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论文-浅谈课前预习_通用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前预习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体会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往往随意性较强,比较被动,一堂课下来他们疲惫不堪,但效果不佳。

分析其原因,是好多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有的虽然预习了,由于方法不得当,或者预习不到位,结果也不理想。

由此看来,不进行课前预习或预习方法不得法,导致了课堂学习的无目标性和过于疲劳的现状,使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受到挫伤。

课前预习应该当成我们教学的一个重点,布置同学们预习不能只是简单的让学生回家去看书,而应设计好预习的内容与步骤,让同学们真正作好课前预习,由于我平时都是这么重视课前预习的,所以我在教第九课第一课时的第五步很容易完成,因为同学们都根据老师的要求回去认真认读了Vocabuary的单词。

所以当我让同学们汇报自己自学会的单词时,他们很踊跃就举手回答。

通过我的实践,我的学生在做好课前预习收到如下的效果:
一)解放了老师。

学生回去做好了预习,老师在课上只要检查学生哪些会,哪些不会,如果学生都会的,老师就不用多讲,而不会的就重点讲解,也就不用老师满堂灌了。

二)给优生一个表演的舞台。

让同学做好课前预习,也许在预习的过程中,有的同学会,有的同学不会,在课上就让会的同学去教不会的同学。

这样总比全班端坐在那听老师讲解要强吧!
三)给后进生一个机会。

同学们要学的一节课的内容,让同学做好预习工作,再差的学生也会其中的一点吧!课上让他们汇报在预习中掌握的内容,就让后进生去讲一些简单的,甚至老师可以帮助后进生进行预习,让他就在课上汇报你预先教会他的那一两知识点,久而久之,为后进生找回更多的自信。

课前的预习不单有我体会到的这些,以下是我节选别人的一些论点:
一)预习对课堂学习有指导性。

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知识涵盖面广,词汇量大。

要知道课堂上学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不预习是无法得知的,所以我们要提前预习课文。

通过预习,学生就可以对课堂上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从宏观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如重点、难点;旧的知识和新的知识;一般了解、重点掌握、实际运用;再进一步思考和分析出其难易程度、知识结构、句式布局和排列顺序及课程类型、选择学习的方法、技巧和节奏等。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方向明确,重点突出,思维和注意力分配合理,把有效的潜能投放到课文的目标上,不会出现由于不预习而导致那种局面。

二)预习对课堂学习有调节性。

由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学生在每一节课里不可能自始自终地保持旺盛的注意力和思维,这是人的生理机能所决定的。

如果课前不预习,那么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就带有盲目性,机械地围绕着老师
的指挥棒疲惫地运转,学生的主体作用很难充分发挥。

如何有效地、合理地分配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和思维,节省能力,这就要通过预习来完成。

通过它学生就可以在比较熟悉的、一般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注意力投入得少些,在重点和难点上及自己觉得不熟悉的内容上注意力相对地多些,也就是说:哪些祥听,哪些简听,学生可根据学习内容及自身的特点自动地调节听课的节奏,使思维一张一弛,既抓住了课堂学习的关键部分,又节省了精力和神力,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和有效性,避免其盲目性、非重点性和无效性。

三)预习对课堂学习有目标性
如果不预习,课堂学习就无目标性。

预习可以使学习目的明确,目标清晰,学生的思维会处于“高度快速反应”之中,接受、吸收、领会各种知识、技能全面而深刻,其效果不言而喻。

加之课堂上对目标多次认知、操练和运用,加深了学生对目标的识记和再现。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课堂的目标要求,有目的地学习、掌握、理解、分析、应用;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使学习具有目标性、针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