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早发白帝城_北师大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早发白帝城_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早发白帝城北师大版(2019)
了解背景,体会《早发白帝城》一诗的感情。
在李白写这首诗的四年前(即公元755年)爆发了震撼唐帝国的“安史之乱”。
在这次战乱中,当时的皇帝唐玄宗被迫逃往四川。
后来,唐玄宗便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
不久,唐肃宗的弟弟永王李粼也起兵东下,想和唐肃宗争夺帝位。
当时李白在庐山隐居避乱,对内情并不明白,出于报国的热情,便加入了永王的幕府。
公元758年永王遭到了镇压,李白也受到了牵连,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市)入狱,而且被判长期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
次年西行至巫山时遇赦,他即从白帝城乘舟返回江陵。
在途中写了这首诗,来抒发诗人遇赦后无比欢快的心情。
当我们弄明白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后,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这首诗。
在诗里,前两句写白帝城出发时美丽的景色和行船的快速。
快情快语,感情充沛。
这种朝发夕至的描写,显示了长江一泻千里的气势,也流露出了诗人急切盼归的心情。
后两句去写行船中的见闻。
这里,诗人并不去写看到的两岸青山,而是通过写耳朵听到猿猴的啼叫来展示船行之迅速。
本来猿声悲哀婉转,让人有凄凉的感觉,但此刻诗人并没有把猿的啼叫放在心上,反而借它来映衬出这时船已如离弦之箭--在此起彼伏的叫声中,小船已掠过了崇山峻岭!同时,通过小船顺流直下,穿越千山万岭,奔向江陵的描写,也蕴含了诗人摆脱政治劫难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江两岸不绝猿啼的描写,抒发了诗人遇赦归来的喜悦心情。
诗句轻松明快,豪迈奔放;语言质朴自然,真如清水芙蓉,舒卷自如地展示了诗人舒畅欢快的心情。
第三、四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意思是说只听的两岸山间猿啼的声音连续不停,就在这啼过不停的猿声中,轻快的船已经从重重叠叠的高山峻岭中的江面驶过了。
猿声,指山峡猿啼的声音,古人说这种声音很“凄异”,大概也就是很特殊很感人的意思吧。
李白的船行经三峡一带,因为太快了,他几乎没有来得及领略这一带的景色。
,从他的心情来说,他急于返回江陵和家人团聚,因而也无心欣赏风景,耳边只听得一声声猿啼,船就顺流而下,到达江陵了。
这首诗写的是从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内的行程情况,主要突出轻快,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轻快。
李白以58岁的年龄,被流放夜郎,抛妻别子,走向长途,忽然遇赦,得以回家,心里自然十分高兴。
在诗中李白没有直接抒情,但是读了他对行程的描写,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兴奋的情绪。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历来有不同说法,有人认为是早年出蜀时的作品,也还有人认为是李白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时期所作等等。
我们采取的是他流放遇赦回江陵时所作的说法,因为这和李白遭遇较为相合,而且从“一日还”来看分明是说回到了江陵。
其他诸说,各有考证不作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