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高校产学研合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产学研合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高等具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基本职能,《教育法》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然而,传统只注重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重视不够,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走向社会往往还需要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另外,在传统高等教育模式下,教师的科研是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主要从事理论研究,而很少考虑甚至完全没有考虑市场的现实需求,不能为经济建设服务。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生产、教学和科研三者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进入生产实际,在一定的岗位上进行实验、实践,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同时,教师根据合作企业的生产需求,确定科研课题,获得的科研成果为合作企业服务。

当前,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仍处于试验阶段,尚未有国家认定的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在全国施行,一些产学研合作经验推广起来也十分困难。

因此,本文从中国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必要性着手,分析了中国产学研合作的方式、特点及如何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为各高等学校确立适合自己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提供借鉴。

一高校实行产学研结合作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最初的职能就是教学,综合传授间接的理论知识。

然而,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才和科技的竞争日趋激烈。

这就把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己任的高等教育事业推向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沿。

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不能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专门人才的目的。

社会的发展呼唤高等教育加强与社会的结合,呼唤学校教育加强与劳动教育的结合,而产学研合作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模式。

1.产学研合作是高校实现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产学研合作使教学科研人员站在社会的最前沿,最直接地感受社会经济发展对科研的需求,按照市场规律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从技术市场获取办学资源,充分发掘大学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潜力,用知识创新来充实教学和科研内容,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2.产学研合作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能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和科学实验,提高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直接面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高层次人才的涌现,从而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

二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方式及面临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内外各种影响下,中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形式不断涌现。

其主要形式是:
学校选择相关的企业,共同制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培养目标、方式和计划,使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到企业顶岗实践,将学生的专业学习同生产实践相结合,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帮助企业做市场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