质的作用。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学已成为各学科尤其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也越来越引起高校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专业实际情况不断地改进,丰富会计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真正实现会计教学的目标。

【相关文献】
[1] 杨艳.《基础会计学》作为公共选修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1):125-126.
[2] 赖丹.面向本科层次的财务会计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J].会计之友,2013(1):122.
[3] 李娜.利用案例教学法改进会计教学的实践[J].河南科技,2012(4):36-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