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东莞厚街湖景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东莞厚街湖景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三彩
侯发山
那天,康乡长到南湾村调研。

村主任老贵忍不住兴奋地告诉他,说栓保的女儿梅花考上了北京大学。

对于栓保,康乡长是不陌生的。

去年年关的时候,康乡长给栓保送去了一壶油两袋面三百元钱。

可是,栓保死活不要,说他家的日子还能过得去……现在听到这个消息,康乡长自然也很高兴,说走,咱去栓保家看看。

康乡长和老贵去的时候,梅花正坐在床边,嘤嘤地啜泣;栓保蹲在地上,不住地吧嗒着旱烟,很是无精打采。

老贵在康乡长后面悄声说道,栓保兴许正在为梅花的学费发愁呢。

康乡长似乎没听到老贵的话,朗声地说:“栓保,女儿考上了北大,祝贺你啊!”栓保这才发觉来客人了,忙慌乱地站了起来,讪笑着说:“康乡长来了。

”梅花别过脸去,用袖子擦拭着脸上的泪痕。

康乡长看了看,栓保家里依然空荡荡的,没有一件值钱的家当,墙角一缸咸萝卜散发出一种说臭不臭说咸不咸的味道。

老贵附在康乡长耳边说道,栓保家一年四季把咸萝卜当饭吃。

康乡长发现墙旮旯放着一个瓷罐,突然两眼一亮,说这个罐子是干什么用的?
栓保不好意思一笑,说当年腌制咸菜用的,现在嫌它有点小,就不用了。

康乡长把瓷罐搬到光亮处,用手小心地擦拭了一下,说:“哇,这是宝物啊!”
栓保,还有老贵都眨巴着眼睛,好像不明白康乡长的话。

康乡长说:“这个瓷罐不是一般的瓷罐,是唐三彩。


栓保说:“不可能吧,是俺爹活着的时候用两个鸡蛋在集市上换来的。


康乡长摇了摇头,接过老贵递过来的一块破布仔细地抹拭着,得意地说:“你们瞧瞧,这个瓷罐绝对是唐三彩。


老贵一愣一愣的,说:“康乡长,你可看仔细了。

” 康乡长说:“你们瞧瞧这造型,这彩饰,这釉色,有一种斑斓富丽的艺术效果。


老贵说:“为啥叫唐三彩呢?”
康乡长侃侃而谈,说这种制陶工艺是从唐朝时期开始的,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

经过高温烧制后,三种釉色相互交融,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形成了有原色、复色的斑驳陆离的多种颜色。

据说这种玩意由于在制作过程中釉质的自然下流,烧制好的唐三彩会产生许多复杂奇妙的变化。

因此,没有任何两件唐三彩作品是完全一样的……所以说这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

康乡长一席话,把老贵和栓保搞得目瞪口呆,傻了一般。

栓保迟迟疑疑地说,康乡长,这个瓷罐真是宝物?
康乡长点点头。

栓保说:“可是,可是,这宝物对我来说也没啥用处,也不知道有人要没有?”
康乡长说:“这样吧,我出3万块,你卖给我如何?”
栓保惊喜地说:“真的?”
康乡长说:“不骗你。


栓保就慌乱地点了点头。

老贵也松了口气,说:“梅花这下可以上大学喽。


第二天,当康乡长交给栓保3万元要把瓷罐抱走时,梅花红着脸说:“康乡长,这个瓷罐既然是唐三彩,肯定是我家祖传的东西,所以我不想让它流落到他人手中。


康乡长眨巴着眼睛,说:“你这话什么意思?”
梅花说:“康乡长,你要保存好这个瓷罐,5年后,我用4万块把它赎回,中不中?”
没想到是这样,康乡长一时说不出话来。

梅花说:“康乡长,你要不同意,就请拿走你的钱,把瓷罐留下。


康乡长说:“那好,5年后你可以赎回,但不是4万,是10万!”
梅花沉默了片刻,就使劲点了点头。

梅花在大学里刻苦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被一家公司聘为副总,年薪20万。

在老贵的带领下,梅花辗转找到了康乡长。

康乡长又惊又喜,他抱出那个瓷罐,说:“闺女,实话跟你说,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瓷罐。

”梅花一点也不感到惊讶,说:“谢谢您!我当初就知道是个很普通的瓷罐。


康乡长很是意外,说:“那你为何还要赎回去?”
梅花说:“做人得讲良心……当年要不是您出手相助,我不可能有今天。


老贵有点明白又有点糊涂,说:“康乡长,既然您知道是假的唐三彩,为啥当年提出要让梅花拿10万元来赎回?”
梅花抢先插话说:“老贵叔,康乡长一是不想让我赎回这个假的唐三彩,二也是在逼我学业有成,干出一番事业啊。


康乡长欣慰地说:“梅花,我只拿回属于我的3万。


梅花感到为难,看到身边的老贵,眼睛一亮,说:“康书记,剩余的7万你捐给村里如何?”
“中,中,中。

”康书记翘起了大拇指。

老贵高兴得搓着两手,不知如何是好。

梅花笑了,一张笑脸如同盛开的梅花。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善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嘤嘤地啜泣”“吧哒着旱烟”这两个细节,极简省地写出了栓保父女面临的窘境。

B. 梅花自尊要强,明知道瓷罐不是真正的唐三彩,却要不计代价的将其赎回,因为这是她爷爷留下的,有纪念意义。

C. 老贵是个穿针引线式的人物,将经济拮据的栓保一家和为政一方的康乡长联系在一起,也使故事更真实可信。

D. 梅花凌寒傲霜依然绽放,象征着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文章结尾把梅花的笑脸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即有此意。

2. 小说中康乡长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 文章以“唐三彩”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8年7月15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告称,在飞行检查中发现长春长生生物公司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严重问题。

疫苗事件引发了极大关注,但疫苗真假的定义并没有明确的界定。

事实上,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更改了生产参数的疫苗、效价不合格的疫苗并不等同于假疫苗或者“毒”疫苗。

某药物研发平台创始人兼CEO张清(化名)介绍,通常提到的假疫苗有两种,一种是疫苗上市之前研发数据错误导致疫苗为假,另一种是生产过程中导致的,具体来说有原料选用与生产流程问题,原料选取的优劣和生产过程是否规范直接影响质量,长春长生的假疫苗就是生产流程中更改了参数导致的问题。

某疫苗研发公司李强(化名)表示,“此次出事的狂犬疫苗是长春长生生物更改了生产参数,但更改了哪些,之后质量是否受到影响目前尚未公布,严格意义上也不能定性为假疫苗,但是企业不严格按照生产标准来生产疫苗肯定是违法的,应该受到严惩。


《新京报·为什么疫苗容易出问题?》材料二:
2013-2030 年全球疫苗行业市场规模变化趋势及预测全球市场情况
数据搜狐网《疫苗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材料三:
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授许雪梅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包括天花、白喉、脊髓灰质炎、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在内的大部分病疫的控制或消除,都是因为疫苗起了作用。

特别是对新冠肺炎这种传播性强的疾病来说,疫苗研发更是必须的。

我们谁也不能保证,新冠肺炎未来不会成为流感样常态化传染病,如果能够研制出特效疫苗,就如同为人体增加了一道屏障,这是最理想的控制传染病疫情的方法。

一般来说,疫苗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重组微生物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类型。

不同类型疫苗的研发手段略有不同,有些需要分离选取合适的病毒毒株,有些是选取病毒里面能够制造疫苗的关键蛋白或是基因序列,在实验研究筛选获得候选疫苗后,再进行深入的开发研究。

尽管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相关部门加快了对疫苗研发生产的各项审批,但鉴于疫苗研发的自身特点,需要严格遵守2019年发布的《疫苗管理法》,在保证疫苗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方可进入生产阶段。

因此从科学严谨的角度出发,成功尚需时日,疫苗离投入生产也还有不短的距离。

《生命时报·新冠疫苗还要等多久?》材料四:
2月6日晚,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启动,引发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网络讨论。

好消息纷呈沓至,人们热切盼望针对新冠病毒的药物和疫苗早日问世,尽早用于疾病治疗,挽救更多生命。

但是,药物和疫苗研发也有自身的规律和程序。

无论是新药还是新疫苗的研发,都面临三大风险或困难,即巨额成本、漫长研发周期、低成功率。

根据美国塔夫茨大学药物研发中心的评估,研发一种新药并上市需要27亿美元。

英国《自然》杂志也指出,新药研发成本约为26亿美元。

从时间上看,需耗时10年左右,并且成功率不到1/10。

疫苗研发也大致相当。

此外,研发药物和疫苗还必须遵循现代医学的循证原则,也就是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以现在的研发抗御新冠病毒的药物为例,需要随机采用至少两个小组的人群、动物。

一组用药,一组给予安慰剂,但是两组试验对象的条件大致相当,如年龄、性别等,对同一种药物进行试验。

双盲则是指,医生和志愿者(包括参加试验的病人和正常人)都不知道是在试验什么药物。

在随机双盲对照原则之下,要进行体外(细胞)试验、动物试验、临床人体1-3期试验,以及药物上市之后的第4期试验。

主要是验证和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以及利益与风险关系。

整个
试验完成后,才能向医药管理部门申请上市和进入临床使用。

《光明网·新冠病毒药物和疫苗研发也要遵循科学规律》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春长生生物公司的冻干人用狂犬疫苗造假的问题,在于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更改了相关参数。

B. 从全球疫苗行业市场规模变化趋势及预测图可知,疫苗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增速先是起伏较大后逐渐趋于稳定。

C. 对于包括天花、白喉、脊髓灰质炎等在内的大部分病疫的控制或消除,许雪梅教授认为疫苗是最好的选择。

D. 《自然》杂志称研发一种新药成本约为26亿美元,现在瑞德西韦这种药已经上市,估计其研究成本也不会低。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不管疫苗生产公司改数据后生产的疫苗是否会给患者带来危险,只要其不按生产标准来生产,那就属于违法。

B. 新药或者新疫苗的研发都面临风险或困难,即巨额成本、漫长研发周期、低成功率,但对传播性强的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不存在这些问题。

C. 疫苗虽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等多种类型,但它们的研发手段却是相同的。

D. 如果医生和志愿者进行双盲对照研究后没有不良反应,那么拿来试验的疫苗就可以进入临床使用。

6. 三则文字材料围绕“疫苗研发”分别侧重讲述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爬山
宗璞
我喜欢爬山。

山,可不是容易亲近的,得有多少机缘凑合,才能来到山的脚下。

谁也不能把山移到家门前。

它不像书,无论内容多么丰富高深,都可以带来带去,枕边案上,随时可取。

置身于山脚才是看到书的封面,或瑰丽,或淡雅,或雄伟,或玲珑,在这后面蕴藏着不可知。

若要见到每一页的景象,唯一的办法,是一步步走。

山是老实的。

山也喜欢老实的、一步一步走着的人。

我们开始爬山。

路起始处有几户人家、几棵大树、一点花草,点缀着这座光秃秃的山。

向上伸展着的路,黃土白石,很是分明。

到了一定的高度,便成为连续不断的之字形,从这面山坡转过去不知通向哪里。

山路不算险,但因没有修整,路面崎岖,很难行走。

我爬到半山腰,已觉气喘吁吁。

转身不需要仰首,便见对面山上云雾缭绕,山脚的几户人家,也消失在那一点绿荫中了。

“能上去吗?”家人问。

当然能的。

我们略事休息,继续攀登。

又走了一段,我心跳,头也发涨,连忙摸摸衣袋中的硝酸甘油,坐了下来。

“不去了,好吗?”家人又问。

当然要去的!只要多休息,从容些就行。

我们逐渐升高,山顶越来越近了。

可以看见对面山头上的三根电线杆,而无须仰首了。

这山头后面的山中有两间小屋。

一前一后。

“那里就是了!”有人叫起来。

大家为之精神一振。

人们加快了脚步。

我还是一步步有节奏地走着,山坳里不再光秃秃。

森然的树木送来清凉的空气。

走着走着。

深深的山谷中忽然出现一堵高大的断墙,巨石一块块摞着,好像随时会倒下来。

不知经过了多少年月,多少水流风力和地壳变化,叠成了这堵墙。

这倒有点像黄山的景色。

我忽然想起,去年今日,我正在黄山的云海中行走。

对云水洞的向往阻止了关于黄山的回忆。

我们终于到了。

洞里会怎样?因为谁也不曾到过这类的洞,大家都很兴奋。

进洞了,甬道不宽,地上湿漉漉的,洞顶也在滴水。

灯光很弱,显得有些神秘。

前面的人忽然发出一阵惊叹之声,我们进入了一个大厅堂。

头上是一个大圆顶,这样的高大!似乎山也没有这样高。

“那么山是空的了。

”谁说了一向。

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惊叹,灯光灭了,眼前漆黑一片,惊叹声变作惋惜的叹声。

随着人流向前进,我们看到石的帐幔,又是这样高大!像是它撑住了黑色的天空。

看到洞顶垂下的石钟乳,如同小小的瀑布。

看得最清楚的是路边的一只骆驼。

它站在那里,不知有几千万年了。

第五厅较小,身旁石壁上缀满了闪亮的雪花,头顶垂着一穗穗玉米,不知出自哪一位能工巧匠之手。

等我们赶到第六厅——最后一厅时,看到了一座座玲珑剔透的山峰,在明亮的灯光下,宛如仙境,据说这里有十八罗汉像。

又是正要惊叹时,灯倏地灭了,只好慨叹缘悭,不得识罗汉面。

但是得睹仙山,也算是到了西天吧。

限于时间,不能等下一次开灯。

虽然只匆匆一瞥,那宏伟、那奇特、那黑暗都留在了我的眼前。

回来的路上,大家仍兴奋地谈说,只因没有看全,稍有些遗憾。

我却满意,因为这番见识,是靠一步步走,才得到的。

我们又一步步下了山。

车上人都睡了,我不由得又想起黄山上的那几天,那一次医生原不批准我上山,见我心诚,才勉强同意,我也准备半途而废的。

到慈光阁的路上,只是一般山景,已经累了。

上了庙后的从容亭,忽觉豁然开朗,远处的大谷,露出宽阔的石壁,如同敞开胸怀,欢迎每一个来客。

小路便沿着这雄伟的山谷,向上,向上,消失在云雾中。

谁能在这里止步呢?而且那“从容”两字用得多好!我常觉黄山的文化修养较差,是件憾事。

这两个字,却是我一直不忘的。

到半山寺,我已抬不起脚。

猛拍头,看见天都峰顶的金鸡,是那样惟妙惟肖,顿时又有了力气。

“上来
吧!上来吧!”它在叫天门,也在召唤远方的陌生人,走吧,走吧,一步步从容地走,终究会到的。

我一步步走着。

看那大鳌鱼,那样大,那样高,那样远。

我终于钻进了它的腹中,又从嘴里出来了。

我在平天矼上漫步,在东海门流连。

我走的是现成的路,是别人一步步走出来的现成的路。

徐霞客初到黄山时,是用锄凿冰,凿出一个坑,放上一只脚。

如果在现成的路上还不能走,未免惭愧。

当然,若是无心山水,当作别论。

我登上了始信峰,那是我登山的最终级处。

这峰较小,却极秀丽,只容一人行走的窄石桥下,深渊无底。

远看石笋矼,真如春笋出土,在悄悄地生长。

峰顶是一块大石,石上又有石,我没有想到,上面又写着“从容”二字。

我从容地下了山。

因为未上天都,有人为我遗憾。

想来我虽不肯半途而废,却肯适可而止,才得以从容始,又以从容终。

后来一直想写一段关于黄山的文字,又怕过于肤浅,得罪山灵。

不料从小小上方山的浮光掠影中联想到去年今日。

无论怎样的高山,只要一步步走,终究可以达到山顶的。

到达山顶的乐趣自不必说,那一步步走的乐趣,也不是乘坐直升机能够体会到的。

不一步步爬,可怎么上山呢?
我喜欢爬山。

(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从对山的感悟谈起,接着记叙了自己两次爬山的经历,由攀登上方山写到去年今日游历黄山,行文流畅自然,语言简洁精炼。

B.作者写上方山云水洞这部分浓墨重彩,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引人入胜,富有可读性。

C.作者回忆黄山之行,以游踪为线索,从慈光阁、从容亭到半山寺,经过大鳌鱼,再到平天、东海门,最后至始信峰,脉络清晰。

D.文章最后一句“我喜欢爬山”,融入了对亲情、生死等问题的感悟,意蕴丰富,给读者以启迪,并与开头呼应,使全文结构严谨。

8.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山是老实的。

山也喜欢老实的、一步一步走着的人。

9.本文记述了登上方山和黄山的经历,两次登山过程相似,体悟相近,却不显重复。

请结合文本简析这样写的好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完成下列小题。

《范文正公文集》序
(宋)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吾得为人。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吠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

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

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幸其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

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

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链接】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及其卒也,羌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又遗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游:交往
B. 汉中之言,无一酬者酬:报答
C. 虽弄翰戏语弄翰:执笔写作
D. 皆画像立生祠事之事:祭祀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南取百越之地
B.因蜀之资,以争天下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 其于仁义礼乐故燕王欲结于君
D. 故天下信其诚失其所与,不知
1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B.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C.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D.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13.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其不可!
②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③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④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 ①②⑥
B. ②⑤⑥
C. ③④⑤
D. ②③④
1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苏轼小时候从《庆历圣德诗》中知道了范仲淹等十一个人,乡先生评价韩、范、富、欧阳四公为人杰,苏轼当时虽然未能全部明了,但是已经在心中记住了他们。

B. 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君主致天下太平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C. 范仲淹母亲在世时家中贫穷,范仲淹虽然后来做了官,但依然保持节俭,除非宾客来访,否则不吃肉。

D. 所选两段材料,传文通过叙述介绍范仲淹其人其事,序文通过抒情议论表达苏轼对范仲淹的仰慕。

1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2)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3)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16. 概括说明文言文阅读材料和相关链接体现了范仲淹哪些特点?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各题。

书陆放翁诗卷后(节选)
林景熙①
轻裘骏马成都花,冰瓯雪碗建溪茶。

承平麾节半海宇,归来镜曲②盟鸥沙③。

诗墨淋漓不负酒,但恨未饮月氏④首。

青山一发⑤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

[注]①林景熙是南宋的遗民。

②镜曲:镜湖边。

镜湖在陆游家乡绍兴。

③盟鸥沙:与鸥鸟为友,指过隐居生活。

④月氏(ròu zhī);古西域国名。

《汉书.张骞传》载匈奴破月氏国,把国王的头做饮器。

此以月氏代指金国。

⑤青山一发,源于苏轼“青山一发是中原”(《澄迈驿通潮阁》)。

1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成都赏花,建溪饮茶.让人感受到陆游宦游生活的自在和心情的舒畅。

B. 陆游在太平时代担任官员,未能战场建功,晚年隐居,令人叹惋不已。

C. “蒙蒙” 情景交融,远处青山蒙蒙,引发哀愁,借此表达了陆游的情感。

D. 本诗抒发了读陆诗的感触,林景熙借陆放翁的经历,抒发自己亡国之痛。

18. 诗中的陆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集中体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的对比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诉说许多小人嫉妒他的德行而且诽谤他淫荡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以朝露为喻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