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和创新问题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伴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商业
银行面临的竞争将空前剧烈,各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在整体上呈现出综合化和全能化的显著特征,其中品种繁多的中间业务的迅速发展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相比,风险小、空间大、收益高,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银行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
未来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将逐渐由以存贷款业务为特征的传统业务领域转向以中间业务为特征的现代业务领域。
发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自身持续经营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因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己经成为与资产负债业务并驾齐驱的商业银行三大支
柱业务之一。
因此研究分析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策略对加速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论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章绪论,介绍该选题的目的、意义
和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二章概述,介绍中间业务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地位。
第三章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案例研究。
第五章分析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及特点,以及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借鉴。
第六章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策略。
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关键词:中间业务;问题;创新
Abstract
the intermediary business,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s operating in the overall integration and all-round showing of the remarkable features, including a wide variety of intermediate busines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assets and liabilities compared to risk, a large space, high income, has become the world's developed countries banks a major source of revenue and profits.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commercial banks continued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ir own inevitable choice. because of its low operating costs, small risk, high income, has been rapidly developed.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and global financial integration,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will face more intense competition, so develop intermediary business of china’s banks becomes the inevitable choice.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has become the business and assets and liabilities of commercial banks to keep pace with one of the three pillars of business. Therefore, the analysis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development problems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innovation strategies to accelerate our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has a vital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ese several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preface, introduce this topic’s purpose, significance and the summarize of document in domestic and overseas.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s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characteristics, classification and status. In the third part, I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 status and problems. In the fourth par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ase. The fifth part analysis the western commercial bank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the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learn. In the sixth part presents the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strategies.Finally, sum up the thesis.
Key words: Intermediary Business; Problems ; Creative
目录
1 绪论 4
1.1 选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4
1.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5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6
2 中间业务理论概述 7
2.1 中间业务的定义及特点 7
2.1.1 中间业务的定义 7
2.1.2 中间业务的特点 7
2.2 中间业务的分类 7
2.3 中间业务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的地位 8
2.4 我国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9
3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及其存在的问题 9 3.1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9
3.2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 9
3.2.1 创新能力弱且品种单一规模有限 10
3.2.2 中间业务缺乏相关政策支持 10
3.2.3 缺乏综合性的专业人才 11
4 交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特色 11
4.1 交通银行概况 11
4.2 案例分析:上海浦发银行 11
6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策略 12
6.1 加快中间业务产品的开发创新 12
6.2 明确中间业务战略地位并完善组织体系 13
6.3 规范中间业务的市场秩序注意风险防范 13
6.6 注重人才开发战略和加大科技投入 13
7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1 绪论
1.1 选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WTO后过渡期是国内银行提高自身实力,迎接外资银行竞争的关键时期。
未来银行的竞争,是新兴业务的竞争,尤其是中间业务的竞争。
品种繁多的中间业务的迅速发展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相比,风险小、空间大、收益高,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银行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
随着全球资本市场快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崛起,使得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等传统业务面临巨大挑战,经营风险加大,生存空间日益缩小,这样的外在环境迫使商业银行必须进行多元化的发展,拓展新的收入来源。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越来越多优秀的国外同行加入到争夺蛋糕的行列,它们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以及强大的研发和营销能力,让过度依赖传统存贷款业务和利差收入的中国银行业面临严重的挑战。
争夺利差收入以外的中间业务是中国银行业必然的出路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己经成为与资产负债业务并驾齐驱的商业银行三大支柱业务之一。
因此研究分析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策略对加速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1.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 关于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黄兰通过对近几年江苏中资商业银行金融新产品的统计、汇总和分析,对当前江苏中资商业银行的金融新产品的发展进行了基本判断:中间业务新产品的开发多,但是收益少;产品层次低,技术含量少;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新产品趋同。
随后,进行了原因探讨。
最后,从商业银行、央行和政府三方面提出了几点推动金融新产品发展的建议[8]。
张树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主要表现为:中间业务发展缓慢,规模小、收益低;决策权高度集中,增加了中间业务费用;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不合理;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状态;中间业务的收费标准不统一,执行不规范;分业经营体制的限制;综合型、国际性的高素质人才缺乏。
并在微观层面(如商业银行制度、营销策略等)和宏观方面(如混业经营、提供广阔的政策空间和交易市场、加强央行对中间业务的调控和监管等)提出了可行性的措施[9]。
(2) 关于对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策略研究方面
高伟强针对可供操作的中间业务的品种:租赁业务产品创新、对外担保业务产品创新、代理业务产品创新、信托业务产品创新、金融期货市场创新、融资方式证券化创新;以及金融管理部门的密切配合:金融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间业务的引导,为中间业务发展创造更加宽松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要建立健全对中间业务的管理。
同时也要从银行自身出发及客户需转变观念的角度出发共同促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10]。
谭遥指出了发展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与国际接轨的客观需要,有利于银行进行业务创新,有利于增加银行收入;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观念落后、品种单一、规模较少、硬件设施有待提高、人才缺乏、人员素质低等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要转换经营观念,提高理论认识,提高品种多样性,加强业务创新,建立金融网络信息系统,重视吸收和培养业务人才,加强业务风险防范和业务监管的对策建议[11]。
(3) 关于在中间业务收费方面的研究
王晓晨等从社会大环境、目前我国银行的利润状况、规范市场秩序以及银行的商业化的改革等四方面,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中间业务收费的原因,并指出中间业务进行收费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包括:改变对中间业务及收费的旧有观念和态度、根据自己的经营状况制定合适的价钱、银行应加快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的建设、重视此业务的风险防范问题[12]。
张艳认为中间业务收费应注意:从客户层面改善中间业务收费的外部环境、考虑客户的接受能力、规范中间业务收费等问题[13]。
(4) 关于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和防范探讨方面
赵昕、杨翠红等学者认为开展中间业务,要规避来自市场、客户、操作层、法律等方面的风险,并相应提出风险管理办法[14]。
竺彩华认为中间业务风险主要为:政策风险、操作风险、信誉风险,通过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从政策制定、品种研发、人才培养、基础配套设施等方面的防范措施[15]。
(5) 关于在中间业务产品定价方面
李向科、涂永红等学者从银行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各家银行拥有不同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探讨了综合成本定价、竞争定价和关系定价,这三种定价策略的思路,约束条件,提出了构建数学模型解决中间业务产品定价问题的思路,以及在监管当局实施价格限制,银行规定预期利润或销量的约束条件下求解定价模型的规划问题。
为商业银行确立科学的中间业务定价机制贡献了一点思路[16]。
张丽拉认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需要采取差异化定价的策略,即针对账户、业务、客户、服务的差别定价,同时提出了运用中间业务定价策略必须解决的一些问题[17]。
国内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为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但大部分都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结合企业如银行等方面、有针对性的探讨则比较少,操作性不强。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且提出对策进行分析。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绪论,介绍该选题的目的、意义和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二章概述,介绍中间业务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地位
第三章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通过工商银行的案例进一步分析。
第五章分析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及特点,以及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借鉴。
第六章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策略。
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2 中间业务理论概述
2.1 中间业务的定义及特点
2.1.1 中间业务的定义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与负债的基础上,利用其技术、信息、机构、信誉等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其资金。
以中间人或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而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
中间业务由资产负债业务衍生出来,共同构成商业银行的三大支柱,又有机地融为一体,互相促进。
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一起被称为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
2.1.2 中间业务的特点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中间业务是存贷款业务的延伸,是从存、贷款业务中衍生出来的,但又有独特的市场空间,越来越成为商业银行有竞争力的主要业务。
第二,中间业务一般不需运用银行自有的资金,主要实现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第三,中间业务服务方式更灵活,服务效率更高,更大程度上要求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支撑。
第四,中间业务的范围因国家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
2.2 中间业务的分类
中国人民银行继2001年7月颁布现就实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令〔2001〕第5号)后,于2002年4月发出了《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2〕89号)。
在这份通知的附件中,列出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参考分类及定义。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范围和业务性质,将其分为以下九大类:
(1)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是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主要包括支票结算、汇票结算等。
(2)银行卡业务是由经授权的金融机构(主要指商业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有关的业务,主要包括信用卡业务、专用设备卡、国际卡等。
(3)代理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包括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代理中国人民银行业务、代理商业银行业务、代收代付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其他银行银行卡收单业务等。
(4)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
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
(5)承诺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前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信用的业务,主要指贷款承诺,包括可撤销承诺和不可撤销承诺两种。
(6)交易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需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主要包括金融衍生业务,如远期外汇合约、
金融期货、期权和互换。
(7)基金托管业务是指有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接受基金管理公司委托,安全保管所托管的基金的全部资产,为所托管的基金办理基金资金清算款项划拨、会计核算、基金估值、监督管理人投资运作。
包括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和其他基金的托管业务。
(8)咨询顾问类业务指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在信息、人才、信誉等方面的优势,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以及银行和客户资金运动的记录和分析,并形成系统的资料和方案,提供给客户,以满足其业务经营管理或发展的需要的服务活动,主要包括企业信息咨询业务、资产管理顾问业务、财务顾问业务、现金管理业务。
(9)其他类中间业务,包括保管箱业务以及其他不能归入以上八类的业务。
2.3 中间业务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的地位
随着中间业务在银行收入中占比的不断的提高,发展中间业务成为银行业竞争的焦点。
中间业务对于商业银行改善经营结构和提高经营效益、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以适应金融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要求起着关键作用。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的非利息收入在银行全部收入中的比重一般都在20%以上,个别银行甚至高达70%,非利息收入已经成为决定银行整体收入状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据统计,目前非利息收入在银行全部收入中的比重,美国和加拿大
平均为45%,欧洲国家为44%,澳大利亚等亚太国家为28%。
经济越发达,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越高。
中间业务被称为金融市场上的“黄金”业务,它与资产、负债业务构成银行的三大支柱业务,其自身既游离于资产负债业务之外,又与之有一定联系,并以其独有的低成本、低风险,高利润及较强派生性倍受商业银行的青睐。
2.4 我国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总体发展水平低、效益差,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远远低于西方商业银行。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如何更好地拓展中间业务,实现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
加快中间业务的高速发展变得至关重要。
中间业务不仅能给商业银行自身的改革发展带来效益,而且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提高赢利能力,促使其向现代化的方向转变;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商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增强竞争实力,适应加入WTO的需要。
大力拓展中间业务还有助于满足经济金融高速发展的要求。
3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个人与企业对商业银行所提供的金融产品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种需求环境中,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逐步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
同时在中国加入WTO 组织后,外资银行大量涌入中国,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在这种竞争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逐步转变经营理念,将中间业务视为金融创新工具以及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各大银行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转型,即由传统业务逐渐转向中间业务。
其主要表现
在:各行对中间业务的认识逐步由辅助性业务转向主营业务、由间接效益转变为直接效益,收费意识明显增强,中间业务规模和品种明显增多等。
在原有的结算、汇兑、代理等中间业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信用证、信用信托、担保等一系列新型产品,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品体系。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结构相较于国际一流银行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就以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JP摩根大通为例:2009年度,JP摩根大通的非利息收益为49.28亿美元(即中间业务收入),净利息收益为51.15亿美元,中间业务收入占收入比重的49.1%。
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都不高,一般在5%~25%左右, 与世界一流银行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3.2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其品种现已初具规模。
目前
已经开办的各项中间业务品种达到了260多项。
各商业银行利用现有资金、技术网点、结算等方面的优势,发展各项中间业务,大力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项目的开发和应用,与此同时,在机构设置,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监控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总体来看,中间业务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 创新能力弱且品种单一规模有限
(1)经营品种单一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得到迅猛发展,但因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起步较晚,再加上受到严格的分业经营限制,不仅业务量占总收入的比重偏低,而且品种较少,仅仅限于操作简单,技术含量低,筹资功能强的结算、代理收费等劳动密集型产品。
而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等层次较高,为市场提供智力服务的中间业务才刚刚起步,有的基本没有开展。
目前,
我国各商业银行己开展的中间业务大约有260多个品种,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不收费的,例如邮寄对账单,代收工资,银证转账等业务都不收费。
(2)创新观念不强,中间业务创新动力不足。
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虽然具备创新发展中间业务的想法,但是并没有把创新发展中间业务放在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高度,即创新观念有待提高,缺乏创新动力。
发展中间业务是现代市场经济对银行服务业提出的新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将中间业务定位在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上。
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向客户大量免费发卡,不仅增加了银行管理和维护成本,而且遏制了其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和动力。
(3)中间业务创新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提高。
现代西方国家用过的中间业务,品种高达2万余种,而我国仅有几百种。
[1]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少,范围窄,主要集中于传统的结算、汇兑、代收代付以及信用卡、信用证、押汇等产品,咨询服务类、投资融资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中间业务发展不足,覆盖面不宽,这说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不强,还有待提高。
3.2.2 中间业务缺乏相关政策支持
目前商业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及具体的操作流程。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比较晚,政策、市场、法律和制度都不完善。
中间业务产品很多都是证券、保险和银行业务的混合体,而我国实行的分业经营限制了业务的创新。
中间业务市场也没有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指导其发展,使银行在中间产品市场竞争中出现了无序的恶性竞争。
由于信息不对称,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价标准,银行为了争夺客户在许多中间业务服务中少收费甚至不收费,银行之间行成了“囚徒困境”博弈均衡,严重打击了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3.2.3 缺乏综合性的专业人才
中间业务涉及领域广,技术含量高,是知识密集型业务,需要一大批掌握信息技术、精通法律、金融、计算机等方面的复合型、综合型人才来开拓。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缺乏既懂银行业务,又懂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无论在专业人才、技术装备以及技术手段上,对中间业务的支持力度都不够。
因此,从事技术含量高、操作复杂、服务层次高的中间业务人才十分匮乏,人才的短缺成为阻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间业务队伍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4 交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特色
4.1 交通银行概况
交通银行是我国规模较大的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其规模实力仅次于“工农建中”这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其业务经营范围广泛,经营理念独特,在消费者中有着良好的声誉。
对公业务是交通银行的强项,其“客户为先,灵活稳健” 的品牌核心价值观受到了广大企业用户的青睐,正是这种企业与银行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才使得交通银行在中间业务产品的创新上走在了众多商业银行前列。
“蕴通财富” 是交通银行“财富银行” 品牌下的一个子品牌,其主要对象为企业客户,通过专业化的团队,创新的理念以及诚信的服务为广大企业客户提供优质的个性化、专业化公司金融服务,以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
“蕴通财富” 共及现金管理、贸易服务、投资银行、融资服务、资产管理、资产托管、企业年金、电子银行、离岸银行9大服务领域,配有29项特色服务方案,其中绝大部分属于中间业务范畴。
4.2 案例分析:上海浦发银行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是一家由上海地方政府投资,主要负责上海市轨道交通的投资、建以及运营的集团公司。
由于轨道交通属于公用基础设施,所以前期需要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