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分析6.4数据的离散程度第1课时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5/25
最新中小学教学9/5/2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8
s2= ���1���[(x1-������)2+(x2-������)2+…+(xn-������)2] .其中 ������ 是x1,x2,…,xn
的 平均数 ,s2是方差.而标准差就是方差
的 算术平方根
.
4.已知样本201,198,202,200,199,那么此样本的标准差为( C )
A.0 B.1 C. 2 D.2
4 数据的离散程度
第一课时
1.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称为 极差
画数据 离散程度
的一个统计量.
,它是刻
2.为考察某班同学的身高情况,从中抽取了6名同学,测得身高如
下(单位:cm):
175 159 163 173 156 164
这一组数据的极差是 19 cm . 3.方差是 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 的平均数,即
A.2 B.4 C.1 D.3
解析:根据题意,得 2+0+1+x+3=2×5,解得 x=4. ∴s2=15[(2-2)2+(0-2)2+…+(3-2)2]=15×10=2.
4.已知一组数据:3,3,4,7,8,则它的方差为 4.4 . 5.射击集训队在一个月的集训中,对甲、乙两名运动员进行了10次 测试,成绩如下(单位:环): 甲:9,6,6,8,7,6,6,8,8,6; 乙:4,5,7,6,8,7,8,8,8,9. 计算这两组成绩的极差、平均数及方差.
解:甲的极差:9-6=3;乙的极差:9-4=5. 甲的平均数:������甲 = 9+6+6+8+71+06+6+8+8+6=7; 乙的平均数:������乙 = 4+5+7+6+81+07+8+8+8+9=7. 甲的方差:������甲2 = [(9-7)2+(6-71)20+…+(6-7)2]=1.2; 乙的方差:������乙2 = [(4-7)2+(5-71)20+…+(9-7)2]=2.2.
6
7
8
9
10
次数
1
3
2
3
1
A.极差是2环 B.中位数是8环
C.众数是9环 D.平均数是9环
2.一组数据x1,x2,…,xn的极差是8,则另一组数2x1+1,2x2+1,…,2xn+1 的极差是( C )
A.8 B.9
C.16 D.17
3.一组数据2,0,1,x,3的平均数是2,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A )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5
5
5.计算:1,2,3,4的方差是 4 ;6,7,8,9的方差是 4 ;你从中发
现 给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加上一个相同的数,方差不变 .
6.一般而言,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 越 稳定 .
1.小刚参加射击比赛,成绩统计如下表:
关于他的射击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成绩/环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