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篇一: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次月卷
八年级历史第一次月卷
适用版本:华师大版
考查范围:八年级历史上册1—2单元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


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A.远离毒品真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2、“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

〞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
3、《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有识之士议论纷纷,其中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失去台湾,东南沿海不会太平了
B.2亿两白银的赔款,老百姓负担又重了
C.日本在中国设厂,经济掠夺加剧了
4、抗击外来侵略,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下述事件表达这一点
的是〔〕
①林那么徐虎门销烟②太平军抗击洋枪队③左宗棠收复新疆④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19世纪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法国
B、日本
C、俄国
D、英国
6、张华同学在假期里观看了以下五部影视剧,按照所反映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①《虎门销烟》②《鸦片战争》③《末代皇帝》④《火烧圆明园》⑤《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④⑤③
D.③④⑤①②
7、一位老者收藏有四张1905年北京东交民巷的照片,其中可能不符合史实的是
〔〕
8、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
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中“往事〞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
A.
9、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第二次鸦片战争
10、光绪皇帝诗句“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中的公指的是驾驶以下图军舰撞向敌
舰的民族英雄:〔〕
A、林那么徐
B、李鸿章
C、邓世昌
D、曾国藩
11、在清末,有个人住在香港岛,原来每年都要向清政府纳税,但后来税收却要交给英国统治
者。

你认为这种转变会发生在〔〕
A.虎门销烟后
B.《南京条约》签订后
12、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

以下选项搭
配不正确的选项是〔〕
A.李鸿章──洋务运动 B.胡适──戊戌变法
C.孙中山──辛亥革命 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13、揭开了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的成立
C《定国是诏》的公布 D戊戌政变
1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国民党 D 、共产党
15、以下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6、 2022 年“两会〞的主题叫“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
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

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谁?
〔〕
A.李鸿章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
17、如果给以下图片拟定一个主题,你认为最适宜的是
( )
图1“师夷长技〞图2 变法图强图3 孙中山图4 陈独秀
A.列强的侵略 B.中国人民的抗争
C.社会生活的变化D.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18、“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此诗反映
的事件是 ( )
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关天培抗英
D、林那么徐虎门销烟
19、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企业是 ( )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湖北织布局
20、最早把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来的是以下哪位人物(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二、非选择题〔共5个小题。

21题4分、22题7分、23题5分、24题8分、25题6分,
共30分〕
21、阅读以下材料:〔4分〕
材料一“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


材料二“假设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请答复:
〔1〕材料一中“货〞指什么?“人〞指谁?〔1分〕
〔2〕材料二中的“本大臣〞指谁?“此事〞指何事?〔1分〕
〔3〕材料二表现了“本大臣〞的什么态度?对“本大臣〞应如何评价?〔2分〕
22.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7分〕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

请答复: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